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網—太陽風和日冕物質拋射

2020-12-06 科學網
《地球物理學研究雜誌》2007年112卷A8
太陽風和日冕物質拋射

 

英美科學家最近通過觀測得出,行星際日冕物質拋射在經過太陽風的時候可能被加速或者減速。行星際閃爍測量可以探測到在廣角及分光光譜日冕探測儀視場以外的行星際日冕物質拋射通道,並可以提供它們的速度信息。

 

歐洲的非相干散射雷達和多天線微波連接幹涉儀網絡系統,其視場範圍可以覆蓋10~20個太陽半徑,可以提供太陽風內部區域的行星際日冕物質拋射的信息,行星際閃爍測量還可以提供行星際日冕物質拋射之前的太陽風速度測量。利用提供的這些信息,人類就可以思考大量已經明確定義了的行星際日冕物質拋射的速度剖面,以及背景太陽風速度和行星際日冕物質拋射速度之間的關係。研究結果認為,背景太陽風速度對行星際日冕物質拋射的速度有著很重要的影響,日冕物質拋射的內部結構對速度也有不可忽略的影響。觀測還表明,日冕物質拋射的演化和發展是一個複雜的問題,因為組成日冕物質拋射的不同的內部結果之間也是互相影響的,這種內部結構之間的相互影響可以看成是「自我挑撥」,假定「自我挑撥」在行星際日冕物質拋射內部有規律的發生著是合理的,就像他們有規律的傳播到行星際空間一樣。

 

總之,此項研究成果為行星際日冕物質拋射在太陽風速度的方向匯集以及幾乎所有的加速和減速過程多發生在太陽風最裡層的區域提供了證據。

 

原文連結:http://www.agu.org/journals/ja/ja0708/2006JA011875/

 

(田天/編譯)

 

相關焦點

  • 日冕物質拋射
    日冕物質拋射coronal mass ejection
  • 美國航天局公布日冕物質拋射照片
    日前,美國航天局發布了一組有關太陽「日冕物質拋射」的照片。日冕物質拋射(coronal mass ejection)是巨大的、攜帶磁力線的泡沫狀氣體,在幾個小時中被從太陽拋射出來的過程。
  • 日冕物質拋射難預測:對航空乘客構成致癌輻射
    ,最新研究顯示日冕物質拋射將對人類產生致癌輻射,並且很難預測它們什麼時候發生。  日冕物質拋射是巨大的膨脹太陽物質雲,通常會1-3天抵達地球,在朝向地球運行的過程中,會受到太陽風的影響。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7月3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目前,英國雷丁大學科學家稱,日冕物質拋射(CMEs)是類似雲層的結構,當它掠過地球時,受到太陽風的影響作用。  這意味著日冕物質拋射的運行很難預測,並非之前預測的單個泡沫狀實體。與日冕物質拋射直接碰撞將帶來災難性後果,甚至它能對潛在暴露日冕物質拋射環境的航空乘客構成威脅,產生致癌輻射效應。
  • 日冕物質拋射發生不可思議碰撞 持續16小時
    騰訊科學訊(Everett/編譯)據國外媒體報導,來自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和中科大的研究人員捕捉到日光層發生的兩個日冕物質拋射碰撞現象,相關記錄設備收集到了類似的太陽事件,在此之前美國宇航局的日地關係天文臺完成了對太陽日冕物質拋射的觀測任務。
  • 科學網—日冕物質拋射及其對地有效性研究獲系列成果
    □本報記者 張雙虎 日冕物質拋射(CME)是太陽大氣中最猛烈的爆發現象之一,同時也是空間災害性天氣事件的最重要驅動源之一。 太陽耀斑是太陽大氣(主要在色球和日冕)局部區域突然釋放出巨大能量的效應,會導致電子、質子和重離子的加熱和加速。耀斑發生時,強烈的輻射可以覆蓋從γ射線、紫外線、可見光,到射電波整個電磁波譜。 CME是太陽低日冕中的物質瞬時向外膨脹並噴射的現象。一個大的CME可含有10億乃至百億噸物質,這些物質被加速到每秒幾百甚至上千公裡。
  • 【認識太陽】日冕物質拋射——「突發」地磁暴製造者
    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   韓大洋 薛炳森10月10日臨時發布的太陽活動事件預警信息讓不少信鴿運動愛好者緊張了一把,這就是「突發」地磁暴製造者日冕物質拋射的突發性了如果說太陽活動中冕洞高速太陽風帶給地球的影響如同拳手的前手刺拳一般,那麼今天要和大家說的CME——日冕物質拋射就是後手勾拳,突然出現、勢大力沉,容易使人措手不及。LASCO衛星拍攝到一次CME過程在說清日冕物質拋射這件事兒之前,我們不妨先來簡單了解一下太陽這位「拳手」。太陽——太陽系不老拳王,45億年以來未嘗敗績!
  • 450光年外,發現一顆恆星大爆炸,出現日冕物質拋射現象
    人類自從進入科技文明時代以來,科技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宇宙和太空一直都是神秘的存在,今天小編就來說一下,肉眼看來,太陽以一種持續穩定的狀態,在人類的歷史中沒有變化,大家都知道,太陽是我們所在太陽系的中心天體,肉眼看到它是沒有什麼變化的,但是他也會經常出現活動,比如說「耀斑」,太陽黑子的活動可以使大量高能源帶電粒子上周圍的行星噴射,日冕物質拋射也是太陽活動中的一種
  • 太空天氣:黑子,太陽耀斑和日冕物質拋射
    儘管太陽距地球1.49億公裡,但其不斷的活動確保了對我們地球的影響遠遠超出了明顯的光和熱。從恆久的太陽風粒子流到不可思議的太陽耀斑和日冕物質拋射的轟擊,地球經常感受到其恆星伴星的影響。儘管太陽黑子與更劇烈的相互作用有關,但它們很少穿過太陽表面。所有這些都屬於「太空天氣」的定義。
  • 太陽的「噴嚏」——日冕物質拋射
    2003年10月30日全世界通信和電網中斷。這些事件都是由於太陽這兩種力失衡造成的。其中壓抑的磁性能量,將大氣中的物質拋射出去。從而形成「日冕物質拋射」。有人形容這一現象是太陽打了一個噴嚏。日冕物質拋射是太陽系內規模最大,
  • 太陽的「噴嚏」——日冕物質拋射
    我們向金星和水星派出了探測器衛星。派探測車上了火星。我們飛越了木星的衛星,穿越了土星的光環,甚至拍到了冥王星上冰山的照片。但我們卻從未靠近頭頂上最重要的恆星——太陽。太陽非常巨大,它的質量佔整個太陽系的99%。它能裝下100多萬個地球。在太陽中心極高的密度和壓力下,隨時都在進行著四個氫核聚變成一個氦核的熱核反應。
  • 看太陽,就知道是否有致命太陽耀斑和日冕物質拋射
    通常情況下太陽耀斑會伴隨著日冕物質拋射(CME)。日冕物質拋射是物質和電磁輻射進入空間的過程。這種磁化等離子體主要是質子和電子。日冕物質拋射通常只是分散到空間中,但並非總是如此,如果它的目標是地球的方向,地球極圈很可能會得到更多的極光活動。極光的第二個原因是太陽表面的日冕洞。日冕洞是太陽表面的一個區域,它比周圍的區域更冷,密度也更小。
  • 日冕物質拋射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由我校汪毓明教授領導的日地空間物理課題組在太陽大氣噴流觸發高速日冕物質拋射方面取得重要進展。它們被認為可能對日冕加熱和太陽風加速有重要貢獻。而日冕物質拋射(CME)則是一種泡狀結構的爆發活動,通常以極高的速度向行星際空間和地球注入大量的等離子體物質和能量,可以對地球周圍的空間環境、人類的航天活動和電力、通訊產生重要影響。但是這兩種太陽大氣中的爆發活動是否有所聯繫?
  • 日冕物質拋射——可以讓全世界陷入癱瘓
    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太空天氣預測中心主任託馬斯·伯傑告訴說:「與過去相比,我們現在更加容易受到太空天氣影響。」「如果我們今天遭遇極端事件,將很難做出反應。」「太陽風暴」,用來描述太陽向我們發射的一系列物質,包括x射線、帶電粒子和磁化等離子體。
  • 日冕物質拋射及其對地有效性研究獲系列成果
    摸透太陽「暴脾氣」
  • 日冕物質拋射形成過程研究獲進展
    8月21日,《天體物理學雜誌》(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雲南天文臺和雲南師範大學合作完成的關於日冕物質拋射形成過程的最新研究成果
  • 太陽風暴來襲之日冕物質拋射
    《2012》這樣的好萊塢科幻大片中將人類史上最大一次太陽爆發和全球毀滅性災難關聯起來,然而,這是真的麼?今天我們就撥開雲霧見日明,聊一聊太陽大氣中最重要的爆發現象之一:日冕物質拋射(coronal mass ejections,簡稱 CMEs)。因為如果不了解它的脾氣,雖不至地球毀滅,後果還是蠻嚴重的。
  • 美歐兩探測器將近距離揭秘日冕、太陽風和太陽磁場—新聞—科學網
    我們可以看到遠處的日冕,甚至可以測量太陽風穿越地球時的情況,但直到最近才擁有可以承受太陽附近熱量和輻射的技術,得以與太陽「親密接觸」,近距離研究日冕。 NASA戈達德太空中心「帕克」太陽探測器任務研究科學家埃裡克·克裡斯汀說:「這兩個探測器使用的技術有所不同,但任務互補:它們將給日冕拍照,並研究太陽兩極的情況。」
  • 日冕物質拋射誕生原理:看看我們的太陽是如何發「脾氣」的
    一個國際天文學家團隊從另一種角度解開了日冕拋射物質的誕生,日冕物質拋射是一種來自太陽的最大規模和最具破壞性的爆炸。根據一篇發布在期刊「科學進展」上的文章,一個由來自中國科學技術大學Tingyu Gou領導的小組,第一次可以很清楚地觀察到大部分太陽火山爆發的發生和演變。
  • 紫金山天文臺等在日冕物質拋射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日冕物質拋射(CME)是太陽上的大尺度爆發現象,伴隨著大量的物質和能量釋放,是空間天氣預報的一個研究重點。自1995年SOHO衛星上天以來,日冕物質拋射的研究都局限在二維。對於朝向地球傳播的暈狀日冕物質拋射,投影效應對真實地判斷其傳播速度、預測其何時到達地球,有相當大的影響。
  • 中國科大最新研究表明太陽噴流觸發日冕物質拋射
    中國科大汪毓明教授領導的日地空間物理課題組最新研究表明,有別於經典的日珥觸發日冕物質拋射的模型,相對沒有那麼劇烈的太陽噴流同樣可以觸發十分劇烈的日冕物質拋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