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我國古代夫妻之間的稱呼,原來有這麼多的叫法,還有其特定的含義!
老公與老婆
「老公、老婆」現在常用的夫妻之間的稱呼,而在一千多年前他們的意思可不是指夫妻哦!
最開始的「老公」指的是太監,也就是宦官意思,而「老婆」最早含義則是老年婦人,即老婆婆的意思。
傳說,到了唐朝的時候,有一個名叫麥愛新的讀書人,考中功名後,就嫌棄自己的妻子年老色衰,想再納新歡。
但是終歸不好明說,便想了一個方法,寫了一副上聯放案頭:「荷敗蓮殘,落葉歸根成老藕。」,不巧被自己的老婆看到了,這個老婆當然明白自己的丈夫想納新,於是提筆續寫到:「禾黃稻熟,吹糠見米現新糧。」
此時的麥愛新讀了妻子的下聯,被妻子的才思敏捷和拳拳愛心所打動,主動放棄了納新的想法。妻子見丈夫回心轉意,不忘舊情,乃揮筆寫道:「老公十分公道。」麥愛新也揮筆續寫了下聯:「老婆一片婆心。」
從此,夫妻間就用了老公與老婆來稱呼對方。
大哥與大嫂
「大哥、大嫂」放到現在就是哥哥與嫂子的意思,而在古時則可以對夫妻之間進行稱呼,比如:在《水滸傳》的七回合就有寫到,林衝的妻子稱呼林衝為大哥,而林衝稱呼其妻子為大嫂。
外子與內人
宋代時,妻子也有稱自己的丈夫「外人」的,再文雅點的就叫稱做「外子」,丈夫則稱自己的妻子的除「娘子」外,還稱「內人」。
良人
最早時妻子稱呼自己的丈夫「良人」,古詩裡就有「妾家高樓連苑起,良人持戟明光裡」。 「良人」一詞顯示不出男女性別,妻子稱自己的丈夫為「良人」;丈夫稱自己的妻子亦為「良人」。從這兒可以看出當時男女地位大抵還是比較平等的,但這種不加區別也給夫妻間稱呼帶來很多不便。
郎與娘
在「良」字音義上加以區別;在「良」右邊加「阝」,變成「郎」;在「良」左邊加「女」,衍成「娘」。比如最常見的用法就是新郎與新娘,來代表新婚夫妻。
郎君與娘子
在「郎」字後面加一個「君」 字;在「娘」字後面加一個「子」字,成了表示親暱的「郎君」,「娘子」,用於夫妻之間的稱呼。(注:起先,「娘子」一詞僅用青春妙齡的少女,大約到了唐代就成了妻子的稱呼。)
丈夫與妻子
原來,在古代有搶婚的習俗。女子選擇夫婿,要看這個男子是否夠高度和強壯,一般以身高一丈為標準,有了身高一丈的夫婿,才可以抵禦強人的搶婚。根據這種情況,女子便稱她所嫁的男人為「丈夫」。
中國古時對他人稱自己的妻子多以拙荊或內人來稱呼,那時的妻子是現在妻子兒女的意思。
官人與夫人
宋代,是南北文化交流頻繁的時代,在夫妻間的稱呼上,由於當時的宮庭中出現了「官家」一詞,平民百姓中,於是有了「官人」這一稱謂,有的妻子稱自己的丈夫為「官人」。
夫人之「夫」,字從「二人」,意為一夫(外子)一妻(內子)組成的二人家庭, 用來指「外子」。「夫人」意為「夫之人」,即外子的人,也就是內子。
相公
常見於各種戲曲當中的稱呼,這比 「官人」又進了一步,已經不僅是「官」,而且是最高的官「相」了,男人的家庭地位由此達到極盛。然而泰極否來,近代以來,隨著婦女解放運動的愈演愈烈,男人的地位也是每況愈下,從對丈夫的稱呼中也可明顯看出。
~正文完結~
編文/牛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