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冕物質拋射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由我校汪毓明教授領導的日地空間物理課題組在太陽大氣噴流觸發高速日冕物質拋射方面取得重要進展。它們被認為可能對日冕加熱和太陽風加速有重要貢獻。而日冕物質拋射(CME)則是一種泡狀結構的爆發活動,通常以極高的速度向行星際空間和地球注入大量的等離子體物質和能量,可以對地球周圍的空間環境、人類的航天活動和電力、通訊產生重要影響。但是這兩種太陽大氣中的爆發活動是否有所聯繫?
-
日冕物質拋射形成過程研究獲進展
8月21日,《天體物理學雜誌》(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雲南天文臺和雲南師範大學合作完成的關於日冕物質拋射形成過程的最新研究成果
-
空間中心以觀測數據驅動模擬再現日冕物質拋射觸發過程
日前,日冕物質拋射(Coronal Mass Ejections,CME)數值模擬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空間天氣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太陽-行星際-地磁天氣團隊(Solar-Interplanetary-GeoMAgnetic Weather Group, 簡稱SIGMA天氣組):江朝偉(第一作者)、馮學尚(通訊作者)同美國阿拉巴馬大學空間物理學家合作,首次以SDO時序觀測數據驅動模擬再現了2011年9月6日發生於活動區AR 11283的日冕物質拋射觸發過程。
-
首次觀測到:II型太陽射電爆發,與日冕物質拋射和太陽耀斑有關!
II型太陽射電爆發被認為是由衝擊波激發的,通常與日冕物質拋射(CME)和太陽耀斑等太陽噴發事件驅動的衝擊有關,其特點是從高頻到低頻緩慢漂移,被認為反映了衝擊波遠離太陽的速度。衝擊激發的輻射表現出很小的頻率漂移或沒有頻率漂移,稱為「靜止的II型爆發」。靜止的II型爆發有時被解釋為太陽耀斑中的終止激波。
-
日冕物質拋射及其對地有效性研究獲系列成果
摸透太陽「暴脾氣」
-
最新突破!終於在太陽系外發現了除太陽外的日冕物質拋射!
這是地球人首次在太陽系外觀測到除太陽以外的恆星日冕物質噴射!所謂日冕物質其實就是太陽的產物,與恆星表面的活躍區域有關。一般是從太陽的日冕層拋射出來的物質。它是一種巨大的、攜帶磁力線的泡沫狀氣體,日冕拋出的物質一般包括電子和質子組成的等離子,此外還有少量的重元素,例如氦、鐵,以及伴隨著的日冕磁場。它們的產生經常伴隨著太陽耀斑,並如果物質的拋射離恆星表面很近,就稱為日珥。如果物質移動的距離超過這個距離,就叫做日冕物質噴射。在我們自己的太陽上,日冕物質拋射並不罕見,它被稱為coronal mass ejection,簡稱CME。
-
日冕物質拋射
,CME定義:日冕局部區域內的物質大規模快速拋射現象。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通過放置在太空飛行器上的白光日冕儀觀測發現,太陽最外層大氣中存在相當頻繁的瞬變現象,主要是日冕物質拋射(CME)。CME表現為在幾分鐘至幾小時內從太陽向外拋射一團日冕物質,速度在每秒20至3000千米之間,質量達10的11次方至13次方千克,使很大範圍的日冕(近於一個日輪面積)受到擾動,從而劇烈改變了日冕的形態和磁場位形。CME是日冕大尺度磁場平衡遭到破壞的產物。白光日冕儀中看到的CME形態結構非常複雜和多樣化,典型的形態是膨脹的泡環狀,前端是亮環,中間是空腔,最後是亮核,亮環的雙腿紮根在太陽上。
-
科學網—日冕物質拋射及其對地有效性研究獲系列成果
CME是太陽低日冕中的物質瞬時向外膨脹並噴射的現象。一個大的CME可含有10億乃至百億噸物質,這些物質被加速到每秒幾百甚至上千公裡。太陽活動最大年,太陽每天產生大約6 次CME,而活動最小時,大約每2天產生1次。快速CME向外的速度可達每秒2000公裡以上,而正常的太陽風速度約每秒300~700公裡。
-
[中國廣播網]中國科大首次發現日冕物質拋射超彈性碰撞現象
中廣網合肥10月8日消息(記者劉軍 通訊員楊保國)記者今天(8日)從中國科技大學獲悉,中國科技大學地球和空間科學學院、中科院近地空間環境重點實驗室汪毓明教授領導的日地物理研究組與在美科學家合作,利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日地關係觀測衛星(STEREO)的數據,首次發現行星際空間中最大的等離子體團——日冕物質拋射之間的碰撞可能是超彈性碰撞。
-
太陽的「噴嚏」——日冕物質拋射
首先要說的便是太陽黑子,說起人類對太陽活動的觀察最基本、最明顯的就是太陽黑子。我國古代便有「日中有踆烏」的記載,三足金烏便是太陽黑子的形象。太陽黑子之所以發黑,是因為太陽黑子的磁場牽制了表面沸騰的對流,產生了比周圍溫度略低溫的區域。如果用極強的紫外線查看太陽的照片,你能看到太陽高溫大氣是被太陽黑子的強磁場固定住的。
-
太陽的「噴嚏」——日冕物質拋射
這些事件都是由於太陽這兩種力失衡造成的。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這樣的呢?首先要說的便是太陽黑子,說起人類對太陽活動的觀察最基本、最明顯的就是太陽黑子。我國古代便有「日中有踆烏」的記載,三足金烏便是太陽黑子的形象。太陽黑子之所以發黑,是因為太陽黑子的磁場牽制了表面沸騰的對流,產生了比周圍溫度略低溫的區域。
-
科學網—太陽風和日冕物質拋射
英美科學家最近通過觀測得出,行星際日冕物質拋射在經過太陽風的時候可能被加速或者減速
-
太陽風暴來襲之日冕物質拋射
我們對太陽的存在早已習以為常。但大概是距離產生美,大夥對太陽的關注遠沒有對「宇宙的起源」、「黑洞的形成」熱情。《2012》這樣的好萊塢科幻大片中將人類史上最大一次太陽爆發和全球毀滅性災難關聯起來,然而,這是真的麼?今天我們就撥開雲霧見日明,聊一聊太陽大氣中最重要的爆發現象之一:日冕物質拋射(coronal mass ejections,簡稱 CMEs)。
-
紫金山天文臺等在日冕物質拋射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日冕物質拋射(CME)是太陽上的大尺度爆發現象,伴隨著大量的物質和能量釋放,是空間天氣預報的一個研究重點。自1995年SOHO衛星上天以來,日冕物質拋射的研究都局限在二維。對於朝向地球傳播的暈狀日冕物質拋射,投影效應對真實地判斷其傳播速度、預測其何時到達地球,有相當大的影響。
-
日冕物質拋射誕生原理:看看我們的太陽是如何發「脾氣」的
一個國際天文學家團隊從另一種角度解開了日冕拋射物質的誕生,日冕物質拋射是一種來自太陽的最大規模和最具破壞性的爆炸。根據一篇發布在期刊「科學進展」上的文章,一個由來自中國科學技術大學Tingyu Gou領導的小組,第一次可以很清楚地觀察到大部分太陽火山爆發的發生和演變。
-
看太陽,就知道是否有致命太陽耀斑和日冕物質拋射
圖片信息及版權:NASA有兩件事可以引起極光,但都是從太陽開始。第一種是太陽耀斑,太陽表面高度活躍的區域產生更多的太陽耀斑(這是突然的),局部的太陽亮度的增加。通常情況下太陽耀斑會伴隨著日冕物質拋射(CME)。日冕物質拋射是物質和電磁輻射進入空間的過程。這種磁化等離子體主要是質子和電子。
-
太陽生命的爆發:太陽黑子、耀斑及日冕物質拋射
太陽上演了一幕爆發力十足的表演秀:太陽黑子、耀斑和日冕物質拋射(CMEs)。這個現象很不尋常,因為就在上個月,科學家們宣布新的太陽活動周期剛剛開始並進入最低活躍階段。截至目前,太陽圓盤沒有任何可見活動,然而三個太陽黑子如同入侵者一般翻滾著出現,畫出了複雜的磁場線圓弧(冠狀環),用本年度最大的耀斑向著太空拋射等離子流。觀測者們還記錄了日冕物質拋射中產生的射電。
-
日冕物質拋射難預測:對航空乘客構成致癌輻射
,最新研究顯示日冕物質拋射將對人類產生致癌輻射,並且很難預測它們什麼時候發生。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7月3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目前,英國雷丁大學科學家稱,日冕物質拋射(CMEs)是類似雲層的結構,當它掠過地球時,受到太陽風的影響作用。 這意味著日冕物質拋射的運行很難預測,並非之前預測的單個泡沫狀實體。與日冕物質拋射直接碰撞將帶來災難性後果,甚至它能對潛在暴露日冕物質拋射環境的航空乘客構成威脅,產生致癌輻射效應。
-
科學家發現其它恆星出現日冕物質拋射現象!
有記錄以來最快的日冕物質拋射之一發生在2012年,爆發噴出的物質以每小時792萬英裡(1275萬公裡/小時)的速度穿越太空。科學家懷疑這兩種現象也會在其他恆星上發生。天文學家在其他恆星的平均恆星亮度中發現了短暫的峰值,他們認為這代表恆星出現了耀斑。研究人員還發現,其他恆星的磁活動可能比太陽強1萬倍,這表明它們日冕物質拋射的強度可能比太陽的要強大許多倍。
-
【認識太陽】日冕物質拋射——「突發」地磁暴製造者
,這就是「突發」地磁暴製造者日冕物質拋射的突發性了!如果說太陽活動中冕洞高速太陽風帶給地球的影響如同拳手的前手刺拳一般,那麼今天要和大家說的CME——日冕物質拋射就是後手勾拳,突然出現、勢大力沉,容易使人措手不及。LASCO衛星拍攝到一次CME過程在說清日冕物質拋射這件事兒之前,我們不妨先來簡單了解一下太陽這位「拳手」。太陽——太陽系不老拳王,45億年以來未嘗敗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