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揭示北美野狼的進化歷程

2021-01-17 科學網

科學家揭示北美野狼的進化歷程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15 15:56:49

英國倫敦瑪麗皇后大學Laurent A. F. Frantz、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大學Kieren J. Mitchell和丹麥哥本哈根大學Angela R. Perri團隊合作探明了野狼是更新世犬科動物的最後殘餘品種。 相關論文在線發表在2021年1月13日的《自然》雜誌上。

在本研究中,為了重建野狼的進化史,研究人員對從13,000年前到50,000年前亞化石遺址發現的五個基因組進行了測序。研究結果表明,儘管野狼在形態上與現存的灰太狼相似,但它們卻擁有高度分化的血統,大約在570萬年前就與現存的狼群分開了。與跨犬科雜交的眾多例子相反,沒有證據表明野狼與北美灰狼或土狼之間存在基因流動。這表明野狼是由與這些物種更新世不同的祖先進化而來。

該研究結果還支持了更新世中野狼的起源,而灰狼、土狼和野犬的祖先則是在歐亞大陸進化的,並且只在近代才在出現在北美。

據介紹,野狼被認為是美洲更新世中最常見、分布最廣的大型食肉動物之一,但對它們的進化或滅絕知之甚少。

附:英文原文

Title: Dire wolves were the last of an ancient New World canid lineage

Author: Angela R. Perri, Kieren J. Mitchell, Alice Mouton, Sandra lvarez-Carretero, Ardern Hulme-Beaman, James Haile, Alexandra Jamieson, Julie Meachen, Audrey T. Lin, Blaine W. Schubert, Carly Ameen, Ekaterina E. Antipina, Pere Bover, Selina Brace, Alberto Carmagnini, Christian Care, Jose A. Samaniego Castruita, James C. Chatters, Keith Dobney, Mario dos Reis, Allowen Evin, Philippe Gaubert, Shyam Gopalakrishnan, Graham Gower, Holly Heiniger, Kristofer M. Helgen, Josh Kapp, Pavel A. Kosintsev, Anna Linderholm, Andrew T. Ozga, Samantha Presslee, Alexander T. Salis, Nedda F. Saremi, Colin Shew, Katherine Skerry, Dmitry E. Taranenko, Mary Thompson, Mikhail V. Sablin, Yaroslav V. Kuzmin, Matthew J. Collins, Mikkel-Holger S. Sinding, M. Thomas P. Gilbert, Anne C. Stone, Beth Shapiro, Blaire Van Valkenburgh, Robert K. Wayne, Greger Larson, Alan Cooper, Laurent A. F. Frantz

Issue&Volume: 2021-01-13

Abstract: Dire wolves are considered to be one of the most common and widespread large carnivores in Pleistocene America1, yet relatively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ir evolution or extinction. Here, to reconstruct the evolutionary history of dire wolves, we sequenced five genomes from sub-fossil remains dating from 13,000 to more than 50,000 years ago.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although they were similar morphologically to the extant grey wolf, dire wolves were a highly divergent lineage that split from living canids around 5.7 million years ago. In contrast to numerous examples of hybridization across Canidae2,3, there is no evidence for gene flow between dire wolves and either North American grey wolves or coyotes. This suggests that dire wolves evolved in isolation from the Pleistocene ancestors of these species. Our results also support an early New World origin of dire wolves, while the ancestors of grey wolves, coyotes and dholes evolved in Eurasia and colonized North America only relatively recently.

DOI: 10.1038/s41586-020-03082-x

Source: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03082-x

相關焦點

  • 科學家揭示骨髓惡性腫瘤克隆進化的歷程
    科學家揭示骨髓惡性腫瘤克隆進化的歷程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31 20:30:45 美國斯隆·凱特琳紀念癌症中心Ross L. Levine小組近日取得一項新成果。
  • 科學家繪製出地球鳥類族譜圖 揭進化歷程
    科學家已繪製出一張包含有地球上每一種鳥類的族譜圖,這張華麗的信息圖表揭示了鳥類自恐龍世紀以來的進化歷程。研究成果發表在本周的《自然》雜誌上。  這張圖顯示了鳥類生活的地點和時間,為研究地球物種多樣化提供了便利。其中最大的亮點是,鳥類在過去5000萬年間的分化速度越來越快。目前已知有9993個鳥類物種。
  • 科學家揭示棉花基因組進化歷程
    近日,朱玉賢團隊解析了世界上首個高精度的草棉參考基因組,解決了困擾已久的棉花A基因組進化起源問題,為棉花遺傳改良提供了寶貴的基因組資源,將加快培育高產優質的棉花新品種的進程。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自然—遺傳學》。
  • 研究揭示治療誘導的肺癌進化歷程
    研究揭示治療誘導的肺癌進化歷程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8/21 19:05:26 美國加州大學Trever G. Bivona、Collin M.
  • 女子和北美灰狼關係融洽 野狼仿佛成了一條二哈
    世界上體型最大的狼,非北美灰狼莫屬了。北美灰狼能夠捕食美洲野牛,可見實力不容置疑。它們的咬合力達到驚人的700磅,時速達到65碼,耐力極佳。可就是這麼一隻性情兇猛的野狼,竟然和這名女子關係融洽。女子和北美灰狼待在一起,沒有任何的防護設施,而且女子還用手去撫摸北灰,真膽大。北美灰狼具有兇猛的性格,戰鬥力完爆其他的犬科動物。但和女子在一起的時候,北美灰狼不再像是冷血孤傲的狼,更像一條哈士奇。野狼成了哈士奇,真是奇聞。其實,哈士奇和狼長得很像,許多電影片段裡的狼,就是用哈士奇來扮演的。
  • 奧「怪眼魚」化石或揭示比目魚凸眼進化歷程
    科學家發現的  很多科學家認為,比目魚的長相是因為在其進化過程中的基因變異造成的,而還有科學家認為,這種奇特的樣子是比目魚在適應環境的過程中逐漸進化的。但是無論哪種說法,都缺乏關鍵性的化石證據,而奧地利的「怪眼魚」化石,可能是比目魚進化過程中的關鍵缺失環節。  據科學家介紹,隨著比目魚成熟,一隻眼睛移到魚頭的頂部,使兩隻眼睛位於同一側。
  • 科學家揭示蟑螂的進化史
    這項研究由澳大利亞、日本和中國等國研究人員聯合開展,通過線粒體基因組全面追溯蟑螂的進化史。分析發現,大陸漂移導致的地理隔離對蟑螂的物種分化起到了決定性作用,但部分地區也存在蟑螂跨洋遷徙的現象。科學家一般認為,盤古大陸的分裂和漂移使不同地區的生物走上不同進化道路,是影響陸生動植物物種分布的主要因素,但近年來也有一些分子生物學證據對此提出質疑。  蟑螂歷史悠久、生命力頑強、分布廣泛,適合用於檢驗地理隔離對物種分化的影響。研究人員在英國《分子生物學與進化》雜誌上報告說,他們從現有的數千個蟑螂物種中選擇了119個,比較它們的線粒體基因組,追溯進化歷程。
  • 科學家揭示甲蟲角的進化來源
    科學家揭示甲蟲角的進化來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1/22 14:33:25 美國印第安那大學Yonggang Hu和Armin P.
  • 科學家揭示我國一級保護動物朱䴉群體演化歷程
    新華社昆明2月7日電(記者嶽冉冉)科學家揭示了我國一級保護動物朱䴉的群體演化歷程,該成果日前發表在國際期刊《當代生物學》上。論文通訊作者、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張國捷介紹,朱䴉是世界瀕危鳥類保護的旗艦物種,也是人工保育最成功的物種之一。
  • 科學家發文首次揭示新型冠狀病毒進化來源
    今天,中國科學家發表的一篇最新論文,首次揭示新型冠狀病毒進化來源,以及其傳播依賴的可能蛋白,為人們認識這種新型病毒提供了重要線索和科學依據。  1月21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研究員郝沛、軍事醫學研究院國家應急防控藥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研究員鍾武和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卓越中心合成生物學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李軒合作,帶領研究團隊在《中國科學:生命科學》英文版上發表論文,分析闡述了引起近期武漢地區肺炎疫情暴發的新型冠狀病毒的進化來源,及其與導致「非典」疫情的SARS冠狀病毒、「中東呼吸症候群」MERS冠狀病毒的遺傳進化關係,並揭示了武漢新型冠狀病毒
  • 成年的北美大灰狼有多麼厲害?可以打得過比特犬嗎?為什麼?
    成年的北美大灰狼,是自然界當中最可怕的殺手之一!成年的北美大灰狼,是世界上體型最大的野狼,沒有之一,平均體重都可以達到七八十公斤左右,體型龐大,爆發力強,並且具有強大的忍耐力,性格極為兇殘,嗜血如命,就像冷血的殺手一樣!
  • 國慶獻禮車 | 經典傳承:三陽野狼300
    70年艱苦奮鬥,70年光輝歷程!中國摩託車行業,見證了新中國的成長與富強。
  • 科學家揭示絲氨酸-蘇氨酸激酶變構激活的起源
    科學家揭示絲氨酸-蘇氨酸激酶變構激活的起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2/22 11:48:52 美國布蘭代斯大學Dorothee Kern課題組揭示了絲氨酸-蘇氨酸激酶變構激活的歷史起源
  • 小蝴蝶身上有大學問:新技術揭示蝴蝶進化史
    這次研究揭示出許多令人吃驚的發現,其中一項就是在親緣關係上,蝴蝶與小飛蛾的關係比與大飛蛾間更加密切。這完全改變了科學家對蝴蝶進化的理解。研究還發現,曾被劃歸為飛蛾類的一些昆蟲實際上是蝴蝶,蝴蝶的品種數量越來越多,超過人們以前所想像的。  「這一項目促進了生物多樣性研究,為各種各樣的昆蟲提供了一個進化的基礎,地球上已知的昆蟲有近16萬種。」
  • 血液DNA測序揭示多發性骨髓瘤進化歷程
    從遺傳學角度對該疾病的演化歷程進行分析有助於深入理解該疾病,並最終找到更多有效的治療方法。如今,根據來自Dana-Farber研究所的Jens Lohr博士的說法,他們已經成功地證明了通過對患者血液中游離的DNA(cfDNA)進行測序能夠追蹤疾病的演化歷程。
  • 茶樹是如何進化的?我國科學家揭示茶樹基因秘密
    那麼,在過去數千年中,茶樹是如何進化的呢?近日,科學家茶樹全基因組組裝和茶樹起源演化研究上取得重要突破,組裝了「龍井43」染色體級別的基因組,並揭示了栽培茶樹的進化歷史。農科院供圖 茶樹進化史,越來越好喝 人類馴化茶樹的具體時間已不可考,
  • 二疊紀的野狼——麗齒獸
    麗齒獸食肉,外形像狼,是首次長有犬齒的動物,這是生物進化史上的一大重要突破。 麗齒獸的獠牙可以輕易撕開獵物的肌肉,就好比用一把炙熱的金屬刀滑過黃油一般,因此它們也有這樣的稱號:"二疊紀的野狼"。
  • 不同於達爾文進化論!科學家揭示基因組進化新機制
    十九世紀,達爾文、華萊士等使用生物表型變異數據,揭示出自然選擇是塑造生物形態性狀進化的機制。二十世紀,木村資生等使用核酸分子變異數據,揭示出隨機遺傳漂變是塑造生物分子進化的機制。現在,西雙版納植物園科技人員使用峨眉錐慄雜交系統的基因組變異數據,揭示出自然選擇與遺傳重組的互作是塑造生物基因組進化的重要機制。
  • 我國科學家揭示栽培茶樹進化史
    但有關茶樹進化的研究還不多。研究團隊組裝了「龍井43」茶葉品種染色體級別的基因組,並揭示了栽培茶樹的進化歷史。據茶葉所研究員楊亞軍介紹,研究團隊首先以我國著名的優良茶樹品種「龍井43」為材料,克服了其基因組高度雜合、重複序列比例高等複雜基因組組裝難題,完成了「龍井43」染色體級別的基因組組裝。
  • 人類進化的歷程中,有一對染色體丟失了,究竟被誰偷走了?
    人類進化的歷程中,有一對染色體丟失了,究竟被誰偷走了?人類是地球上最神奇的生物,不僅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還能通過雙手創造,具備豐富的想像力,一直以來人類對身邊的一切事物都充滿著好奇心,才成為創造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