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面埋伏 · 21/霍俊明《石家莊原來有這麼多高樓》

2021-01-20 Poetry Weekly

石家莊原來有這麼多高樓

——悼陳超先生

■ 霍俊明


石家莊

原來有這麼多樓

這麼多需要抬起頭

仰望的高樓


從2014年萬聖節起

每一座高樓

都會

有一個人


然後微笑著

走過來

拍著我的肩膀說

——「俊明,我沒事!」


2016-10-13



霍俊明簡介:

河北豐潤人,中國作協創研部研究員、中國作協詩歌委員會委員、首都師範大學中國詩歌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著有《轉世的桃花——陳超評傳》《喝粥的隱士》(韓語版)《詩人生活》等專著、詩集、散文集等十餘部。曾獲政府出版獎提名獎、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第十五屆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第十三屆河北省政府文藝振興獎理論批評獎等。曾參加劍橋大學徐志摩國際詩歌節、蒙特內哥羅共和國拉特科維奇國際詩歌之夜、第八屆澳門文學節。



徐江:悼亡詩

世上有兩種詩最多。一是情詩,二是悼亡詩,都是情之所至,自然於筆端流露。

  也惟其多,這兩種詩在寫的時候,尤其需要智慧含量。可是感情這種東西,往往又是拒斥智性的。這也就需要作者在抒寫的時候,具備一定的克制和冷凝功夫。

霍俊明的這首《石家莊原來有這麼多高樓——悼陳超先生》,是作者悼念他的老師、詩評家、詩人陳超所作。詩裡有兩個核心意象:「石家莊原來有這麼多高樓」「陳超先生」。前者是明的,後者半隱。

作為中國一個大省的省會,石家莊在人們通常的印象中,屬於存在感和個性都不太強烈的城市。這或許是由於其置身於京津冀這個三角經濟區中,自身的「不便高調」,以及歷史上一度所受到的遮蔽。還有由此而來,其他地方人的誤讀。

我是在大約二十七年前意識到這一點的,當時因為出差,接觸當地的幾個同齡朋友,就是普通的文化人,大家坐在一起聊影視,其中一個核心話題是討論某部國外電影的鏡頭,是怎麼從市內一直推到戶外,中間不經任何的切換。討論這麼單純、接近於「無趣」的純技術性話題,是我非常喜歡的,但也是之前和京津兩地的朋友聊天,很少能夠做到。當時就感覺,此地的年輕人,更可能具備活力和求知感,說不定以後在專業上能出現幾個人物。霍俊明的這首詩提到高樓,主旨當然也說的不是石市的城建,依然是在世人的誤讀,以及被誤讀的人。

作為評論家,我曾注意到,陳超大概也是「盤峰論爭」之後,「對方辯友」中唯一在評論中提到我的詩著《雜事詩》,並予以正面肯定的,話雖不多,還有些矜持,但其對現場文本的正視,以及評論家自身的正派,還是令我尊敬。本詩後半部分出現的陳超形象,也恰與我的這個印象所吻合。

「從2014年萬聖節起/每一座高樓/都會/有一個人/跳/下/來」,這一節乍看有些殘忍、甚至殘酷,但也惟其寫到這裡,詩才開始進入到銳利,結合下一節作者對恩師形象的幻想,讀者才猛省這不過作者內心悲痛的一次次重放,疼痛感盡出。至此,全詩的生命感和悲痛後內心的溫情得以構建完成。

全詩風格直白,情感飽滿,難在言之有物,又與想像力結合巧妙,這在評論家所寫的詩作裡,是比較別致和難得的。


世賓:記憶與願望

陳超先生的離世對霍俊明來說是難以放下的記憶。作為霍俊明的恩師,陳超先生從16樓跳下自殺的情景我想對霍俊明來說,可能有如一幀照片定格在他的腦海裡。霍俊明為陳超先生著書、寫詩,無疑會加深霍俊明對恩師的記憶。

《石家莊原來有這麼多高樓》的每一座高樓都成為了霍俊明獻給陳超先生的紀念碑。石家莊對於詩人來說,肯定是熟悉的,但只有在恩師從樓上縱身一躍時,高樓才真正進入了詩人的視野。高樓是恩師縱身一躍的地方,也是詩人心中的紀念碑,這兩層意思的融合,才使詩人「忽然」發現石家莊原來有這麼多高樓,並且「每一座高樓都會有一個人跳下來」,像每一座高樓都是紀念碑一樣,這每一個跳樓的人都是陳超先生。詩歌的第二段正是在描述這一事件,當然這事件是詩人的一個心理事件,而高樓也就成了跳下的人——陳超先生的象徵。這樓的高大,就是紀念碑的高大,也是陳超先生形象的高大,使人要看清它,就不得不抬頭仰望。

對於霍俊明來講,這一事件無疑是震撼心靈的。恩師的離世對於他來說,無疑是痛苦的、不舍的,所以他希望那個從樓上跳下來的人,能夠平安無事,就像平時一樣拍拍他的肩膀說「俊明,我沒事」;它也可能表達另一層意思,因為想念之深,恍惚間,先生並未離去。


西渡:難以置評的詩

  這是一首悼詩,悼念的又是我敬重而熟悉的友人。我無法像對待其他詩一樣加以論短道長地品評。這期我交白卷吧。請讀者鑑諒。


吳投文:命運如自由落體的懸垂

2014年10月31日凌晨,著名詩人、詩歌批評家陳超因為疾病的困擾,從石家莊寓所的十六層高樓跳樓自殺。這是當年引起震蕩的一個文化事件,也是理解此詩的一個背景。此詩作者霍俊明是陳超先生的學生,兩人之間有超乎尋常的師生情誼,這是理解此詩的另一個背景。陳超先生的離世方式是相當慘烈的,對他的親友、學生和很多熱愛詩歌的人來說,都是一個不易癒合的傷口。在很多悼念陳超先生的詩文中,似乎都有意無意地迴避高樓這一「意象」,大概是不忍心把慘烈的事實真相呈現出來,而是在生者與逝者之間保持一種隱秘的沉默。這種沉默於生者是傷感和痛惜,於逝者則是苦厄的結束和另一種開始。出於這種可以理解的心情,高樓處於隱秘的暗處。

霍俊明沒有迴避陳超命運中最慘烈的那一瞬間,卻不是還原,而是轉移到帶著眷顧的心理情境中。在他的詩中,高樓是作為一種心理形式出現的,似乎不宜理解為現實事件的寫實,更多帶有隱喻的意義。從詩的標題來看,「石家莊原來有這麼多高樓」,是寫一種心理感覺的喚醒,具有突然發現的意味。從常理常情來看,顯然是說不過去的,而是在一個突發事件之後出現的情緒與心理反應。詩的開頭在重複這一句之後,接下來寫道,「這麼多需要抬起頭/仰望的高樓」,具有情感上的震蕩感,同時恰到好處地把第二節引帶出來。仰望是出自下意識的,是高樓驚醒於作者的記憶,把作者推向對陳超命運中最慘烈的那一瞬間的眷顧。

第二節以詩行的特殊排列呈現出一個人從高樓往地下的降落,命運如自由落體的懸垂,具有特殊的表達效果。儘管這種詩行的特殊排列早已有人使用,但用在此處完全契合陳超先生的生命處境。作者寫得相當克制,把內心的起伏抑制在近乎靜態的描寫中,卻有一種情緒的恍惚感。可以想像一下,當作者重回舊地,他所看到的只是每一座高樓都有一個人跳下來。這是作者心中悲傷的真切流露。陳超離世的那天恰好是萬聖節的前一天,這是否也隱喻著命運的晦暗安排,讓陳超的亡靈有一個可靠的安歇之處?兩千多年前,歐洲的基督教會把11月1日定為「天下聖徒之日」。那時人們相信,故人的亡魂會在萬聖節這天回到他的故居地,在活著的人身上找尋生靈,藉此重生。這是人在死後能獲得重生的唯一希望。作者在詩中特別地提到萬聖節,顯然是有寄託的,讓一個詩歌的聖徒在詩歌中重生?

在第二節和第三節之間實際上有一個空白,有一個過程的省略。空白並非無言,而是無言之言。第三節是一個生活化場景的想像。陳超仍然活著,他微笑著走過來,拍著作者的肩膀說,「俊明,我沒事!」這一細節的處理頗不一般,包含著複雜的意味,是安慰還是安慰之後的告別?不妨再想像一下,從2014年萬聖節起,每一座高樓都會有一個人跳下來,那唯一活著的一個就是陳超先生。顯然,這種幻覺又是靠不住的,只表明陳超的聲音是真實的,長久地留在作者的心裡。對一首悼懷詩來說,這是一個終點,卻也是一個起點,抑或是一個輪迴——從生到死,再死而復生,逝者在生者的心裡並沒有永久離開。


敬文東:作為悼亡的仰望

在布羅茨基看來,死亡作為主題是測驗詩人倫理觀的石蕊試紙。悼亡詩往往浸染著某種深沉的底色,但倖存者對遇難者具有不自覺的優越感,致使悼亡的詩句或包含著某種對自我的憐憫,或交錯著某種形而上的思辨。霍俊明的這首悼亡詩卻獨闢蹊徑,他將敬意與懷念簡化成一個仰望的動作,恰如帕斯滿懷驚異和敬意的讚頌之辭:「人類最古老的舉動之一,就是抬起頭來驚訝地觀望星空。」只不過,在高樓密布的城市中,星空已經變得奢侈。當詩人抬起頭,尋找逝者化身的繁星,卻只看得到無數高樓,無數作為墓碑的高樓,無數作為蟲洞的高樓——在他目光所及之處,時空發生變形,往事不斷重演,飛躍的瞬間無數次輪迴。在這個記憶的切片中,跳樓成為一個抽離悲痛的符號,成為孤立成行的單字,一字一頓地在詩中迴響。悲觀、絕望、荒誕、孤獨、死亡是現代主義詩歌的常態,這首頗具現代主義形式的小詩卻展露著一種非現代性的生死觀。從古至今,華夏民族普遍相信,死並非不可接受,它僅僅人生在世最後一件需要完成的事情。在這樣的生死觀中,死亡成為了陸憶敏筆下的「球形糖果」,或者如張棗所說:「死,是一件真事情」。再或者,就像這首詩所悼念的詩人陳超所寫的桃花,「它死過之後,就不會再死。」(陳超:《我看見轉世的桃花五種》)整理好衣冠就面臨死亡的桃花,從容,孤傲,不斷從高空墜下。那些凋落的花瓣落在肩頭,仿佛也在微笑著回應每一次作為悼念的仰望。


趙思運:為個人畫像?為時代畫像?

陳超與霍俊明,作為一對詩學成就甚高的師徒,他們的薪火相傳以及深摯情誼,已經成為文學史的佳話。陳超先生英年早逝,令人扼腕不已;霍俊明隆師親友,傾情主編《在巨冰傾斜的大地上行走——陳超和他的詩歌時代》,揮淚撰寫《轉世的桃花——陳超評傳》,寄託哀思。他的詩作《石家莊原來有這麼多高樓——悼陳超先生》則是以詩歌的方式,寄託對恩師的思念。

陳超由於個人的精神困境,2014年10月30日晚上,選擇熱鬧的萬聖節前夕,跳樓自殺身亡。這給包括霍俊明在內的學者和詩人帶來極大打擊和巨大震撼!在現時代,幾乎每個人都面臨著精神困境,個人的,或者社會的。詩的第一節「石家莊/原來有這麼多樓/這麼多需要抬起頭/仰望的高樓」,就呈現出一種高度物質化的、壓迫抑性的生存空間,也暗示出現代人精神困境其來有自。這種情境,仿佛荒誕派戲劇之父尤奈斯庫的《椅子》。當越來越多的椅子佔據了舞臺,本來打算積極探討人生意義的「人」,卻沒有立足之地,從中心被驅逐到了邊緣。那對因看透世界、看倦世界而縱身跳向窗外的老人,不就是陳超的靈魂鏡像嗎?!

面對陳超的離世,弟子霍俊明倍感傷痛,每到萬聖節,就是一次痛苦的刺激。這首悼亡詩,寫得不悲觀,甚至還很達觀。最後一節,幻覺中陳超仍然「微笑著」說「我沒事」,音容笑貌,宛在眼前,狀寫霍俊明內心的刻骨思念,同時又隱含著陳超在精神困境中操持的樂觀態度。



向衛國:聖者的靈魂應該是輕靈的

在中國當代詩歌的人文地理版圖上,河北-石家莊的陳超,顯然是一個醒目的個體存在,說他是一個詩歌的聖徒,也並不為過。

我們已無法知道,2014年萬聖節的凌晨,陳超從石家莊的一座高樓上的縱身一躍,是經過了有意的時間選擇,還是完全無意之中的巧合。但這個動作顯然具有雙重的象徵意味:肉體向下,精神向上。另有意味的是,「象徵」在西方,據說也是起源於其宗教傳統。

本詩作者與陳超具有眾所周知的師生之宜,更具有兩代漢語詩人之間隱秘的精神傳承關係。老師去世兩年,學生再次來到這個他多次「朝聖」的地方,但只有到了此時此境,此地才真正成為了他精神上的聖地,仿佛「每一座高樓/都會/有一個人/跳/下/來」。這種精神聯繫的確認和持存的表徵,卻不過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動作:「……微笑著/走過來/拍著我的肩膀說/——『俊明,我沒事!』」這是一個冥想中的日常動作;而冥想狀態,恰恰是最深和最真的潛意識的流露。

這種與信仰相涉的沉重主題,往往是詩歌表現的難題。本詩較為巧妙地化解了這一難題,依靠心靈與心靈的微妙連通,從城市高樓的水泥森林中,突圍而出,給人舉重若輕之感,實為不易。


周瑟瑟:悼亡詩的現代性表達

  陳超是一位對中國現代詩進行啟蒙的重要詩人評論家。我至今還收藏著他的《中國探索詩鑑賞辭典》,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這本書我購自武大校門口的那家書店,我與邱華棟因為受這部書啟發而著手編選了一部《世界華人詩歌鑑賞大辭典》。記得那些日子我天天捧著陳老師的《中國探索詩鑑賞辭典》看,開始學習如何對一首現代詩進行鑑賞。現在這部書的外護封已經破損,紙張發黃,它承載了我火熱的青春記憶,每年我都會小心翼翼翻開來閱讀,就像見到陳老師本人一樣。此時我才明白,今天我能為《特區文學》來寫霍俊明關於陳老師這首詩的評論,就是1989年從學習陳老師的詩歌鑑賞開始的。陳老師對先鋒詩人文本的鑑賞與推介,成為詩人個案研究的典範,直接啟蒙了我們這一代詩人,所以對於陳老師,很多詩人都有著特殊的情感。

霍俊明與陳老師有著更為緊密與親近的詩歌師生情義,他一部《轉世的桃花:陳超評傳》讓我讀得恍若隔世,當代先鋒詩歌的歷史與未來浸入了陳老師這樣的詩人批評家的生命血脈。

霍俊明不愧是陳老師的學生,他像陳老師一樣把詩歌寫作與詩歌研究融合於一體,給出「詩人批評家」全新的形象。大多時候批評家寫起詩來乾巴巴的,難道是批評禁錮了頭腦?還是詩歌拒絕了批評?詩歌與批評好像總是隔了一層。俊明與陳老師都打破了詩人與批評家的局限,而成為了出色的詩人批評家,把詩人與批評家都做到較高的境界。

  悼亡詩往往有痛苦與哀傷的基調,但俊明這首《石家莊原來有這麼多高樓》卻不是這樣的,相反他有意在字面上淡化了傷痛,以傳達出更深的懷念,除了副題中那一個「悼」字,詩中並沒有直接寫痛苦與哀傷。俊明把死亡這一殘酷的事件魔幻化了,他像一個詩的魔術師在處理自己對陳老師的想像,陳老師肉身的出離無疑給生者帶來更多的愛的教育。陳老師的人格魅力把作者引入到詩的幻想,俊明將陳老師生前「微笑著/ 走過來 /拍著我的肩膀」的動作還原到死後,還原了陳老師留給人世博大的愛。死亡中不能承受之重,以輕鬆地安慰生者的方式出現,這是悼亡詩的現代性表達。


韓慶成:如果真的沒事該有多好啊!

  自從手機能上網,每一位詩人逝去似乎都成了「公眾事件」。認識的不認識的,見過面的沒見過面的,或寫詩悼亡、或轉發作品、或曬照片、或發點文字,最簡單,也得發個雙手合十的表情。大家都在刷屏的時候,你如果沒點表示,自己好像都感到是對逝者不敬。殊不知,並不是所有的詩人都值得大家如此悼念,比如一些人品不好者。

  陳超先生2014年去世的時候,我在微信表示了哀悼。雖然並不認識他,但他的詩品人品,卻多次有人在我面前提起。記得我在微信中說,我本來以為一定會同陳超先生相識,並當面向他請教,今天他以這種方式離去,令我哀痛,也讓我抱憾。

  霍俊明這首悼念陳超的詩,以「石家莊原來有這麼多高樓」為題,讓讀者迅速回到當年陳超離去方式所帶來的別樣哀痛之中。正文第一段「這麼多需要抬起頭/仰望的高樓」,以現場的觀察,繼續強化著讀者的痛感。我想作者此時也應該是哀痛的,甚至因哀痛而產生了幻覺,這種幻覺正在打破生與死的界限:他看到「每一座高樓」,似乎「都會/有一個人」跳下來。那豎排的「跳/下/來」三個字,仿佛就是一個人,從高樓落向地面,這是一種深深的擔憂,也是一種莫名的期待。而這一個跳下來人,只能是陳超。果然,他跳下來後,拍著作者的肩膀說——「我沒事!」

  如果真的沒事該有多好啊!2016年作者寫這首詩時在這麼想,2020年讀到這首詩時,我也在這麼想。


徐敬亞:一首在極簡體中埋藏深度的典型案例

這註定是一首讓人過目不忘的詩。一是因為陳超的沉重,二是由於霍俊明極簡筆法的真切和輕靈。陳超之殤已過經年,經霍詩今提,疼痛再次滑過我的心頭。

我想藉此說說這類詩——大約從零零年起,中國現代詩終於洗淨了前朝最後的鉛華,開啟了口語詩的天下。這類詩,在內容上有意放棄思想與意義,重陳述,不抒情。在語言上,有意地遠離修辭,不做作,主謂賓。有些甚至是赤裸裸日常經驗的乾燥摩擦。我覺得它們像北歐的現代生活——我叫它「極簡體」。這些年「極簡體」逐日生長,在看似沒有詩意的地方,它們乾燥地摩擦出了新的詩意。哪怕是更微小的發現,也是前朝從沒有過的詩意。

在極簡體的平凡句子中埋下人文深度,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霍俊明至少埋下了5件寶:

①、隱喻。開頭4行含有表裡兩層:文字上明寫的,是高樓。內在裡暗指的,是高人。詩中無形地隱含了一個意象:紀念碑。

②、結構。這首詩讀起來讓人感到不做作,除了語言平實親切之外,也有賴於它有一個順暢的三段式敘事結構。第一節高樓仰止——第二節急轉下落——第三節平穩落地。

③、建築。跳-下-來,三個字的垂直排列,一點也不讓人感到唐突,在詩歌建築上產生了優美的下墜感與頓挫!注意,是每座樓房。詩意在這裡又獲得了延展——逝去者羽化分身,其精神與靈魂已進入了每座樓房了麼。

④、假借。陳超逝去本是10月30日,霍俊明巧妙地延後一天,「天下聖徒之日」萬聖節便出現了,這頓使此詩產生了些許的宗教殉道感。

⑤、典型性。最後一節一定令認識陳超的朋友感到親切——一個「微笑」,一個「拍著肩膀」,這兩個陳超的典型動作精選得十分準確!「我沒事」,這三個字不由令我一陣顫抖,這是陳超最常用的口吻啊。同時也令我想起霍俊明的卓越貢獻《轉世的桃花——陳超評傳》——這不是活靈活現的陳超轉世了麼!




相關焦點

  • 楊麗萍談新作《十面埋伏》:感悟自己生命走入冬天
    信息時報記者   朱元斌 攝 楊麗萍編導的最新力作《十面埋伏》將於8月21~22日登陸順德演藝中心大劇場。前日,楊麗萍在廣州接受媒體採訪,對於這個兩千年前的故事,她坦言時至今日一點也不過時,「古今中外,不同的時空裡,十面埋伏的故事從未停止,而比刀槍更可怕的是人心的埋伏。」
  • 日本第一高樓與中國第一高樓對比,看完才知道,差距原來這麼大!
    一個小故事,帶你了解這大千世界,假如有您的關注點讚,將是對作者最大的鼓勵(本文版權歸作者所有)在21世紀的今天,全球的經濟都在快速的發展中,每個國家的城市都向著現代化發展著,但每個國家的發展總是有好有壞
  • 8月21日起 石家莊機場將恢復成都-石家莊-張家口航線
    來源:長城網長城網8月16日訊(記者 於仕越 通訊員 李夏)8月21日起,石家莊機場將恢復成都-石家莊-張家口航線。屆時,石家莊至張家口、成都航線日航班量最高均達到6班。石家莊機場。河北機場集團供圖 成都-石家莊-張家口航線由祥鵬航空公司負責執飛,航班號8L9699/700,每周一、三、五、七執飛4班。
  • 石家莊最美賞月地點,正定古城為你奉上廣寒宮的藍紅月亮!
    在石家莊這個高樓林立的城市,想找一個視野開闊並且能欣賞和月亮更配的地點去看這個百年奇景還真不太容易。直到小編發現了正定古城的賞月圖片,原來正定古城才是石家莊最美的賞月地點。因為有一些古建築,瞬間會給人一種滄桑古老的美,一種廣寒宮旁賞月的情懷油然而生。美不美,好看不好看?
  • 張藝興 十面埋伏 伴奏 beat 立體聲純伴奏
    伴奏欣賞→↓:https://share.weiyun.com/5a6z9Kr藝興《十面埋伏》的編曲絕對是整首歌的點睛之筆,每一段節奏都比前一段的更狠更快,藝興對節奏的把控更是讓人吃驚,張弛有度的音律讓大眾的耳朵緊緊地被他抓住。
  • 石家莊一市民發明「樓房救生傘」(組圖)
    石家莊一市民發明「樓房救生傘」(組圖) 圖為小型救生傘負重30斤從7樓緩緩落下。 翟羽佳 攝   中新網石家莊4月16日電(翟羽佳 崔濤)遇到緊急突發事件,如地震、火災等,可以用救生傘幫助被困人員安全跳樓逃生……石家莊一市民發明「樓房救生傘」引發關注,中新網16日進行了探訪。
  • 摩天大樓為什麼都藏有一個「百噸大球」,原來有這麼大的作用!
    摩天大樓為什麼都藏有一個「百噸大球」,原來有這麼大的作用!這都是因為摩天大樓有一個定樓神球的存在,體重更是達到了百噸。大家都知道越是是靠近海的地方越容易產生颱風,在我國靠近海的一些城市是怎麼修建高樓的呢?
  • 石家莊地震帶分布圖及歷史上石家莊地震
    比較常見的有,水位、水質異常,動、植物的習性異常,電磁場異常等。震前井水等地下水的異常變化,主要表現為水面陡漲陡落、變色變味、翻花冒泡、溫度升降,泉水流量的突然變化,溫泉水溫的突然變化。那麼本文將為你介紹關於石家莊地震帶發布的一些信息以及石家莊歷史上上的地震記錄相關知識,地震來了我們該怎麼逃生和注意事項。一、石家莊歷史上的地震記錄。
  • 你知道為什麼高樓不會被風吹倒嗎,原來是因為這個球,你知道嗎?
    你知道為什麼高樓不會被風吹倒嗎,原來是因為這個球,你知道嗎?長期以來,由於我國東南沿海特殊的地理環境有利於颱風的登陸,所以颱風每三到五次「接近」我國東南沿海,給我國東南沿海帶來了嚴重的災害和人員傷亡。不久前,據說本世紀最強的超級颱風「山竹」從空中呼嘯而過。
  • 我國古代夫妻之間的稱呼,原來有這麼多的叫法,還有其含義!
    導語:我國古代夫妻之間的稱呼,原來有這麼多的叫法,還有其特定的含義!老公與老婆「老公、老婆」現在常用的夫妻之間的稱呼,而在一千多年前他們的意思可不是指夫妻哦!最開始的「老公」指的是太監,也就是宦官意思,而「老婆」最早含義則是老年婦人,即老婆婆的意思。
  • 石家莊市區一居民樓上蝙蝠成群 住戶受驚嚇用煙驅趕
    本報記者 南開宇攝本報訊(記者南開宇)6月26日在省會石家莊,市民張女士在中午做飯時,發現在自家廚房外有大量蝙蝠聚在一起,很是嚇了她一跳。「我們家發現上百隻蝙蝠,不知道該怎麼處理,你們快來看看吧!」當天,市民張女士給本報打來熱線。
  • 日檢測100萬人「火眼」石家莊投用!建成僅用21小時
    從今日零時開建的這個實驗室,只用21小時為石家莊正在開展的全員核酸檢測提供了重要助力。1月8日21時45分,河北體育館網球館,火眼實驗室(氣膜版)的檢測人員準備進入實驗室開始工作。河北日報記者趙海江攝華大集團馳援河北的高通量氣膜「火眼」實驗室由12艙華大基因「火眼」實驗室(氣膜版)和3艙華大智造快裝式負壓硬氣膜「火眼」組成。
  • 步韻《感秋》21首,誰提明月上高樓,欲把清輝鋪滿秋
    曉東詩刊42期曉東有約2期步韻羅工《感秋》21首誰提明月上高樓,欲把清輝鋪滿秋編輯:羅工>一,感秋/羅工提輪明月上高樓,欲把清輝鋪滿秋。薄田幾畝雖猶在,收穫無多付水流。十一,步韻/啾月東風未必入雲樓,情字寫來欲非秋。三日醉濃清夢裡,緣何楓重礙前流。
  • 哇 半坡人原來這麼帥(圖)
    孩子們紛紛圍攏到張禮智跟前,仔細觀看他帶來的西安半坡男子復原圖像:長方形「國」字臉、濃眉、眉梢外翹、眼睛炯炯有神,原來我們的祖先半坡古人還挺英俊神武的!  骨針紡輪 他們的衣服一定漂亮  剛走進大雁塔小學三年級的教室,張禮智就將「小禮物」———半坡遺址畫發給了孩子!「哦,半坡人居住在這樣的環境裡,看圖畫中間的大房子像個金字塔。」
  • 原來咱烏蘭察布的土豆還能這麼吃!對身體竟然有這麼多好處~
    原來咱烏蘭察布的土豆還能這麼吃!對身體竟然有這麼多好處~ 2021-01-14 19: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中國各省份第一高樓:天空城市838米居首 春之眼排11
    中國各個省份的各自的第一高樓都有多高呢?各省份第一高樓究竟花落誰家?   (贏商網雲南站報導)這是一個近乎狂熱的高樓年代。一座座城市像是在瘋狂地賽車,卻不知最終開往何方。   目前,世界第一高樓是828米的杜拜哈利法塔(Burj Khalifa Tower)。
  • 盤點石家莊永昌八年大事記
    2015年3月21日:石家莊永昌1比1遼寧宏運石家莊永昌迎來了中超歷史上的首個主場作戰,這場比賽也湧進了將近三萬名的球迷,上半場毛劍卿率先打破僵局,這個進球也是永昌在主場的第一粒中超進球,隨後秦升頭球扳平比分,下半場雙方均無進球,最終雙方1-1戰平。遼寧隊開局三輪不敗,永昌則獲得他們衝超後的第1個積分。
  • 石家莊中轉上海飛臺灣 機票最低298元
    石家莊飛上海再從上海飛臺灣,機票最便宜只有298元(不含稅費),這事乍聽起來有點不靠譜,但現在確實有這麼便宜的機票。  對石家莊遊客來講,上海-高雄廉價航線的開通,給市民便宜臺灣「自由行」提供了可能。目前,石家莊直飛臺北航線單程機票價格在2000元左右,通過旅行社拿票也要1400元左右。而石家莊直飛上海最便宜的機票99元,上海-高雄機票199元,市民從上海中轉飛臺灣,機票一共才298元。
  • 原來茉莉花有這麼多的神奇功效,你知道嗎?
    原來茉莉花不但花極芳香,可以盆栽觀賞,而且營養豐富,還有這麼多的作用。
  • 萬能好用牛油果 原來有這麼多護膚功效!
    原標題:萬能好用牛油果 原來有這麼多護膚功效!   這個鱷梨俗稱乳木果的東西,確實是一個非常實用的水果,其實很多護膚品裡都有乳木果的成分,它可能成為你護膚中必不可少的成分之一,保溼、修護受損肌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