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苦「學霸」久矣!
2019年10月,國際著名出版集團愛思唯爾在Nature刊文,宣布其正式展開對其下屬學術期刊審稿人的調查,以遏制審稿人「強制引用」的學術不當行為。
為了維護學術規範,愛思唯爾對旗下期刊至少5萬名同行評議審稿人的審稿行為展開了調查。2020年2月7日,Nature正式發布了愛思唯爾對於「強制引用」審稿人的第一例處理。
1月29日,愛思唯爾旗下學術期刊Journal of Theoretical Biology宣布將生物物理學家Kuo-ChenChou(周國城)從編委會撤職,並禁止其擔任另一本期刊的審稿人。
據Nature報導,周國城於2003年從製藥行業退休,隨後創立了戈登生命科學研究所(Gordon Life Science Institute),該研究所號稱 「沒有實體界限」任何人都可以加入。在2003年之前,周國城發表了168篇論文,其中大部分是關於在計算生物學領域,總計被引用了約2000次。奇葩的是,截止目前為止,周國城已經發表700多篇論文,其中602篇論文被引用超過58,000次,成為世界上被引用次數最多的研究人員之一。
「戈登生命科學研究所」的網站首頁
周國城的所採用的手段並不高明,甚至極為拙劣。他長期要求審稿人修改標題以提及其開發的算法,並要求論文作者在文末增加大量其發表的論文,據悉,只要是他審稿的論文,作者平均被要求添加35條引文,最高達到50多篇,而引用的論文中90%都和他本人有關。
除此之外,周國城有時還會用假名字來審查自己的論文,或者推薦屬於他的研究機構的人員作為審稿人。在許多情況下,在審稿的最後階段,周國城本人也被加入到論文中,成為共同作者。
2014-2018年,周國城連續多年被科睿唯安評為全球高被引科學家,但是2019年的榜單中,並未出現周國城的名字。另一本學術期刊Bioinformatics也指出,去年以來就已經停止周國城審稿資格。
愛思唯爾表示,這種做法嚴重破壞了同行評審制度,破壞了編輯和審稿人為確保學術記錄的完整性所做的辛勤工作和承諾。他們將不遺餘力地展開更多調查,並開發相應的分析工具,以確保學術規範。
參考來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0-00335-7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19-02639-9
生物醫學最前沿
NanoLabs 微信公眾號
你值得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