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類的發展,地球上面的綠色資源,森林資源也是變得越來越少了。因此很多人根深蒂固地認為森林資源,綠色資源,它就代表著健康,它就代表著地球的環境好。以前的濫砍亂伐造成森林面積的迅速下降,導致全球溫室氣體的增多,然後導致全球氣溫上漲。然後最終導致全球氣候變暖,冰川融化,無數的氣候災害還是隨之襲來。要知道這麼多年來,在我們的認知和學習中,我們都知道植物它可以通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來製造氧氣,這樣的話就可以讓我們地球上的含氧量越來越多,也就會讓我們人類越來越舒服,因為含氧量越高的地方對於我們人類來說就會更加的有利於生存。
在現在的地球上呢,森林的覆蓋總面積大概是地球表面積的不到10%,這個數據在我們普通人看來是非常的少的。所以說在我們的概念裡面,我們都會認為森林這種東西當然是越多越好,越茂盛越好,我們人類也會想著去製造越來越多的森林,那麼到底森林的覆蓋面積真的是越來越多才越好嗎?很多人會認為森林越來越多之後就會讓氧濃度增加,就會增加很多的生態系統,動植物也就有了更多的棲身之所。如果說我們人類對森林進行大面積的破壞,大面積的砍伐,那麼我們就在破壞物種的多樣性,讓很多動物無家可歸,最終我們人類將會自食惡果。但是我們一定要明白一件事情,那就是所有的東西他都要講求一個度,因為生物它講究的是一個多樣性,森林這種東西它也只能是存在一部分,如果它太多的話,它也是一個麻煩。
如果說咱們地球上的森林覆蓋面積非常的多的話,那麼生態系統就失去了它的多樣性了。有很多不是生存在森林中的動物,反而變得沒有了居家之所。其實在我們地球這麼多年的歷史之中,就曾經發生過這樣的事情,那就是森林的覆蓋面積太大了。這個階段就是科學家們稱之為石炭紀的階段。在這個階段呢,全球的陸地呢是在不斷增加的一個情況,並且我們的陸地也是呈現出一個整體,並不像我們現在陸地都是四分五裂的。所以說我們可以想像得到,當時的陸地面積是非常非常的巨大的。所以說在這麼巨大的土地上遍地都是樹木,那麼在這種環境下,其實佔據當時大陸上主導地位的並不是那種兩棲動物。反而是昆蟲,因為我們都知道,森林多的地方蚊蟲就多。所以說在當時的森林裡面有非常非常多巨大的昆蟲,根據科學家們考古的結果發現,有一些蜻蜓的翼展甚至可以達到1米長。可想而知這些昆蟲在當時的環境下是多麼的優越,是多麼的巨大。
那麼當時有這麼多森林,你以為植物之間就沒有競爭嗎?當然不是,植物之間一樣是存在競爭的。為了能夠讓自己長得更加彭勃,茂密,這些植物都瘋狂地吸收二氧化碳來釋放出來氧氣。我們都知道,溫室效應指的是二氧化碳升高導致全球的氣溫上升,那我們反過來想一想,如果說是二氧化碳的濃度變低,氧氣的濃度升高,會發生什麼呢?是的,那就是全球的溫度降低,也就是冰川時代的來臨。那麼當時就形成了這麼一種連鎖反應,因為溫度的降低,所以說地球變得異常的乾燥,那麼很多雨林因為氣溫的降低之後全部死去了。
我們可以想像一下,樹木吸收了足夠之多的二氧化碳之後,就會把它轉化為碳元素。那麼在各種各樣的化學反應之後,這些死去的雨林就全部成為了煤炭。當時的大陸是一個整體,這一點我們在前面已經說過了,所以說幾乎是整個板塊是連在一起的。當時的地殼活動非常的劇烈,比如說火山噴發。那麼一下子就會引起一場根本無法熄滅,無法遏制的森林大火。不僅僅是森林會著火,那些死去的樹木,它變成煤炭之後,它也會著火,並且是火上澆油的狀態。
那麼學過化學的同學就知道了,燃燒需要氧氣,此時地球上最高濃度的氣體是什麼,那就是氧氣了,氧氣又能夠助燃,所以說讓這場火根本就熄滅不了,這場大火也燃燒了三十年之久,一度讓地球的溫度飆升到了三十度左右。這場火熄滅了一千多年之後,空氣中依然瀰漫著無數的有害物質。直到地球過了5萬年之久,這場災難的影響才慢慢慢慢地淡去。所以說對於我們來說,任何事情都要有一個度,不然就會造成物極必反的狀態,森林我們需要把它保持在一個範圍內,它就對我們人類有益,如果說超出了這個範圍,那麼它就有可能引起一些我們無法控制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