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代,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使得中國的語言在幾千年來一直在不斷的演變,夫妻間的稱呼從古至今更是多變,下面小編就來順一順古代夫妻稱呼的變化。
「妾家高樓連苑起,良人持戟明光裡」,先秦時期,夫妻間的稱呼為良人,不過「良人」一詞顯示不出男女性別,妻子稱自己的丈夫為良人,丈夫稱自己的妻子亦為良人,從這可以看出當時男女地位還是比較平等的,但這種不分男女的叫法還是不太方便的,所以後來在良子右邊加上雙耳旁變成」郎」,良字左邊加上「女」變成「娘」。牛郎年年念劉娘,劉娘年年念牛郎。
不過古人認為就一個字的稱呼,實在是有點肉麻。眾多良家婦女們在人前還是羞於叫出口,於是她們就在自的首或尾加一個字組成詞。「郎」後面加一個「君」字作為對丈夫的雅稱,「娘」後面加個「子」字作為對妻子的愛稱,於是變成了唐代普遍流行的郎君與娘子。到了宋代,南北文化交流頻繁,由於當時宮廷中出現了「官家」一詞,百姓中有的妻子變成自己的丈夫為「官人」,時至今日,民間仍對新婚夫妻戲稱為「新郎官」、「新娘子」。從這個稱呼也可以看出男人的地位也上了一個新臺階,畢竟官人要管人嘛。
除了這些,妻子也稱自己丈夫為外人、外子。丈夫還稱自己妻子為「內人」、「賤內」,這都是那時比較文藝的叫法了。後來,在戲劇流行之後,「相公」這個稱呼也跟著流行起來,從「官人」的「官」進步到「相公」的」相」,男人的家庭地位可長得不是一點點哦。
然而到了近代以來,在小說情書中多見「愛人」這一稱謂,但是其英文直譯是情人的意思,而且在日語中漢字「愛人」也是指情人,所以現在也用的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