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要聊一聊冬季用車注意事項最後一課,同時也是最重要的一課。
暖風為何有異味哪個出口風才是正確的選項關於汽車暖風異味的問題其實屬於「頑疾」,而且問題是夏季用車的「後遺症」;說白了就是空調管路內部有太多的黴菌,這些黴菌腐爛後是肯定會產生異味的。
但是在夏季卻很難嗅到,原因在於製冷系統帶來的低溫空氣降低了分子的活性;氣溫的本源也是各類分子,在低溫狀態下的碰撞運動強度不高,所以即使密度很大卻不太會嗅到,往往只是在啟動發動機之前,空調壓縮機還沒有運轉的時候會聞到一些黴味或酸臭味。
反之,高溫會加強分子的運動活性,腐爛的黴菌在使用暖風時總會有相當明顯的味道;但隨著駕車時間的延長,嗅覺系統又會慢慢的適應,所以比較明顯的還是「熱車階段」,那麼這種問題有沒有辦法解決呢?
一般汽車用戶會選擇定期清理空調管路和蒸發箱,然而這是沒有什麼意義的做法;因為只要製冷就會產生大量的冷凝水,蒸發箱中就會變得非常潮溼。也就是說夏季清理蒸發箱之後,再次使用冷空調仍舊會把蒸發箱變成滋生黴菌的溫床,隔天的效果就會很差;而之所以聞不到主要是因為清理劑本身有異味——一段時間內掩蓋了黴味而已。
正確方式:如果不認為定期清理的成本過高,冬季之前倒是可以考慮全面清理一次;不過通過暖風系統也可以有效清理,比如在熱車準備熄火之前,打開車門和車窗,把暖風溫度調整到最高且風量調整到最大。
以高溫的高速氣流可以相當程度的殺滅並清理掉黴菌,期間只需要切換幾次出風口,保證每條管路都能有效清理即可。怠速時間建議≥30分鐘,消耗燃油的成本最多幾元錢,達到的效果往往是幾百元的標準了。所以冬季或夏季都可以用這種方式除異味,但頻率無需太高。
重要問題:暖風空調的出風口要學會調整!汽車空調出風口有多個檔位,使用最多的相信就是上半身風擋;然而冬季使用這一風擋的體驗會很差,首先暖風是非常乾燥的,長時間吹向面部也會口乾舌燥,對於女司機而言當然也不利於保養皮膚。
其次暖風很容易讓人犯困,因為高溫空氣與皮膚的接觸,會加速皮膚的血管的「流速&流量」;結果會造成一定程度的大腦缺氧,高溫季節會感覺睏倦的原因也是如此。那麼在長途通勤時總是犯困,對於安全駕駛則必然有很大影響。且呼吸呼出的氣體的CO2(二氧化碳)濃度,是吸入氣體的超130倍,CO2濃度的提升會降低吸入空氣氧濃度的下降,所以冬季開車犯困的速度會很快,疲勞駕駛的很大因素是「缺氧」造成。
正確方式:
1:冷車時建議用「內循環+前檔腳部出風口」,在水溫不夠高的時候,暖風系統中的「暖風·小水箱」的溫度也會比較低,此時只通過內循環加熱車內空氣並使其流動,車內溫度升高的效率就會比較高。
建議前擋出風的原因是冬季駕車容易起霧,車內因呼吸會造成空氣溼度的快速升高,但是車窗卻因外部氣流的風冷而降低;內部潮溼空氣與車窗接觸就會預冷凝結為液態水,也就是所謂的霧氣了。而使用前檔出口風則可以有效地防止起霧,具體不再贅述,感興趣的童鞋可以翻看冬季用車注意事項的第一篇。
2:建議加入腳步出風的理由也很充足,因為外部空氣在經過高溫水箱的瞬間,不僅會因吸收熱能而被加熱,同時還會蒸發掉空氣中的水蒸氣。但是車輛內部的空氣還是因呼吸而有過量的水蒸氣,含水量大的空氣密度自然高,說白了就是更重一些;反之進入車內的暖空氣密度更低,這些空氣從腳步吹出來後會升騰,車內空間都能很暖。
重點-「熱車+外循環」是理想標準,因為熱車時的防凍冷卻液溫度可達到100℃左右,水箱的溫度也會相同;此時即使從車外抽取新鮮的低溫空氣進行加熱,也能夠做到快速加熱並送入車內。而新鮮空氣即使被加熱後也會有高於車內的氧濃度,同時可以通過壓力將車內渾濁空氣擠出車外,流暢的換氣才能保證頭腦清醒的駕駛!——冬季駕車注意事項五節課到此結束,認為有幫助的讀者可以給身邊的新手司機傳授傳授經驗。
編輯:天和Auto-汽車科學島
天和MCN授權發布
歡迎轉發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