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依託數位相機呈現圖像,對於每個攝影初學者來說,了解數位相機的曝光判斷標準十分重要,它是每個攝影者實戰拍攝的基礎,也是用鏡頭認知表現世界的依託。
照相機上控制曝光的裝置:
光圈和快門是控制照相機曝光的裝置。
1、光圈:
光圈是安裝在照相機鏡頭的特殊設置,是控制曝光量大小多少的一個裝置,它與快門速度共同控制攝影的光線。
完整的光圈值系列如下: f1、f1.4、f2,、f2.8、f4、f5.6、f8、f11、f16、f22、f32、f44、f64。
光圈的f值越小,進光量越多,我們稱之為大光圈。光圈的f值越大,進光量越少,我們稱之為小光圈。
光圈不僅控制鏡頭透過光線的多少,還影響景深的大小。如果鏡頭的焦距相同,拍攝距離一樣,f係數越小景深越小,f係數越大景深越大。
2、快門:
快門是控制進入照相機鏡頭的光線曝光時間長短的裝置,它從開啟到關閉的時間以秒表示,如1秒、1/2秒、1/4秒、1/8秒、1/15秒、1/30秒、1/60秒、1/125秒、1/250秒等等。
相鄰的兩級快門之間,曝光時間的長短相差一倍。快門的B檔供長時間曝光使用。照相機的快門,不僅影響膠片或傳感器曝光時間的長短,還影響成像清晰度。拍攝快運動的物體時,如果要獲得清晰的影像,需要使用較高的快門速度;如果希望得到模糊的影像,以便表現動感,要使用較慢的快門速度。
3、光圈與快門的組合:
由於光圈和快門速度相鄰的兩級之間都是一種倍數關係,在一般情況下,開大1級光圈和放慢1檔快門速度,傳感器上所增加的曝光量是一致的。攝影者要獲得一張曝光適當而又畫面效果動人的照片,必須找出光圈和快門的最佳組合方案。一般情況下,手持相機,快門速度最好不要慢於1/30秒;對景深有要求,大景深選用小光圈,小景深選用大光圈;針對焦距來說,快門速度一般不宜慢於1/250秒。
曝光判斷參考:
使用數位相機正確的曝光方式是:在拍攝時儘可能充分使用感光元件所能提供的記錄範圍,記錄下儘可能多的影像細節,給後期調整留有空間。
1、不過與相信相機的LCD液晶屏,由於設置和顯示效果及觀看環境的不同,在液晶屏上的效果,可能距離準確的曝光有偏差。
2、學會使用單反數位相機提供的直方圖來判斷曝光情況——直方圖對於曝光的範圍與分布的再現是最準確的。
3、遇到反差非常大又無法採用人工補光調整的情況,曝光應優先考慮亮部的影調,這是由於曝光過度比曝光不足的寬容度要小的多。
4、儘可能拍攝RAW格式的文件。
一、機身側面
1、變焦環:進行旋轉來改變焦距,可觀察下方的數字和標記的位置來掌握所選擇的焦距。
2、對焦環:採用手動對焦MF模式時,旋轉該環進行對焦,對焦環的位置因鏡頭而異。
3、對焦模式開關:用於切換自動對焦(AF)和手動對焦(MF)的開關。
4、鏡頭防抖開關:ON是防抖開,OFF是防抖關。
5、主撥盤:用在拍攝時,變更各種設置或在回放圖像時進行多張跳轉等操作的多功能撥盤。
6、肩帶環:將背帶兩端穿過該孔,牢固安裝背帶。安裝時應該注意保持左右平衡。
7、閃光燈開啟鍵:按下開啟。
8、鏡頭安裝拆卸鍵:安裝或者拆卸鏡頭的時候按住然後轉動鏡頭。
9、HDMI高清接口/USB接口:用於連接電腦,或者監視器(屬於相機的高級使用)。
二、機身背面
1、菜單按鈕:相機的各種功能設置。
2、信息按鈕:設置屏幕參數顯示效果。
3、速控按鈕:控制相機屏幕界面
4、液晶監視器
5、目鏡:取景器目鏡單反取景器目鏡即單眼相機上取景器上面的鏡片,取景時可通過目鏡來監視圖像的部分。
6、屈光度調節旋鈕:調節取景器取景下視野的清晰度。眼睛折射光線的作用叫屈光,用光角度來表示屈光的能力,叫做屈光度。由於眼睛屈光度不正確,造成不能準確在視網膜成像,在一些光學儀器上比如相機都考慮到了使用者在不方便佩戴眼睛觀看時各人眼睛的視力差異,所以都具有屈光度調節裝置。
7、視頻/拍照切換按鈕:相機符號是拍照,攝像機符號是錄像。
8、自動對焦開啟
9、自動對焦點選擇/放大按鈕
10、取景器/液晶屏顯示切換
11、圖像回放:用於看拍完的照片。
12、設置按鈕
13、刪除按鈕:刪除不要的照片。
三、主屏
1、白平衡:設定白平衡。
2、相機檔位
3、曝光標尺:用於設置曝光補償(注意手動檔曝光補償設置不了)
4、照片風格:自動、標準、人像、風光等等
5、對焦模式:單次自動對焦(適合拍攝靜止物體)、人工智慧自動對焦(在拍攝靜止物體運動時候,自動切換到人工智慧伺服)、人工智慧伺服對焦(適合拍攝運動主體當有對焦距離不斷變化的運動主體時,只要保持半按快門按鈕,將會對主體進行持續對焦,但這種模式下是沒有對焦聲音的。)
6、驅動模式:單拍、高速連拍、低速連拍、靜音單拍、靜音連拍、10秒自拍/遙控、2秒自拍/遙控。
7、測光模式:相機一般有4種測光模式分別是:評價測光、局部測光、點測光和中央重點平均測光。
8、照片尺寸
9、照片模式
10、照片格式:數位相機的照片格式有三大類,第一類是JPG(JPGE)格式,所有相機、拍照手機都具備;第二類是RAW格式,高端拍照手機、中高端的便攜機、微單、單電、單反、雙反都具備;第三類是TIFF格式,高端的單反、雙反才具備。
11、自動亮度優化
12、自定義控制按鈕
13、曝光數值
14、WIFI連接
四、撥盤
1、P:程序自動曝光模式
2、TV:快門優先自動模式
3、AV:光圈優先自動曝光
4、M:手動曝光
推薦掌握AV、M、TV檔有利於攝影進步,擺脫程序自動必須按住中間按鈕才能改變模式。
五、肩屏
1、對焦模式:AF自動對焦模式選擇鍵,按下AF,轉動主撥盤可以可以切換ONE SHOOT (單次自動對焦)、AI FOCUS(人工智慧自動對焦)、AI SERVO(人工智慧伺服自動對焦)。
2、照片風格:自動、標準、人像、風光等等
3、曝光指示標尺
4、光圈
5、自動包圍曝光:就是在每次拍攝中自動微調曝光、白平衡和動態D-Lighting(ADL)設定,「包圍」當前值。在難以選擇適當的曝光補償和白平衡的情況下,有沒有足夠的時間在每次拍照後檢查結果及調整設定時,自動包圍曝光可以用於在一系列照片上自動更改這些設定,從而「包圍」一所選的曝光補償或白平衡和動態D-Lighting(ADL)設定。
6、電池電量
7、內存卡剩餘拍攝張數
8、測光模式:相機一般有4種測光模式分別是:評價測光、局部測光、點測光和中央重點平均測光。
9、ISO感光度
10、拍攝模式
話不多說開始吧!
步驟1
首先需要勾勒出一個粗略的嚮導的肖像。這裡粗線作業就可以,只是為了給你足夠的指示的整體構圖元素,像眼睛和鼻子的位置和頭髮的形狀和位置。
步驟2
完成草圖,我們可以開始刷陰影。使用鋼筆工具(P),在臉型和陰影部分創建一個路徑作為輪廓使用。用軟刷,刷出的黑暗區域的臉。剩下的部分也同樣做。
步驟3
進行到頭髮。更亮的頭髮, 需要較小的畫筆。使用鋼筆工具創建一個路徑在太陽鏡——確保包括框架和鏡頭。在模型內用一個柔軟的黑色畫筆刷陰影區域。同樣,使用白色筆刷刷出光反射光線。
步驟4
到這已經完成一半的工作,我們可以開始給圖像著色。首先創建一個新的漸變背景帆布。使用綠色棕色梯度如圖所示。接下來,將黑色和白色陰影導入到畫布上。
步驟5
使用色相和飽和度設置陰影顏色,如圖所示。黑暗的陰影層將混合膚色。將臉邊緣附近設置不同顏色的。
步驟6
現在給鼻子添加一些顏色。應用高斯模糊半徑為2像素軟化鼻孔路徑。用軟刷在鼻子底部添加一些光感。
步驟7
眼睛顏色給一個淺灰色基底。應用shadins乘混合模式,突出疊加。填充一些細節和光反射,比如使用白色筆刷眼睛添加閃閃發光的陰影等。
步驟8
設置圖層模式為疊加,用粉色,灰色和綠色給眼睛化妝。複製翻轉形成了右眼。同時注意細節,如光反射的方向避免過於對稱。
步驟9
設置圖層模式為覆蓋,用軟刷,填充粉紅色的嘴唇基底同時嘗試不同顏色的畫筆和設置層相乘。注意一些細節,比如唇彩效應、小心地使用橡皮擦工具擦除線。
步驟10
使用白色筆刷添加一些微妙的細節,如皮膚紋理。打開噴槍設置和設置透明度為70%和70%。選擇畫筆面板中的散射,散射到393%。設置層柔光,不透明度為60%。
步驟11
屏蔽基本顏色的頭髮,然後創建陰影一層一層覆蓋,使用疊加突出柔和的燈光。外層頭髮刷一些橙和內層的頭髮刷深綠色。
步驟12
使用鋼筆工具(P)創建耳環。將顏色設置為白色,混合模式為顏色減淡,透明度為100%,距離5 px,大小為20。用軟刷屏蔽不需要的地方,提高內陰影效果。
步驟13
接下來,創建太陽鏡。用基礎的顏色形成太陽鏡區域,使用混合模式如覆蓋或柔光融入高光和陰影。通過應用陰影效應(右鍵單擊圖層,選擇>混合選項>陰影)創建臉上墨鏡的影子。屏蔽不必要的陰影,設置混合模式為疊加,透明度為100%,距離2,大小11。
步驟14
現在添加太陽鏡的鏡片。使用一種漸變顏色作為鏡頭的顏色。將其設置為點光,不透明度85%。稍微變黑鏡片區域。接下來,創建長方形區域使用高斯模糊濾鏡模糊處理。使用變形工具稍微扭曲他們。
步驟15
在鏡框和鏡片上覆蓋紅色用以添加一些色彩。調整肖像的整體顏色
步驟16
最後,慢慢分析觀察,你將自己就開始尋找使用其他方法來逐漸改善你的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