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為禮儀之邦,古代夫妻之間相敬如賓,稱呼也文雅中透露著有愛。
丈夫對妻子的稱呼有:梓童、結髮、荊妻、娘子等。
梓童:原為子童,由春秋戰國時期「小童」變化而來,專指皇帝稱呼皇后。最先稱皇后為小童,但在當時文化的影響下,人們認為「小」有不尊敬之意。便更改為子童,隨著文字的進步,「梓」代表木,有繁茂之意,於是演變為「梓童」。
結髮:結髮本身是一種傳統的婚姻習俗,夫妻成親當天,各取一根頭髮結在一起,意為天長地久,結髮夫妻,後指原配的妻子。
荊妻:又稱荊婦、荊人,是指對他人稱呼自己妻子的謙稱。古人謙虛有度,與對他人謙稱自己為鄙人是同一含義。
娘子:在宋代之前,專指未婚少女,到了唐代,由於唐玄宗在宮中稱呼楊貴妃為「娘子」後,普遍指已婚婦女,便漸漸成為丈夫對妻子的愛稱。
妻子稱呼丈夫為:丈人、郎君、官人、相公等。
丈人:意為家中主人,古時妻子對丈夫的稱呼。在魏晉以前,妻子的父親稱為「翁」,而丈人為自己的丈夫,與如今的丈人有所不同。
郎君:出自樂府詩集——郎君未可前,待我整容儀。其中的郎君就是指妻子對丈夫的愛稱。
官人:最先在宮中妻子對丈夫稱為「官家」,在平民百姓家便是稱為「官人」,在宋代最為流行,今天的「新郎官」也是由此而來。
相公:當丈夫稱呼妻子為娘子時,一般妻子會以相公回應,在白娘子傳中常常能看到夫妻之間如此稱呼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