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狸何罪?背上一個永遠不能甩掉的大黑鍋

2020-09-13 野渡8888

自古以來,人類在與動物的較量中領教到了動物們各自的看家本領。如猛虎雄獅力量驚人,獵豹駿馬奔跑似箭,毒蛇蠍子的體內毒液大殺四方,而狐狸則以狡猾多疑聞名於世。動物們獨特的生存本領能讓人類對它們產生敬畏甚至恐懼。


狐狸是一種很特別的動物,它們靈活的耳朵能對聲音進行準確定位、嗅覺靈敏,修長的腿能夠快速奔跑,最高時速可達50km/h左右。它們性格機敏膽小,出來覓食時,行動十分謹慎,獵人設下的陷阱經常被它們識破。有一個詞叫「狐疑」,就是根據狐狸生性多疑而造出來的。

狐狸的智商在動物界中算是出類拔萃的了,人們在與它們的鬥爭中肯定吃過大虧,因而,人們對這種動物產生了一些神秘感和畏懼感。

秦朝末年,陳勝和吳廣要挑動農民大起義,在黑夜裡模仿狐狸的鳴叫,大叫:「大楚興,陳勝王。」人們聽了非常驚恐。可見至少在二千年前,人們就認為狐狸是一種近乎妖怪的動物了。

「聽冰渡河」本來是說狐狸在結冰的河面上行走時,異常機警,每走一步都要聽聽腳下發出的聲音,以此來判斷來冰面是否堅固。

「狐死首丘」是說狐狸臨死時必定會頭朝著自家洞穴的方向躺下。這種頗有靈性的行為更讓人覺得狐狸真是不簡單的動物。

植物或動物日久成精,變化為人形,這是人類文化裡的一大創造。於是,狐狸也會成精,也能變幻為人形。做壞事的狐狸精,人們稱之為狐妖。好心的狐狸精繼續修煉,還能成為狐仙。


「狐媚」一詞本來不分男女,是指用奸計迷惑別人的人。後來,狐媚成了描述女人的專有詞。

到了宋代,狐狸精是妓女的別稱。到如今,說起狐狸精,是指那些頗有姿色,喜歡做第三者,迷惑男人,破壞別人家庭的女人。

在動物界中,狐狸算不上好色好淫的動物,至少不能跟鹿相比。本來是一種可愛的動物,卻在人們的渲染之下,狐狸成了一種狡猾和淫蕩的代名詞,背上了這個永遠無法甩掉的「大黑鍋」。不亦冤枉乎?

相關焦點

  • 「背黑鍋」用日語怎麼說?
    1來源及意義「背黑鍋」是一個很形象的詞意思是代別人受過,泛指受冤屈據傳自於《大話西遊》但1984年論文《慣用語例釋選登》就已出現背黑鍋一詞的解釋2本課重點從代別人受過意義上來說「わりにされる」就可以表達「身代わり」是替身、代理人或者代替別人的意思
  • 深度剖析:中國背上森林黑洞的黑鍋(下)
    深度剖析:中國背上森林黑洞的黑鍋(下)  作者稱報告被誤讀  「我們的報告被一些媒體斷章取義地誤讀了」,綠色和平森林項目主任、報告的主要執筆者施鵬翔告訴記者。他說,一些海外媒體發表的文章並沒有真實、完整反映綠色和平的報告。
  • 方興東:珊瑚蟲作者判刑,將是騰訊永遠的罪
    首頁 > 評論 > 關鍵詞 > 最新資訊 > 正文 方興東:珊瑚蟲作者判刑,將是騰訊永遠的罪
  • 《小王子》:外星人與玫瑰花的愛情,「狐狸」摻雜其中有何作用?
    這個故事的特殊性在於小王子是一個外星人,身為地球人的我們很難相信這個故事的真實性。也許我們就是安託萬筆下所描述的那些俗人,那些為了生活而不斷奔波的人們。作為外星人的小王子是孤獨的,他來到地球以後遇到了狐狸,也遇到了飛行員,他們成為了好朋友,兩個完全陌生的人,心靈一下子接近了起來,在這裡我們看到了友愛,看到了一種人性的愛,這種愛是不同於愛情的,它單純,細緻。
  • 替罪羊在替誰的罪?
    其實無論是「黑鍋」還是「替罪羊」或許都有很多的不得已,也可能會有很多的不言說。為什麼不是替罪牛或者是替罪狗呢?來源關於「替罪羊」的起源,目前有兩種比較靠譜的說法。一種是說這種說法起源於國內,另一種則說它是一個「舶來品」!在《孟子·梁惠王上》中記載,齊宣王坐在朝堂上,看見有人牽了一頭牛從堂下走過。他就問那人,牽著牛去哪裡?
  • 什麼是「子曰:『苟正其身矣,於從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子曰:「苟正其身矣,於從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先跟大家講一個跟這一則內容相關的故事。北宋包拯為官公正清廉,被老百姓尊稱為「包青天」。他擔心家人子弟利用權勢腐化,因而自述家訓:「後世子孫仕宦,有犯贓者,不得放歸本家;亡歿之後,不得葬於大塋之中。不從吾志,非吾子孫。」 包拯為何立這樣的碑文以警後世?
  • 深度解讀《隱秘的角落》的真實結局,誰才是真正的狐狸?
    於是朱朝陽就想出了二一分頭行動的計劃,才要到3萬塊錢,同時也進一步了解到張東升的城府,而張東升卻借敲詐勒索罪反向威脅他們,這時嚴良和普普是害怕的,但是朱朝陽十分冷靜,知道這是一種博弈,根本不害怕。
  • 《大壞狐狸的故事》法國浪漫主義風格的搞笑電影
    對於被好萊塢精緻的CG動畫深度浸泡過的觀眾而言,法國動畫《大壞狐狸的故事》可謂真正意義上的一股清流。它的畫風、敘事技巧和主題,都充滿了童趣和童真。任何一個看過本片的觀眾,都會對其樸拙的手繪畫風印象深刻,給人的觀感,就像是我們手捧一本萌動逗趣的兒童繪本,在為孩子講述幾個有點顛覆常規想像的可愛故事。
  • 張佳瑋專欄:薛丁格的貓,鰲拜的罪
    康熙七年,康熙皇帝派一群少年假作摔跤,撲倒鰲拜;這其中是否借了韋小寶韋爵爺之力,我們不清楚;妙在鰲拜剛倒,朝廷立刻整理出鰲拜三十條大罪來。大到引用奸黨,小到勒令他人遷墳,事無巨細,都在一起了。前一天還功高權重威風八面的鰲中堂,一眨眼就罪名彌天,夠得上誅滅全族了。
  • 「背黑鍋」用英文怎麼說?
    想必大家在生活中,都或多或少背過黑鍋吧~那麼用英語怎麼形容「背黑鍋」呢?「背黑鍋」用英文怎麼說?①take the blame for sb=替某人承擔責任;背黑鍋例:She was actually innocent. She just took the blame for her husband.
  • 全面解析薛之謙《狐狸》,大不了當你離開我森林,把皮毛送你
    其實剛剛完結的《動物管理局》與《二代妖精之今生有幸》有異曲同工之妙,以動物來表達人性,以一個個看似簡單的案件表達不簡單的現狀,陳赫和王子文的這部網絡劇,還是非常值得一看的。關於狐狸的故事故事裡狐狸和獵人看似是敵對關係,但是卻產生了若即若離的情愫。眾所周知,狐狸是狡猾的代表,而獵人想要戰勝狐狸,就必須擁有更加老道的計謀。
  • 那些年,眼鏡背了多少「黑鍋」?
    這些年眼鏡一直在不斷「背黑鍋」眼鏡越戴度數就越增長配眼鏡時最好配低一點度數戴眼鏡導致眼球變形了...... 關於這些「黑鍋」看看普瑞眼科專家如何來為眼鏡平反!
  • 一隻狐狸被收養,還與狗成了朋友,為何狐狸也能馴化做寵物?
    養一隻狐狸當寵物,怎麼樣?可能沒有什麼人會冒出這樣的想法,畢竟狐狸和狼一樣,都被稱為野獸,怎麼可能馴養為寵物呢?然而事實上,狐狸確實可以馴養為寵物,而且不像老虎、獅子、北極熊這些猛獸級的物種,即使從小被人馴養,也是戰戰兢兢,膽戰心驚,馴養狐狸可以說和養只狗一樣,完全沒有任何壓力。
  • 新烏鴉與狐狸
    正當她準備好好品嘗時,被一隻狐狸發現了,他也想得到這塊肉。狡猾的狐狸又開始盤算起來了,他眼珠子骨碌一轉,想到了一個辦法。他畢恭畢敬地對烏鴉說:「烏鴉小姐,您身體如何呢?如感覺不適,我可以幫您哦!」烏鴉想:我身體很好,根本不需要你來操心。再說,別以為我不知道,你就是想讓我張口說話,肉掉下來就給你吃了。吸取了上次的教訓,烏鴉不語。
  • 河南發現最小恐龍化石 這個黑鍋背的冤
    挖掘羞澀的「小傢伙」先「伸」出一個小拇指古生物界的專家普遍認為:世界上最好的標本,有兩個地方:一個是蒙古國,一個是中國欒川。憑藉經驗,賈松海很快做出判斷:不能只認為是表面的一點東西,裡面可能還有更多的化石!謹慎的賈松海圍繞著這塊指甲蓋大小的骨骼畫了一個50釐米的圈,「從50釐米以外開始挖,往裡大約也挖了50釐米。然後,就用麻袋片蘸著和好的石膏,把它包起來,密封后,運了回來。」賈松海對挖掘現場的畫面還記憶猶新。曾經發掘過欒川盜龍的秋扒鄉,這回,小小的石膏包裡又將發生什麼奇蹟呢?
  • 《小王子》讀懂狐狸也就讀懂了愛情
    讀過很多個版本的《小王子》關於小王子和狐狸之間的感情,每一個版本都用了不同的詞語,有說「馴養」的,有說「馴服」 的,還有說「相知」的。開始我以為翻譯意思最準確的是「相知」。因為「相知」最能體現平等。原來我以為,玫瑰是小王子的愛情,他和狐狸之間最多也就是友情,對友情來說「馴服」和「馴養」是極不恰當的用詞。
  • 甩掉惱人蝴蝶袖 跟著一起動起來|甩掉|惱人-愛美·BEAUTY-川北在線
    甩掉惱人蝴蝶袖 跟著一起動起來時間:2016-07-06 13:28   來源:漂亮女人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甩掉惱人蝴蝶袖 跟著一起動起來 夏天的街頭,是露臂短袖的世界,你卻不能露出你的手臂!怎樣減掉手臂上的蝴蝶袖?別急,小編這就教你幾招,保證你的手臂美美的。
  • 在爸爸的背上畫出孩子的夢幻海洋
    每個孩子身後都有一個聲勢浩大的親友團:爸爸,媽媽,叔叔,哥哥,姐姐……由於決賽的形式特殊——要求孩子在老爸的背上畫出各自的夢幻海洋,在比賽的選拔進程中,不少老師來諮詢:「有同學的爸爸因為工作忙,雙休日都要出差,但是孩子又畫得很好,家長來問,媽媽或者外公可不可以代替爸爸做人體模特?」孩子家長的參與熱情,可見一斑。
  • 小蠍子不能爬到背上,會被母蠍吃掉,是真的嗎?
    蠍子作為五毒之一,是一個備受爭議的動物。
  • 「甩掉燙手山芋」用英語怎麼說?
    大家好,今天我們分享一個非常有用且地道的表達——甩掉燙手山芋, 這個短語的英文表達是:drop sb/sth like a hot potato 立即擺脫,馬上放棄, 甩掉燙手山芋He dropped the plan like a hot potato w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