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北油田饒陽凹陷南部的楊武寨區帶,相繼投產的強161x、強162x、強163x等5口探井及楚26斷塊的9口開發井,均「油花」怒放。截至6月底,這個區帶已產油8.4萬噸。
在楊武寨區帶,勘探開發已歷經40餘年。華北油田在這個老區帶通過創新思維和成藏模式、深化認識,採取立體勘探、高效勘探,實現了多層系發現,從老油藏裡探出「新寶」,展現出新的活力。
從單層繫到多層系
創新思維,新層系挖出寶藏
楊武寨構造帶鑽探工作始於1976年,40年間共鑽探井78口,發現了沙二、沙三段等5套含油層系,目前已累計產油超140萬噸。
經過多年勘探開發,楊武寨地區中央背斜勘探程度高,已發現油藏儲量佔總儲量的63.9%,要在勘探上有新突破非常難。
但是,地質科研人員沒有止步不前,而是創新思維,從全局著眼,將勘探視野放到未涉足的禁區、空白帶,從思路中找出路。
2015年以來,科研人員再次結合井震資料,重新梳理分析這個區帶的地質情況和潛力所在,發現從背斜核部主體下至一臺階的西部斷階帶存在區域較大的儲量空白區,且勘探程度較低。
資料顯示,楊武寨西部斷階帶具有厚度大、機質豐度高、生油能力強等特點,是該區主力生油巖。同時,通過持續數年對西部斷階帶進行成藏分析,研究人員認定西部斷階有優越的「生儲蓋」條件,增強了在該區打井的信心。
為有效推進楊武寨勘探工作,華北油田抽調精兵強將組成楊武寨勘探項目攻關組。科研人員創新構建了多層系成藏模式,改變了以往油層僅僅在沙二、沙三段富集的傳統認識,油層自沙一上下段至沙二、沙三段均能形成富集油藏,實現了「由以往單一層系油藏模式向多層系油藏模式」的轉變。
成藏模式轉變帶來勘探新成效。科研人員按照新的成藏模式,通過多輪次研討和審核,科學部署鑽探強161x井。該井油氣顯示及電測解釋均超百米,在新層系沙一上段試油獲日產超23立方米的工業油流,實現勘探層系新突破。
楊武寨區帶探井試油產量 |
從轉思路到解難題
深化認識,掀起鑽探新高潮
強161x井取得成功,讓科研人員興奮不已。緊接著,華北油田部署強162x井,獲日產66.7立方米的高產工業油流。而獲得工業油流的這套砂巖儲層段下盤對應的也是砂巖,這改變了以往的地質認識。
以往,這一類型砂巖油藏主要有兩方面認識,一是認為反向斷塊中油氣受斷層遮擋,成藏可能性大;二是認為砂巖與泥巖對接形成封閉,才能成藏。而強162x井所在斷層上下兩盤砂對砂的成功出人意料。
有研究顯示:成藏的關鍵並不在於圈閉是否為反向還是順向斷塊,而在於控藏斷層自身的封閉能力。可又該如何評價斷層的封閉性?攻關組通過平時掌握的國內外對於斷層封閉性的定量評價方法,根據楊武寨獨有的地質條件,從中優選出適合定量評價該區斷層封閉性的方法。
隨後,科研人員對強162x西圈閉進行順向斷塊斷層封閉性定量評價,其定量評價結果表明該圈閉斷層封堵率高,成藏可能性大,於是在該圈閉部署鑽探了強163x井。該井在沙一上段和沙二下段均獲自噴工業油流,實現了二臺階勘探類型的新突破,同時證明「順向斷塊也成藏」。
科研人員乘勝追擊,轉變思路,以預探淺層沙一段,評價深層沙二、沙三段為主線,相繼部署強165x井、強166x井,掀起該區鑽探新高潮。
從速度戰到效益戰
經濟評價,勘探提質增效
在當前油價持續震蕩的新常態下,精細勘探、效益勘探是提質增效的有效途徑。去年以來,勘探人員在楊武寨地區工作中,用經濟評價槓桿計算出勘探效益的上線、下線和臨界線,為效益勘探定出指標。
以前,楊武寨主力效益層係為沙二、沙三段,牙刷狀油藏模式造就了大斜度井,探井斜深一般在4400米,主要目的層系跨度不斷增大,從上到下全部鑽遇構造高部位難度大且成本高,要實現效益勘探不容易。
近兩年,隨著地質認識不斷深化,勘探目的層逐漸上移至沙一段,甚至是東營組地層,層系由深變淺,勘探成本隨之降低。同時,井位目標研究人員積極轉變思路,將「優選淺層鑽探,降低勘探綜合成本」作為效益勘探出發點。為此,科研人員首創了「複式疊置」斷塊油藏井位設計流程,鑽井斜深可大幅減小至3800米左右,勘探成本降低成為可能。
效益勘探還體現在勘探井位向產能建設轉化中,通過勘探開發一體化工作運作,強163x斷塊部署評價井1口、產能井兩口。先行完鑽的產能井楚26-15x井、楚26-16x井均見到厚油層,為隨後在西部斷階整體實施勘探開發一體化工作打下基礎。
楊武寨西部斷階帶從零星探井出油到現在塊塊含油、層層含油,展示了良好勘探前景,有望在饒陽凹陷形成新的優質儲量接替區和產能建設高效區。
目前,楊武寨—孫虎項目組深化勘探研究,繼續尋找新的高效富集區塊,重點針對西部斷階—中央背斜帶結合部中淺層落實評價,新部署的強70x井已完鑽並見到油氣顯示,楊武寨勘探的序幕已徐徐拉開。
專家點評:創新驅動,老油藏再現活力
王餘泉(華北油田勘探事業部副經理兼冀中勘探項目部經理)
目前,我國陸上大部分油田已進入勘探開發中後期,產量穩產難度大。但是,這些老油田仍然是產量的主要貢獻區。以含水超過80%的老油田為例,其剩餘可採儲量佔全國總量的40%左右,產量佔全國總量的50%以上。老油田能否老而彌堅、持續穩產,對我國石油穩定供應意義重大。
對於經歷勘探開發40餘年的華北油田來說,同樣面臨資源劣質化加劇,穩產難度大等嚴峻形勢,如何穩油增氣成為發展主線。近兩年,面對困難和挑戰,華北油田勘探系統人員沒有畏難不前,而是迎難而上,勇挑重擔,以提質增效為根本,以科研創新為手段,以提出效益井位為目標,立足富油凹陷,突出中淺層勘探,努力尋找優質規模儲量,為穩健發展夯實資源基礎。
楊武寨區帶勘探的新突破來自創新驅動。科研人員主動打破原有思想束縛,積極轉變思路,重新深化地質認識,探索禁區、空白帶,開展了複雜斷塊圈閉精細刻畫、圈閉成藏有效性評價等研究工作,創新構建了「斷—砂階梯式輸導、沿斷稜複式疊置聚集」的油藏模式。
目前,楊武寨西部斷階帶淺層目標沙一下段新層系的突破,進一步展示了該區沙一段是一個尋找優質、高效儲量的現實層系,有望形成新的規模效益儲量接替區,也有助於深化饒陽凹陷的整體地質研究與效益勘探。接下來,科研人員將以此為契機,針對楊武寨中淺層進一步開展研究工作,力爭實現高效井位與效益規模可採儲量的雙突破,更為類似區帶的勘探突破積累難得的經驗,給予有益借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