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阿魯斯
文=劉淼
自從有了照相機,人們似乎一下子有了能夠掌控時間的錯覺,特別是在手機獲取圖像如此輕而易舉的如今,人們逐漸失去了對於按下快門這個動作的敬畏心,哪怕是專業攝影師,大都也沒能體驗過屬於膠片時代的謹慎。
但無論怎樣,在按快門的間隙中,時間還是偷偷溜了過去。有的時候,你以為你抓到了它,大部分的時候,對於當時腦海裡閃過的畫面,你往往後知後覺。
沒有拍下來的這種感受,應該說是屬於攝影師生命中的獨特感受,讓一個畫面沒有被拍下來的感受可能是因為攝影師拍攝時的遲疑,也可能來自於周遭環境和拍攝對象的阻礙,但往往被談論最多的是攝影時內心彼刻的感受,置身於眼前景物直觀的、主觀的聯想。
它們也許是難以描述的心理刻畫,也許是畫面外的某些東西。這麼說可能有些模糊,法國文學家羅蘭·巴特早在他的著作《明室》裡就對於這個「感受」進行了闡述,並賦予它一個經常被後人所提及的名字:刺點(Punctum)。
Punctum 指的是照片中與整體格格不入或是突出的部分,可以引起強烈的情感變化,就好像刺到觀看者的心裡去,也就是「刺點」。「刺點」具有刺激觀看者展開更深層次的思考。
初次見到阿魯斯的照片,就很難將目光從他的「繪畫」作品中移開。
在你正在試圖區分他的作品究竟是攝影還是繪畫作品時,你的思緒、你的情感就早已游離在這四邊形的方寸畫框之外了。
對於「直接攝影」所能夠承載的美感和信息似乎一直也無法描述阿魯斯對於生活的感悟和對於藝術的感知,他有太多的話想要說,最後凝結成一張張可以無限延伸的畫面,沉默而含情的無言,就如同他口中的「馬」這種生物,渾身充滿著靈性,眼神裡都是話語。
而在攝影之前,承擔攝影功能的是什麼呢?
不是繪畫,是記憶。
阿魯斯會把他拍攝的照片帶回家,並在暗房裡精心製作出來,此刻,照片依然只是想像的半成品,只是用以寄宿的軀殼,而腦海中彼時的記憶才是照片真正的靈魂。
爾後的水彩、丙烯、拓印等繪畫手段都是用來的刻畫記憶和感受藥引,阿魯斯保留了更多我自己的痕跡和操控,一次又一次的化學反應都在最後有所呈現。
就如阿魯斯所說:「人的思維也是一種化學反應,這種不確定性很迷人,是對未知的一種探索。」「經驗在技術上有所反映,才能在藝術上產生新的認知。」他也並不在乎究竟用了什麼方法,總之是一件藝術感召之下的行為。
在阿魯斯看來,往往繪畫者不了解攝影,而大部分攝影者也不懂製作是什麼。
攝影之前,承擔攝影功能的是繪畫,而攝影之後,繪畫已無心在具象層面停留,畫家們或走向抽象,或專注於刻畫感受,跟繪畫一樣,具象的攝影作品往往只能用來「觀看」,而很難打動觀眾。
這也是為什麼阿魯斯不停地嘗試新的試驗,去「製作」新的攝影,他覺得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需要掌控在自己手裡,就如同人們無法真正記錄「記憶」,讓畫面自然地產生,試驗的過程是偶然性、不確定性和意外性的結果,這往往更貼合記憶的產生。
在人像攝影中有一類特殊的低調人像,能把人拍出別樣的神秘美感。
怎麼樣,很好看吧!
低調人像到底是什麼,有何特點與優勢?它如何拍攝,需要用哪些技巧,有哪些注意事項?
今天要為您分享的,正是這一系列低調人像的拍攝技巧,一起來看看吧~
低調人像的概念與特點
在人像攝影中,低影調佔據畫面的大部分,並對剩餘小部分高調形成包圍趨勢的照片被稱為低調人像。
在這類照片中,亮部往往是人物的膚色和服飾,觀眾的視線自然而然會集中在人物上,突出主體的效果很顯著。
由於暗色調佔大部分,畫面整體也往往帶有深沉、凝重、憂鬱或頹廢、慵懶的情感,當然同時也具有某種神秘之美。
為了和畫面整體氛圍達到相匹配的效果,人物的表情一般以「板著臉」為主,最多也只能淺笑,否則看著會有些彆扭。
笑得很燦爛的低調人像,大概是一種什麼效果呢?嗯,大概就是下圖這個樣子吧,總讓人感覺很違和。
2
製作暗背景
為了達到「畫面大部分為低影調」的效果,暗背景是拍攝低調人像所必須的。先從最基本而典型的純黑色背景開始練習吧。
背景的材質一般應選擇吸光較好的材料,比如說,黑毛絨布、黑棉布、無仿布、粗糙的深色牆壁等等。
如果背景是黑色紙板、光滑牆面等吸光性不好,具有一定的反光率的材質,可能會在光照下呈現出深淺不一的色調。
吸光不強的背景,在光照下產生影調差異
並不是說這樣就不行,用光、構圖時稍微注意一下,或者在後期環節進行一定的修補工作就可以了。
就拿上圖來說,稍微調整一下亮度/對比度之後,背景的影調差異就幾乎看不出來了。
經過拍攝練習後,可以嘗試其他深色系的背景,如深藍、墨綠、暗紫、黑褐、紅褐等顏色,與不同的主題進行搭配。
3
用光技巧
拍攝低調照片多使用側光或半逆光,用光影效果體現畫面的層次。
模特的姿勢以側面為宜,配合側光在人物的鼻、眼、嘴、面部形成高光,使這些部位得到更好的表現效果。
從光比上看,低調人像還可以分為軟低調和硬低調兩種。
軟低調人像的光比一般控制在1:4左右,光影對比不明顯,更注重用接近的影調和細緻的影紋來表現被攝對象的層次和質感。
在柔和的光線下,軟低調營造的畫面整體範圍更接近「慵懶,頹廢,神秘」,更適合拍攝女性和私房題材。
硬低調人像的光比一般控制在1:8左右,使用的光線也往往較「硬」,創造強烈的光影效果與明暗對比。
硬低調畫面更多體現的是一種「凝重、沉悶、壓抑」的情感,男性的低調人像多屬硬低調。
4
曝光控制
在測光時,低調人像攝影宜採用點測光或局部測光模式,對人物的面部進行測光。
在自然光條件下,採取這樣的曝光方案,配合相機有限的寬容度往往可以壓暗處於陰影中的背景,營造低調的畫面氣氛。
這樣一來,即使背景不是通常意義上的「暗背景」,也可以製造近似低調畫面的效果。
當然,這樣處理的前提是,人臉至少要比背景亮......
感光度可以恰當提高,不僅能擴大人物與暗背景的反差,也能使畫面亮部、次亮部、次暗部、暗部之間更有層次感。
在拍黑白軟低調私房時,提高感光度是非常常見的技術手法。
5
深色著裝
低調人像的本質上與負空間構圖類似,畫面中的低影調部分作為襯託、突出主體的負空間。
而拍人像,自然希望注意力更多集中在人物臉上,因此人物著裝應儘量以深色係為主。
至少,不要穿太鮮豔的亮色。不幫忙,至少也別添亂啊...
右圖的白衣服完全搶了臉的風頭
什麼是高調人像
高調攝影是從黑白攝影中衍生到彩色攝影中的一個概念,在人像攝影作品中,高調的作品以其明朗的影調、簡潔的線條、明快的氛圍,深受人們歡迎。高調照片畫面中的基調大部分是以白和淺灰影調為主,黑灰影調所佔比例一般在25%以下。
高調照片又分為軟高調和硬高調兩種:軟高調畫面上的影調差距很小,可以細緻地表現被攝對象的層次結構;硬高調的畫面影調層次很少,主要是依靠線條勾劃出輪廓。
高調人像攝影畫面的特點
高調人像的特點是畫面的影調構成以亮調為主,儘量避免或少用暗調。
1、黑白人像的影調組成應以白、淺灰、中灰影調為主。
2、深暗的調子,無論在黑白人像或彩色人像中都應儘量避免。
3、沒有明顯的陰影,沒有投影,顯得潔淨、明朗、柔和。
4、高調攝影作品中的色彩傾向偏低飽合、淺色色調。
高調人像對妝面造型的要求
1、妝面的立體感不要太強
2、色彩要柔和淡雅
3、造型的色彩要淺淡
4、黑色的頭髮儘量減少到最少
5、整體的妝面清新自然忌濃妝豔抹。
高調人像的服裝選擇和搭配
被攝者要穿白色或淺淡的服裝,服裝的顏色儘量避免出現反差大的顏色或在明度上對比較強烈的顏色。
高調攝影的背景
高調人像照片的背景要明亮、乾淨、均勻,但最好又保留一點淺淡的層次。
高調人像的用光
拍攝高調的人像攝影,攝影現場的布光有很重要。高調影像的照明實際上是一種無影照明, 首先主體必須是亮色調的。燈光大多以柔性光為主,儘量要散射柔和,位置要儘量接近相機。要利用輔助光和反光工具消除主燈光產生的陰影,拍攝時可以適當的過量曝光。
光位圖一
正面較高位置用反光傘,左右各一個柔光箱45度側逆角度照射人物,人物面頰兩側及頭部下方各有一塊反光板。兩側燈光強度比正面高出一檔左右,這 樣的布光,可形成柔光與柔光之間的相互折射,光線輻射到人物面部上,有衝淡細節,降低飽和,突出眼睛的效果。
光位圖二
兩側夾光效果的布光方式
拉近兩側的柔光箱和人物的距離,調整為90度垂直於人物身體照射,正面使用高角度的反光傘,兩側光比正面主光高出一檔半左 右,使人物面部產生稍大一些的光比,兩側的柔光箱可離背景稍微近一些,令較多的光線溢出在背景上,這樣會令畫面 更為乾淨明亮。夾光會產生較為個性化的視覺效果。
光位圖三
修飾臉形的正面燈位
人物正面高角度用反光傘照射,頭部下方使用了一塊較大的反光板。光線最強部分照射到鼻梁上面,然後向兩面展開,面 部受光面積大,過度柔和,亮麗。這樣的布光方式可以讓人物臉形稍顯瘦長,並使受光部位形成一個弧度,使整個面部線條更顯流暢。
以上只是列舉幾個布光方案,其實還有很多的高調布光方式,攝影的布光方案沒有絕對的好,影響布光的因素又是相互關聯的,攝影師只有不斷提高自己的藝術素養,提高對畫面的整體控制能力,才能拍出影調和諧、整體感強的高調人像攝影作品。
技術要求
1.照明光線一定要柔和、勻稱。一般多使用順光或柔光箱拍攝,這樣可獲得反差平淡的效果。在拍攝頭像特寫時,臉部的光比不要超過1:2。
2.拍攝人像時,被攝者要穿白色或淡色服裝。拍攝自然景物時也要選取淺色調的景物。主體和背景的色調和色彩應儘量接近。
拍攝高調圖片時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高調並不等於過曝,更要保證面部肌膚的質感和細節。
2、用光應以散射光為主,輔助光和反光板也必不可少。
3、想拍攝出細膩的面部,無論採用什麼樣的布光方式,都應有從人物順光位打過來的光線,以加強面部的照明。
4、人物與背景亮度相當時,高調的效果就能出來,如果背景的亮度比主體強一擋,高調的效果就更加明顯,但背景亮度最好不要超過2檔。
5、拍攝高調效果的照片,光比不要太大,除頭髮外,面部光最好不要超過1:2。
6、人物和背景之間的距離不要太近,一般應該保持在1.5-2米左右,以減少陰影效果。
7、深暗的調子少用或不用,要避免畫面中出現明顯的深色調子。
文中部分圖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