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高被引學者,著名華人科學家強制他人引用自己論文,數量嘆為觀止

2020-11-26 騰訊網

近日,Nature雜誌官網報導,全球論文被引用量最高的科學之一,著名生物物理學家周國城(Kuo-Chen Chou),因操縱同行評審過程以提高自己論文被引用量,而被一本學術期刊編委會除名,並被禁止擔任另一本期刊的審稿人。

1月29日,Journal of Theoretical Biology雜誌的三位編輯在一篇社論中宣布,該雜誌已調查並禁止一位未具名的編輯以「最高科學失當行為」進入編委會。

該雜誌的出版商愛思唯爾(Elsevier)向Nature雜誌證實,該編委是周國城(Kuo-Chen Chou),他在麻薩諸塞州波士頓創立並運營了一個名為戈登生命科學研究所的組織。 根據社論,周先生請他編輯的數十篇論文的作者引用一長串出版物(有時超過50種),並建議他們更改論文標題以提及他開發的算法。

Bioinformatics雜誌副主編Jonathan Wren稱,該雜誌去年就已禁止周國城審閱論文,因為他的自引數量要求驚人,而且他這種可疑的引用模式可以追溯到幾十年前,論文作者往往遵守了他的這一要求。但Jonathan Wren當時並未說出周先生全名,

周國城於2003年從製藥公司退休,隨後創立了Gordon生命科學研究所,他稱該研究所是任何人都可以加入的無實體機構。

在2003年之前,周國城發表了168篇論文,其中大部分是在計算生物學領域的,被引用了約2000次。

但截至2020年1月,他發表論文達到了602篇, 引用次數高達71041,成為全世界被引用次數最多的研究人員之一Journal of Theoretical Biology雜誌還發現,周國城有時會用化名審稿論文,或是讓自己的研究所同事審稿論文,在很多情況下,在審稿最後階段,周國城以合作者身份被加入論文作者中。周國城在接受Nature雜誌採訪時說,他在論文中提到的算法並非來自審稿人的強制要求,而是因為該算法極高的功效並為許多用戶所認可,但是他拒絕回答其他問題。據Journal of Theoretical Biology雜誌的調查,在每篇周國城審稿的論文中,他要求論文作者添加引用論文數量平均為35條,其中90%是引用他自己的論文。Bioinformatics雜誌副主編Jonathan Wren稱,目前發現周國城至少在三本學術期刊中進行這種操作。

這一情況是在愛思唯爾(Elsevier)努力打擊「強制引用」行為的背景下進行的。愛思唯爾去年調查了數百名涉嫌操縱同行評議以提高自己論文引用數科研人員。周國城是在愛思唯爾宣布這一消息後第一個被公布的案例。

愛思唯爾的發言人稱:這一現象雖然很罕見,但這種做法濫用了同行評審制度,破壞了編輯和審稿人為確保學術記錄的完整性所做的辛勤工作和承諾。此外,愛思唯爾開發了分析工具來幫助發現此類行為,並開始在用來標記這種引用操作。

在2014年至2018年,周國城連續五年被科睿唯安評為「全球高引用科學家」。但他的名字並未出現在2019年全球高被引科學家名單中,科睿唯安從名單中刪除了那些自引率過高的科學家。

至於這些論文怎麼辦,愛思唯爾出版社還沒考慮好。

周國城(Kuo-Chen Chou)是美籍華人生物物理和生物信息學家,網際研究所「戈登生命科學研究所」的創始人。從2014年開始,他連續五年(2014-2018)被科睿唯安評為「全球高引用科學家」。在2017年,周國城被 Web of Science 和 科睿唯安評為全世界21位最傑出的科學明星(Brightest Stars)之一。

至2020年1月為止,他發表論文的H因子為159, 引用次數高達71041,是全世界被引用次數最多的研究人員之一

1962年周國城畢業於南京大學物理系理論物理專業。畢業後,他被分配到中國科學院上海生物化學研究所(現為上海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任初級實習研究員。他在酶的擴散控制反應(Diffusion-Controlled Reactions)研究的突破,被中國科學院破格越級提升為副研究員。

1986年,周國城加入輝瑞(Pfizer)公司,直至擔任首席高級研究員。2003年從輝瑞退休後,周國城創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網際研究所,即「戈登生命科學研究所」。

Gordon生命科學研究所網站上的介紹,周國城家人在學術領域成就不菲,周國城的父親周修齊為上海交通大學教授,他的母親羅碧焜是一位電焊技術工程師。哥哥周國治教授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夫人鍾維珠曾任輝瑞公司高級研究員,兒子周界文(James J. Chou)是哈佛大學生物化學和分子藥理學系的終身正教授。

參考連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0-00335-7https://doi.org/10.1016/j.jtbi.2020.110171http://www.gordonlifescience.org/index.html

相關焦點

  • 全球"高被引科學家"名單曝光,這些中國學者強勢上榜!
    基於Web of Science數據,通過對過去十年間的引文數據的分析,該名單遴選出了各領域中高被引論文數量最多,即受到全球同行集體認可的最具引文影響力的科研人員。排名在前1%的論文為該領域的"高被引論文",這些論文的作者則入選該學科領域"高被引作者",論文被引次數是評價科研工作者研究成果的一項重要指標,而入選"高被引科學家"榜單,彰顯著該學者在其所研究領域具有世界級影響力,其科研成果為該領域發展作出了較大貢獻。
  • 31名「高被引」,UNSW全球最具影響力科學家穩步增加!
    」科學家名單中,新南威爾斯大學繼續上升勢頭,共有31名科研學者上榜,成為各自領域中全球最具影響力之人。  在環境科學領域,新南威爾斯大學也有許多科研學者成為「新晉世界權威」,包括工程學部的劉毅博士等。  除了戴教授和劉博士這兩位傑出的華人科研大拿,工程學部的董朝陽教授、王大偉副教授,以及理學部的吳韜教授,繼去年上榜後,今年再度穩坐「高被引」科學家榜單。  「高被引」科學家名單由科睿唯安權威發布。
  • 上海交大12位學者入選2018全球高被引科學家榜單
    11月27日,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正式公布2018年全球 「高被引科學家(Highly-Cited Researchers 2018)」榜單,該榜單在全球範圍內共甄選出6000多位科研精英。
  • 南科大兩名學者入選2020年全球高被引科學家
    近日,科睿唯安(Clarivate)發布了2020年度全球「高被引科學家」(Highly Cited Researchers)名單,南方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講席教授姚新、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曾振中於跨學科領域(Cross-Field Category)入選高被引學者名單。
  • 科睿唯安公布2020年度「全球高被引科學家」,山東大學8位學者入選
    其中,黃柏標教授、劉宏教授、戴瑛教授、熊勝林教授、馮奎雙教授繼去年入選全球高被引科學家榜單後,今年再度入選。全球高被引科學家由科睿唯安旗下科學信息研究所遴選,入榜的自然科學家和社會科學家均發表了多篇高被引論文,其被引頻次位於同學科前1%。2020年度,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6167人入選該榜單。
  • 明星科學家!頭條應屬於西澳這位華人學者!
    校長特聘教授級研究員。同時任RSC Advances副主編和Frontiers in Nanotechnology專業主編。2008年博士畢業於南京工業大學,歷任科廷大學博士後研究員,青年研究員,高級研究員,及埃迪斯科文大學教授。
  • 新鮮出爐:谷歌學術全球高被引學者h-指數大於100榜單,材料領域中國...
    2018年4月初,研究人員根據全球科學家在Google學術搜索引文資料庫中的數據,收集了截止4月第一周之前被引用次數最多的研究人員(h-指數大於100)。名單按h-指數排名為首要標準,若出現h-指數相同,則以引用次數作為次要標準。
  • 黑龍江大學付宏剛教授連續三年入選全球高被引科學家榜單
    「高被引科學家(Highly-Cited Researchers 2019)」榜單。我校付宏剛教授連續三年入選交叉學科領域的全球高被引科學家榜單。付宏剛教授是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首批「國家萬人計劃」百千萬工程領軍人才,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近年來付宏剛教授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論文360餘篇,總被引19000餘次,發表高被引論文和熱點論文50多篇,H因子73。
  • 周震教授入選2019年「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學家
    近日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正式發布了2019年全球高被引科學家名單。周震教授繼2018年再次入選交叉領域名單。據悉本次共有全球60多個國家的6000多人次的自然科學家和社會科學家入選。其中南開大學共有10人(12人次)入選,總人數位列國內高校第10。
  • 福建師大項生昌教授連續兩年入選全球高被引科學家名單
    近日,科睿唯安面向全球發布2020年「高被引科學家」名單(Global Highly Cited Researchers 2020 List),以表彰各領域中,高被引論文數量最多,受到全球同行集體認可的最具引文影響力的科研人員。福建師範大學化學與材料學院項生昌教授再度入圍化學領域高被引科學家名單。
  • 景陶大肖絢教授入選2018年「高被引科學家」榜單
    本報訊 為加速科學發現和創新提供高質量數據及分析服務的全球領導者——科睿唯安日前於美國費城發布了2018年度「高被引科學家」榜單,景德鎮陶瓷大學肖絢教授入選生物與生物化學領域高被引科學家,這也是該校首次有人入選。
  • 對付審稿人「強迫引用」,新方法來了,Nature都說好
    其中,引用論文的方式主要分為引用自己的論文(自引,SC)和引用他人的論文(非自引,強迫他人引用自己的行為更加惡劣。不過,這個係數的計算方式對在一個學者的論文引用數量上,也有一定的道理。如果一個學者平時的論文基本無人問津,然而卻在某一個期刊的某幾篇文章中,出現了大量被引用的情況,相較於平均值來說,他的NSC基尼係數就會詭異地變高。
  • 2020年度「高被引科學家」名單出爐,中國科學家已佔12%
    全球專業信息服務提供商科睿唯安今天發布2020年度高被引科學家名單,還對入選科學家所在的國家和研究機構的分布進行了統計。「高被引科學家」名單根據2009年1月至2019年12月的11年期間所發表的高被引論文數量,從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21個領域以及跨學科中遴選出6000多名科學家。
  • 2020年度「高被引科學家」名單出爐,中國科學家已佔12%
    &nbsp&nbsp&nbsp&nbsp全球專業信息服務提供商科睿唯安今天發布2020年度高被引科學家名單,還對入選科學家所在的國家和研究機構的分布進行了統計。「高被引科學家」名單根據2009年1月至2019年12月的11年期間所發表的高被引論文數量,從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21個領域以及跨學科中遴選出6000多名科學家。入榜科學家在過去十年間均發表了多篇高被引論文,被引頻次在WebofScience中位於同學科的前1%,彰顯了他們在同行中的重要學術影響力。(注:WebofScience是全球最大的非出版機構引文索引資料庫。)
  • 我校三名教授入選2020年全球高被引科學家名單
    日前,科睿唯安公布了2020年度「高被引科學家」名單,來自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6167人入選名單。我校李華明、施偉東、許暉教授榜上有名。入選這份備受期待的名單的科學家均發表了多篇高被引論文,其被引頻次位於同學科前1%,彰顯了在同行之中的重要學術影響力。
  • 2020全球高被引科學家出爐!中科院、清華躋身總數前十
    有人會問:何為「高被引科學家」?其實簡單來說,當科學家發表的論文被資料庫收錄後,其他研究學者就可以通過檢索看到這篇論文,當這篇論文被引用,其作者就叫「被引科學家」。如果某個科學家發表的論文被引用次數非常多,也就是被引用頻率非常高,就被稱作「高被引科學家」。
  • Nature非編碼RNA重要論文被撤,涉多名華人科學家
    該篇論文也是作為非編碼RNA領域的重要論文,web of sci數據顯示,該文已被221篇文獻引用。被撤稿的論文,華人作者就有7名,其中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分別是Jing Y和Yihong Wan,從署名來看,也是華人科學家。
  • 2020年全球高被引科學家出爐,環境科學與生態學領域11位學者入選(附簡歷)
    近日,科睿唯安發布了2020年「高被引科學家」名單,全球60多個國家的6167位來自各領域的高被引科學家入榜
  • 2020年"高被引科學家"名單重磅曝光!這些中國學者"強勢登榜"!
    11月18日,全球領先的專業信息服務提供商——科睿唯安發布了2020年"高被引科學家"名單。華東理工大學7人次入選,入選人次數量位居中國內地高校第23位。在一定時期內,某一位科學家所發表的論文在全球範圍內被引用的頻次很高
  • 從400篇集中造假到7萬次自我引用,讓國內很多SCI論文淪為水貨
    南大校友退休後的傳奇經歷其實不僅僅是400篇集中造假的科研論文,南京大學著名校友周國城從2014~2018年連續5年當選全球高引學者,然而2019年卻遺憾落榜,緊接著2020年周國城就被世界多名SCI期刊編委曝光:「周國城涉嫌最高科學失當行為被剔除專家庫」,翻閱周國城的簡歷,在2003年退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