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測量學泰鬥——陳永齡

2021-01-07 新華網客戶端

我國第一部《大地測量法式》和測量規範細則在他的主持指導下面世,《中華人民共和國大地測量法式說明》由他撰寫,珠穆朗瑪峰高程的精確測定離不開他的辛勤付出。他就是我國著名天文、大地測量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陳永齡。

陳永齡,北京人。1927年考入清華大學,1931年畢業於交通大學土木系,在清華大學土木工程學系任教。後留學英國、德國,獲柏林工業大學博士學位,回國後為我國的大地測量工作作出顯著貢獻。

陳永齡是我國大地測量學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他打破了中國的大地測量工作沒有國家標準的局面,組織建立國家的大地測量標準(《大地測量法式》),它規定了在中國進行大地測量的規劃、設計,以及大地測量工作中的具體技術規定,被譽為一個科學技術的基礎。直到今日,由陳永齡指導完成的《大地測量法式》仍舊在使用。此外,陳永齡是華南工學院和武漢測量製圖學院的組建者和創始者,培養了大批測繪人才。陳永齡還是測繪研究所的第一任所長,他自力更生在短短幾年就建立起大地、航測、製圖、地名、電子和情報等研究室,為國家出成果、出人才。

陳永齡在1975年測得珠峰海拔高程值,獲得世界上迄今為止最為精確的數值,讓中國測繪水平得到國際公認。當時整個高程測定的設計、施工、數據處理這一系列方案都是由他一手制定。他利用已有的珠峰高程測定的方法,同時吸收國外先進的測繪技術,由登山運動員帶一個氈標到珠峰頂上去,在測量珠峰高程時瞄準氈標來測,再量出氈標的高度,用總高程減去氈標高度。同時還考慮到珠峰頂上的積雪問題,最終測出珠峰高程8848.13米這個數字,並由新華社向全世界公布,當時就得到了全世界的公認。

陳永齡是一名優秀的教育家,他為人師表,待人誠懇,他的課堂向來很受學生的歡迎。在長期的大學教學工作中,陳永齡始終十分重視高等測繪教育中的教材建設。早在1931年他在清華大學剛恢復的土木工程學系任助教時,就與同任助教的夏堅白共同編寫了《養路工程學》,被收入大學叢書。在西南聯合大學任教時,他又開始編寫大學測量教材《測量平差法》,在同濟大學任教時開始著手中國第一套《大地測量學》教材的編寫,還對夏堅白著的《實用天文學》進行了大量修改和充實,連同已出版的《測量平差法》等大地測量用書,形成了中國第一套內容比較充實、文字深入淺出的大學測繪教材。

有人說「尋求光明、科教救國」這種高尚品德始終貫穿著陳永齡的一生。想來也確實如此,近60年來,陳永齡在測繪高等教育、科學研究和生產技術等方面都有突出成就,是集教育、科研和生產技術於一身的大地測量學科的帶頭人,對當代中國大地測量事業的建設和發展有著不可磨滅的功績。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技前沿大師談」原創,轉載時務請註明出處。

作者: 程方潔   [責任編輯: 李浩]

相關焦點

  • 大地測量學
    簡單地說,傳統的大地測量學是研究和測定地面點的幾何位置,在廣大地面上建立國家大地控制網,以及研究和測定地球形狀、大小和地球重力場的理論、技術與方法的學科。  現代大地測量學科的形成始於公元17世紀初,它是古老的測繪學的一個分支學科。
  • 海洋大地測量
    海洋大地測量是在海洋區域進行平面和高程控制的測量,是陸地大地測量在海洋區域的擴展。主要內容包括在海洋範圍內布設大地控制網(點),海上定位,測定平均海面、海面地形和海洋大地水準面,進行海洋重力測量等。
  • 國家大地測量資料庫
    國家大地測量資料庫由國家測繪局大地測量數據處理中心於20世紀90年代建成,之後經過移植改造和維護,現已成為存儲內容準確、全面,服務能力較強的資料庫系統。國家大地測量資料庫系統具有以下服務功能: 各類大地測量控制點成果的查詢、統計分析
  • 武漢大學痛失院士,我國大地測量學家寧津生院士逝世
    據光明日報消息,我國著名大地測量專家,中國工程院土木、水利與建築工程學部院士,武漢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寧津生教授於3月15日在武漢逝世。武漢大學又失去了一位院士,在2019年8月,武漢大學一周之內痛失兩位院士。
  • 國家大地測量成果
    國家大地測量成果主要包括國家大地控制網成果、國家高程控制網成果和國家重力測量控制網成果等,是經濟建設、國防建設等方面進行測繪定位的起算依據,是研究地球形狀、地球重力場、空間技術、地殼形變和地質災害監測等極為重要的基礎資料。中心現有的國家大地測量成果見表1。
  • 【陝測人文】神州「天元」——永遠的大地原點
    即在我國領土範圍內,以大地原點作為定位基礎,將大地水準面(地球表面)與參考橢球面的關係固定下來,並使二者基本吻合,使全國的測量有一個統一的、標準的、切合我國實際的大地坐標系——「1980西安坐標系」。以大地原點為起算點,即可精確確定我國領土範圍內任意位置的地理坐標,從而為經濟、國防建設提供基礎地理信息數據。
  • 測量與地球物理所:大地測量 服務國家
    中國科學院測量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始建於1957年,由已故著名大地測量和地球物理學家方俊院士和老一輩科學家共同創建,其前身是設在南京的中國科學院測量製圖研究室,1958年初遷至武漢。該室經擴建後於1961年正式更名為中國科學院測量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簡稱測地所),從此成為中國科學院惟一從事大地測量研究的研究機構。1970年,測地所併入國家地震局。
  • 大地測量的思想
    為了正確的對位置進行描述,需要引入一個可供測量和計算的框架,使得大地測量的結果能夠在這個框架上進行描述。而地球是一個不規則形狀的橢球體,那麼使用什麼樣的方法來模擬地球的形狀,又該如何將球面上的坐標投影在平面的地圖上?這就需要先了解大地水準面、參考橢球體、基準面的概念,和它們之間的關係。另外,本文還對我國常用的北京54和西安80兩種坐標系統進行了詳細的剖析。
  • 大地測量學科發展現狀與趨勢
    儘管各分支學科分類有所差別,但是傳統且被廣泛接受的分類是:實用大地測量學、橢球面大地測量學、物理大地測量學和衛星大地測量學。如果從應用領域的拓展再細分,又可以分為:海洋大地測量學、動力大地測量學以及月球和行星大地測量學等,也可以將應用領域拓展導致的大地測量學分類歸結為前面傳統分類的應用與拓展。早在2000年前的埃及和我國夏禹治水時期就已經使用到測量原理。
  • 空間大地測量技術
    空間大地測量技術的觀測對象是各種人造地球衛星信號或河外射電源信號,各種衛星大地測量技術所獲得的觀測值均與衛地距向量(測站至衛星的向量)有關。衛星大地測量方法有幾何法和動力法之分,在幾何法中是把衛星當做高空的觀測對象,並不去顧及人造地球衛星複雜的軌道運動。而動力法則須研究衛星軌道隨時間變化的規律,為此須建立衛星運動模型,設定力模型。
  • 考研非統考專業介紹:大地測量學與測量工程
    一、專業解析  (一)學科簡介  大地測量學與測量工程是地球科學的一門分支學科,它既是一門測繪科學與技術的基礎學科,又是一門工程應用學科。本學科以精密工程測量、變形監測理論與方法、空間信息測量學理論與應用和多系統定位信息融合理論與方法為主要特色和研究方向,研究和解決各種有特殊精度要求的測量技術和測量方法,建立大型工程測控理論與監測技術;研究各種安全監控模型和監測系統的網絡化理論,建立安全監控信息管理系統及專家評判系統;研究衛星導航和精密定位技術,建立多系統定位信息融合模型與方法等。
  • 2017考研專業介紹:大地測量學與測量工程
    一、專業解析 (一)學科簡介 大地測量學與測量工程是地球科學的一門分支學科,它既是一門測繪科學與技術的基礎學科,又是一門工程應用學科。 (二)培養目標 通過大地測量學與測量工程培養測繪領域的高層次人才,能夠勝任高等教學、科學研究或大型工程技術研發與管理等方面工作。要求具有數學、計算機應用方面的基礎理論知識,具有堅實而深厚的大地測量學與測量工程的基礎理論,深入地了解近代大地測量學與測量工程的進展與動態。
  • 2016考研專業介紹:大地測量學與測量工程
    一、專業解析   (一)學科簡介   大地測量學與測量工程是地球科學的一門分支學科,它既是一門測繪科學與技術的基礎學科,又是一門工程應用學科。   (二)培養目標   通過大地測量學與測量工程培養測繪領域的高層次人才,能夠勝任高等教學、科學研究或大型工程技術研發與管理等方面工作。要求具有數學、計算機應用方面的基礎理論知識,具有堅實而深厚的大地測量學與測量工程的基礎理論,深入地了解近代大地測量學與測量工程的進展與動態。熟練掌握大地測量學、測量工程的數據採集、資料綜合分析與處理的理論和方法。
  • 祝我國大地測量學家陳俊勇院士生日快樂!
    陳俊勇院士一生致力於我國大地測量領域的研究,在引導我國大地測量學科由實用大地測量、橢球大地測量、物理大地測量等傳統學科向衛星大地測量、空間大地測量和動力大地測量等現代大地測量學科的轉變中作出了重要貢獻。
  • 大地水準測量的一些理論知識
    水準測量的原理是利用水準儀提供的「水平視線」,測量兩點間高差,從而由已知點高程推算出未知點高程。高程系統是指相對於不同性質的起算面(大地水準面、似大地水準面、橢球面等)所定義的高程體系。水準點的高程採用正常高系統。
  • 大地測量學與測量工程學科
    本學科是山東省重點學科,具有測繪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博士點,所含二級學科博士點為:大地測量學與測量工程,地圖製圖學與地理信息工程,攝影測量與遙感;設有測繪科學與技術博士後流動站;擁有基礎地理信息與數位化技術省級重點強化實驗室、國家煤炭工業礦山測量重點實驗室和山東省3S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測量精度與可靠性顯著提高 ——專訪自然資源部大地測量數據...
    數據處理在珠峰高程測量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為什麼每隔若干年要重測一次珠峰?與2005年相比,我國在數據處理技術上取得了哪些技術進步與亮點?在昨天陝西測繪地理信息局舉行的2020珠峰測量項目峰頂數據現場接收會上,自然資源部大地測量數據處理中心主任郭春喜就普通大眾關心的問題進行了解答。
  • 大地測量控制點坐標轉換技術規程
    GB/T 17159-2009 大地測量術語GB/T 18314-2009 全球定位系統(GPS)測量規範GB/T 19391-2003 全球定位系統(GPS)術語及定義GB/T 22021-2008 國家大地測量基本技術規定GB/T 28588-2012 全球導航衛星系統連續運行基準站網技術規範CH/T 1004-
  • 大地測量與地圖製圖的基本原理
    大地體是由大地水準面包圍而成。大地水準面是假定在重力作用下海水面靜止時的平均水面,並設想此面穿過大陸與島嶼,連續擴展形成處處與鉛垂線成正交的閉合曲面。由於地殼內部物質密度分布不均勻,大地水準面也有高低起伏。雖然此高低起伏已經不大,比地球自然表面規則得多,但仍不能用簡單的數學公式表示。為了測量成果的計算和製圖的需要,人們選用一個同大地體相近的可以用數學方法來表達的旋轉橢球體來代替,簡稱地球橢球體。
  • 中華人民共和國大地測量圖集2004年版出版發行
    近日,由國家測繪局大地測量數據處理中心和國家基礎地理信息中心聯合編制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大地測量圖集(2004年版)》(以下簡稱《圖集》)正式出版發行。《圖集》的出版,標誌著我國大地測量對國民經濟建設、科學研究和國防建設的服務能力有了進一步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