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 Research》:2014年被引次數最多的中國期刊

2020-12-05 健康界

我行我show!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

點擊查看

近期清華大學中國學術文獻國際評價研究中心公布了最新我國出版的6400多種人文社科和科技期刊的國際被引頻次。統計顯示,2013年我國共有4021種科技期刊被引用過至少一次,被引文獻為278235篇,總被引頻次為467851次。

其中生物類期刊《Cell Research》獨佔鰲頭,成為國際被引用次數最多,學術影響力最高的學術期刊,排在其後的是清華大學的《Nano Research》。在前五名中,有三份生物類期刊: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的《Molecular Plant》、中國藥理學會的《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此外還有中科院的《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此次統計報告制定了文獻計量標準,引進了定性分析,剔除了學術不端文獻和虛假引用的幹擾,使統計結果更加客觀、真實、準確。報告採用了大數據分析方法,把統計範圍擴展到國際上的14000多種期刊,彌補了我國學術期刊國際影響力評價研究的空白。

被引用次數最多的學術期刊前十名(生物類)

其後還包括中國科學院遺傳研究所的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高等教育出版社的Protein & Cell,以及中山醫科大學腫瘤防治中心的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等。

在這些雜誌期刊中,Cell Research以其國際影響力,年年攀升的影響因子而佔據榜首,這份由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等單位主辦的雜誌於1990年創刊,2001年首次獲得影響因子,去年影響因子突破10之後,今年又穩步上升至了11.981。

專家認為《Cell Research》雜誌在繼續保持上升態勢的同時,也進一步確立其在國際分子與細胞生物學領域權威優秀期刊地位,並向國際頂尖學術期刊的目標前進了一大步。

排在第二的Molecular Plant雜誌是我國刊載植物生理學科方面的權威性刊物,具有很高的學術地位。歷年來該刊的影響因子和總被引次數均名列前矛。

而中國藥理學報(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是由中國藥理學會和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主辦,中國科協主管的期刊,報導以藥理學為主的生物醫學創新的研究原著的英文稿優先發表。並接受國際學術會議論文摘要。

緊隨其後的是國內著名的科學通報雜誌,這份雜誌的英文版主要介紹自然科學各學科基礎理論和應用研究方面具有創新性、高水平和重要意義的研究成果。

第六位的《Journal of Molecular Cell Biology》雜誌今年的影響因子相比於去年也進步了不少,從7.308升至8.432。這份雜誌主要刊載有關實驗生物學、動植物細胞生物學、發育生物學、生殖生物學、腫瘤生物學和免疫生物學等方面的創造性論文、簡報及特約綜述,反映本學科的最新研究成果。

隨著國內對於學術期刊的越來越重視,國內的一些重要成果也不再像是以往那樣都投遞給國外期刊,生物類的新成果也開始投給Cell Research等期刊,希望未來國內期刊薄積而厚發,創造新的歷史。

(原文標題:盤點:2014年被引用次數最多的中國期刊)


相關焦點

  • 中國SCI論文中化學學科論文最多,被引用次數排名世界第1位
    中國SCI論文數最多的十個學科中,化學位居第一;材料科學、化學和工程技術論文的被引用次數排名世界第1位。 國際高被引論文數量世界排名第二 2009-2019年被引用次數處於各學科世界前1%的論文稱為高被引論文。中國高被引論文數為30755篇,佔世界份額為20.0%,數量比2018年增加了23.9%,排在世界第2位,位次比上一年度上升一位,佔世界份額提升了近3個百分點。
  • 中科院《國際期刊預警名單(試行)》正式發布,含65本期刊,醫學類數量最多
    iNature是中國最大的學術公眾號,由清華大學,哈佛大學,中科院等多單位的博士團隊聯合打造,現推出碩博一線
  • cell research IF首次突破20分!
    目睹一下雜誌封面,助力畢業發10分文章hhh此外,10 分以上期刊有 285 本,5-10 分期刊有 732 本,均比去年有所增加。三大刊(NATURE、SCIENCE、CELL)最新影響因子分別為42.778,41.854、38.637。在中國內地主辦的 SCI 期刊中,有 9 本期刊超過 10 分。
  • SCI期刊「黑名單」;2020年中科院分區表
    近日,中科院正式發布了《國際期刊預警名單(試行)》,現在總計包括了65本期刊,其中醫學類的有26本,數量最多,生物學領域也有7本。以下為名單,發供參考、收藏:吉林大學第一醫院整理了45種警示期刊,警示期刊隨時可能被SCI資料庫剔除,論文也容易出現學術不端等問題。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不予經費支持期刊目錄1.
  • Nano Research熱點和高被引論文導讀(2020年3-4月)
    Nano Research在2018年和2019年發表文章入選Web of Science2020年3、4月熱點論文1篇,高被引論文論文29篇。
  • 學校兩人入選英國皇家化學會期刊「Top 1%高被引中國作者」榜單
    西工大新聞網8月15日電 日前,英國皇家化學會(RSC)發布2016年度「Top 1% 高被引中國作者」榜單,西北工業大學理學院青年教師吳宏景副教授和博士生王雷同學(導師黃英教授)同時入選。據悉,為彰顯中國作者對國際化學研究領域的突出貢獻,英國皇家化學會將旗下四十多本期刊(分為八個領域:Materials, Organic&medicinal, General chemistry, Biological, Analytical, Energy&Sustainability, Inorganic, Physical)發表論文的引用情況進行統計,將2014,2015
  • 警示:被列入黑名單的SCI期刊;2020年中科院期刊分區表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chemistryand cell bilogy25. Biomedical research-INDIA26. Cellular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27.
  • 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發布2016年中國科技論文統計結果-新聞稿
    一、我國的高被引國際論文數量、國際熱點論文數量雙雙進入世界排名第3位,排在美國、英國之後。2006-2016年十年間中國處於世界前1%的高被引論文為1.69萬篇,佔世界份額為12.8%,世界排名超過德國,由去年統計時的第4位前進到第3位。中國近2年間發表的論文得到大量引用,且被引用次數進入本學科前1‰的國際熱點論文為495篇,佔世界總數的18.0%,世界排名首次進入到第3位。
  • 中國高被引論文數世界第二
    原標題: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發布「中國卓越論文產出報告」中國高被引論文數世界第二去年,中國的卓越科技論文產出增加、熱點論文、高被引論文數量均升至世界第二位;在世界三大頂尖科技期刊發表的中國論文數量排第四位;SCI資料庫收錄中國科技期刊比上年增加
  • 這本新晉的SCI期刊今年首個影響因子將超過5分,值得關注
    在收錄論文的形式上,該刊發表original research articles, reviews, brief communications, matters arising, meeting reports和 hypothesis generating observations等類型的論文。3.
  • 2014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排名發布
    原標題:2014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排名發布  日前,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電子雜誌社與清華大學圖書館聯合開展研究,以國際化視野,檢索了6400多種中國學術期刊被1.4萬多種國際學術期刊的引證情況,並且通過計量分析和同行專家評議,研製了2014年中國學術期刊國際影響力引證報告。這是2012年以來第三次發布該引證報告。
  • 眼科領域8位學者入選愛思唯爾2019 年中國高被引學者(轉載)
    2020年5 月 7 日,愛思唯爾(Elsevier)正式發布 2019 年中國高被引學者(Chinese Most Cited Researchers)榜單,本次國內共有來自 242 個高校/科研單位/企業的 2163 位學者入選。
  • 武漢這位教授:連續6年入選中國高被引學者,坐擁10餘項美國專利
    5月7日,世界著名出版公司愛思唯爾(Elservier)發布2019年中國高被引學者(Most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s)榜單,武漢紡織大學電子電氣學院劉侃教授再次入選該榜單&34;領域中國高被引學者。劉侃教授自2014年以來已連續6年入選該榜單。
  • Nature:向審稿人開刀,全球被引用最多的科學家之一被SCI期刊編委除名
    2019年10月,國際著名出版集團愛思唯爾在Nature刊文,宣布其正式展開對其下屬學術期刊審稿人的調查,以遏制審稿人「強制引用」的學術不當行為。為了維護學術規範,愛思唯爾對旗下期刊至少5萬名同行評議審稿人的審稿行為展開了調查。2020年2月7日,Nature正式發布了愛思唯爾對於「強制引用」審稿人的第一例處理。
  • 我科學家Cell research發文:cMyc調節腫瘤細胞代謝新機制
    2015年3月27日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人員在國際學術期刊cell research 在線發表了他們的最新研究進展,他們發現在營養缺乏狀態下,cMyc能夠激活絲氨酸合成途徑維持癌細胞存活促進細胞增殖,這表明在腫瘤細胞代謝轉換過程中cMyc發揮了重要作用。
  • 2018谷歌學術影響力排名出爐:CVPR進入前20,ResNet被引最多過萬次!
    新智元報導來源:scholar.google.com作者:聞菲   【新智元導讀】谷歌學術昨天發表了2018年最新的學術期刊和會議影響力排名,CVPR和NIPS分別排名第20和第54。在排名第一的Nature裡,過去5年被引用次數最高的論文,正是深度學習三大神Hinton、LeCun和Bengio寫的《深度學習》一文,而CVPR裡被引次數最高的,則是ResNet,引用次數超過了1萬次。
  • NRR雜誌2019-2020年最受歡迎周圍神經損傷與修復研究論文
    《中國神經再生研究(英文版)》(www.nrronline.org)專注神經再生領域研究的國際性、經同行評議、開放獲取期刊,月刊出版,主要發表創新性的動物實驗和臨床研究文章,以及高質量的綜述和觀點文章。
  • 2018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核心版)自然科學卷-25個期刊被剔除!
    11月1日,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權威發布了《2018年版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核心版)自然科學卷》。2017年總被引頻次為1381次,影響因子為0.648,從2001年到2017年,總被引頻次和影響因子都是在逐步上升的。
  • 國際細胞生物學研究熱點論文(2020年10月)
    Web of Science的基本科學指標資料庫在2020年10月發布了國際細胞生物學研究近10年被引次數前1%的691篇高被引論文和近2年內發表的論文且在近2個月內被引次數前1‰的62篇熱點論文。,其次為中國和英國。
  • 食品SCI期刊介紹(30)-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
    通過該期刊的Elsevier編輯系統(EES)網站http://ees.elsevier.com/foodres,作者需要逐步完成各種文件的創建和上傳。有關提交內容的問題可以發送至:foodresearchinternational@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