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百科】月球竟然在地球大氣層裡面,而且這個發現遲到了二十年

2021-01-14 科普山東

最近的一項研究提出,地球的大氣層延伸到至少 100 個地球半徑,約 630000 千米(km)處,這也意味著月球其實也在大氣層中。


不管你還記不記得地理課本上對大氣層的具體定義,你一定會覺得這個定義簡直不可思議。不過,地球大氣層的定義一向有著諸多爭議。



根據國際航空聯合會(Fédération Aéronautique Internationale)的定義,海拔 100km 高度為卡門線(Kármán line),這是從「航空」過渡到「航天」的界線。當太空飛行器發射後,為了保持飛行狀態,飛船需要持續加速,直至切線方向上的速度達到第一宇宙速度後,太空飛行器便可環繞地球飛行。而飛行器達到第一宇宙速度時,所處的高度差不多就是 100km。



極光就產生在卡門線附近,海拔大約在 90~150 km 之間。圖片來源:Pixabay


然而,關於卡門線高度的爭議卻從未停止。有人統計了從 1951 年到 1962 年間出現的大約 30 種關於卡門線高度的不同意見,邊界高度的定義範圍從海拔 20km 到 400km,其中大部分的值位於 75-100km 之間。哈佛-史密森尼天體物理中心(Harvard-Smithsonian Center for Astrophysics)的天體物理學家 Jonathan McDowell 認為卡門線的高度應該是 80km,在 2018 年發表的一篇論文中,他分析了 43000 顆衛星的超過 9000 萬個點坐標軌道數據,發現有 50 顆衛星可在 80km 的高度繞行地球。McDowell 提出的定義也得到了一些研究人員的支持。


卡門線的定義其實不完全是一個科學問題。在這樣的空間邊界以下,可以說這部分的空域屬於在其下方的國家;而在空間邊界以上,理論上是允許各國衛星自由飛行的。因此,對卡門線的定義多少會受到政治訴求的影響。



天文學家試圖用更加普適的標準來定義地球大氣層,然而地球的大氣層實際上比想像中更複雜,遠遠不是一條線所能界定。


天文學家 Lyman Spitzer 首次提出「散逸層」(exosphere)的概念,他指出,如果不是因為這一層大氣溫度較高,使得較輕的氣體逃逸,那麼地球大氣中的氦氣含量會比現實中要高得多。


這一大氣區域也被稱為地冕(geocorona)。我們都知道日冕,它是太陽大氣的最外層,由很稀薄的完全電離的等離子體所組成,可以分為內冕、中冕和外冕三個層次。而地冕與其相似,它以電中性的氫原子為主要成分,是地球大氣逸散層的一部分。也就說是,在地球的大氣層與外太空交界的區域,有一片「氫原子云」,我們定義為地冕



日冕。圖片來源:Hinode JAXA/NASA


填充地冕的氫原子來自於地球大氣。大氣中的水和甲烷通過光解離產生氫原子,它們通過擴散作用向遠離地表方向運動;到達逸散層底部時,它們將沿著原運動軌跡向太空發射。根據氫原子的速度不同,這時候可能發生兩種情況:速度大於逃逸速度的氫原子在雙曲線軌道上發射,永遠告別了地球;速度小於逃逸速度的氫原子將返回到逸散層底部。留在地冕中的氫原子也不能無限累積。這些氫原子會通過太陽發出的極紫外輻射發生電離,並與朝地球飛來的太陽風質子進行電荷交換,其「壽命」大約為 20 天左右。


所以,在地冕這個區域,一部分氫原子離開了地球,留下來的氫原子也比較短命;這些因素都限制了地冕的大小,使它無法無限延伸。



要想測量地冕的大小,最直觀的方法是在外太空中用太空飛行器觀測地冕發出的光。在 1972 年的阿波羅 16 號任務中,太空人曾首次拍攝到地冕層的圖像,但那一次是從月球軌道角度進行拍攝的,當時的太空人可能並不知道其實自己並沒有飛出地冕。



阿波羅 16 號上的太空人拍攝的地冕。圖片來源:NASA


這次研究所獲得的地冕數據來自於太陽和太陽風層探測器(Solar and Heliospheric Observatory,SOHO),它由歐洲航天局(ESA)及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共同研製,繞太陽公轉,並對太陽進行研究。SOHO上的儀器可以過濾掉來自更遠的外太空的萊曼阿爾法輻射,精確地測量來自地冕的光線。兩個傳感器不間斷地對地球進行觀測,隨著探測器的移動,大約 20 小時內即可獲得整個天空的圖像。


研究發現,地冕的範圍差不多延伸到63萬千米之外,相當於100個地球半徑;而月球軌道相當於60個地球半徑,也就是說,月球也被包含在地冕之中。


研究人員還發現,由於太陽光壓的影響,地冕的形狀看起來有點像彗星的尾巴。在朝著太陽的一側,地冕層氫原子被陽光「壓縮」,在距離地表 6 萬公裡處每立方釐米大約有 70 個原子;而到月球軌道空間,每立方釐米平均僅有 0.2 個原子,基本上可以認為是真空。在背對太陽的一側,氫原子的密度整體上要更大一些。



地冕觀測示意圖(未按比例繪製),圖中地球周圍的淺色區域為地冕。圖片來源:ESA


令人驚訝的是,這項最新研究的數據來自 1996~98 年間。SOHO 於 1995 年發射升空,原計劃使用壽命是 3 年,但它目前已在太空中工作了 20 多年,並且仍在運行。它收集的許多數據還未得到分析,比如這次的日冕數據。


這項研究說明地冕層也是一個紫外線輻射源,但是同太陽輻射源相比,地冕層發出的輻射微乎其微,對普通人或月球軌道的太空人沒什麼影響。不過,處於地冕內部的太空望遠鏡可能需要調整它的基準,以便更精準地進行深空觀測。


當然,研究發現表明,直到今天還沒有一個人類能夠真正離開地球。

本文綜合整理自環球科學

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

我們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權責歸屬原作者

相關焦點

  • 月球竟然在地球大氣層裡面,而且這個發現遲到了二十年
    一項研究分析了來自二十年前的觀測數據,提出了一個驚人的觀點:地球大氣層一直延伸到約 63 萬千米處,月球也被包裹在大氣層中。100 個地球半徑,約 630000 千米(km)處,這也意味著月球其實也在大氣層中。
  • 月球竟然在地球大氣層裡面,而且這個發現遲到了20年
    來源| 科研圈(ID:keyanquan)作者| 張琪雅最近的一項研究提出,地球的大氣層延伸到至少100 個地球半徑,約630000 千米(km)處,這也意味著月球其實也在大氣層中。這項研究結果發表在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 Space Physics 上。
  • 月球竟然在地球大氣層裡面!這是真的哦~
    阿波羅16號太空人於1972年在月球表面用第一架照相機拍攝了地冕的照片。但在那個時候,他們並不知道他們實際上還在地球的大氣層裡。這項新研究背後的科學家們發現,陽光在地球的白天壓縮氫原子,在夜間也會產生更高的密度。然而,這種密度只是相對的;在離地球60,000公裡處,白天密度區每立方釐米只有70個原子。在月球的距離上,每毫升只有0.2個原子。
  • 「冥界」被科學家發現,竟然真實存在,在裡面呆1年等於地球247年
    「冥界」被科學家發現,竟然真實存在,在裡面呆1年等於地球247年我們都知道宇宙浩瀚無邊而我們生活的地球在這漫漫星空之中顯得是如此的渺小,誰也不敢保證除地球之外的星球中難免不會存在其他智慧的生命體,雖然我們都在大力開發外太空但是因為技術卻還是顯得捉襟見肘
  • 俄專家發現:地球大氣層範圍驚人,月球從地球的大氣層中穿越
    北京時間2月21日消息,最新研究發現,地球大氣層的最外層遠遠超出了月球軌道——幾乎是地球到月球距離的兩倍。根據歐洲航天局/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ESA/NASA)太陽和太陽風層天文衛星(SOHO)的觀測結果,環繞地球的氣體層可達63萬公裡外,即地球直徑的50倍。
  • 月球在地球的大氣層中
    重大發現!月球在地球的大氣層中!看似荒誕,實則確有其事! 月球是地球的唯一顆衛星,對地球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力,甚至地球上一天24小時的由來,也是因為月球的存在,但根據科學家最新的研究發現,地球的大氣層覆蓋了整個月球和月球運轉的軌道,從這種角度上來說,其實月球是處於整個地球的大氣層當中。
  • 月球早期的磁場幫助保護了地球大氣層?
    月球很可能使我們的地球大氣層免受了40億年前,來自更活躍的太陽的傷害,從而導致它的磁場早已消失。,在42億至34億年前,當時月球離地球的距離是現在的兩倍多,它的磁場至少是現在的兩倍。華盛頓特區NASA的詹姆斯·格林和他的同事們利用這些信息模擬了早期月球磁場與地球的相互作用。他們發現,月球和地球的磁場應該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個保護性的磁層。地球與月球相互作用的潮汐力量可能幫助維持了幾億年的電流和磁層活動。最終,月球漂離地球,其核心冷卻。
  • 月球才是地球保護神,40億年前,它用磁場捍衛了地球大氣層
    今天的地球,是宇宙中生命的天堂。不過,地球的環境並非一直是這樣的,在四十幾億年前的時候,這顆星球簡直就是地獄。同時,在四十億年前那種強大的太陽輻射中,我們的地球大氣層能夠倖存下來,還應該感謝另外一個護盾——月球。最近,美國宇航局領導的一項研究在《科學進展》雜誌上發表論文指出:如果不是月球,今天的地球恐怕不會有生命存在。
  • 地球大氣層新高度,月球軌道會衰減撞擊地球嗎?
    那麼,地球的大氣層究竟有多高,範圍又到哪裡呢?1、地球大氣層沒有人能準確回答這個問題。按照科學家們的說法,大氣層由下而上分別是生命所在的對流層,民航客機所在的平流層,火箭才能到達的中間層,以及更高的熱氣層、散逸層。總的來說,大約80公裡或100公裡以上的高度就進入外太空了——取決於你是用美國標準還是國際標準,這裡的氣體已經很少很少,只比真空略多一點。
  • 地球有一個厚厚的大氣層,為什麼近在咫尺的月球沒有大氣層?
    地球有一個厚厚的大氣層,為什麼近在咫尺的月球沒有大氣層?★在地球引力作用下,大量氣體聚集在地球周圍,形成數千公裡的大氣層。氣體密度隨離地面高度的增加而變得愈來愈稀薄。這得需要了解月球的質量及結構來說,月球的質量是地球的1/81,體積是地球的1/49,表面積相當於4個中國的大小,月表的萬有引力約為地球表面的1/6,由於它的質量太小,引力不夠,原始大氣層中的氫、氦、氮等分子,甚至是水蒸氣都很容易達到逃逸速度,進而脫離月球引力的束縛。★1970年,俄國人柴巴可夫和米凱威新提出一個令人震驚的「太空船月球」理論,來解釋月球的起源。
  • 科學家發現:外星人就藏在月球裡面
    因為科學家們研究發現:月球表面的隕石撞擊坑非常淺,而月球表面沒有被隕石撞擊的部位有類似裝甲的圍殼。科學家還發現:月球是由碎片捏合而成的!從1970年開始到21世紀,人類發現引起月球地震的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隕石撞擊引起的震動,二是由於早晨太陽首次照射後寒冷地殼膨脹引起的「熱地震」,這說明月球地殼有著類似金屬的特性,月球其實就是有著金屬外殼的宇宙飛船!只是表面多了偽裝而已!
  • 科學家發現,月球被地球腐蝕數十億年,一種新物質正在形成
    在幾年前,有一種觀點認為,月球其實處於地球的大氣層之中,並且提出這個觀點的人還表示,這意味著人類登月,事實上從未真正離開過地球。為何會有這個觀點呢?是因為當日本月亮女神號月球探測器在執行任務的時候,曾經發現月球運行的過程中,每隔一段時間,月球就會進入到地球的磁尾之中,這個時候,地球的大氣層是可以覆蓋月球表面的。
  • 地球和月球曾經共享一個磁盾,保護它們的大氣層
    被稱為太陽風的帶電粒子流威脅著我們的大氣層。簡而言之,我們的星球是不適合居住的。地球和月球,由上世紀90年代伽利略任務的兩幅圖片合成而成,有著悠久的共同歷史。幾十億年前,他們的磁場是連接在一起的。NASA首席科學家、這項新研究的主要作者吉姆·格林(Jim Green)說,「月球似乎為地球提供了一個實質性的防護屏障,對地球在此期間保持大氣層的能力至關重要。」「我們期待著在NASA通過阿耳忒彌斯計劃將太空人送上月球時繼續跟進這些發現,該項目將帶回月球南極的關鍵樣本。」
  • 科學家的驚人發現!人類其實從未離開過「地球大氣層」!
    科學家們收集到了一些近幾百年來被忽視的數據,並根據阿波羅16號捕捉到的地球紫外線圖像,經過長時間的研究,發現了一個驚人的事實——地球大氣層的上界,也就是地日冕,已經遠遠超出了我們呼吸的密度更大的地表空氣。
  • 月球是空心的,裡面居然住著外星人|月球空心說
    ,月球可能形成於約45億年前,而地球的年齡,目前大家公認的是45.5億年,月球比地球年輕一點點。月球空心說: 月球空心說是由蘇聯的兩位天體物理學家首先提出來的,這兩位天體物理學家一位叫米哈依爾·瓦西裡,另一位叫亞歷山大·謝爾巴科夫。他們通過計算發現月球的密度遠代於地球,所以就提出了這一假說,而且這一假說也得到了部分科學界人士的認可。那地球空心說他有什麼證據來佐證呢?下面就來給大家講講月球空心說的證據。
  • 月球每年「吸走」地球10萬噸大氣,為何至今不見大氣層變薄?
    作為地球上最重要的保護層,地球大氣層不僅可以保護地球免受過多的宇宙輻射的影響,還可以保護原始大氣層不讓其漂移到宇宙中。人們一直認為,大氣層距離地表只有幾萬公裡,但是研究表明,大氣層可以擴展到63萬公裡。地球與月球之間的距離約為380,000公裡,這意味著月球可能仍處於地球大氣中。科學家通過大量研究發現了這種現象的原因。事實證明,地球的大氣每年都被吹走。
  • 地球氧氣竟然能「吹」到月球?科學家發現,月球鐵礦被氧化
    月球是距離地球最近的一顆衛星,也是地球附近唯一的一顆天然衛星,自從1969年美國發射「阿波羅11號」宇宙飛船成功登陸月球那刻開始,人類便揭開了探索月球的序幕。儘管月球是距離地球最近的一顆天體星球,但是我們對於月球的了解卻還是不深,由於月球的自轉和公轉是同時進行的,因此我們在地球上只能看到月球的正面,這無疑加深了月球的神秘感。而在今年九月份,有天文學家更是在月球上發現了赤鐵礦,這讓許多科學家目瞪口呆,那麼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地球大氣層裡有月球?這4個觀點的出現,可能會讓你有所改觀!
    地球大氣層裡有月球?這4個觀點的出現,可能會讓你有所改觀!你真的了解我們所生活的地球嗎?就拿我們的大氣層來說,相信很多人對它的認知,也並不是十分詳細。在我們的印象中,地球大氣層的厚度大約有100公裡,只不過地球表面以上50公裡處的位置,大氣層的分布就已經比較稀薄。一般情況下,最接近地面的大氣層為對流層,很多自然天氣的出現,都源自這一層中。在對流層的上方則是平流層。這個層面基本就屬於大氣層的最外部了。
  • 地球氧氣開始飄向月球,科學家發現,月球赤鐵礦已被侵蝕
    據報導,在最新的月球研究中,很多行星科學家都感到非常的驚訝,因為在月球的高緯度地區,竟然出現了赤鐵礦的痕跡,這意味著月球上存在著鐵氧化礦物,那麼,它們是如何形成的呢?赤鐵礦在地球上是很常見的,它是一種氧化物礦物,化學形式是Fe2O3,早在古代,人們就發現了它,並且將它稱作「雲子鐵」,此外由於它表面呈現紅褐色,所以,古人也將赤鐵礦稱作「赭石」。現代研究也發現,赤鐵礦不僅是重要的煉鐵原料,同時,它還有著多種用途,比方說可以被用來當作紅色的顏料,而且還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
  • 月球仍在地球大氣層內?五個大氣層不為人知的事實,你聽過幾個
    每天早上推開窗,沐浴著晨光呼吸著新鮮的空氣,覺得新的一天充滿動力的人們肯定不曾想過,現在自由呼吸的空氣實際上是大氣層通過幾十億年不間斷的「調整」和「修正」而得到的結果。隨著人類對宇宙研究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天體被觀察到,但是就目前觀察的結果來看,地球的大氣層仍然是獨一無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