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一到了某個年齡段,「結婚生子」就成了所有年輕人都避之不及卻又逃不開的話題。但是對於那些到了適婚年齡卻又沒有結婚,甚至連戀愛都沒談的男男女女,如果想要找到一個年齡相仿,家境相當的異性作為自己未來的結婚對象,似乎相親,是個不錯的選擇?而出於人類天生的好奇心,其實我真的挺想問問的。未婚的朋友們,你們都有沒有相過親?又是通過什麼方式認識的相親對象?
來而不往非禮也。所以我自己先老實回答一下這個問題吧!我相過,而且不止一次。相親的途徑主要是靠爸媽的朋友同事介紹。當然,最後都沒有成功。所以之前有一段時間,我和我媽的矛盾幾乎已經上升到了水火不容的階段。因為不管我做什麼,我媽總能把任何一件在我看來完全都不叫事的事兒提升到「怪不得你嫁不出去」的高度來,說實話,我那時候真的特別煩。
當然,這也不能完全怨我媽。畢竟我那段時間因為工作上的事也脾氣有點暴躁,沒有及時安撫她。而且老實說,兒女到了適婚年齡還沒有成家立業的,大多數父母們都是我媽這個心態。而且相較於我們這一代的年輕人,我們很多可能會覺得結婚生孩子並沒有那麼重要。我們覺得有外賣,有保潔阿姨,有養老金,有凍卵技術,有事業有工作有朋友有娛樂,這些都足夠填補我們沒有結婚生子的空缺。可是我爸媽他們那一輩人,不是這麼想的。
他們總覺得,你就算在工作上幹得風生水起也不算真的成熟了,哪怕你有了一套屬於你自己的房子也不算真的長大。你必須得結婚,得有一個人跟你一起燒飯做菜一起帶孩子,能擔起家庭的重擔,才算是真的長大成熟了。而且他們總覺得,你必須和別人家的孩子一樣,到了適當的年紀就應該結婚生孩子積極響應國家號召生二胎才正常,他們才會覺得安心。不然你一個大齡剩男/女,即便你自己不覺得丟人,外面的人指指點點說閒話,面子上也終歸是掛不住的。如果明知道自家孩子沒對象父母還不幫著張羅的,似乎在某種程度上也是沒有盡到為人父母的責任和義務?說實話,我雖然並不贊成他們這種觀念和想法,但是我想,我能夠理解他們。
畢竟小時候,我們不想上學,也不想去特長班,但是爸媽不會因為你不想就不逼著你去。那時候,哪怕是節衣縮食,他們也非得送你去最好的輔導班,因為在他們看來,只有好好讀書,多寫點東西,你日後才能過上好日子,不用再像他們那樣辛苦工作,結果到頭來也不過僅是勉強度日。當然,時間到後面或許會證明,父母當初為我們選的路也不一定全是對的。但是你不能否認,他們真的盡力了。他們所能給你的,已經是他們視野內覺得最好、最幸福的人生。
所以我會去相親,而且還相過不止一次。長沙烈士公園的相親角,我也很光明正大的去過兩次。當然,你可以說我是恨嫁,我懶得反駁。但是更多時候,我其實是懷著一種濃烈的好奇心,想看看父母到底希望我找到一個怎樣的對象,他們心目中你那個的「好女婿」,究竟是什麼樣的。雖然到最後,面對父母,我總會忍不住生出一點點的愧疚之心。
那個小時候經常在你面前誇別人家孩子好,但是一旦在被別人罵了卻又會忍不住出頭護短的爸爸媽媽,其實大多數時候都只是嘴硬心軟。而且他們老一輩人,也遠比我們年輕人要更愛面子一些。可是為了我們,在整個社會大環境都對單身大齡青年不太友好的情況下,他們卻還要腆著臉,小心翼翼的多方打聽,看有沒有和你年齡、工作、家世都相仿的單身異性,然後很努力地忍耐著別人的評頭論足,很努力地向別人介紹你。說實話,很多時候我只是在旁邊冷眼旁觀,我都覺得很不好受。
當然,我媽最近找到了新的生活樂趣,所以在催我戀愛結婚這件事上也遠沒有之前著急了。而且在相親角親眼見過幾個「貨不對版」的大齡男青年之後,我媽也一度對「英俊帥氣」和「高大威猛」諸如此類的形容詞產生了深深的懷疑,進而覺得,我雖然年紀大了點,有時候說話嘴還挺毒,但是如果遇不上合適的另一半,就像現在這樣,每天傻樂傻樂的,好像也還不錯……
最後,再嘴毒的說一句:出來相親神馬的,介紹人的話隨便聽聽就好了,千萬千萬不要太當真!還有,相親決定對方是否會對你「一見鍾情」的決定性因素只有三點:一是外在(顏值、身材、皮膚);二是錢(房子、車子、存款還有工作);三是思想、性格(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內涵、閱歷還有價值觀)。如果你的相親對象不喜歡你,那麼十有八九都是因為以上三點中至少有一點沒有達到對方的要求。所以咱們單身大齡青年,都加油努力吧!能脫貧的先儘快脫貧,脫了貧的該保養就保養,還充電就充電。畢竟好看的皮囊和有趣的靈魂,咱總得想辦法先擁有一個,才能意氣風發的走在戀愛脫單的康莊大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