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拍攝時為什麼要測光
前兩期和大家分享了關於曝光以及景深的內容,對於像筆者這類數字不太敏感的攝影小白們來說,通常會覺得這兩個概念不太好消化,只有在多次拍攝實踐中才逐漸領會。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另一個概念,也是往往在拍攝中容易被小白忽視的---測光。
筆者過去有個錯誤經歷,拍攝時盲目認為測光是自動的,我大可省心就好,即便看到不同測光模式也僅憑字面理解去選擇,而不探究它們有沒有區別,活生生一個已棄療的節奏。實際上,測光同曝光、景深這兩個知識點一樣都很重要,也是很多小白們比較難掌握的要點。
合理使用測光也很重要哦
我們首先要知道拍攝時為什麼要測光?很簡單,是為了獲取正確的曝光。否則拍攝畫面很有可能出現過曝或欠曝的情況。在實際操控中雖然我們可以通過影響曝光三要素的不同組合來控制,可每一次的拍攝環境未必是一成不變,因此測光的作用是功不可沒的。
相機的一切測光只為了還原18%中級灰的標準
在了解測光模式之前,我們必須記住相機測光的基準。其實相對於曝光和景深,測光原理更好理解一些,相機的測光過程就好比是相機的一個固有模式,在任何不同的光源環境下,相機都會憑藉固定的標準值去「判斷」外界光線從而進行調整,一切只為了還原這個數值。而這個測光的基準值就是18%的中級灰。
往期回顧:《從零學攝影第一期 如何控制相機曝光》
《從零學攝影第二期 景深和它的決定因素》
2常見的測光模式
常見的測光模式
關於測光模式,我們在不同的相機上會看到至少三種以上的測光模式,下面這張圖也很好的解釋了常見的四種模式定義。就實際使用率來說,筆者將以區別較大具有典型特點的三種主要測光模式來說。
一、評價測光:
對整個取景畫面進行測量照度,是使用率最多的一種測光模式。這種模式下拍攝的照片特點是在取景範圍內整體光線較均勻,且陰暗反差不大,可獲得曝光比較準確的照片。適合亮度差異比較平均的環境,比如順光環境、風光、合影等拍攝。
評價測光模式樣片
二、點測光
點測光是非常精確的測光模式,它所測光的面積僅僅是畫面中的2%-3%區域,不會考慮主體點周圍的環境曝光需要。在使用點測光的操作中,我們最常見的是在光比反差較大的環境下,對亮部或暗光測光時,整個畫面會有極大的反差。比如人像逆光拍攝,測臉部,背景會過曝;測背景亮度較大的地方,臉部過暗。因此點測光模式更適合主體與背景反差亮度差別很大的攝影。
點測光拍攝樣片
三、中央重點測光
中央重點測光的的測光面積約佔取景畫面的20%-30%,依據畫面中央範圍內的亮度為主進行測光,畫面其它區域則給予平均測光。這種測光方式沒有點測光如此「極端」,比平均測光也更加「精準」。適合某些特定條件下需要準確測光,但又要顧及到主體周圍測光範圍的拍攝。
中央重點測光樣片
點測光雖然精確,但有時候用不好卻會適得其反,就好比M檔,你得花太多心思去調試。至於中央平均測光,更智能的評價測光會比它更加「安全省事」一些,這就如同AV光圈優先檔更適合大多數情況下使用。至於其它的測光方式,還是別糾結是什麼了。
3控制測光 巧用「曝光鎖定」
控制測光 巧用「曝光鎖定」
相機中的AE-L也就是自動曝光鎖定鍵,在你構圖完以後,移動畫面對不同主體測光時,這個過程相機對曝光的測量必定是會發生變化。為了得到正確的曝光,這時候可以使用曝光鎖定。當你對準一個基本滿意的主體為測好光,按住AE-L固定這個曝光條件,再按照自己的畫面需求重新構圖,最後按下快門。
某單眼相機上的AE-L按鍵
如果你的相機沒有此功能咋辦?可以通過手動操控,靠近拍攝主體,讓它布滿取景器範圍,按此時的曝光值來設定光圈以及快門,然後再重新構圖拍攝。
使用包圍曝光同時拍攝出三張曝光量不同的照片
方法歸方法,但有時候遇到一些情況也會令我們感到困惑,於是方法瞬間也尷尬了。比如面對一些比較難掌握的光線環境,或是一些拍攝時間緊迫來不及過多調試的情況。為了避免這樣的「難得一遇」的景色。我們可以通過使用相機內置的「包圍曝光」功能。簡單的說就是在同一場景下,它會拍攝出三張不同曝光檔的照片,(這三張照片的曝光值相差可能是一檔或兩檔,可自行設置。)其中有一張一定是最接近正確曝光的。不僅方便你之後的選片,對後期也是相當方便的。
測光是相機自己的決定,但我們仍可以結合拍攝效果,用曝光補償適當的在相機測光結果的基礎上,進行加減曝光。比如,在評價測光下,拍出一張黑臉照片,我們就可以通過增加曝光補償的方式,告訴相機,我要在測光的基礎上再亮一些,以此來達到:「以相機測光為基準,自主掌控曝光的目的」。因此曝光補償是掌控曝光的重要手段,也是我們使用最多的一項功能,具體的大家可以參看第一期《如何控制相機曝光》。
4看圖說話
看圖說話
每周末,筆者都會堅持外出掃街拍攝。其實攝影不僅僅是一種記錄美的瞬間,也是一種感知生活的體驗。以至於如今見到觸動的瞬間都會第一時間想到拍下,無論此時手中拿的是什麼單反還是DC。接下來又到交作業的時候了。
左圖右邊留白過多,剪裁調整後,視覺主體之間的關係會更明顯
左圖畫面過繁雜無主體,右圖畫面簡潔主體清晰。(一張照片不能貪圖表現太多)
原圖:多餘部分過多過雜,比如自行車
糾正後:著重突出人物特點 要捨得「剪裁」
錯誤:門變形了。糾正:拍攝時應該適當蹲下一些,以門把位置為中心
構圖沒問題,如果拍攝時能低視角仰拍,不僅會更有衝擊力,而且地面佔比會更少
最後總結一下本期的要點:
1、相機測光模式的基準值是以18%中級灰為準;
2、拍攝首選評價測光最保險;
3、面對複雜光線環境,巧用AE-L曝光鎖定按鍵或包圍曝光功能。
如果屏幕前的你還在糾結我要學攝影,但什麼相機好?或是困惑自己手中的相機是不是不如別人的好?與其想這些,不如行動起來專注一件攝影的事,和筆者一樣,分享你所見的感動。另外筆者通過幾次拍攝以及作業,和大家分享一個心得,拍攝時,別一見到好的畫面就一通拍,用分享和講故事的心態去拍攝,要麼畫面清晰簡潔,要麼主體明朗,要麼具有故事性感染力,切記畫面貪多。
往期回顧:《從零學攝影第一期 如何控制相機曝光》
《從零學攝影第二期 景深和它的決定因素》
對於測光模式的解讀可以讓我們更有效率的拍攝出自己想要的照片,而且也避免了不恰當的曝光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