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11月6日報導 美國《時代》周刊網站11月4日發表題為《城市荒地:世界上汙染最重的10個地方》的文章。文章稱,氣候變化或許受到的關注最多,但如今對人體健康的最大環境威脅不是全球變暖,而是工業汙染。工業汙染往往發生在貧困城鎮,那裡的加工廠、發電站和化工廠受到的監管幾近於零。著眼於解決工業汙染問題的非政府組織——鐵匠研究所的最新報告估計,工業汙染危及全世界逾2億人的身體健康,其表現形式往往是癌症、呼吸道疾病及其它病症的發病率上升。報告點名批評了全球汙染最重的10個地方,包括奈及利亞被石油汙染的尼日河三角洲,以及俄羅斯境內在蘇聯時代被重度汙染的工業城市捷爾任斯克。這些城市裡的生命可能會是短暫的,但令人欣慰的是,清理這種老式工業汙染往往比對付氣候變化要便宜且容易得多。
全球汙染最重的10個地方如下:
阿博布羅西,加納
人們認為自己的手機和電腦是清潔技術,但它們含有微量貴重金屬,如銅和金。當那些一貧如洗的人在露天處理廢棄電子產品時,那會產生嚴重的汙染。加納首都阿克拉郊外的阿博布羅西填埋場的情況正是如此。帶護皮的電纜露天焚燒以便露出裡面的銅線,往往以泡沫包裝材料為燃料。這些電纜含有鉛等重金屬,可以從煙霧裡遷移到土壤中。從阿博布羅西周邊提取的樣品顯示,鉛含量高達百萬分之18128,是美國標準的45倍。
芝塔龍河,印度尼西亞
芝塔龍河是擁有約1000萬人口的印尼首都雅加達市的主要河流,河裡的汙染物既有工業垃圾也有生活垃圾。鐵匠研究所發現,芝塔龍河的鉛含量是美國環境保護署(EPA)標準的1000倍以上。另有研究在這條河裡發現了鋁、錳和鐵等有害金屬。
車諾比,烏克蘭
車諾比核事故是國際公認的有史以來最嚴重核災難,它釋放出的輻射量是廣島和長崎原子彈爆炸所產生輻射的100倍以上。核電站周圍方圓19英裡的隔離區在災難發生以來的近20年裡一直基本無人居住,官員們認定此次事故已經導致約4000例甲狀腺癌。如今電站周邊地表可發現十多種人造放射性核素。
捷爾任斯克,俄羅斯
捷爾任斯克是蘇聯化學製造——包括生產化學武器——的主要場所,景象十分恐怖。1930年至1998年間,估計有30萬噸化學廢品被隨意丟棄在這座城市裡面及周邊。2007年從這座城市提取的水樣顯示,二惡英和苯酚含量是建議含量的數千倍,致使捷爾任斯克被世界吉尼斯紀錄列為那年全球汙染程度最高的城市。有毒苯酚濃度導致眼睛、肺和腎的疾病與癌症發病率上升。2006年的調查發現,這座城市——總人口24.5萬——的預期壽命是女人47歲、男人42歲。
赫扎裡巴格,孟加拉國
孟加拉國高達95%的註冊製革廠設在赫扎裡巴格及其周邊,它是該國首都達卡的一個居住區。大多數製革廠採用已經過時的工藝,每天向達卡的主要河流傾洩2.2萬立升有毒廢液,包括會引起癌症的六價鉻毒素。赫扎裡巴格的製革工人就住在被汙染的河道邊,不正規的回收站焚燒皮革角料進一步汙染了空氣。結果,這裡的居民中皮膚病和呼吸道疾病發病率上升,酸性灼傷、皮疹、眩暈和噁心現象也十分普遍。
卡布韋,尚比亞
據調查,由於幾十年來毫無安全保護措施的鉛礦開採活動造成汙染,卡布韋的血鉛含量比致命水平高出60%。鉛礦開採、加工和熔煉在整個20世紀不受監管,大量有害金屬在卡布韋周邊土壤沉積。雖然主要礦場已被取締,但尾礦場仍有工匠在開採,致使問題越來越嚴重。卡布韋的血鉛含量超過200微克/分升,而120微克/分升的血鉛就能置人於死地。
加裡曼丹,印度尼西亞
多年來的小規模金礦開採給中加裡曼丹省和南加裡曼丹省貽害無窮。礦工在初步熔煉過程中使用汞,每年向空氣中釋放高達1000噸有毒化學物質。雪上加霜的是,許多礦工在自己家裡熔煉,汞汽散發不出去。這種金屬還會進入當地河道,在魚類和水中沉積。2008年的調查發現,中加裡曼丹省卡哈揚河的汞含量是印尼建議標準的兩倍。不過,近年來印尼政府採取了一些措施控制人為的汞排放,和礦工們一起努力使熔煉工藝更安全。
馬坦薩-裡亞丘埃洛,阿根廷
約1.5萬家企業向馬坦薩-裡亞丘埃洛流域大肆排放汙水,這條河從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穿城而過。2008年的調查發現,河流兩岸土壤中的鋅、鉛、銅、鎳和鉻含量均高於建議水平。該流域的2萬人口約有60%生活在被認為不適宜人類居住的區域,腹瀉、呼吸道疾病和癌症發病率都很高。
尼日河三角洲,奈及利亞
奈及利亞石油工業的大部分都在這個三角洲,這裡每天產出約200萬桶石油,同時成為碳氫化合物汙染區。從1976年到2001年,該地區發生過將近7000起溢油事故(大多數石油未曾收回),平均每年有24萬桶石油流進尼日河三角洲,往往是因為機械故障或盜油活動。溢油使水、空氣和土地中含有了致癌物,比如多環芳香烴。2013年有文章估計,溢油的廣泛汙染可能會對農作物產生影響,導致兒童營養失調現象增加24%。原油汙染還能引起不育症和癌症。
諾裡爾斯克,俄羅斯
諾裡爾斯克位於俄羅斯北部,是1935年創建的一個工業城市,截至21世紀初曾擁有世界上最大的重金屬熔煉綜合企業。每年約有500噸碳、500噸一氧化鎳、200萬噸二氧化硫被釋放到空氣中。諾裡爾斯克工人的平均預期壽命比俄羅斯平均值要低10年的原因之一就在於此。據估計,當地逾13萬居民每天受顆粒和金屬汙染,導致呼吸道疾病和癌症發病率上升。(編譯/何金娥)
訂閱2014年《參考消息》贏取iPad大獎,立返手機充值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