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太陽系有八大行星,在八大行星有兩個特別的行星最受科學家關注,一個自然是美麗異常的地球,它是人類生存的家園,是一顆獨特的生命星球。地球的美麗站在地球上我們自然看不到,只有走出地球之後,我們才能夠真正領略到地球的與眾不同,即使在數十億公裡之外,地球已經渺小如一粒塵埃,可是仍然能夠在眾多塵埃中找到它,原因就是它獨特的美麗風採,即使變成了塵埃,也是一個美麗的藍色塵埃。
除了地球之外,另一顆獨特的行星就是木星。對於木星,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它是太陽系體積最大的行星,能夠容納下1300個地球,它的質量等於其它七個行星質量總和的2.5倍。
不要看木星如此巨大,可是它卻是非常靈活的天體,自然速度也是太陽系最快的。龐大的質量加上超快的自轉速度,使木星擁有了非常強大的引力。對於一個天體來說,它實力的強弱就是用引力的強弱來衡量的,強大的引力可以吞噬不少的其它天體,不斷壯大自身的質量,變得更加強大。
科學家研究發現,木星在太陽系早期的時候可能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它有可能在早期的時候吞噬了不少的天體。科學家通過天文望遠鏡觀測系外星系的時候,發現很多的恆星系統中都擁有超級地球,而且它們的軌道位置比水星的軌道還要靠近恆星。
可是唯獨太陽系卻一反常態,水星的位置比較靠後,也沒有超級地球。科學家研究認為,太陽系早期的時候可能也擁有過超級地球,只是後來被木星吞噬了。科學家通過模擬發現,太陽系早期形成的時候,行星的數量可能比現在要多不少,那個時候大量的星際塵埃在形成恆星的同時,也在不斷形成其它的行星。
木星,土星等大質量的行星就是最早形成的一批行星,它們都誕生於太陽系的中心附近,靠近太陽的位置。因為這個位置是星際物質最密集的區域,只有大量的物質聚集才能夠形成巨大的行星,所以早期的木星可不是現在這個位置,而是非常靠近太陽。
由於木星形成的時間較早,所以它的質量較大,引力也非常強。當它誕生之後,開始不斷吞噬周圍的天體,所以太陽系早期的時候,天體碰撞每時每刻都在發生,通過不斷的碰撞吞噬,太陽系附近的物質和天體基本都被木星吞噬完了,最後它被太陽的龐大的引力彈射向更遠的地方。
即使木星到達了更遠的地方,可是它依靠自己霸道的引力仍然在不斷吞噬經過它身邊的各種天體,我們能夠看到木星的衛星數量可是多到60多顆,這顆衛星大部分都是木星捕獲而來。
太陽系外很多的恆星系統,它們的水星軌道附近都十分擁擠,擁有更多的天體和物質,可是太陽系的水星軌道卻非常乾淨,之所以如此,可能就是早期的時候都被木星吞噬了,幸好後來被太陽引力彈射出去,否則後來可能連水星也保不住。
可能木星不斷吞噬水星軌道的天體是一種自然的因素,但是正是由於這樣的意外,才有了後來地球生命的誕生,文明的誕生。我們都知道,一顆行星想要誕生生命並一路完成一系列進化演化誕生智慧生命,可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滿足很多的條件才行。
而其中一個重要的外部條件那就是穩定安全,只有處在一個非常穩定安全的位置,才有足夠的時間滿足生命的誕生,進化和演化。而在太陽到地球的這個區域,由於天體數量極少,顯得非常乾淨,所以不用擔心從水星方向有什麼天體向地球撞來。
而當木星到達現在的軌道之後,更是形成了對地球的一種強有力保護。木星強大的引力,霸道地吸引了向地球方向撞來的各種小行星和彗星,讓它們無法形成對地球的撞擊威脅。這樣就給了地球非常穩定的外部環境,如果沒有木星的保護,小行星時不時來撞擊地球,那生命也無法完成進化演化,最終誕生人類。
這一點,我們看看火星就能夠明白,科學家通過對火星的大量的探測,認為早期的火星也是一顆跟地球一樣的美麗星球,有可能也誕生了簡單生命。可是由於火星所處的這個位置非常不安全,原因就是它離木星太近了,這個位置正好形成了一個小行星帶。
小行星帶的各種小行星時不時脫離軌道撞擊火星,使火星的地質結構被不斷破壞,最後失去了磁場。沒有了磁場的保護,火星大氣流失,表面液態水流失,最後變成了現在荒涼的模樣。
木星對地球的貢獻非常大,所以我們高度關注它也是理所當然的,只有更多地了解木星,才能夠讓它更好地保護地球,保護人類。當然,木星跟火星可不一樣,我們可以通過探測器登陸火星進行更多的探測,可是這些探測方式在木星面前卻無能為力。
木星有可能並不是純氣態行星,在其內部有可能也存在一個巖質的核心。而且木星的大氣層太厚了,超厚的大氣層使木星大氣也分為了三個部分,一個是最外層的氣態部分,另一個是中間層的液態氫,最後就是最深處的固態氫。
探測器想要深入木星大氣探測是非常困難的,需要面對越來越強大的壓力和超強的風暴,以人類現在的科技,根本不可能深入木星大氣深處進行探索,所以我們對木星的了解極其少,可以說連皮毛都算不上。只有努力發展科技,有了更強的科技力量之外,我們才有希望真正走進木星內部進行探索,真正揭開氣態巨行星的奧秘。
小夥伴們,你們對此有何看法?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討論,發表自己的見解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