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還記得之前一度被捧為神劇的《黑鏡》嗎?
那部劇以大膽狂妄的預言,如先知般告訴我們:科技也許並不美好。
殘念的是,後續幾季質量下滑嚴重,再也不復當初的風採。
未曾想,最近阿正卻在一部漫畫裡窺視到了《黑鏡》當年的些許影子。
就是它——
這部漫畫是個系列故事,裡面每一話都獨立成章,可以從任何一話開始看。
它就像一個短篇小說的合集,各種各樣的人在裡面相遇重逢,編織成不同的故事。
但所有的故事都離不開一項名為「iMENTOR」的黑科技。
這個「iMENTOR」,有點像《心理測量者》中的西比拉系統,它可以採集每個人的個人信息,綜合分析以後給人以建議。
比如判斷結婚適配度——
判斷職業取向——
只不過,這套名為「iMENTOR」的系統並不像西比拉一樣苦大仇深,是專門用惡人的大腦打造出來的怪物——
「iMENTOR」單純只是計算機算法進化到一定程度的產物而已。
只是,這部漫畫卻也同樣給人以拷問——
科技的發展,會將人類帶往何方?
不可預測的科技進步,構成了故事的背景板。
它所呈現出來的故事有好有壞。
就拿第一話的故事來說。
男主甲介就是個「iMENTOR」的資深使用者,他對「iMENTOR」的建議深信不疑——
因為從小到大,只要聽從「iMENTOR」的建議,他的人生就能過得非常成功——
只不過,順風順水的他也有著自己的遺憾。
就是在15年前「iMENTOR」剛問世的時候,他錯過了一個結婚適配性100%的妹子——
當年尚是學生的他還有點年輕氣盛,對「iMENTOR」的準確度抱有一定的懷疑。
尤其是「iMENTOR」將他成為小說家的夢想粉碎的時候,他怎麼也不願意相信自己當上小說家的概率只有3%——
可就在自己鬱悶的時候,好事的同學卻用結婚適配度測出甲介和班上另一個很土氣的妹子「真白」是100%的適配——
這邊夢想剛破碎,那邊就推薦了一個土裡土氣的妹子給他結婚,玩人也不帶這樣的吧?
憤怒的他當即摔門而走,直說「iMENTOR」就是垃圾——
然鵝,王境澤的一句「真香」,卻是無數人都逃脫不了的定律。
甲介也不例外,雖然嘴上說著不要不要,但在用過幾次之後就發現「iMENTOR」是真好用。
只要按照給的建議走,身體健康了,成績也提高了,連原本遙遙無期的大學也考上了——
畢業後,也是聽「iMENTOR」建議去找的工作,雖然是之前沒接觸過的工作,但卻意外地適合自己——
只是,當年錯過的人卻一直沒能回來。
甲介在畢業後,就和真白失去了聯繫,這也成為他最大的遺憾。
經歷社會毒打的甲介才發現,100%的適配度簡直是萬中無一,連超過90%的人都沒見過幾個。
好不容易碰到一個適配度91%的妹子,才交往了一個星期,妹子就跟一個適配度92%的人跑了——
不過,命運有時候就是這麼的奇妙。
因為失戀而跑去借酒消愁的甲介卻在酒館中和失散已久的真白偶遇了——
雖然分別了10多年,但二人卻一眼認出了彼此。
久旱逢甘露,乾柴遇烈火。
相遇不過短短3個小時,車就已經開出去了——
雖然車速是有點快,但這車也不是隨便開的。
他們後續的交往也非常順利,100%的適配度真不是吹的,真正深入接觸後才發現原來兩個人有這麼多的共同話題。
他們喜歡一樣的小說,喜歡一樣的題材,喜歡一樣的作家——
甲介這才知道,當年在適配後,真白就在偷偷注意甲介,並暗暗喜歡上了他——
沉浸在甜蜜中的甲介想早點和真白一起生活。
不想,卻被真白用各種理由推脫——
心生疑慮的甲介偷偷用真白的手機重新測了一下結婚適配度,卻發現,他們結婚適配度只有3%了——
這到底怎麼回事?
為什麼天生一對變成了註定無緣?
甲介和真白對峙,他想知道背後的原因,甚至都一度懷疑面前的這個女人真的是真白嗎?
還好,故事並沒轉到驚悚懸疑的分類裡去。
其實,真白的適配度是從最近開始變化的,從某天開始,她無論和誰測結婚適配,適配度永遠都是3%——
在婚姻適配算法中,有一項基本條件,就是雙方的健康狀態足以維持3年以上的婚姻。
而真白無論和誰的適配度都只有3%,意思其實是說,她在3年後的生存率只有3%——
真白去體檢後,發現自己身上出現了會引發猝死的基因突變,自己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死。
既然自己馬上就要死了,她就想和一直暗戀的甲介交往一下——
真白說出了真相,也知道自己只能離開。
甲介本想挽回,卻怎麼也開不了口——
是啊,將來註定要分離,那幹嘛還要在一起?
甲介回到了原本的生活,繼續著工作,繼續著生活——
只是,為什麼,心裡這麼空落落的呢?
最終,甲介還是放不下她啊——
甲介已經在乎什麼分離,什麼適配,什麼數字,他只想在剩下的時間和真白一起好好度過。
可惜,真白消失得很徹底,搬了家、辭了職,連電話都換了——
茫茫人海,要找一個人該有多難啊。
甲介無比的後悔,如果能再給他一次的機會,他一定能打敗3%這個數字,一定能給真白幸福。
不過,說到3%的話,不還有一次機會嗎?
半年後,正在逛書店的真白偶然聽到顧客在閒聊,說最近有部小說很火呢,而那個小說家原本被「iMENTOR」測出只有3%的適配度——
這個新晉的小說家就是甲介啊,他真的打敗了3%這個數字——
深受感動的真白再一次找到了甲介,而此時的甲介已經不再用「iMENTOR」了, 3%的不過是扯淡而已,自己想做也還是能做得到的呀——
就如同他們二人,就算只有3%的概率能獲得幸福,他也想試試——
他們終於走到了一起。
男主憑自己的意志掙脫了「iMENTOR」的束縛,科技依然算不出人性。
結局可以算是皆大歡喜...
...
...吧?
真的是這樣嗎?
————以下內容涉及劇透————
畫面一轉,「iMENTOR」公司內部會議上,部門經理正得意洋洋地宣布「甲介真白計劃」成功——
是啊,這一切都是公司的算計。
真白的結婚適配性只有3%其實是公司刻意調整過的,為的是打造出一個「低適配度也能獲得幸福」的例外。
公司也清楚,數值過於正確反而會讓人不安,所以他們就精心挑選出這樣一對無論怎樣都不會分手的情侶,用捏造的數值打造出了一個虛假的「希望」——
人啊,只要有了名為「希望」的誘餌,無論怎樣的生活都能堅持下去。
或許你會問,這樣刻意弄出來的低適配度難道不會讓甲介和真白就此頹廢下去嗎?
當然不會,因為算法早就告訴公司,這兩人的適配度是100%啊,再大的困難他們都能克服,所以才選中了他們。
人的經驗會做出錯誤的判斷,但算法不會。
後面的幾則故事也與此類似,相對獨立,但又彼此有所關聯。
比如想打職業比賽卻因基因沒有潛質,而被篩選下去的網球選手——
還有被判斷將來會成為女性睡衣設計師,而從小備受嘲弄的小胖子——
這些故事的核心提煉出來,就一個詞——馴化,科技對人類的馴化。
只要聽從算法降下的神諭,就獲得無上的幸福,這難道不好嗎?
記得人類學家尤瓦爾赫拉利在《未來簡史》中就曾提到過未來算法的演變方向:
1.算法是我們的先知。它很聰明,我們想知道某個問題的答案時就去問它,它會給我們提供方向,但具體的決策權還在我們手上。
2.算法是我們的代理。它更聰明了,甚至能自行決策一些問題,任何事情,你告訴它一個大方向,它去幫你執行,其中的某些決策它能自行做決定。
3.算法是我們的主人。我們自己乾脆放棄思考,全聽算法的。
從目前的技術發展看,其實多多少少已經能看到類似的趨勢,別的不說,大數據已經把你的口味摸得清清楚楚。
在將來的某天,或許真的不用再費心思考什麼職業、什麼規劃、什麼未來,會有一個比自己強大得多的存在來幫助自己,那是多麼的讓人心安啊——
只是,這種安心感,需要用另一些東西來換。
當自己習慣這種建議、這種安排、這種神諭的時候,你還能離得開它嗎?
有趣的是,雖然科技確實引發了一些悲劇,但在這部漫畫中,科技並非罪魁禍首。
按作者的觀點來看,科技只是將人類的本性放大的工具而已。
而科技向前發展的趨勢,不可能逆轉。
故事中提到的科技離我們還有段距離,但這段距離恐怕並不會太遙遠。
我們倒可以趁此機會好好問問自己,面對未來,自己該怎麼辦?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阿正說動漫」(azhengsh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