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攝影中布光的重要性應該是放在首位,畢竟是一門有關的光線的藝術,那麼閒話不多說,看看究竟可以在攝影中如何實現單燈布光的吧
首先在布光前要明白具體的布光流程,在鬧鐘應該有一個完整的布光流程,才能在實際拍攝中做到不手忙腳亂。從簡單的開始說起,第一步首先要確定環境光,第二步就是要確定要想拍攝的效果,是想要拍攝出硬朗的感覺,還是拍攝出有質感的,或者是柔和一點的。就到了第三步,當確定了想要的效果之後,就要去想使用哪種控光附件去實現,考慮使用控光附件的時候也要考慮三點,分別是大小、形狀和光的範圍等。這樣就來到了第四步,選擇好控光附件後,就要來調整燈與被攝者的距離,調整燈的輸出功率,也就是燈的亮度。第五步單燈拍攝了之後,看一下效果需不需要進行補光,補光就是使用反光板之類的,第六步就是正式開始拍攝。
這六步的流程非常清晰明了,主要是第三步比較考驗對控光附件的了解,例如想要一個柔和的光線,應該如何實現,是使用柔光傘還是使用柔光箱,柔光傘又分反射傘和透光傘,柔光箱就更多了,有四邊的、八角的、圓形的,就柔光而言,它們之間又有什麼樣的差別,其實最大的區別就是光源的面積,那麼光源的面積按照每個附件來分,又該如何區分呢?如果想要一個面積小一點的光源,是要格柵、蜂巢、四葉擋板還是豬嘴等等一系列的問題
那麼就來一個個解決這些問題,對各個附件的效果進行對比或者說明,為了能看到更加立體生動的效果,專門找了一個可以進行光照說明的軟體,在不是用燈光拍攝的時候,在控制M檔測試環境的時候原本就是純黑的,這是屏蔽了環境光用來測試環境的
在基本的等位不變,燈的強度不變,拍攝的數值不變,只是在不斷的更換燈的附件,去展示一個直觀的效果,首先測試的標準罩去進行拍攝,在畫面中標準罩的光線強度是最強的,本身它和裸燈是沒有區別的,標註罩不會對光有損耗,而且還會使光線更加集中,強度是最高的,範圍也適中,但是沒有任何柔光效果,打出來的光非常生硬
那麼在標準罩的基礎上,加上一個蜂巢又會怎樣,基本的功率設置和角度都是不會變得,發現光線變得非常集中,而且因為有了蜂巢的阻擋,光的強度也就減弱了,所以加蜂巢的效果,就是讓光更加的集中,用來充當裝飾光和輪廓光的作用
讓光線更加集中就要說到束光筒,可以看到束光筒出來的效果和標準罩和加蜂巢是差不多的,畢竟加束光筒的作用就是讓光線更加集中,實際使用也和剛才的蜂巢一樣
接下來就是柔光箱了,像柔光箱的話應該是經常使用的,因為柔光箱有非常多的尺寸、大小還有形狀,那麼就只用八角肉光線作為代表,還是基本設置不變的情況下,加上兩層柔光,拍攝出來的效果就是這樣,能看到柔光的範圍是很大的,基本上整個畫面都會有光,但是光的強度會降低,畢竟是加了兩層柔光
這就是不加任何柔光,只是一個八角柔光箱的效果,光的強度馬上就上來了,但是現在的光還是有一點硬的,因為沒有了柔光布,所以光線出來沒有那麼均勻,當然強度也更高了
再來看一下加了格柵之後的效果,能看出光線是更加集中了一些,對比一下前面的八角柔光箱沒有柔布的,雖然說亮度降低了,但是光線更加集中到人物身上,對背景沒有太多的影響
接著就是人們比較好奇的柔光傘的對比,看一下透光傘,透光傘出來的光線還是比較舒服的,而且柔光的範圍也很大,整體沒有太大的問題,對比一下反射傘之後,可以明顯地看到反射傘的透光面積要比透光傘要大很多,強度也是要比透光傘強一些,二者經過光線對比後,得出的結論就是透光傘的方向性會更好一些,但是反光傘的柔光面積和強度會比透光傘更好
最後就是雷達罩,這是反射罩加雷達罩,可能這種會比較少用一些,其實用來做布光時非常不錯的,可以看一下效果就是這樣,光線有些暗,但是本身效果就是這樣
常見的一些控光附件就是上面說的這麼多了,可以在實操過程中,結合理論進行更好的選擇與操作,其實很多的效果都是差不多的,並不需要你全部配齊。對比了部分的控光附件後,也應該了解了每個控光附件的效果
接著是單燈拍攝的效果展示,能看到圖片中的效果是非常難看的,這就是直接使用單反自帶機頂閃燈的效果,或是這剛入手閃光燈後經常用到的一個光位,就是直接用閃光燈對著模特,拍攝出來就是這樣一個效果,先不說模特有沒有被閃瞎,這樣出來的光完全沒有質感,陰影也十分生硬。
如果是在一盞燈的情況下,不調整相機的參數,那麼如何去改變背景的亮度呢?這是使用一盞燈的情況下,也是可以實現的,先保持正常的位置拍攝一場出來,這就是正常的效果
現在要做的就是將模特和燈一起向後平移,讓它們都更加靠近背景,效果出來就是圖片中的樣子,對比了兩張圖後,人物的亮度基本上沒有任何變化,因為並沒有對燈的輸出做出任何改變,只是調整了一下腳架的位置而已,但是第二張的背景亮度是不是很明顯比第一張背景要亮一些
那麼同樣的道理,想要背景暗一些,就把燈和模特都遠離背景,拍攝出來就減少了光影的影響,就是原來的顏色了,這裡軟體中設置的背景是18%的灰色,如果只有一盞燈的情況下想要背景亮一點,那麼就燈和主體一起移動,靠近背景就可以了,想要背景暗一點,遠離背景就可以,讓光不要照射到背景上去,對於平時拍攝純色的證件照是很重要的知識點,尤其是一些灰色底和黑色底,拍攝出來經常都不是純色的,證明人物和燈光離背景還不夠遠
那麼背景還是有一點亮,想把灰色的背景變成黑色的背景,可以嗎?其實是可以的,有兩個方法,第一個就是影棚很大,模特和燈可以完全遠離背景,只遠遠的留下一個背景就可以,這樣因為受不到任何的光線,在沒有攝影光的情況下,拍攝出來是純黑色的,這樣背景就會使純黑色的了,但是沒有這個條件的話就有第二個方法了,在燈位和模特距離很遠了之後,背景還是不夠黑的情況下,就可以使用柔光箱加柵格的方法,因為柔光傘是四散光線,肯定會有一些光線跑到背景那裡去,如果換了柔光箱加柵格之後,光線就會集中到模特身上,不會讓光線跑到後面去,這樣出來的背景就會更加的深邃一些,所以在布光的時候,先要想清楚想要哪種光影效果,再根據現有的道具把效果做出來
再來展示一下燈位的效果,這個就很有意思了。首先是頂光,在模特的頭頂上是一個65釐米直徑的柔光箱,在圖片中的高度已經是差不多了,如果在高一點,鼻子下方和下巴的陰影就會顯得很詭異,如果再下一點,就會很容易入鏡,頂光的位置大概就是這樣
接下來就是側光,燈位就變成一個前側光的位置,對比頂光,就會發現頂光有一定奇怪,只有上下有立體感,顴骨那塊就顯得有點怪異,其實頂光是比較適合歐洲人的,因為亞洲人的臉部沒有那麼強的立體感,所以還是以側光為主,但是單單使用側光拍攝出來,立體感是有的,覺得陰影太重的話就要拿出反光板,放置在陰影的地方進行補光,這樣出來的立體感就非常強了
接著就是正側光,將燈光擺好以後,模特就變成了非常恐怖的陰陽臉,靠近閃光燈的一面是亮的,另外一面是暗的,一點都不好看,所以在打正側的時候,要注意模特也要轉到側面,這樣才能拍攝好看,這是一個非常經典布光燈位,就感覺模特前方是一個落地窗一樣的效果
最後就是拍攝剪影的效果,像上面說的一樣,拍攝剪影一定要側臉站,這樣就會有立體感,不然直接面對相機,或者背對相機,拍攝出來的就是一坨黑影,拍攝剪影一定要有一點輪廓感,這樣才會有藝術性,拍攝的方法也很簡單,後面打一盞燈去照亮背景就可以
上面的內容就是全部單燈拍攝的內容,是不是有一種看了豁然開朗的感覺,如果有的話就點個關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