![]() |
當孔雀比目魚(Bothus lunatus)位於沙子中時,其眼睛可以當做天然的潛望鏡使用。 |
![]() |
科學家發現的「怪眼魚」化石 |
【搜狐科學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比目魚是自然界中長相奇特的一種魚類,但是比目魚為何會長成這樣的樣子,一直是讓大家困惑的。
很多科學家認為,比目魚的長相是因為在其進化過程中的基因變異造成的,而還有科學家認為,這種奇特的樣子是比目魚在適應環境的過程中逐漸進化的。但是無論哪種說法,都缺乏關鍵性的化石證據,而奧地利的「怪眼魚」化石,可能是比目魚進化過程中的關鍵缺失環節。
據科學家介紹,隨著比目魚成熟,一隻眼睛移到魚頭的頂部,使兩隻眼睛位於同一側。 比目魚的臉看起來像若干不匹配的拼圖組成的大雜燴,兩隻眼睛彼此不搭配,嘴的方向也怪異。這是因為,隨著這些魚成熟,一隻眼睛移到魚頭的頂部,位於另一隻眼睛上方,所以兩隻眼睛位於頭部的同一側。新的化石發現為這個奇怪的特質提供了一些線索,神秘化石顯示了比目魚奇怪的凸起眼睛進化歷程。
牛津大學的古生物學家馬特-弗裡德曼(Matt Friedman)在奧地利維也納自然歷史博物館發現了不明身份「怪眼魚」化石,他認為這是比目魚進化的關鍵缺失環節。這個5000萬年前比目魚化石被稱為Heteronectes,其左眼位於頭部左側靠近顱骨頂端的地方,另一個眼睛位於頭部右側。眼睛的位置使這種魚介於現代比目魚、不對稱的比目魚及其它們遙遠的比目魚祖先之間,比目魚祖先的眼睛分布在臉的兩側,而且有對稱的面孔。
現存的另一種比目魚一度被稱為Amphistium,也有一隻眼睛位於頭部的中間,Heteronectes似乎代表了比目魚由對稱向不對稱過渡的中間狀態,但Amphistium的化石尚未經過詳細研究。
據報導,比目魚大約有600多種,其中許多被抓捕或被人類食用。科學家們知道為什麼這些魚在臉的同一側會有兩隻眼睛。當這種魚還是自由遊動的幼蟲時,其眼睛位於頭的兩側。但當它們長大後,便趴在海底。一隻眼睛向上移動,並移到身體的中線以上,避免沉積物指向一隻眼。
弗裡德曼表示,比目魚眼睛的這一布局在科學家之間引起了激烈的辯論,因為如今沒有魚顯示出任何中間狀態。一些評論家用比目魚為例來攻擊發生許多代的逐漸進化和自然選擇,贊成可能在單一一代內發生的急劇變化。
弗裡德曼告訴科學雜誌《LiveScience》:「這個化石恰恰提供了中間狀態的一個明顯例子。」
據悉,他在將於7月出版的《脊椎動物古生物學雜誌》( 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上寫道:「這一發現表明,非對稱的面孔是與現存比目魚演變相聯繫的首要特徵。」
據了解,Heteronectes化石出土於義大利北部魚類化石豐富的Bolca。(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