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發現附近的一顆恆星出現日冕物質拋射現象

2020-12-05 太平洋電腦網

據外媒BGR報導, 美國宇航局(NASA)科學家利用錢德拉X射線天文臺首次在太陽以外的恆星上觀測到日冕物質拋射(Coronal Mass Ejection,CME)現象。 科學家在一顆名為HR 9024的恆星上發現了CME現象,其距離地球大約450光年,但由於它足夠明亮,可以被天文臺的敏感儀器發現。

NASA在一篇新文章中透露,科學家們有史以來第一次在太陽以外的恆星上觀察到CME現象:

「這是研究人員第一次徹底確定和描述來自太陽以外的恆星的CME,」NASA說道。「這一事件的特點是強烈閃光的X射線,隨後發射出巨大的等離子體氣泡,即含有帶電粒子的熱氣體。」

在日冕物質噴射過程中,等離子體像一束明亮的帶電粒子一樣被噴射到太空中。當地球處於高能爆炸的路徑時,它會影響通信系統甚至損壞衛星。當粒子與地球的磁場相互作用時,通常會產生極光。

研究在其他恆星中發生的CME現象可以為科學家提供關於各種大小的恆星特徵的重要見解。這些觀察也可以為科學家提供更多關於太陽的信息,並可能幫助科學家更好地理解我們自己的恆星的爆發活動等。

【來源:cnBeta.COM】

相關焦點

  • 450光年外,發現一顆恆星大爆炸,出現日冕物質拋射現象
    450光年外,發現恆星大爆炸,出現日冕物質拋射現象!日冕物質拋射是最大的攜帶磁力線的泡沫狀氣體,是被太陽拋射出來的過程,日冕物質拋射是日冕大尺度磁場平衡遭到破壞的產物,日冕物質拋射破壞了太陽風的流動,從而產生的幹擾會影響到地球,也就是說太陽活動越活躍,日冕物質拋射頻率就越高!
  • 科學家發現其它恆星出現日冕物質拋射現象!
    科學家發現其它恆星出現日冕物質拋射現象!有記錄以來最快的日冕物質拋射之一發生在2012年,爆發噴出的物質以每小時792萬英裡(1275萬公裡/小時)的速度穿越太空。科學家懷疑這兩種現象也會在其他恆星上發生。天文學家在其他恆星的平均恆星亮度中發現了短暫的峰值,他們認為這代表恆星出現了耀斑。研究人員還發現,其他恆星的磁活動可能比太陽強1萬倍,這表明它們日冕物質拋射的強度可能比太陽的要強大許多倍。
  • 終於在太陽系外發現了除太陽外的日冕物質拋射!
    人類到目前為止僅在太陽系觀測到日冕物質拋射的過程,太陽就是我們的觀測對象。人類首次探測到日冕物質拋射是在1971年,當時科學家們正在進行第七次的太陽軌道觀測,隨後觀測到這一現象。但是太陽系外呢?最新一項研究觀測打破了我們的視限!是的,科學家首次在太陽系外看到一個巨大的日冕物質噴射,在另一顆恆星上!
  • 首次觀測到450光年外恆星的巨大日冕物質拋射!
    研究人員首次以完整的方式確定並表徵了活躍恆星HR 9024大氣中的一次強烈噴發,其特徵是x射線的強烈閃光,隨後釋放出一個巨大的等離子體氣泡,即含有帶電粒子的熱氣體。這是首次在太陽以外的恆星上觀測到日冕物質拋射,日冕是恆星的外層大氣。
  • 日冕物質拋射
    日冕物質拋射coronal mass ejection
  • 太陽的「噴嚏」——日冕物質拋射
    但我們卻從未靠近頭頂上最重要的恆星——太陽。當一個大的太陽黑子出現後,它把越來越大的磁場繩索放入大氣層中,越來越多的能量注入其中。就像你一直在壓縮彈簧,把它壓到極限,然後突然彈開。其中壓抑的磁性能量,將大氣中的物質拋射出去。從而形成「日冕物質拋射」。有人形容這一現象是太陽打了一個噴嚏。
  • 太陽的「噴嚏」——日冕物質拋射
    但我們卻從未靠近頭頂上最重要的恆星——太陽。太陽非常巨大,它的質量佔整個太陽系的99%。它能裝下100多萬個地球。在太陽中心極高的密度和壓力下,隨時都在進行著四個氫核聚變成一個氦核的熱核反應。所以太陽的核心就像一個最大的氫彈,想像數十億個氫彈每一秒都在爆炸,這樣的過程一直持續40億年。太陽內部巨大的核動力將好幾億噸的質量向外推去。
  • [中國廣播網]中國科大首次發現日冕物質拋射超彈性碰撞現象
    中廣網合肥10月8日消息(記者劉軍 通訊員楊保國)記者今天(8日)從中國科技大學獲悉,中國科技大學地球和空間科學學院、中科院近地空間環境重點實驗室汪毓明教授領導的日地物理研究組與在美科學家合作,利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日地關係觀測衛星(STEREO)的數據,首次發現行星際空間中最大的等離子體團——日冕物質拋射之間的碰撞可能是超彈性碰撞。
  • 紫金山天文臺等在日冕物質拋射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日冕物質拋射(CME)是太陽上的大尺度爆發現象,伴隨著大量的物質和能量釋放,是空間天氣預報的一個研究重點。自1995年SOHO衛星上天以來,日冕物質拋射的研究都局限在二維。對於朝向地球傳播的暈狀日冕物質拋射,投影效應對真實地判斷其傳播速度、預測其何時到達地球,有相當大的影響。
  • 日冕物質拋射形成過程研究獲進展
    8月21日,《天體物理學雜誌》(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雲南天文臺和雲南師範大學合作完成的關於日冕物質拋射形成過程的最新研究成果
  • 拋出130萬億噸物質!首次觀測到另一顆恆星耀斑
    太陽耀斑爆發通常伴隨日冕物質拋射,噴薄而出的過熱等離子體質量超過440億噸,拋射速度更是驚人,2012年檢測到的最快日冕物質拋射速度達到1275萬公裡/小時!科學家普遍認為這兩種現象也發生在其他恆星上,而恆星亮度的顯著增強就代表耀斑爆發。
  • 科學網—太陽風和日冕物質拋射
    太陽風和日冕物質拋射
  • 太空天氣:黑子,太陽耀斑和日冕物質拋射
    從恆久的太陽風粒子流到不可思議的太陽耀斑和日冕物質拋射的轟擊,地球經常感受到其恆星伴星的影響。儘管太陽黑子與更劇烈的相互作用有關,但它們很少穿過太陽表面。所有這些都屬於「太空天氣」的定義。黑子不會出現在隨機位置。它們傾向於集中在赤道兩側的兩個中緯度帶。它們開始出現在中心南北25至30度左右。隨著太陽周期的進行,新的黑子出現在赤道附近,最後一個出現在平均5至10度的緯度上。在高於70度的緯度上幾乎找不到黑子。
  • 日冕物質拋射及其對地有效性研究獲系列成果
    摸透太陽「暴脾氣」
  • 日冕物質拋射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由我校汪毓明教授領導的日地空間物理課題組在太陽大氣噴流觸發高速日冕物質拋射方面取得重要進展。它們被認為可能對日冕加熱和太陽風加速有重要貢獻。而日冕物質拋射(CME)則是一種泡狀結構的爆發活動,通常以極高的速度向行星際空間和地球注入大量的等離子體物質和能量,可以對地球周圍的空間環境、人類的航天活動和電力、通訊產生重要影響。但是這兩種太陽大氣中的爆發活動是否有所聯繫?
  • 日冕物質拋射發生不可思議碰撞 持續16小時
    騰訊科學訊(Everett/編譯)據國外媒體報導,來自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和中科大的研究人員捕捉到日光層發生的兩個日冕物質拋射碰撞現象,相關記錄設備收集到了類似的太陽事件,在此之前美國宇航局的日地關係天文臺完成了對太陽日冕物質拋射的觀測任務。
  • 日冕物質拋射難預測:對航空乘客構成致癌輻射
    ,最新研究顯示日冕物質拋射將對人類產生致癌輻射,並且很難預測它們什麼時候發生。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7月3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目前,英國雷丁大學科學家稱,日冕物質拋射(CMEs)是類似雲層的結構,當它掠過地球時,受到太陽風的影響作用。  這意味著日冕物質拋射的運行很難預測,並非之前預測的單個泡沫狀實體。與日冕物質拋射直接碰撞將帶來災難性後果,甚至它能對潛在暴露日冕物質拋射環境的航空乘客構成威脅,產生致癌輻射效應。
  • 太陽風暴來襲之日冕物質拋射
    今天我們就撥開雲霧見日明,聊一聊太陽大氣中最重要的爆發現象之一:日冕物質拋射(coronal mass ejections,簡稱 CMEs)。因為如果不了解它的脾氣,雖不至地球毀滅,後果還是蠻嚴重的。什麼是日冕物質拋射?
  • 美國航天局公布日冕物質拋射照片
    日前,美國航天局發布了一組有關太陽「日冕物質拋射」的照片。日冕物質拋射(coronal mass ejection)是巨大的、攜帶磁力線的泡沫狀氣體,在幾個小時中被從太陽拋射出來的過程。
  • 太陽生命的爆發:太陽黑子、耀斑及日冕物質拋射
    太陽上演了一幕爆發力十足的表演秀:太陽黑子、耀斑和日冕物質拋射(CMEs)。這個現象很不尋常,因為就在上個月,科學家們宣布新的太陽活動周期剛剛開始並進入最低活躍階段。截至目前,太陽圓盤沒有任何可見活動,然而三個太陽黑子如同入侵者一般翻滾著出現,畫出了複雜的磁場線圓弧(冠狀環),用本年度最大的耀斑向著太空拋射等離子流。觀測者們還記錄了日冕物質拋射中產生的射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