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資料庫是吸金神器
SCI是科學索引資料庫,創立於1964年,該資料庫主要對全球的自然科學刊物進行考察,凡影響因子大於某一臨界值的刊物,則可以進入SCI系統。隨著世界科技工作人員和期刊數據的不斷提升,很多國家和科研機構都把SCI論文產出數作為科研考核的重要指標,中國第一家引入SCI考核指標的高校為南京大學,隨後全國高校和科研機構進行跟風,甚至很多事業單位評職稱也把SCI論文作為重要的考核指標,由於中國每年存在大量職稱評定的論文需求,能發表一篇SCI期刊論文成為很多人夢寐以求的一件事,然而卻對於遠離科研工作的人員來說,想要發表一篇高水平的SCI論文卻非常的難,因此就衍生出很多的科研論文中介機構,這些科研機構和一些不法的SCI論文期刊雜誌社勾結,只要花錢就能輕鬆通過考核發表SCI論文。由於職稱評定的收益很高,因此在國內很多人願意花費巨資去購買SCI論文,讓很多SCI期刊雜誌水漲船高,尤其以醫學口最為嚴重,很多影響因子不足1.0的四區期刊,版面費也敢要幾千美金,而且SCI科研論文中介還會根據客戶需求調整論文的引用率等相關數據。每年SCI資料庫都會更新,很多有幸進入SCI期刊資料庫的雜誌,每年都可以獲得大量的出版版面費和中介費用。
自我淨化的SCI期刊
由於SCI論文數據指標是科研人員的重要考核指標和評價體系,因此每年全球的科研工作人員和研究生們對發表SCI期刊論文有巨大的市場需求,隨著SCI期刊資料庫的種類越來越多,每年的SCI論文數量暴增,然而高水平論文數量並沒有增加很多,由於期刊雜誌方的水平有限,以及各種科研中介,讓很多灌水和虛假數據論文被大量發表,以至於每年都有很多SCI期刊雜誌被剔除SCI資料庫,其中受到中國科研人員集體造假被踢出SCI資料庫的期刊雜誌有很多,畢竟一份來自《nature》的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中國發表的SCI論文佔比8.2%,然而被撤稿的論文佔比卻高達24.2%。
4區醫學期刊3名編委被開除
最近,義大利的SCI期刊《ACTA MEDICA MEDITERRANEA》一口氣撤回了17篇文章,根據報導顯示,被撤稿稿的論文涉嫌嚴重的不相關的自我引用,經過數據對比,該雜誌社還開除了三名編輯委員會成員。從2018年開始,全球的SCI期刊就開始通過大數據查學術不端,例如南京大學著名全球高引學者校友周國城,從2014年~2018年連續五年被科睿唯安評為「全球高引用科學家」,然而在2019年卻被踢出全球高引學者資料庫,2020年周國城被SCI期刊從編委中除名,甚至多個SCI期刊編輯實名舉報他涉嫌最高的學術不不端,作為期刊編委,周國城要求論文作者添加引用論文數量平均為35條,其中90%是引用他自己的論文。
正是SCI資料庫存在各種的數據虛假性,中國科技部下達不唯SCI論文的通知,並且明確「非三高」論文,不得用科研經費報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