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向審稿人開刀,全球被引用最多的科學家之一被SCI期刊編委除名

2020-08-29 奇物論

天下苦「學霸」久矣!

2019年10月,國際著名出版集團愛思唯爾在Nature刊文,宣布其正式展開對其下屬學術期刊審稿人的調查,以遏制審稿人「強制引用」的學術不當行為。

為了維護學術規範,愛思唯爾對旗下期刊至少5萬名同行評議審稿人的審稿行為展開了調查。2020年2月7日,Nature正式發布了愛思唯爾對於「強制引用」審稿人的第一例處理。

1月29日,愛思唯爾旗下學術期刊Journal of Theoretical Biology宣布將生物物理學家Kuo-ChenChou(周國城)從編委會撤職,並禁止其擔任另一本期刊的審稿人。

據Nature報導,周國城於2003年從製藥行業退休,隨後創立了戈登生命科學研究所(Gordon Life Science Institute),該研究所號稱 「沒有實體界限」任何人都可以加入。在2003年之前,周國城發表了168篇論文,其中大部分是關於在計算生物學領域,總計被引用了約2000次。奇葩的是,截止目前為止,周國城已經發表700多篇論文,其中602篇論文被引用超過58,000次,成為世界上被引用次數最多的研究人員之一。

戈登生命科學研究所」的網站首頁

周國城的所採用的手段並不高明,甚至極為拙劣。他長期要求審稿人修改標題以提及其開發的算法,並要求論文作者在文末增加大量其發表的論文,據悉,只要是他審稿的論文,作者平均被要求添加35條引文,最高達到50多篇,而引用的論文中90%都和他本人有關。

除此之外,周國城有時還會用假名字來審查自己的論文,或者推薦屬於他的研究機構的人員作為審稿人。在許多情況下,在審稿的最後階段,周國城本人也被加入到論文中,成為共同作者。

2014-2018年,周國城連續多年被科睿唯安評為全球高被引科學家,但是2019年的榜單中,並未出現周國城的名字。另一本學術期刊Bioinformatics也指出,去年以來就已經停止周國城審稿資格。

愛思唯爾表示,這種做法嚴重破壞了同行評審制度,破壞了編輯和審稿人為確保學術記錄的完整性所做的辛勤工作和承諾。他們將不遺餘力地展開更多調查,並開發相應的分析工具,以確保學術規範。

參考來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0-00335-7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19-02639-9

生物醫學最前沿

NanoLabs 微信公眾號

你值得擁有

相關焦點

  • Nature推薦:對付審稿人「強迫引用」,新方法來了
    雖然新方法可發現審稿人的疑似強迫引用行為,但研究人員也表示,科學家往往會因為簡單的計量引用而得到獎勵,「這才是從根本上需要改變的」。2019年,荷蘭學術出版巨頭愛思唯爾對旗下千餘種期刊的論文審稿人展開調查,以了解強迫引用現象。這項調查涉及近55000名學者,最終發現433名學者存在「強迫引用」的明顯證據。
  • 全球高被引學者,著名華人科學家強制他人引用自己論文,數量嘆為觀止
    近日,Nature雜誌官網報導,全球論文被引用量最高的科學之一,著名生物物理學家周國城(Kuo-Chen Chou),因操縱同行評審過程以提高自己論文被引用量,而被一本學術期刊編委會除名,並被禁止擔任另一本期刊的審稿人。
  • 對付審稿人「強迫引用」,新方法來了
    雖然新方法可發現審稿人的疑似強迫引用行為,但研究人員也表示,科學家往往會因為簡單的計量引用而得到獎勵,「這才是從根本上需要改變的」。2019年,荷蘭學術出版巨頭愛思唯爾對旗下千餘種期刊的論文審稿人展開調查,以了解強迫引用現象。這項調查涉及近55000名學者,最終發現433名學者存在「強迫引用」的明顯證據。
  • 對付審稿人「強迫引用」,新方法來了,Nature都說好
    好消息是,目前兩名來自美國俄克拉荷馬州醫學研究基金會(OMRF)的生物信息學家開發出了一種檢測方法,可發現科學家蓄意操縱論文引用似乎再也不用發愁被審稿人「強迫引用」了。從2009年到2014年,Roukos在一本名為《外科內窺鏡》的期刊中獲得71篇論文的近2000次引用,每項研究均引用了他的工作約20–30次,而且這些論文都由他的同事或導師撰寫
  • 中國「非三高論文」不得報銷,SCI期刊自我淨化,3名編委被開除!
    SCI資料庫是吸金神器SCI是科學索引資料庫,創立於1964年,該資料庫主要對全球的自然科學刊物進行考察,凡影響因子大於某一臨界值的刊物,則可以進入SCI系統。自我淨化的SCI期刊由於SCI論文數據指標是科研人員的重要考核指標和評價體系,因此每年全球的科研工作人員和研究生們對發表SCI期刊論文有巨大的市場需求,隨著SCI期刊資料庫的種類越來越多,每年的SCI論文數量暴增,然而高水平論文數量並沒有增加很多,由於期刊雜誌方的水平有限,以及各種科研中介,讓很多灌水和虛假數據論文被大量發表,以至於每年都有很多SCI期刊雜誌被剔除SCI資料庫
  • Nature揭露同行評審潛規則,審稿人操縱引用,愛思唯爾開始嚴查
    前段時間《Nature》曾發文揭露百名科學家自引率超 50% 的事實,有些甚至達到了 94%。時隔一個月,《Nature》再次發文,揭露了被引率驅使下的另一亂象:部分審稿人被質疑操縱審稿過程以提高自身被引率。這項調查是由荷蘭出版商愛思唯爾的分析師著手進行的。
  • 4個期刊被SCI除名,最高IF>5
    截圖來源:scijournal.org  期刊對此並沒有給出官方聲明,只在官網上列出兩條消息:一是期刊發行方 Karger 出版社停止出版  在 2018 年 4 月份,就有文章提到 CPB 的自引率高達 40%,極有可能被 SCI 除名,果不其然, 在 2019 年 1 月,就曝出其被除名的消息。  因此,同學們在投稿的時候,一定要仔細查詢一下目標期刊最近幾年的自引率。一般來說自引(Self-citation)在 SCI 期刊編輯出版的過程中是不可避免的,在學術圈中也屬於比較正常的現象。
  • 編委訪談 Scientific Reports
    科學期刊的編輯委員會成員(Editorial Board Member)是作者、期刊與審稿人之前溝通的橋梁,他們出於對科研事業的熱愛和責任感,孜孜不倦地為促進科學的發展做出貢獻。
  • 高傑:履行編委職責,促進期刊更好發展
    對不同外文的科學影響、科學期刊、語言文化等方面有些感性體驗和實踐經驗。作為中國科學家,對比其他國家,自然也對我國的漢語及基於漢語的科學期刊歷史、現狀與未來有些初步的理性思考,認為自己有責任在這個方面做些應有的貢獻。但由於長期在法國工作,並沒有這樣的具體機會落實到行動之中。 您在「兩刊」發表的第一篇文章是什麼?當時是怎麼決定向「兩刊」投稿的?
  • 編委訪談 | Scientific Reports​
    (Editorial Board Member)是作者、期刊與審稿人之前溝通的橋梁,他們出於對科研事業的熱愛和責任感,孜孜不倦地為促進科學的發展做出貢獻。,請他們談談作為編委的感受和想法。作為一本2011年創刊的自然科研旗下期刊,Scientific Reports 確實是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它擁有經驗豐富的主編和享有盛名的編委,以及不同於其他自然科研期刊旗下期刊的編輯精神
  • 我刊編委舒磊教授入選2020年度全球計算機科學和電子信息領域頂級科學家
    近日,Guide2Research網站發布了2020年度全球計算機科學和電子信息領域頂級科學家排名我刊編委南京農業大學工學院舒磊教授入選其中,是國內農業高校在此網站唯一被收錄的學者,團隊主要研究領域為農業物聯網。該排名收集了全世界6000餘名該領域的科學家資料,並按照谷歌H-index指數、谷歌論文總引用數量兩項指標進行排名,旨在讓更多人了解計算機科學領域影響力較大的研究者。
  • 新晉SCI期刊,招募青年編委:明年將獲第一個IF,或不低於3分
    青年編委義務:1)每年至少投稿或推薦2篇稿件到本刊;2)積極參加審稿工作,每年至少審稿2篇;3)應邀參加本刊青年編委會議;4)積極為本刊的發展與推廣獻計獻策。青年編委權利:1)聘期1年,審核合格後,頒發期刊青年編委電子證書,根據投稿、推薦稿件、審稿等情況,綜合考核後決定次年是否續聘;2)享受來自主編或編輯部專家的不定期溝通培訓,加深對期刊出版、組稿和審稿的認識;3)青年編委本人的投稿其審稿周期加快,通過審稿後優先發表,享受APC 15%折扣優惠;4)表現突出者可考慮吸收進入本刊編委會;
  • Hindawi向高質量邁進:三年停120份期刊,發表量與引用數全面增長
    為持續支持研究人員發表權威的研究論文,Hindawi致力於出版最高編輯質量的期刊。來自全球不同領域的優秀編輯和那些提供了專業同行評議的審稿人都給予了我們期刊很大的支持。Hindawi的編輯和審稿人承諾,只有符合編輯標準且對其所在領域有幫助的論文才會予以發表。
  • 《昆蟲科學》入選SCI源期刊
    Insect Science被SCI源期刊收錄,是動物研究所近年來推動期刊改革,使之走向國際化的成果之一。2004年,我國有5份生物學期刊與Blackwell出版公司合作,嘗試走國際化出版發行道路,以提高期刊學術水平,國際發行量和影響力,使中國的優秀期刊真正走向國際化發展的道路,為世界各國有關領域的學術發展提供交流平臺。
  • sci期刊論文發布投稿的方法有什麼?
    sci期刊論文發布投稿的方法有什麼?sci期刊投稿方法都是有很多種多樣的,假如是創作者自身投稿sci期刊,能夠挑選期刊官方網站直接根據電子郵箱投稿就就行了,而假如是挑選根據月期刊網向sci期刊投稿,那麼能夠根據二種方法,(1)QQ或手機微信直接推送稿子;(2)電子郵箱投稿。
  • Nature非編碼RNA重要論文被撤,涉多名華人科學家
    該篇論文也是作為非編碼RNA領域的重要論文,web of sci數據顯示,該文已被221篇文獻引用。這篇重磅論文的被撤稿,讓非編碼RNA研究蒙上了陰影,而這篇重磅論文的作者來自美國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西南醫學中心不僅是美國最頂尖的醫學院和生物醫學研究中心之一
  • sci期刊發表影響因子的計算公式
    科學影響力因子是湯森路透(Thomson Reuters)編制的《期刊引證報告》(JCR)中的數據.也就是說,在報告年度中,前兩年期刊發表的論文被引用總數除以兩年期刊發表的論文總數.以2019年的IF計算為例:IF2019 =(2018年該雜誌的引用數量+ 2017年該雜誌的引用數量)/(2018年該雜誌的文章數量+ 2017年該雜誌的文章數量).
  • 《大氣科學進展》表彰年度優秀文章和審稿人
    《大氣科學進展》(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AAS)自2013年入選中國科協、中國科學院等單位發起的「中國科技期刊國際影響力提升計劃」以來,積極紮實地開展期刊的國際推廣工作,期刊的網絡點擊量、下載量(圖1)和總引用次數(圖2)一直穩步提升。
  • 發表期刊經濟生活,評高級副高發表普刊
    發表期刊經濟生活,評高級副高發表普刊文化期刊網秉承專業領航,為全國數以萬計的客戶提供了全程放心無憂的品質服務。同時網站與眾多期刊合作刊發表業務,我們與美國當地的統計源期刊科學家、期刊編委及審稿人深度攜手,企圖對中國學術貢獻自己的微薄之力。網站收錄5000餘種期刊,打造專業的期刊期刊發表服務平臺。
  • 審稿最快的SCI期刊:博士著急論文畢業,這本期刊適合你
    BBRC的快,關鍵在於不經過review的意見,會給他們專業的審稿人審核。在你拿到文章的稿號後一周之類一般就會有消息。一般的期刊從投稿到接收,少則兩月月多則一年,運氣不好的話大修小修N次依然會被審稿人拒稿。但是BBRC只要你質量達標,甚至可以享受到七天無需修改直接被接收的待遇!而且拒稿乾脆利落絕不拖泥帶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