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地球上所有的物種的共同點,比以前認為的要多

2020-08-28 寰宇科學新觀察

在我們的這顆藍色星球上,有著極其豐富的生命形式,從我們可以肉眼看得到的動植物到那些只能用顯微鏡才能觀察到的微小生命,如細菌和病毒。這些所有的生命形式,從根本上講,從細胞水平開始就存在著非常大的差異。但是,科學家們也認為,它們之間的共同點也不少。

最近,一個國際研究小組已經分析了從細菌和古細菌到植物和人類等100個物種中發現的蛋白質——這是有史以來最大的跨物種蛋白質圖譜。他們了解到這些生命形式有許多共同的特徵。這項研究是諾和諾德基金會蛋白質研究中心馬蒂亞斯·曼恩教授團隊的研究人員與馬克斯·普朗克生物化學研究所合作的項目,已經發表在頂級科學雜誌《自然》(Nature)上。

研究人員已經繪製了100種不同物種的蛋白質,統稱為蛋白質組。很明顯,它們是截然不同的。但與此同時,他們的共同點比我們想像的要多。在所有這些生命形式中,很大一部分蛋白質集中在新陳代謝和維持蛋白質平衡上。

實驗證實的蛋白質加倍

此前,研究人員主要對各種生物的DNA感興趣,例如,人類與不同動物共享多少遺傳物質,人類和不同動物之間有多少DNA是相同的。然而,隨著用於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物體的技術的進步,研究人員已經把研究方向轉向蛋白質。

「所有這些生命形式的一個共同特徵是,它們的蛋白質組中有很大一部分集中於維持某種平衡,即所謂的內環境平衡。另一個共同的特點是大量蛋白質有助於產生能量。儘管這一過程的方式不同於光合作用和碳水化合物燃燒,」諾和諾德基金會蛋白質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阿爾貝託·桑託斯·德爾加多(Alberto Santos Delgado)說。

研究人員使用了一種叫做質譜的先進技術來研究所有100種物種。這項技術使他們能夠將實驗證實的蛋白質數量增加一倍。先前的研究僅根據遺傳密碼和生物信息學計算就預測了有多少蛋白質和哪些蛋白質存在。然而,新的蛋白質圖譜提供了大量新蛋白質存在的實際數據。

機器學習可以揭示新的相關性

「我們將基於質譜的定量蛋白質組學與資料庫資源相連接的工作,已經產生了一個800萬個數據點、5300萬個相互連接的數據集。我們公開了所有數據,使其他研究人員能夠利用這些數據來識別新的相關性。」馬克斯普朗克生物化學研究所的博士生約翰內斯穆勒(Johannes Mueller)說:「機器學習帶來的新技術正在興起,我們希望這些技術能從我們公開提供的大型統一數據集中受益。」

哥本哈根大學的研究人員專注於數據處理和生物信息學分析,而慕尼黑馬克斯普朗克生物化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則專注於質譜分析。在生命蛋白質組網站上,研究人員將公開該項目的所有數據。

隨著質譜技術的應用越來越成熟,為了挖掘地球上生物的更多共同點,科學家們還有很多工作要做。我們之所以有相同之處,是因為我們所有的生命起源於同一個祖先。但由於我們人類活動對野生動植物的影響,很多物種已經開始離開地球家園。我們應該行動起來,保護地球物種多樣性,保護我們的「夥伴」。

相關焦點

  • 地球上所有的物種都已經被發現了嗎?
    傅澤鍇(小記者):何老師,您是研究生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的,現在地球上的物種,科學家已經擁有完整的資料了嗎?就像我們人類,都擁有身份證和戶口本一樣嗎?何芳良(華東師範大學教授;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教授):最簡單的回答,就是現在我們還沒有完整的資料,我們目前對生物物種的認識,處在一個什麼狀態,就是科學對自然界所有的物種,有記載的
  • 「滅絕」了的巨龜被發現,但科學家認為,要當心第六次大滅絕到來
    科學家們經研究發現,從地球誕生生命開始到現在,已經經歷了5次生物的大滅絕,而每一次生物的大滅絕,都會給80%以上的生物帶來滅頂之災,讓它們在歷史的長河中之中消失,當然,在每一次大滅絕之後,就會有新的物種,來主宰我們這個地球。
  • 地球上的物種超過1萬億,人類只發現了十萬分之一
    出品|網易科學人欄目組 小小几個世紀以來,人類始終在致力於發現和描述地球生物的多樣性。科學家和博物學家已經對所有大陸和海洋物種進行了分類,從地殼深處到最高的山脈之巔,從最偏遠的叢林到人口最密集的城市都包括在內。
  • 科學家發現第二個地球,認為金星上存在生命,你怎麼認為?
    在地球上,磷具有很強的毒性,通常存在於厭氧或低氧的環境中。這一發現引發了關於太陽系中,是否存在外星生命的新爭論,以及金星是不是和地球相似。重要的是,這個發現背後的團隊,還沒有公開他們的發現,金星上是否有存在生命的證據。事實上,他們已經公開邀請其他科學家、天文學家和研究人員,為其找到另一種解釋。在金星表面約30公裡表面的地方,存在著十億分之十到二十的磷化氫分子,儘管在如此低的濃度下,全世界的科學家都很不解,想知道磷化氫是如何到達那裡的。
  • 這是地球上唯一的一片淨土,科學家發現「新物種」!
    這是地球上唯一的一片淨土,卻意外發現「新物種」,科學家:難逃魔爪!人類在地球上已經生存了數千萬年,從遠古到如今,人類的族群在不斷的壯大,早已遍布大陸的每個角落,即便是極寒的南北極,也都有過人類的足跡。然而,在地球上,除了有廣袤的陸地以外,還有更為遼闊的海洋,人類通過一次次的深潛,探索著海底的神秘世界。與人類一樣,海底世界就是千千萬萬種海洋生物的家園,它們曾經在這裡無憂無慮地生活著,休養生息,但是,人類的各種活動卻打破了它們的平靜。海洋究竟有多深,我們不得而知,黑暗冰冷的海底世界如同大陸一般,它也有山川河流,平原溝壑,複雜的地形孕育了無數的海洋生物。
  • 科學家發現新的人類物種!宇宙中有第二個地球?
    2015年發現一種新的人類物種激起了世界各地的生物學家們的好奇心,納洛帝人,它能讓我們更清楚地了解我們的古代祖先。這些發現在南非的一個地下洞穴裡被深深揭示,被認為是人類出土的最偉大的遺骸之一。到目前為止,眾所周知,這種人類的身高平均高達5英尺,並且大腦沒有一個橘子大。
  • 地球生物在反覆輪迴嗎?科學家已發現端倪,滅絕物種再次出現
    地球上的生物發展演化,按照達爾文進化論是由簡單到複雜的一個過程,38億年前一些有機大分子,它們可能是來自於外太空,或者通過自然反應在地球上形成。這些有機大分子在地球的原始海洋中,某些偶然的機會聚集在一起,某些機制下形成了簡單的細胞。
  • 地球上有多少物種?
    究其原因, 是因為物種定義的差異、系統分類方法的不同、分類學家的標準不同、不同類群研究深度的差異, 所以絕大部分物種仍是未知,加之物種的生境千差萬別,所以,我們無法獲得地球物種總數。即使有一天人們能夠對地球上所有生境中的所有生物類群進行深入分類學研究,然而, 當研究不同類群、甚至研究相同類群的分類學家無法統一划分物種標準時,學術界仍將不可能就地球物種總數達成共識。
  • 地球上有外星人嗎?「外星人」的共同點是什麼
    地球上有外星人嗎?有!馬雲和霍金。他們有不同的使命,一個是幫助基層的夢想,另一個是與上帝對話。您知道,在2010年的「雙十一」上,當日達到一整天的最高峰時,只有1000萬個包裹。那時已經完成了。霍金預測,這是一個時間表:2032年,世界盡頭,2050年,人類將移居火星; 2100年,人類將進入外太空,新物種將出現; 2215年,地球將面臨毀滅。 2600地球變成了火球。
  • 宇宙究竟有多大,宇宙中的星星比地球上所有沙子的總數還要多
    所謂的一沙一世界,直到幾年前我開始喜歡神學研究天文的時候我才明白,這句話有多麼的神奇,科學家曾算過,宇宙中所有的恆星加在一起,遠遠要超過地球上所有沙子的總和,我當時也是看到了這個,才聯想到了一沙一世界這句話的含義,多麼神奇,但是有很多人對天文不是很了解,可能不清楚,我來用最通俗的方式講一下,宇宙上的恆星,要比地球上沙子的總和還多,這是一個什麼概念呢,什麼叫恆星,像太陽才屬於恆星,而我們的寶貝地球這種星球只能叫做行星
  • 如果復活地球上已滅絕的物種,會給我們帶來什麼樣的後果?
    而人類的出現,則要追溯到200萬年以前,然而有記載的人類文明出現,卻僅僅只有幾千年的歷史。35億年以前就已經有了生命,而200萬年以前人類才出現,那麼,這麼長時間的間隔中,地球究竟發生了什麼?難道不會有別的智慧生命出現嗎?難道人類是地球迄今為唯一的智慧生命嗎?有的人認為地球出現過5次人類文明,不過每一次文明都被戰爭或者大型的自然災害所毀滅了。
  • 華萊士巨型蜜蜂:科學家發現一度被認為可能滅絕的世界最大蜜蜂物種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近年來動物以驚人的速度死亡,一些研究表明地球正走向第六次物種大滅絕。但是現在,來自澳大利亞,加拿大和美國的研究人員發現了華萊士巨型蜜蜂,這是昆蟲近40年來從未現身。華萊士巨型蜜蜂,或稱為Megachile pluto,是世界上已知最大的蜜蜂物種,體長可達3.8釐米(1.5英寸),翼展6.4釐米(2.6英寸)。這大約是歐洲蜜蜂大小的四倍。這種昆蟲最初於1858年被發現,隨後消失了一個多世紀,直到1981年才再次被發現。
  • 科學家們重新估算地核年齡 稱比此前認為的要年輕得多
    科學家們在研究地核的年齡時發現,它很可能比此前估計的年齡要年輕得多。通過在極端條件下對鐵進行實驗,使科學家們能夠更好地掌握塑造地核內外的力量。根據這些數據,研究小組認為核心的年齡約為10億年。在美國物理學會的《物理評論快報》上發表的一篇新論文中,研究人員解釋說,經過多年的實驗,他們再現了地核的條件,他們相信地核比以前認為的要年輕不少。他們表示,地核的年齡可能在10億至13億年之間。地核主要由鐵構成。這些鐵在地球深處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地核分為兩個區域:內核和外核。科學家們認為,我們星球的大部分地磁都是由外核造成的,外核是流動的。
  • 科學家在海底2028米深處發現新物種,有細長「脖子」,大「眼睛」
    這次發現的成果很重大,算是突破了一個界限,生命的界限。這是界限是指深度的突破。以前科學家發現類似的海綿組織生物,極限深度是為900米,而現在的發現是在地下2028米的深度,這個深度是之前認知深度的幾倍。因此才會有地球物種重新突破科學家認知界限這個說法。從這個發現中,側面突顯了另一個問題,在地球上的生命,可能是都不會有個特定的界限。
  • 腔棘魚以前被認為滅絕,對於這個物種,你不知道的還有很多
    腔棘魚是一種「活化石」,以前被認為在恐龍時期滅絕,直到1938年第一次科學注意到的重新發現。這個神奇的標本被稱為「本世紀最重要的動物學發現」,該物種是一個已經存在超過3.6億年的古代血統的成員。令人興奮的是,關於腔棘魚或肺魚是否代表與第一個在陸地上行走的生物最親密的親戚,這種爭論仍在繼續。鱗片狀的身體呈深藍色或棕色,帶有白色斑點,其紋理對每個人來說都是獨一無二的,並為洞穴壁提供了良好的偽裝。另一個獨特的特徵是頭部的頭部器官中的受體,其可以檢測電場並且可以用於定位獵物或監視其周圍環境。
  • 科學家發現全新物種,名字霸氣被稱為「上猿」
    ,在我國安徽省繁昌縣,發現了一個距今大約1800萬年的古生物化石,這個化石屬於上猿超科,而且還是一個全新的物種,被命名為「金氏繁昌上猿」。通過化石研究發現,大約5600萬年前,靈長類動物就已經出現在地球上了,不過這個時候,猿類並沒有出現。一直到3000萬年前,地球上才有了猿類的身影,不過,在猿類演化的過程中,也有很多猿類只短暫出現了一段時間,就被自然淘汰掉了。上猿就是其中之一。
  • 科學家發現三個「滅絕」兩棲動物物種
    而根據他們公布的首批研究成果,在這次史無前例的努力中,他們已經發現了三個原以為已經滅絕的兩棲動物物種。寧巴山非洲樹蛙學名Hyperolius nimbae,亦稱寧巴山葦蛙,科學家原以為這種青蛙早已滅絕。寧巴山非洲樹蛙身長1.3英寸(約合3.3釐米),在象牙海岸與賴比瑞亞邊境附近的沼澤地發現它們以前,這種蛙種已經消失了40多年。
  • 為什麼地球上只有一個物種?
    我們整天在談論生物多樣性,例如,全世界目前已經發現高等植物三十多萬種,動物一百五十多萬種,真菌七萬多種。許多學者估計地球上所有的物種可能高達幾千萬種。生物多樣性意義重大,保護生物多樣性是我們的時代主題。
  • 科學家在西非發現罕見橙色蝙蝠新物種
    15 13:44:31 來源: 小東談生活 舉報   據外媒報導,在西非國家幾內亞工作的科學家發現了一種新的橙色蝙蝠物種
  • 消失23年狐蛛被發現,滅絕物種頻頻再現,地球生命或在循環?
    不知道大家是否有注意到,最近一年經常有被宣布滅絕的物種再次被發現,或者瀕臨滅絕的物種發現數量眾多的野外個體,有些人認為可能是地球環境在逐漸的改善,當然也有些人認為地球生命或在循環重啟。地球上的生命大體上有38億年的演化史,經過數次生命大滅絕,但每一次都會重新崛起,只不過就是王朝更替,不斷的有更加適應環境的優勢物種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