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是我們拍攝的基本條件,只有善於運用光線的人才能獲得理想的畫面,光是塑造物體形象的基本造型元素,對於光的變化規律和運用技巧是每個拍攝者都需要掌握的技能。
下面我們從三個方面來介紹,分別是光的類型與特點,光的變化與造型,光與畫面基調。
一、光的類型與特點
生活中能發光的物體叫光源,根據自然屬性,光源可分為自然光源,人工光源。
自然光的變化多,亮度強,照明範圍廣,光線均勻,時間性很強,特殊時段能產生特殊的美感。自然光的強弱隨季節,時間,天氣,地理條件而變化,一年中有春夏秋冬季節分布,一天之中有黎明、日出、上午、中午、下午、日落、黃昏、夜晚等各種光線時段,還有晴天、陰天、霧天、雨天、雪天等天氣狀況。這些自然光的光照強度各不相同,對拍攝影像具有決定性作用。例如夏季光照最強可利用拍攝時間長,冬季光照弱可利用拍攝時間短,另外自然光的色溫相對固定,陽光色溫5400K,晴天色溫10000~18000K,陰天色溫7000~10000K。
一般情況下,外景拍攝主要依靠自然光照明,人工光多用作輔助照明,不同季節、天氣和時段,可以完成不同的人物造型,烘託不同的情緒氛圍,真實和多樣化的表現各種對象和情節內容。
人工光,相對於自然光人工光的亮度較弱,強度較低、可覆蓋範圍小,變化少,而且照明效果受距離遠近的影響,照明亮度、照射角度和光源色溫等卻可以進行主動的人工控制和調節,不受季節、時間、氣候和地理等自然條件的限制,從拍攝上說人工光既能夠長時間連續保持同一個光照效果,也能隨心所欲的模擬自然光場景,讓創作者可以按自己的藝術構想拍攝塑造出不同的畫面影調。
光的軟硬,光線從性質上可以分為軟光和硬光,這主要是與光源的聚散、強弱和光源的投射距離相關。硬光都是直射光,照明人物時光照充足,方向性強,立體感好,能在光滑表面產生反光和耀斑,形成輪廓清晰的陰影和高反差的影調,造型能力強,但如果亮度間距過大,會使被拍攝人物的亮部和暗部細節受損。軟光由散光構成,光照柔和均勻,沒有明顯的方向性,物體有微弱的陰影或者沒有陰影,反差小,明暗部位的質感都能得到細膩表現,影調層次豐富。
光的冷暖,太陽升起或夕陽西下的光線呈現的是橙黃色的色調,給人以溫暖的感覺,這種以紅橙黃所構成的色調稱為暖色調,而在清晨東方魚肚白太陽未升起來之時,以及太陽落山之後天空光所呈現的藍紫色光給人以清冷安靜的感覺,這種以藍色、綠色、紫色、所構成的設計稱為冷色調。光線的冷暖給人的視覺和心理感受是不一樣的,藍色使人產生前進的和放大的視覺感,具有興奮、火熱、積極向上的精神作用;冷色讓人產生後退、收縮的視覺感,具有沉靜、冰冷、壓抑的情緒反應。
大型照明燈具照明功率大,照明範圍廣,亮度高,可以模擬戶外各種光照效果,從日光到月光,從陰天到晴天,從日出到日落,根據需要被拍攝人物提供各種光線造型,大型影視燈不像便攜燈那樣單一小巧,從光源燈筒支架,到規格都有很多類型,現場大多是幾組的燈具同時使用,需要發電車、電纜線、配件箱和控制箱等一系列電力設備來支持。
二、光的變化與造型
下面我們說一下光的變化和造型,具體從光的方位變化和造型用光來說。
1、光的方位變化
直射光具有明顯的方向性,隨著光源水平位置的移動,根據光源的投射方向和攝像機之間所形成的角度,被拍攝人物便得到順光、側光、逆光等不同照明效果。當直射光源在垂直高度移動變化時就出現光照高度的不同變化,及低光、高光、頂光等不同效果。
從相機方向照射被拍攝人物的光線稱為順光,順光使畫面充滿均勻的光線,能體現物體的色彩,適合拍攝明快、清雅的畫面,不足處是畫面影調平淡,被拍攝人物的立體感和空間感較弱。
前側光是從相機左右兩側投射,並與拍攝軸線成45度角的照明光線,被拍攝人物有明顯的受光面背光面和投影,對被拍攝人物的立體感輪廓形態和質感細節的表現都比較好。
正側光是從相機左右兩邊投射並與拍攝角度成大約90度角的照明光線,正側光照明下被拍攝人物一半亮一半暗,明暗對比強烈。
側逆光是從相機前方、被拍攝人物的背後兩側照射的光線,在側逆光下,被拍攝人物正面大部分處於陰影中,色彩和層次細節都不好,但被拍攝人物的輪廓明顯,是拍攝剪影半剪影作品的理想光線,對表現景物輪廓特徵,區別物體與背景比較有利,畫面的空間感強。
逆光是從攝影機正前方被拍攝人物正後方照射的光線,逆光下被拍攝人物只有邊緣部分被照亮,形成輪廓光或剪影效果,這對表現人物的輪廓特徵,以及把物體與物體,物體與背景區別開極為有效。
低光是從被拍攝人物的下方(視平線40度以下角度向上照射)投射的光線,也稱為腳光。這種光常用來表現反派角色或是人物的反常形象。
高位光是從高於視平線45度左右的角度向下照明的光線,高位光下,被拍攝人物大部分區域能接受光照並有亮暗過渡,人物輪廓分明,具有立體感,投影正常,色彩再現好,是日常拍攝中常用的照明光源。
頂光是從上方90度角左右向下垂直照射的光線,也就是從被拍攝人物的頂部上方向下投射的光線,和中午陽光照射效果相同。
2、造型用光
無論是利用自然光還是人工光,或者是大燈小燈,一盞多盞,我們都需要合理用光,根據光線在人物造型中的作用可以分為主光、、輪廓光、背景光、環境光、眼神光等。
主光是表現主體造型的主要光線,它用來照亮被拍攝人物最有特點的部位,塑造被拍攝人物的基本形態和外形結構,吸引觀看者注意力。
輔光又稱為副光,用來補充主光照明的不足,提高暗部的亮度和減弱被拍攝人物的明暗反差,產生細膩豐富的中間層次和質感,起輔助造型的作用。
輪廓光一般採用硬朗的直射光,從側逆光或逆光方向照射被拍攝人物,形成明亮的邊緣和輪廓形狀,將人物與人物,物體與背景之間分開增強畫面的空間深度。
環境光是照亮被拍攝人物周圍環境和背景的光線,它可以消除被拍攝人物在環境背景上的投影,使主體與背景分開,描繪出環境氣氛和背景深度,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融合各種光線,形成統一畫面的基調。
修飾光也成裝飾光,一般多用小燈,位置靈活多變,用來修飾人物和彌補有關照明缺陷,突出被拍攝人物細部造型和質感。
在布光中,經常需要考慮兩種光之間的亮度差(光比),就是兩種光的強弱關係,關閉主要是指被拍攝人物主要亮部和暗部的受光量差別,一般情況下,主光和輔光的亮度差在3:1左右,光比影響著人物的明暗反差,細部層次和色彩效果。
三、光與畫面基調
接下來我們說一下光與畫面基調
光影可以展現出氣氛,當需要展現出明暗、冷暖、軟硬等各種畫面效果時,就需要清楚光與基調的關係,下面我們從影調、色調、軟硬調、基本布光法來簡要說明。
1、影調是指畫面上的明暗層次分布,以及整體上的趨勢所構成的一種基本調性。
中間調畫面,主要是由中間影調的人物影像所構成,它是使用最多的一種基調,主要用來表現各種正常的影像效果,其特點明暗適中,層次豐富,色彩正常。
高調畫面主要由高亮和淺白色物體的人物影像構成,也有很少量的深色影像,用來表現淺亮的影像效果。其多採用強烈、充足和柔和的光源,以營造出高亮度的照明效果。其特點是色彩淺淡、層次細膩和簡潔明快。
低調畫面主要由黑色和深色物體的人物影像構成,也有很少量的淺白色影像,用來表現黑暗的影像效果,從用光上多採用微弱、集中、和硬直的光源,以營造出低亮度的照明效果,其特點是色調深暗,層次省略,厚重、肅穆、神秘。
2、色調中的暖色調和冷色調
暖色調主要由紅色、黃色、和橙色類物體的人物影像構成,也可以有少量的藍色或者青色的人物影像。
冷色調主要由藍色、青色和藍紫色類物體的人物影像構成,也可以有少量的紅色和黃色的人物影像,主要用來表現清冷的影像效果。
3、軟調和硬調
軟調畫面主要由反差小、明暗過渡柔和的人物影像構成,強調細膩的層次和柔和的氣氛。
硬調畫面主要由反差大、明暗分明的人物影像構成,強調亮與暗的衝撞和對抗。
4、基本布光方法
照明用光原則,在照明用光上,主要是外景自然光照明和室內人工光照明兩大類型,其兩大類型都要遵循一個大原則,就是影片中的所有光線效果都是對自然光線的模擬再現和現實生活的光線再現。
基本布光類型,來介紹以下4種,立體照明、平光照明、逆光照明,動態人物照明。
立體照明是最基本最常用的布光方法,適用於各種題材內容的拍攝,具體做法是,補光從相機一側(與拍攝軸線大約45度角)高處照明人物,人物大部分被照亮,有少量陰影區,輔光從相機位置投射向人物用來減弱人物的陰影,主光與輔光的光比一般控制在3:1左右,背景光視情況而定。其特點是能獲得較好的質感、層次和立體感,整體畫面反差適中,影調硬朗。
平光照明常用在商品廣告和電視主持等室內器材對象拍攝中,簡便易行,具體做法是將主燈和輔燈放在相機的兩側,主輔光比為1:1,從正面排列來照明,讓物體獲得均勻的照明光效。其特點是色彩再現好,質感層次細膩。
逆光照明是表現人物性格或重點局部的主要光效,具體做法是一盞燈布置在人物的側逆光或逆光方位,勾畫照亮人物局部或邊緣輪廓,輔光和背景光可以不用,或者要儘量減弱,主輔光比例控制在6:1以上。
動態人物照明,在物體運動過程中根據運動路線和區域來布置各種光線,一般需要分組分區布置,燈光綜合起來形成連續而統一的光效,具體做法是,首先確定活動的路線和範圍,然後設計好主光與輔光的光型,再分區域布置各組燈光,應注意燈光與燈光,光區和光區的銜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