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濟南8月12日電(通訊員 邢仔文 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邢婷)截至8月11日下午3時,據初步統計,山東臨沂受災人口已達40.88萬人,農作物內澇90萬畝,受災98萬畝,轉移人口32804人,涉及16個縣區、155個鄉鎮、1856個村莊。
8月8日晚,臨沂城市防汛指揮部成員全體緊急會議召開,對迎戰颱風「利奇馬」工作進行全面安排部署,並啟動防汛III級應急響應,自此,臨沂打響了一場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防汛抗風戰役。
8月9日,臨沂各縣區、各部門紛紛部署防汛防颱風工作。臨沂市教育局發布緊急通知:颱風期間一律停課放假,實行24小時值班制度;臨沂公交部門啟動惡劣天氣應急預案;臨沂市物業管理協會立即啟動應急預案,要求全市500多家物業立即行動起來,讓各小區迅速進入防汛緊急狀態;全市各級水利部門、消防部門、城管部門、公安部門等已經全部動員起來。
在防汛抗旱指揮部監控大屏幕上,衛星雲圖情況實時變動,各縣區防指不停報告當前工作預備情況。8月9日上午,臨沂市防指14個防颱風督導組、市水利局10個業務指導組分赴各縣區,深入一線檢查防洪工程、重點區域和薄弱環節;下午,市應急局成立了防汛防颱風臨時指揮部,下設自然災害防汛防颱風、安全生產防汛防颱風和應急指揮救援三個臨時指揮部,市局縣級領導牽頭,所有部門嚴陣以待。
8月10日1時許,「利奇馬」在浙江溫嶺沿海登陸,風力超過16級,不僅是今年以來登陸我國強度最強的颱風,也是建國以來登陸浙江最強颱風第3位。
暴風雨來得比預想中更為猛烈。10日中午12時50分,臨沂氣象局發布暴雨橙色預警信號;15時30分,臨沂市防指將防汛III級應急響應提升為II級應急響應;19時30分,臨沂氣象臺發布暴雨紅色預警。
8月10日8時至16時,臨沂全市平均降雨量36.9毫米,最大郯城縣平均降雨85.1毫米,最大點雨量蘭陵縣吳坦站156.5毫米。
8月10日中午,在瓢潑大雨中,臨沂市委書記王玉君到臨沂市防汛抗旱指揮部現場辦公,調度部署全市颱風「利奇馬」防禦工作。他說,防汛防颱風形勢異常嚴峻,一定要高度重視、充分準備,絕不能有僥倖心理,相關人員要全部到崗到位,打起十二萬分精神,確保全市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
在各縣區,主要領導都奔赴防汛防颱風一線現場督導颱風防禦工作,鄉鎮、村(社區)工作人員全部出動,對轄區內危房進行全面排查,並將危房戶、孤寡老人進行臨時安全轉移;在街道上,消防人員在積水路段排查積水,執勤交警幫助群眾車輛脫離積水區,園林部門將行道樹斷枝及時清理;在臨港區、高新區,河道清淤工作正在爭分奪秒地進行。
夜晚降臨,颱風防禦工作都在黑暗中繼續展開著。蘭陵縣尚巖鎮、沂南縣辛集鎮仍然在將危房戶、貧困戶轉移到附近的安置點中,蘭山棗園鎮工作人員對柳青河、祊河等重點河段進行夜間巡查;沂水縣七裡、石良、後埠子等村因積水嚴重,村民被連夜緊急轉移,夏蔚鎮黨委政府工作人員以及村幹部全部堅守在8個管理區的51個行政村裡;臨沂以及各縣的城市管理、交警等部門整夜值守在崗位上。
受颱風「利奇馬」影響,從8月10日上午6點到11日上午12點,臨沂市平均降雨量為188.7毫米,折合水量33.66億方,縣平均降雨量最大為蘭陵縣280.3毫米,最大點雨量為蘭陵縣磨山鎮397.5毫米。其中,蘭陵、蒙陰、沂水平均降雨量都在250毫米以上,沂南、郯城、費縣等縣均降雨量都已接近或超過200毫米。此外,臨沂市37座大中型水庫中,共有3座大型水庫、11座中型水庫超汛限水位,正在全力調洪洩洪;全市共有356座小型水庫、2089座塘壩溢洪。
臨沂市各級各部門及群眾開展了各類救災行動。在李公河邊,河東區住建部門正用挖掘機疏通河道,引洪排水;沂河小埠東橡膠壩開閘洩洪;臨沭縣交通運輸局組織對全縣道路、橋梁進行巡查;沂南縣界湖街道後中疃村村民正在各級各相關部門幫助下撤離村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