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鬆畫出「太陽視運動軌跡」

2021-01-14 地理推送


我們拒絕枯燥

只想給你帶來最富有趣味的地理

我們提供平臺

給你另外一種途徑親近地理

讓地理走進你我的生活



所謂的太陽視運動軌跡,簡單的說就是每天太陽東升西落。

你可能馬上會說,每天都這樣啦,有什麼好研究的!

其實,我們普遍存在一個「共識」和一個錯覺。

一個「共識」就是地球自西向東自轉,所以太陽每天東升西落。

而一個「錯覺」就是大家都以為太陽每天都是從正東日出,正西日落。

其實不然。

下圖是以北京周邊地區(40°N)為例的,二分二至日的太陽視運動軌跡圖:

這裡需要說明的是,因為地形、緯度等原因,太陽視運動軌跡圖可能與實際情況之間存在誤差,但不影響總體規律。

從上圖太陽視運動軌跡中我們可以看到:

確實,春分、秋分太陽從正東日出,正西日落。

但,冬至太陽從東南日出,西南日落;夏至太陽從東北日出,西北日落。

這樣的現象是如何發生的呢?

這樣的軌跡圖又是如何畫出來的呢?

今天我希望用比較直觀的方法給大家解釋中間的發生過程和發生原理。

從而讓更多的師生能夠自我輕鬆的畫出研究地區的太陽視運動軌跡圖!

如下圖所示:

從上圖可知,要畫出太陽視運動軌跡圖,我們需要確定日出、日落、正午三個太陽方位以及計算正午太陽高度角。

只要確定了這四個要素,我們基本可以畫出某個地區、某一天的太陽視運動軌跡。

現在,讓我們來逐一突破:

一、日出方位:

在非極晝區,太陽日出方位只有三種可能性——正東方,東北方,東南方。

     

結合晨線圖和太陽直射點移動規律圖,我們可知日出規律是:

3月21日,9月23日,春分、秋分,太陽從正東日出,早上陽光從正東方照射過來;

3月21日至9月23日,北半球夏半年期間,非極晝區東北日出,早上陽光從東北方照射過來;

9月23日至次年3月21日,北半球冬半年期間,非極晝區東南日出,早上陽光從東南方照射過來。

二、日落方位

在非極晝區,太陽日落方位只有三種可能性,正西方,西北方,西南方

結合昏線圖和太陽直射點移動規律圖,我們可知日落規律是:

3月21日,9月23日,春分秋分,太陽從正西日落,下午陽光從正西方照射過來。

3月21日至9月23日,北半球夏半年期間,非極晝區西北日落,下午陽光從西北方照射過來。

9月23日至次年3月21日,北半球冬半年期間,非極晝區西南日落,下午陽光從西南方照射過來。

當然,不同日子的具體日出方位角、日落方位角與所在緯度有關。

一般而言,緯度越高,日出與日落方位偏離正東和正西方越大。

而極晝區更是偏離正東和正西方90°!

所以,北極圈開始極晝時,太陽並不從東北日出,而是從正北日出;

而南極圈開始極晝時,太陽並不從東南日出,而是從正南日出。

三、正午太陽方位

在非極晝區,太陽正午方位只有三種可能性,正上方,正南方,正北方

如下圖所示:

上圖是以海口(20°N)地區為例,四個不同日子正午太陽方位示意圖,該地區正午太陽光來自三個方位:正上方、正南方、正北方。

大家應該可以看出來,正午太陽方位與太陽直射緯度及所在緯度之間的南北位置關係有關。

如,當地緯度為20°N,3月21日太陽直射在0°,則當地正午太陽方位位於天空正南方。

當然,某些地區,正午太陽光線一年到頭都是從正南側或者正北側斜照過來,大家想想會是什麼樣的地區呢?

四、正午太陽高度角

正午太陽方位的確定除了要確定方向,還要確定正午太陽高度角,當然,這個只需要根據正午太陽高度角公式,就可以輕鬆的計算出來,具體公式如下:

h=90°-(當地緯度±直射點的緯度)

其中,當地緯度與直射點緯度位於同一半球時用減,不同半球則加。

讀到這裡,估計同學們已經懂得了如何輕鬆畫非極晝區的太陽視運動軌跡圖了。

現在,同學們不妨嘗試畫出以下這個案例的太陽視運動軌跡圖:

地點:20°N

時間:6月22日

又或者嘗試用逆向思維的辦法,猜測出以下非赤道地區的物影變化圖所表示的日子和大概的地區?

   


推送寫到這裡,不得不提醒各位的是,我們前面只教了大家如何去畫非極晝區的視運動軌

跡圖而已。

而,極晝區的太陽視運動軌跡與非極晝區的太陽視運動軌跡有所不同。

其中,主要表現為日出方位和日落方位。

前文已經提及:

北極圈上及以內地區開始極晝時,太陽並不從東北日出,而是從正北日出;

而當極晝結束時從太陽正北日落。

南極圈開始極晝時,太陽並不從東南日出,而是從正南日出。

而當極晝結束時從太陽正南日落。

以北極晝區為例:

歸納起來,太陽視運動軌跡理想模式如下圖所示:

   

而極晝區的子夜太陽高度、正午太陽高度、太陽直射點緯度以及該緯線所在緯度之間的具體關係,如以下公式所示:

太陽直射點緯度=(子夜太陽高度+正午太陽高度)/2

該緯度=90度-(正午太陽高度-子夜太陽高度)/2

上圖理想模式分情況而言,北極晝區的太陽視運動軌跡圖大體分成以下三種:

1、極晝開始日(非北極點地區)


2、極晝期間(非北極點地區)


3、北極點極晝期間


從上述三種軌跡圖來看,北極晝區的太陽視運動軌跡圖畫起來其實更容易!

子夜和正午太陽方位已經確定:正北與正南。

只要根據公式算出子午或正午的太陽高度角,視運動軌跡圖輕易搞掂!

現在,根據前文所講,你能告訴我,以上是什麼日子、什麼地區的太陽高度變化示意圖?

不同的內容,不同的題目起到的作用非常不同,像太陽視運動軌跡這樣的知識內容高考未必會考,但是通過學習、通過畫圖可以極大的提高我們的空間想像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

所以,請不要單純去記憶,能想像、能畫圖才是我們本章節內容所需要達到的目的!



感謝你的閱讀

希望給你帶來更多的地理知識

作者:東莞市光明中學 葉金成老師

編輯:葉金成

長按二維碼

或微信搜索"dlituisong"關注我們

   


   

相關焦點

  • 高考地理之太陽視運動
    一、什麼是太陽視運動,太陽視運動圖都有哪些組成部分?太陽視運動的概念:我們都知道,人處於地球上,當人隨著地球自西向東自轉時,我們看到的太陽總是從東邊升起,西邊落下,如果我們以天空為背景,太陽就是天空中的一個很亮的光球,太陽從早晨到晚上的運動軌跡體現在人們眼睛裡我們就稱為太陽視運動,換言之,研究太陽視運動就是研究太陽的運動軌跡,而太陽運動的軌跡可以用三個點來確定,這三個點包括:
  • 地球繞日公轉以及太陽的周年視運動
    01由於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是橢圓形的,所以視地球離太陽的距離有近日點和遠日點區分。地球距離太陽最近的一點,即橢圓軌道的長軸距太陽較近的一端,稱為近日點。在近代,地球過近日點的日期大約在每年一月初,此時地球距太陽約為14710萬千米,通常稱為近日距。
  • 高考地理必背知識點:太陽周日視運動軌跡小結
    高考地理必背知識點:太陽周日視運動軌跡小結 2013-04-25 12:24 來源:網際網路資源 作者:
  • 再析「A地二分二至日太陽視運動示意圖」
    昨天《可憐的孩子》文中說到的那道題,今天在又一個班上課的時候,有學生拿出來請教,在給學生講解的過程中,對解讀「A地二分二至日太陽視運動示意圖
  • 思維導圖講地理高考二輪(3)太陽視運動與高度
    關於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正午太陽高度和晝夜長短的變化,經常合併設問並結合太陽方位的判斷。這都繞不過太陽視運動。而這正好是教材和許多教輔或缺的內容。什麼是太陽視運動?其實它是地球自轉和公轉過引起的,處在地球上的人們感覺不到地球在運動,直觀感受到的是:日月星辰在圍繞地球運動,東升西落,我們就把這種日月星辰看起來的運動,叫做視運動,我們看起來太陽東升西落,這就叫太陽視運動。
  • 月球上看太陽和地球的運動,與地球上看太陽和月球的運動一樣嗎?
    ,這中間又要考慮所少的因素,如何計算探測器運行的軌跡了,這都是需要極為精密的計算,才能實現,要不然可能差之毫厘謬以千裡。今天,我們就從地球的自轉開始說起,來聊聊天體的運動以及天體的視運動。地球的運動十分複雜,其中最基本的運動包括圍繞著地軸的「自轉運動」和圍繞著太陽(實際上上太陽和地球的公共質量中心)的「公轉運動」。
  • 不同視野的月球、地球、太陽運動軌跡
    看看各種認識下的太陽、地球、月球運動軌跡就知道是什麼答案了。  一、地面上的一般人來看,星星、太陽、月球每天都會從東方升起到西方落下,周而復始一年又一年。星星、太陽、月球都是從東方冒出來的,到西方消失,因此古代的中國產生了大量的神話故事和哲學構想,月亮、太陽是中國《易》經陰陽邏輯認識形成的基礎。這種認識的地面與天空共同組成了一個人們很難達到邊際的空間。
  • 並非什麼東西的軌跡都是圓的,行星的運動軌跡就不是,為什麼?
    圓總給人一種合理的感覺,這表現在很多事物的發展都與圓有關,例如行星的運動軌跡。根據記載,最早對太陽系進行模型建立的人是亞里斯多德,他同時也是第一個將行星軌道畫成圓形的人。之後很多天文學家和數學家都想知道行星的軌道為什麼是圓的,但又怎麼都想不明白,最後只能當作是理所當然了。之後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說,同樣也建立了一套太陽系模型,在這套模型中行星軌跡同樣是圓的。
  • 什麼是太陽的周年視運動?為什麼不同季節同一時刻看到的星座不同
    我們從既自轉又公轉的地球去觀 雙子看宇宙,就會發現天上的日、月、星辰除了具有以日為周期的周而復始的周日視運動;還有一種以年為周期的周年視運動。是太陽周年視運動的示意圖。一年之後,地球圍繞太陽公轉一周,又回到的位置。我們看到太陽在一年裡依次由雙魚座經雙子、室女、人馬等以及摩羯、寶瓶星座又回到雙魚座,太陽在天空裡的這種以一年為周期的視運動叫做太陽的周年視運動。在自然界,由於地球大氣散射的太陽光很強,星辰的光被淹沒在白天的光輝裡,使我們無法直接看到太陽在星空中的這種視運動。
  • 用腳畫出不一樣的運動軌跡圖 南航學子「地球一小時」活動玩出創意
    中國江蘇網3月25日訊(記者 王逸男 通訊員 何彩儷)用運動軌跡畫出足球場,寫出自己的名字,寫出英文單詞……一張張創意路線圖讓人大開眼界。今天,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生舉辦了一場「地球一小時環保路線圖案徵集」活動,通過創意運動軌跡圖來鼓勵大家樹立環保意識,積極投身於健身運動中。
  • 太陽全年在天空中的運動,「畫」出了一個美麗的「8字曲線」
    太陽的表觀運動的第一個主要因素是地球在繞太陽運行的同時傾斜於它的軸。地球的軸向傾斜約23.5°確保觀察員在不同的位置會看到太陽從地平線達到更高或更低位置。當半球向太陽傾斜時,太陽的最大位置將上升到離天頂更近的位置,而當半球平鋪時,太陽的最大位置將離天頂更遠。
  • 運動的絕對性和運動軌跡的相對性
    物質的動態性包含物質運動和變化的兩個方面,物質運動表現為物質在時空坐標的變化,比如:以太陽為參考系,地球圍繞太陽公轉,以地軸為參考物,地球圍繞地軸自轉,以銀河系中心的黑洞為參考點,地球圍繞銀心黑洞自轉。
  • 宇宙畫家:金星用八年的時間,畫了一朵五瓣玫瑰花!
    以地球為參考系,金星的運動展現出一種特殊且優美的節律。每8年,金星的的軌跡會畫出一個巨大的「五角星」。上圖是以地球為參考系描繪出的2016-2023年8年間金星運動所形成的軌跡簡圖——出自Guy Ottewell.
  • 小豹的正經科普丨金星用八年的時間,畫了一朵五瓣玫瑰花
    下圖其實是以地球為參考系描繪出的2016-2023年8年間金星運動所形成的軌跡簡圖——出自Guy Ottewell.這是以地球為參考系,金星的運動展現出一種特殊且優美的節律。每8年,金星的的軌跡會畫出一個巨大的「五角星」。
  • 教你記錄太陽的軌跡
    我們一生中會看到無數次的太陽東升西落,看起來好像千篇一律,沒什麼稀奇,早已經司空見慣了。但你有沒有仔細的觀察過太陽運動和軌跡變化的細節呢?你知道 每天的日出點、日落點、正午太陽高度 ,以及一天中太陽完整的運動軌跡及變化規律嗎?在一年中,每周一次或者兩次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記錄太陽在天空中的實際位置,就能製作出太陽的「8」字形日行軌跡圖,對於地面上的觀測者來說,太陽只是高度產生了變化,其相對於星空的軌跡還是不變的。
  • 太陽,地球和月球是怎樣的運動軌跡?科學家的解釋顛覆認知
    眾所周知月球圍著地球轉,地球圍著太陽轉,而太陽則圍著銀河系的中心旋轉,看似非常有規律的運動軌跡,實際上真的是這樣的嗎?近幾年科學家們在研究星球軌跡的時候發現了一個重大的發現,那就是所有的天體都在進行一種另類的運動軌跡,不僅是太陽地球,甚至是銀河系和之外的其他星系都在往一個方向前行,也可以說是在下墜,這個就看是往哪個方向來推斷了。
  • 月球也在圍繞太陽轉動?科學家表示月球軌跡幾乎與地球軌跡重合
    今天小編要帶大家了解的是:月球也在圍繞太陽轉動?科學家表示月球軌跡幾乎與地球軌跡重合 地球的位置處於太陽系當中,地球圍繞著太陽在做有規律的公轉。月球是我們地球的唯一一顆天然衛星,月球在圍繞著地球轉。相信這一個理論,我們在課本當中都曾經學習的過,似乎變成了一種常識,感覺沒有什麼錯誤似的。
  • 地球在宇宙中的真實運動軌跡是怎樣的?
    然而,地球在宇宙中的運動非常快,甚至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已經超光速了,而且運動方式非常複雜。那麼,地球在宇宙中的運動方式是怎樣的呢?地球的運動速度到底有多快?作為太陽的行星,地球繞著太陽公轉,平均運動速度為每秒30公裡,繞行一圈的時間為1年。從太陽系的角度來看,地球環繞太陽運動的軌跡為一個近似的圓形。但要放眼銀河系,地球的運動就不是這麼簡單了。
  • 行星的運動軌跡,你知道多少?
    太陽系內各個行星的運動有其獨特的特點,但都存在著一定的規律,他們在繞太陽公轉的同時也在不停的自轉。行星的自轉。行星繞在自己的軸線旋轉就是行星的自轉。行星的軸線是指一條貫穿南北的假象線。克卜勒定律也稱克卜勒「三大定律」是克卜勒發現的關於行星運動的規律。這三條行星運動規律對天文學意義非凡,不僅徹底擊毀了託勒密複雜的宇宙體系,還完善了哥白尼的日心說。第一規律,也稱橢圓定律、軌道定律、即行星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不是正圓的而是橢圓的,太陽位於橢圓的一個焦點上。
  • 恆星運動軌跡證實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預言
    恆星S2繞人馬座A黑洞公轉軌跡這是首次在超大質量黑洞周圍探測到Schwarzschild進動,證明即使在最極端的引力環境中來觀察天體運行軌跡,相對論預測仍是正確的。廣義相對論方程可以用來精確的預測天體運行軌道的變化,而方程計算結果與數十年來科學家對S2的觀察結果非常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