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女子對丈夫的稱呼,你更喜歡哪一種?
文/炎炎談歷史
古代男女結婚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極其隆重講究,三媒六聘成婚之後,女子必須與丈夫相敬如賓。在古代丈夫就是女子的天,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對丈夫的稱呼也是講究的,不可以直呼其名。
1.良人
古語,十尺為丈,人長八尺,故曰丈夫。
這是最早妻子對丈夫的稱呼,也用於夫妻互相稱呼。從中可以看出古代丈夫們的光輝高大的形象。古詩有:「妾家高樓苑起,良人持戟明光裡」,
2.郎
古代許多官職都帶有「郎」字,如戶部侍郎、中書侍郎等 。到了唐朝,為了「良人」不致混淆,就在「良」旁加了耳刀旁。李白有詩:「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青梅竹馬感情的,多美的稱呼。
後來又在郎後面加個代表男人的君,郎君,這個稱呼讓很多女子更願意接受。
4.官人
官人,在宋代夫妻間稱呼較多。由於當時宮廷出現「官家」一詞,平民百姓家,便有了「官人」這一稱呼。顧名思義,男子在家中的地位就是最高的,至今人們還戲稱「新郎官」。
5.外子
宋代,女子也稱自己的丈夫「外人」,在一定場合會稱呼「外子」。丈夫則稱妻子「內人」、「賤內」,雖然是男子在外對妻子的謙稱,但是不難看出女子在社會上沒有地位。
6.相公
相公,比官人又進了一步,已經不僅僅是「官」,是最高的官「相」了。這是在清朝時期,男人的地位達到最高了。京劇、越劇等裡面對丈夫的稱呼最為印象深刻,那聲「相公」別提多嬌媚動聽。
7.先生
先生,是近代才有的稱呼,對丈夫稱「先生」,文雅又帶有仰慕的意思。也可以引申為,對「老師」的尊稱和對特定身份人的敬稱。現在用於對年長有德業者的稱呼,有時候也泛指對人的敬稱,現在的海外華人和港臺都還在沿用。
8.愛人
愛人,多在小說、情書、電影中多見,這一稱謂最早見於新文學作品中。用「愛人」這一稱謂,是解放區新文化運動的知識分子開始使用的,意在提倡新中國男女平等。
9.孩子他爸
最隱蔽的叫法,這個稱呼極不嚴謹,太缺乏準確性,現在年輕人都已經棄用了。
10.老公
老公,這個詞最初是稱呼太監的,宦官古代官名名為寺人、黃門。尊稱內官、內臣、中官,卑稱內豎、閹宦、太監、閹人,民間則俗稱老公。李自成進京之後驅逐太監,史書記載就是「打老公」。演變到如今,竟然用來稱呼丈夫,實在有點想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