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大地測量

2021-01-09 中國測繪網

海洋大地測量是在海洋區域進行平面和高程控制的測量,是陸地大地測量在海洋區域的擴展。主要內容包括在海洋範圍內布設大地控制網(點),海上定位,測定平均海面、海面地形和海洋大地水準面,進行海洋重力測量等。

海洋大地測量控制網主要由海底控制點(如水下聲標)、海面控制點(如固定浮標)、岸上或島上的大地控制點組成,是各種海洋測量和海上定位工作的基礎。

海上定位包括海面定位和水下定位。海面定位,近岸水域用陸地大地測量方法和電磁波測距等方法,較遠海區用無線電定位、水下聲標和人造衛星定位。水下定位主要用慣性導航方法。海上定位為海洋測量、航海、海洋工程建設、海洋劃界、軍事活動和海洋科研等提供數據。

平均海面和大地水準面的測定是為了海洋和陸地測量高度(深度和高程)提供基準。大地水準面和海面地形的測定,為研究地球形狀和構造提供資料。

海洋重力測量方法有:在船上用海洋重力儀測量,在海底布設海底重力儀用遙測裝置在海面上觀測,用衛星測高儀測得海面地形推算重力異常。海洋重力測量為研究地球形狀和內部構造,勘測海洋礦產資源和保障航天、遠程飛彈發射提供重力資料。

相關焦點

  • 大地測量學科發展現狀與趨勢
    此外,衛星測高作為空間大地測量技術的應用,是大地測量學、地球物理學和海洋學等學科交叉發展的基本技術之一,在確定海洋大地水準面起伏和重力異常[45-46]、海洋與極地環境監測[47]、有關海洋地球動力學現象監測和解釋等方面[48]發揮了重要作用。
  • 測量與地球物理所:大地測量 服務國家
    20世紀80年代後期,測地所在國內率先與國際同步完成了從傳統大地測量學向動力大地測量學的變革與飛躍,使得大地測量學進一步與地球內部物理和地球動力學研究領域交叉滲透,並逐步形成了地球重力學、空間大地測量、地球自轉和溼地生態環境研究4個主要研究方向。
  • 衛星大地測量學的研究現狀及發展趨勢
    衛星測高測量精度由最初的米級到現在的釐米級,數據解析度達到幾千米,觀測對象也由海洋擴展到冰面和沙漠等。衛星測高在大地測量學方面可以用於確定高解析度的海域重力異常和大地水準面[7],聯合其他類型數據不斷提高大地水準面精度,為全球高程基準統一提供輔助。另外,衛星測高還可應用於獲取海深、海底地貌等信息,為艦船的航行提供安全保證。
  • 大地測量學與測量工程學科
    本學科是山東省重點學科,具有測繪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博士點,所含二級學科博士點為:大地測量學與測量工程,地圖製圖學與地理信息工程,攝影測量與遙感;設有測繪科學與技術博士後流動站;擁有基礎地理信息與數位化技術省級重點強化實驗室、國家煤炭工業礦山測量重點實驗室和山東省3S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2017考研專業介紹:大地測量學與測量工程
    一、專業解析 (一)學科簡介 大地測量學與測量工程是地球科學的一門分支學科,它既是一門測繪科學與技術的基礎學科,又是一門工程應用學科。 (二)培養目標 通過大地測量學與測量工程培養測繪領域的高層次人才,能夠勝任高等教學、科學研究或大型工程技術研發與管理等方面工作。要求具有數學、計算機應用方面的基礎理論知識,具有堅實而深厚的大地測量學與測量工程的基礎理論,深入地了解近代大地測量學與測量工程的進展與動態。
  • 大地測量學
    簡單地說,傳統的大地測量學是研究和測定地面點的幾何位置,在廣大地面上建立國家大地控制網,以及研究和測定地球形狀、大小和地球重力場的理論、技術與方法的學科。  現代大地測量學科的形成始於公元17世紀初,它是古老的測繪學的一個分支學科。
  • 2016考研專業介紹:大地測量學與測量工程
    一、專業解析   (一)學科簡介   大地測量學與測量工程是地球科學的一門分支學科,它既是一門測繪科學與技術的基礎學科,又是一門工程應用學科。   (二)培養目標   通過大地測量學與測量工程培養測繪領域的高層次人才,能夠勝任高等教學、科學研究或大型工程技術研發與管理等方面工作。要求具有數學、計算機應用方面的基礎理論知識,具有堅實而深厚的大地測量學與測量工程的基礎理論,深入地了解近代大地測量學與測量工程的進展與動態。熟練掌握大地測量學、測量工程的數據採集、資料綜合分析與處理的理論和方法。
  • 國家大地測量資料庫
    國家大地測量資料庫由國家測繪局大地測量數據處理中心於20世紀90年代建成,之後經過移植改造和維護,現已成為存儲內容準確、全面,服務能力較強的資料庫系統。國家大地測量資料庫系統具有以下服務功能: 各類大地測量控制點成果的查詢、統計分析
  • 大地測量學泰鬥——陳永齡
    我國第一部《大地測量法式》和測量規範細則在他的主持指導下面世,《中華人民共和國大地測量法式說明》由他撰寫,珠穆朗瑪峰高程的精確測定離不開他的辛勤付出。他就是我國著名天文、大地測量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陳永齡。陳永齡,北京人。
  • 我國對黃巖島大地測量標識實物照片首次面世(圖)
    人民網北京5月8日電(王澤)今天上午,《中國海洋發展報告2013》舉行了首發儀式。會上首次公布了我國於1990年3月31日留在黃巖島上的大地測量標識照片。該標識的存在完善了我國對黃巖島持續不斷的行政管轄的歷史記錄。
  • 國家大地測量成果
    國家大地測量成果主要包括國家大地控制網成果、國家高程控制網成果和國家重力測量控制網成果等,是經濟建設、國防建設等方面進行測繪定位的起算依據,是研究地球形狀、地球重力場、空間技術、地殼形變和地質災害監測等極為重要的基礎資料。中心現有的國家大地測量成果見表1。
  • 【乾貨】註冊測繪師培訓:大地測量概論(附PPT下載)
    主要從事大地測量及相關專業教學科研工作,先後獲得國家、省部級科技進步獎十多項,著作3部,註冊測繪師考試以來,具有豐富的命題經驗,一直承擔其培訓工作。主要任職課程為大地測量和海洋測量。  彭先進 廣東工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廣東省測繪地理信息學會副理事長、具有豐富的教學和命題、培訓教育經驗。
  • 第三屆中國大地測量和地球物理學學術大會召開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8月24日訊(記者陳發明 通訊員馬睿君)8月23日,第三屆「中國大地測量和地球物理學學術大會」在蘭州大學召開。此次大會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國際大地測量和地球物理學聯合會中國委員會(CNC-IUGG)與中國科學院地學部聯合主辦,蘭州大學承辦。
  • 大地測量的思想
    為了正確的對位置進行描述,需要引入一個可供測量和計算的框架,使得大地測量的結果能夠在這個框架上進行描述。而地球是一個不規則形狀的橢球體,那麼使用什麼樣的方法來模擬地球的形狀,又該如何將球面上的坐標投影在平面的地圖上?這就需要先了解大地水準面、參考橢球體、基準面的概念,和它們之間的關係。另外,本文還對我國常用的北京54和西安80兩種坐標系統進行了詳細的剖析。
  • 大地測量控制點坐標轉換技術規程
    GB/T 17159-2009 大地測量術語GB/T 18314-2009 全球定位系統(GPS)測量規範GB/T 19391-2003 全球定位系統(GPS)術語及定義GB/T 22021-2008 國家大地測量基本技術規定GB/T 28588-2012 全球導航衛星系統連續運行基準站網技術規範CH/T 1004-
  • 利用時鐘測量大地,超級精確的現代地理測繪可以驗證相對論
    高斯在用一個比較原始的方法進行大地測量。今天在德國的一個名為卡倫貝格的小山上,你仍然可以看到高斯當年為測量而放置的石塊。除了緯度和經度,GPS測量還提供了與這個橢球體相關的高度。然而,為了使之有意義,這些高度必須重新計算,以參考一個更有物理意義的元素:大地水準面。大地水準面是一個重力勢恆定的表面,代表將1kg物體從地心提升到那個高度所需要的能量。大地水準面環繞橢球面,但有隆起和凹陷。這是因為質量在地核、地幔、海洋、地殼和大氣中分布不均。
  • 空間大地測量技術
    空間大地測量技術的觀測對象是各種人造地球衛星信號或河外射電源信號,各種衛星大地測量技術所獲得的觀測值均與衛地距向量(測站至衛星的向量)有關。衛星大地測量方法有幾何法和動力法之分,在幾何法中是把衛星當做高空的觀測對象,並不去顧及人造地球衛星複雜的軌道運動。而動力法則須研究衛星軌道隨時間變化的規律,為此須建立衛星運動模型,設定力模型。
  • 考研非統考專業介紹:大地測量學與測量工程
    一、專業解析  (一)學科簡介  大地測量學與測量工程是地球科學的一門分支學科,它既是一門測繪科學與技術的基礎學科,又是一門工程應用學科。本學科以精密工程測量、變形監測理論與方法、空間信息測量學理論與應用和多系統定位信息融合理論與方法為主要特色和研究方向,研究和解決各種有特殊精度要求的測量技術和測量方法,建立大型工程測控理論與監測技術;研究各種安全監控模型和監測系統的網絡化理論,建立安全監控信息管理系統及專家評判系統;研究衛星導航和精密定位技術,建立多系統定位信息融合模型與方法等。
  • 2015-2016年研究生專業排行榜:大地測量學與測量工程
    2015-2016年研究生專業排行榜:大地測量學與測量工程
  • 第三屆中國大地測量和地球物理學學術大會在蘭大召開
    中新網甘肅新聞8月24日電(記者 南如卓瑪)8月23日-8月24日,由國際大地測量和地球物理學聯合會中國委員會(CNC-IUGG)主辦,蘭州大學承辦的「第三屆中國大地測量和地球物理學學術大會」在蘭州大學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