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第一部《大地測量法式》和測量規範細則在他的主持指導下面世,《中華人民共和國大地測量法式說明》由他撰寫,珠穆朗瑪峰高程的精確測定離不開他的辛勤付出。他就是我國著名天文、大地測量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陳永齡。
陳永齡,北京人。1927年考入清華大學,1931年畢業於交通大學土木系,在清華大學土木工程學系任教。後留學英國、德國,獲柏林工業大學博士學位,回國後為我國的大地測量工作作出顯著貢獻。
陳永齡是我國大地測量學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他打破了中國的大地測量工作沒有國家標準的局面,組織建立國家的大地測量標準(《大地測量法式》),它規定了在中國進行大地測量的規劃、設計,以及大地測量工作中的具體技術規定,被譽為一個科學技術的基礎。直到今日,由陳永齡指導完成的《大地測量法式》仍舊在使用。此外,陳永齡是華南工學院和武漢測量製圖學院的組建者和創始者,培養了大批測繪人才。陳永齡還是測繪研究所的第一任所長,他自力更生在短短幾年就建立起大地、航測、製圖、地名、電子和情報等研究室,為國家出成果、出人才。
陳永齡在1975年測得珠峰海拔高程值,獲得世界上迄今為止最為精確的數值,讓中國測繪水平得到國際公認。當時整個高程測定的設計、施工、數據處理這一系列方案都是由他一手制定。他利用已有的珠峰高程測定的方法,同時吸收國外先進的測繪技術,由登山運動員帶一個氈標到珠峰頂上去,在測量珠峰高程時瞄準氈標來測,再量出氈標的高度,用總高程減去氈標高度。同時還考慮到珠峰頂上的積雪問題,最終測出珠峰高程8848.13米這個數字,並由新華社向全世界公布,當時就得到了全世界的公認。
陳永齡是一名優秀的教育家,他為人師表,待人誠懇,他的課堂向來很受學生的歡迎。在長期的大學教學工作中,陳永齡始終十分重視高等測繪教育中的教材建設。早在1931年他在清華大學剛恢復的土木工程學系任助教時,就與同任助教的夏堅白共同編寫了《養路工程學》,被收入大學叢書。在西南聯合大學任教時,他又開始編寫大學測量教材《測量平差法》,在同濟大學任教時開始著手中國第一套《大地測量學》教材的編寫,還對夏堅白著的《實用天文學》進行了大量修改和充實,連同已出版的《測量平差法》等大地測量用書,形成了中國第一套內容比較充實、文字深入淺出的大學測繪教材。
有人說「尋求光明、科教救國」這種高尚品德始終貫穿著陳永齡的一生。想來也確實如此,近60年來,陳永齡在測繪高等教育、科學研究和生產技術等方面都有突出成就,是集教育、科研和生產技術於一身的大地測量學科的帶頭人,對當代中國大地測量事業的建設和發展有著不可磨滅的功績。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技前沿大師談」原創,轉載時務請註明出處。
作者: 程方潔 [責任編輯: 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