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科學家揭示栽培茶樹進化史

2020-09-28 北京日報客戶端

茶樹起源於中國,風靡於世界,世界茶飲料消費人口佔總人口比率已超過三分之二。但有關茶樹進化的研究還不多。

「龍井43」資料圖片

據中國農科院茶葉研究所官方網站消息,近日,由農科院茶葉所和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主導,攜手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及雲南農科院茶葉所等單位,在茶樹全基因組組裝和茶樹起源演化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研究團隊組裝了「龍井43」茶葉品種染色體級別的基因組,並揭示了栽培茶樹的進化歷史。

據茶葉所研究員楊亞軍介紹,研究團隊首先以我國著名的優良茶樹品種「龍井43」為材料,克服了其基因組高度雜合、重複序列比例高等複雜基因組組裝難題,完成了「龍井43」染色體級別的基因組組裝。

研究發現,「龍井43」的基因與抗病、風味代謝等相關的基因家族發生了擴張現象,和抗逆相關的基因也發生了正向變化。

在完成組裝的高質量基因組基礎上,研究團隊對來自世界不同國家和地區的139份代表性茶樹材料進行了深度重測序,揭示了茶樹群體的系統發生關係,描繪了栽培茶樹的進化歷史。

研究發現,在栽培茶樹的進化過程中,隨著栽培區域擴張,茶樹種群間的雜合性和廣泛的基因流有所增加;茶樹野生近緣種群是中小葉茶品種和大葉茶品種的祖先,馴化過程中二者的選擇方向存在差異。

「龍井43」是來源於西湖龍井群體種的優良品種,以其發芽早、品質優、抗逆性強等優良經濟性狀深受我國茶農歡迎,在我國綠茶主產區推廣面積居於前列。今年適逢「龍井43」發現60周年,這一研究結果解釋了「龍井43」質優、抗逆的分子本質,具有特殊意義。

「龍井43」基因組特徵和質量評估結果

研究為茶樹基因組學和育種研究,以及茶樹遺傳和進化研究提供了豐富的素材。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研究得到了中國農科院科技創新工程、農業基因組協同創新項目、浙江省茶樹新品種選育重大科技專項、深圳市基礎研究學科布局項目、國家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計劃和雲南省創新研究團隊等項目資助。

相關焦點

  • 茶樹是如何進化的?我國科學家揭示茶樹基因秘密
    數千年前,中國人就開始馴化、栽培、飲用茶葉,到今天,茶已經是全球消費量最大的飲品之一,世界茶飲料消費人口佔總人口比率已超過三分之二。 那麼,在過去數千年中,茶樹是如何進化的呢?近日,科學家茶樹全基因組組裝和茶樹起源演化研究上取得重要突破,組裝了「龍井43」染色體級別的基因組,並揭示了栽培茶樹的進化歷史。該研究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和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主導,攜手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及雲南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等單位共同完成。
  • 從組裝「龍井43」染色體基因組入手,我科學家揭示栽培茶樹進化史
    工人日報客戶端9月18日電 近日,由中國農科院茶葉研究所和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主導,攜手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及雲南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等單位,在茶樹全基因組組裝和茶樹起源演化研究上取得重要突破,組裝了「龍井43」染色體級別的基因組,並揭示了栽培茶樹的進化歷史。
  • 科學家繪出了栽培茶樹進化路線圖
    科技日報記者 瞿劍據中國農科院最新消息,該院茶葉研究所和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主導,聯合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和雲南省農科院茶葉研究所等,首次組裝了「龍井43」染色體級別的基因組,解釋了「龍井43」質優、抗逆的分子本質,並描繪了栽培茶樹的進化路線圖
  • 我國科學家在茶樹起源演化研究上取得重要突破
    新華社北京9月8日電(記者董峻)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和中國農業科學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主導的一項研究,日前揭示了茶樹群體的系統發生關係,描繪了栽培茶樹的進化歷史。研究成果為茶樹基因組學研究和育種研究,以及茶樹遺傳和進化研究提供了豐富素材。茶是世界性飲料。
  • 我科學家通過破譯性狀密碼 揭示茶樹起源演化軌跡
    新華社訊 (記者董峻)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和中國農業科學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主導的一項研究,描繪了栽培茶樹的進化歷史。研究成果為茶樹基因組學研究和育種研究,以及茶樹遺傳和進化研究提供了豐富素材。茶是世界性飲料。茶樹起源於中國,在我國分布廣泛,種質資源豐富,紅茶、綠茶、烏龍茶、黃茶、黑茶、白茶等6大茶類各具特色,但有關茶樹進化的研究卻很少。
  • 我國科學家在龍井茶樹品種基因組組裝和茶樹起源演化研究上取得重要突破
    北京時間9月8日,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和中國農業科學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以下簡稱基因組所)主導並攜手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以下簡稱昆明動物所)及雲南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等單位,在茶樹全基因組組裝和茶樹起源演化研究上取得重要突破,相關研究成果以「群體測序增強對茶樹進化的認識」(「Population sequencing enhances understanding of tea
  • 中國科學家在茶樹起源演化研究上取得重要突破
    我國科學家在茶樹起源演化研究上取得重要突破新華社北京9月8日電(記者董峻)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和中國農業科學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主導的一項研究,日前揭示了茶樹群體的系統發生關係,描繪了栽培茶樹的進化歷史。
  • 龍井茶樹染色體級別基因組完成組裝
    本報訊(記者李晨)近日,《自然—通訊》在線發表了我國科學家在茶樹全基因組組裝和茶樹起源演化研究上取得的重要突破。該研究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和中國農業科學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主導,並攜手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等單位完成。該成果為茶樹基因組學和育種研究,以及茶樹遺傳和進化研究提供了豐富的素材。
  • 龍井茶樹染色體級別基因組組裝成功
    近日,由我所和中國農業科學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以下簡稱基因組所)主導並攜手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以下簡稱昆明動物所)及雲南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等單位,在茶樹全基因組組裝和茶樹起源演化研究上取得重要突破,相關研究成果以「群體測序增強對茶樹進化的認識」(「Population
  • 我國科學家完成「龍井43」基因組組裝和群體重測序
    Nature Commun | 我國科學家完成「龍井43」基因組組裝和群體重測序,助力茶樹基因組學研究責編 | 奕梵茶樹(Camellia sinensis)起源於中國而風靡於世界,世界茶飲料消費人口已超過三分之二。
  • 茶樹染色體級別參考基因組4
    在這裡,該研究報告了古代茶樹的高質量染色體規模參考基因組的裝配。,並揭示了中國茶樹育種的關鍵因素。具體而言,CsANR,CsF3』5』H和CsMYB5的多種等位基因功能已通過瞬時過表達和酶促測定進行了驗證,從而為兒茶素(茶樹中最重要的生物活性化合物)的生物合成提供了全面的見解。
  • 科學家揭示蟑螂的進化史
    這項研究由澳大利亞、日本和中國等國研究人員聯合開展,通過線粒體基因組全面追溯蟑螂的進化史。分析發現,大陸漂移導致的地理隔離對蟑螂的物種分化起到了決定性作用,但部分地區也存在蟑螂跨洋遷徙的現象。科學家一般認為,盤古大陸的分裂和漂移使不同地區的生物走上不同進化道路,是影響陸生動植物物種分布的主要因素,但近年來也有一些分子生物學證據對此提出質疑。  蟑螂歷史悠久、生命力頑強、分布廣泛,適合用於檢驗地理隔離對物種分化的影響。研究人員在英國《分子生物學與進化》雜誌上報告說,他們從現有的數千個蟑螂物種中選擇了119個,比較它們的線粒體基因組,追溯進化歷程。
  • 湖南茶樹種質資源
    ,分為原始型和進化型;按照性狀分為野生型和栽培型。一個栽培品種通常用樹型、葉片、物候期等綜合描述,如「櫧葉齊」為灌木型、中葉類、中生種。-我國農業歷史悠久,又是茶樹的起源地,有著豐富的茶樹種質資源。茶樹種質資源是經過長期自然演化,不斷適應變化多樣的耕作制度而形成的一種重要的自然資源,它在漫長的生物進化過程中不斷得以充實與發展,積累了由自然選擇和人工選種所引起的極其豐富的遺傳變異,蘊藏著控制各種性狀的基因,形成了各種優良的遺傳性狀及生物類型,具有滿足人類不同育種目標所需要的多樣化種質特點,與茶樹栽培和茶葉品質直接相關的特點主要有生化成分多樣性和葉片結構特徵多樣性。
  • 茶樹的一些基礎知識
    (1)喬木型此類是較原始的茶樹類型。分布於和茶樹原產地自然條件較接近的自然區域,即我國熱帶或亞熱帶地區。植株高大,從植株基部到上部,均有明顯的主幹,呈總狀分枝,分枝部位高,枝葉稀疏。葉片大,葉片長度的變異範圍為10-26釐米,多數品種葉長在14釐米以上。葉片柵欄組織概為一層。(2)小喬木型此類屬進化類型。
  • 武夷山的茶樹,來源於哪兒?
    茶樹所屬的山茶科山茶屬植物,起源於上白堊紀至新生代第三紀。植物學家分析,茶樹起源至今已有6000萬年至7000萬年歷史。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現茶樹和利用茶樹的國家。我國茶樹栽培和茶葉生產已有四、五年千的歷史。
  • 今日科技話題:茶樹起源演化、玉兔二號、高分十一號02星、海底「樹葉」、新型發光真菌、胰島細胞皮下移植
    1我國科學家在茶樹起源演化研究上取得重要突破成果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和中國農業科學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主導的一項研究,日前揭示了茶樹群體的系統發生關係,描繪了栽培茶樹的進化歷史。研究成果為茶樹基因組學研究和育種研究,以及茶樹遺傳和進化研究提供了豐富素材。
  • 小蝴蝶身上有大學問:新技術揭示蝴蝶進化史
    這次研究揭示出許多令人吃驚的發現,其中一項就是在親緣關係上,蝴蝶與小飛蛾的關係比與大飛蛾間更加密切。這完全改變了科學家對蝴蝶進化的理解。研究還發現,曾被劃歸為飛蛾類的一些昆蟲實際上是蝴蝶,蝴蝶的品種數量越來越多,超過人們以前所想像的。  「這一項目促進了生物多樣性研究,為各種各樣的昆蟲提供了一個進化的基礎,地球上已知的昆蟲有近16萬種。」
  • 科學家揭示棉花基因組進化歷程
    圖片來源:武漢高等研究院官網   我國是全球最大的棉花生產國,年均棉花產量佔全球產量的24.4%,單產高於全球平均水平的一倍。與此同時,我國也是全球最大的棉花進口國之一,且近年來進口量愈發增大。
  • 為什麼說中國是茶樹的原產地?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種茶、制茶、飲茶的國家,茶樹的栽培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在雲南的普洱市有一棵「茶樹王」,樹幹高13米,經考證已有1700年的歷史。近年來,在雲南的思茅鎮,人們又發現了兩棵樹齡為2700年左右的野生「茶樹王」,需要兩人才能合抱。在這片森稱中,直徑在30釐米以上的野生茶樹有很多。
  • 茶樹連作障礙與土壤微生物群落
    茶園生態化建設模式,涵蓋茶葉品種、栽培、土壤、生物、植保、肥料等領域。秉承以人類為中心的理性生態倫理學思想,為復興茶產業而努力。【摘要】茶樹多年宿根連作後茶園土壤退化嚴重,茶葉產量和品質大幅下降,嚴重製約了我國茶葉的可持續生產。面對如何維持茶樹高產高質這一科學難題,連作障礙機制及其調控措施成為當前茶樹栽培中急待解決的科學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