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揭示我國一級保護動物朱䴉群體演化歷程

2020-12-05 新華社

新華社昆明2月7日電(記者嶽冉冉)科學家揭示了我國一級保護動物朱䴉的群體演化歷程,該成果日前發表在國際期刊《當代生物學》上。

論文通訊作者、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張國捷介紹,朱䴉是世界瀕危鳥類保護的旗艦物種,也是人工保育最成功的物種之一。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朱䴉曾被認為在野外滅絕。直到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研究者在秦嶺發現了7隻野生朱䴉個體,隨後展開了野外就地保護和人工繁殖。此後,我國建立了朱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使得朱䴉群體數量恢復至目前的2000多隻。

為回答朱䴉遺傳多樣性的歷史變化,由中國、西班牙、丹麥科學家組成的團隊,收集了9家博物館57份朱䴉歷史樣品和保育區資源,對朱䴉多樣性在時間維度上的變化進行了研究。

論文第一作者、中國科學院大學在讀博士馮少鴻介紹,博物館樣品來自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朱䴉的主要分布區。基於這些樣品的全基因組重測序數據,並結合保育區現生朱䴉群體數據,團隊發現:早在約1萬年前,朱䴉的群體數量就開始下降。「當時氣溫回暖,適合朱䴉生存地域的氣候對朱䴉的制約已很小,由此表明,朱䴉在當時受人類活動影響的可能性更大,這遠比我們認為的朱䴉是在近幾十年受人類影響要早很多。」馮少鴻說。

此外,團隊還發現,現代朱䴉群體失去了將近一半的歷史群體遺傳多樣性。由於長期近親繁殖,展現出明顯的近交效應。張國捷建議,今後對朱䴉的保育工作需要同分子遺傳學更好結合,以保持遺傳多樣性。(完)

相關焦點

  • 即使是一級保護動物,也瀕臨滅絕,我國瀕危動物有哪些?
    眾所周知,世界上目前已知的動物種類,有很多已經瀕臨滅絕,很多國家都會把瀕臨滅絕的動物劃歸國家級保護動物,受到國家的保護。可是由於人類之前對環境的破壞,很多動物即使作為國家級保護動物,數量還是一直在減少。那麼我國的瀕危動物有哪些呢?
  • 這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數量接近40萬隻,是我國動物保護的典範
    說起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多數人都會想到大熊貓、金絲猴、朱䴉、老虎、雪豹等,這些動物在我國的數量多的三四千隻,少的只有幾十隻,所以一級保護動物在多數人眼裡就是那種非常稀少、處於滅絕邊緣的物種。那麼,有一種一級保護動物數量都快接近40萬隻了,你相信嗎?
  • 瀕危朱䴉「重生」!滅絕千萬年、百年動物重現,科學家不知道原因
    我國讓朱䴉「重生」朱䴉是一種「瀕危」生物,具有「東方寶石」之稱,該生物曾在我國東部地區廣泛分布,但是由於環境惡化等因素導致種群數量急劇下降,至20世紀80年代僅中國陝西省洋縣確實朱䴉也是一種比較特殊的生物,繁殖都是「一夫一妻」,所以不像其他生物那樣,是一夫多妻或者一妻多夫,那麼種群減少也不會那麼快,所以朱䴉算是情有獨鐘的物種,一般情況我們可以在溪流、沼澤、稻田看到它的足跡,因為它們以魚、蟹、蛙、螺等水生動物以及昆蟲為食,算是它們的生活棲息地。
  • 基因組圖譜全面揭秘鳥類演化「大爆炸」歷程
    原標題:基因組圖譜全面揭秘鳥類演化「大爆炸」歷程   為何鳥類沒有牙齒;顏色鮮豔的羽毛如何演化;鱷魚怎麼會跟鳥類攀上親戚;鸚鵡為何能「說」人話?   一項歷時四年之久、雄心勃勃的國際合作研究,通過全面解析現代鳥類基因組圖譜,使約6600萬年前地球上龐大動物類群恐龍覆滅之後出現的鳥類演化「大爆炸」歷程浮出水面,並深入解答了很多疑問。
  • 基因組圖譜全面揭秘鳥類演化「大爆炸」歷程—新聞—科學網
    一項歷時四年之久、雄心勃勃的國際合作研究,通過全面解析現代鳥類基因組圖譜,使約6600萬年前地球上龐大動物類群恐龍覆滅之後出現的鳥類演化「大爆炸」歷程浮出水面,並深入解答了很多疑問。 這些新發布的成果在許多鳥類演化相關問題上提出了新的觀點。其中發表在《科學》雜誌的兩篇綜合性文章稱,研究人員基於全基因組數據構建了有史以來最高可信度的鳥類分子演化樹,前所未有地解決了關於早期鳥類演化關係的歷史爭論;描述了鳥類基因組演化的歷程,從基因組角度闡述了鳥類宏觀演化的重要特徵。
  • 丹鳳縣竹林關鎮發現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羚牛
    經陝西省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常務理事、華商報首席記者寧峰先生確認,拍到的動物就是羚牛。丹鳳縣地處秦嶺腹地、長江二級支流丹江源頭,全縣長江流域面積348.81萬畝,流嶺百萬畝飛播林區位於該縣丹江南岸商山流嶺山系,樹木總面積量達186萬立方米,是西北地區連片面積最大、造林成效最好、林相最為整齊的飛播林基地,也是我國長江以北最大的飛播林區。
  • 國際珍稀動物保護日|請守護這些「國寶級」動物
    新華社記者 薛玉斌 攝  大熊貓是我國特有的珍稀物種,被譽為「活化石」和「中國國寶」,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其現存的主要棲息地位於中國四川、陝西和甘肅等地的山區。新華社記者 劉瀟 攝  朱䴉屬瀕危鳥類,在古代,人們認為朱䴉能帶來吉祥,被稱為「吉祥之鳥」,其曾廣泛分布於我國東部地區。
  • 中國十大珍貴保護動物,你知道幾種
    盤點中國十大珍貴保護動物及其紀錄片我國地大物博,動物資源豐富,生活著超過5.4萬種動物,在豐富的動物種類中,每種動物都有存在的價值,但有些動物因其價值高而遭到人類的捕殺,數量驟然減少甚至滅絕。今天我們來盤點中國瀕臨滅絕的十大珍貴保護動物,以及相關的紀錄片。一、大熊貓大熊貓為食肉目熊科大熊貓屬動物,是熊科、大熊貓亞科和大熊貓屬唯一的哺乳動物,被譽為「活化石」和「中國國寶」,屬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我國現存約2000隻。相關電影(或紀錄片)有:熊貓回家路、大熊貓等。
  • 陝西首次發現朱䴉「近親」彩䴉 曾一度宣布在我國絕跡
    今日(5月6日),新京報記者從陝西省林業局獲悉,新發現的3隻「鳥類」,經鳥類專家、陝西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於曉平確認,系國家II級重點保護鳥類彩䴉(Plegadis Falcinellus)。此前因連續多年未在我國觀測到彩䴉蹤跡,《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一度宣布彩䴉在我國絕跡。陝西新近發現的3隻彩䴉,曾一度宣布在我國絕跡。
  • 近親繁殖致10%畸形率 想讓朱䴉後代更健康就讓它們自由戀愛
    浙江在線2月8日訊(記者 施雯 通訊員 謝力 文/攝)朱䴉是世界瀕危物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素來有東方寶石的美譽。雖然得到了搶救性的保護,但尷尬的是,由於近親繁殖等原因,在全國朱䴉人工繁育的平均畸形率超過10%。  近日,記者從浙江省林業廳獲悉,浙大方盛國教授團隊成功攻克了朱䴉生育畸形難題。
  • 長江江豚等擬升為一級保護野生動物
    過去數十年來,由於人類活動影響,長江江豚種群數量不斷萎縮,瀕臨滅絕,不斷有專家和保護組織呼籲將長江江豚升級為一級保護動物。根據野生動物保護法,國家對野生動物實行分類分級保護,對珍貴、瀕危的野生動物實行重點保護。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分為一級保護野生動物和二級保護野生動物。在《名錄》修訂過程中,這些呼籲得到回應。
  • 朱䴉「重生」已達千餘只!消失近90年植物重現,是什麼原因?
    朱䴉是一種「瀕危」生物,具有「東方寶石」之稱,該生物曾在我國東部地區廣泛分布,但是由於環境惡化等因素導致種群數量急劇下降,至20世紀80年代僅中國陝西省洋縣秦嶺南麓有唯一7隻野生種群,為何挽救該生物能夠大規模的恢復,我國也進行了朱䴉「重生」的維護,所以最終從7隻變成了如今的千餘只
  • 穿山甲升為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意味著什麼?
    新京報訊(記者 吳嬌穎)今日(6月5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發布公告,將穿山甲屬所有種由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調整為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這標誌著,當前在我國自然分布的中華穿山甲,以及我國曾有分布的馬來穿山甲和印度穿山甲將受到更嚴格保護。
  • 我國科學家最新研究揭示熊貓種群演化史及適應性
    新華社深圳12月17日電(記者 王攀)由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等單位合作完成的熊貓種群演化史及適應性相關成果日前在線發表在美國《自然·遺傳學》上。該研究通過基因組學和群體遺傳學方法描繪出了熊貓完整的演化史輪廓,並指出人類活動是造成熊貓瀕危的主要因素,同時也為其他瀕危動物建立了一種較好的評價和保護方法。
  • 《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徵求意見 長江江豚擬調整為一級保護動物
    封面新聞記者 柳青封面新聞記者6月19日從農業農村部了解到,《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名錄》)當天發布。長江江豚等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色物種名錄列為極危物種,本次調整考慮升級為國家一級保護物種。
  • 重新認識地質歷史時期生命演化歷程
    早白堊世哺乳動物——蓋氏熱河俊獸揭示了哪些進化趨勢?國寶大熊貓的祖先在其基因中傳達了何種信息?4月7日,中國古生物學會在南京發布了「2019年度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以下簡稱「十大進展」),清江生物群、熱河俊獸、大熊貓古基因組等研究入選,這些成果,作為我國2019年在古生物領域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高水平研究,刷新了人類對地質歷史時期生命演化歷程的認識。
  • 保護極度瀕危動物
    一、世界上極度瀕危的十大動物1、華南虎:現存數量:幾乎滅絕華南虎又叫廈門虎主要以野豬、鹿、狍子等食草型動物為食,曾經主要分布在我國的華東、華中、華南、西南地區。它是中國十大瀕危物種之一,也是我國的一級保護動物。
  • 中國一級、二級保護動物名錄
    中國一級、二級保護動物名錄   中國一類保護動物:  脊索動物門->哺乳綱  熊猴 臺灣猴 豚尾猴 大熊貓 紫貂 貂熊 蜂猴所有種  雪豹白暨豚 金絲猴所有種  儒艮 野駱駝 野馬 亞洲象 黑麂 梅花鹿 葉猴所有種  麋鹿 豚鹿 鼷鹿 白唇鹿 坡鹿 蒙古野驢 中華白海豚  北山羊 河狸 塔爾羊 野牛 野犛牛 西藏野驢 臺灣鬣羚  馬來熊 藏羚 扭角羚 赤斑羚 普氏原羚 高鼻羚羊  脊索動物門->鳥綱  白鸛 黑鸛 朱䴉
  • Sbike動植物百科:中國十大瀕危國寶級野生動物
    三個日本天皇都葬於以朱䴉命名的墓地中,這些陵園就是朱䴉的棲息地。在我國也有吉祥之鳥的稱號。揚子鱷揚子鱷:中國特有的鱷魚,我國一級保護動物,世界上最小的鱷魚品種之一,也是行動最遲鈍、性情最溫馴的鱷類。白暨豚白暨豚: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堪稱國寶級野生動物,被稱為「水中的大熊貓」。
  • 我國麝類動物瀕危 從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升為一級
    麝牛  千龍新聞網訊(記者 貞子)由於我國麝類動物的數量急劇減少,麝類動物已經瀕危,國務院日前批准,麝類所有種類由「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調整為「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這是自1988年12月10日國務院批准《國家重點野生動物保護名錄》之後,第一批由二級保護野生動物升為一級保護野生動物的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