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校外培訓機構所謂是一個大火的存在,幾乎有了孩子的家長都在關注著為孩子選擇輔導班這件事。在最初選擇時,除了聽熟人、朋友的建議和斟酌距離的遠近外,更多家長出於對品牌的信任,首選應該都會是有規模的品牌連鎖機構,可就算是品牌連鎖機構就不會存在問題了嗎?
為規範教育培訓機構收取預付費的行為,國家早在2018年就出臺了相關政策文件,相關職能部門也曾多次提醒,要嚴格遵守《國務院辦公廳關於規範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18〕80號)的相關規定,收費時段與教學安排應協調一致,不得一次性收取、或通過拆分合同等形式變相收取時間跨度超過3個月的費用,培訓費一般應於臨近培訓課程開班前收取,不應過早提前收取。這項規定是每個該行業中人都了解的,但卻為何頻頻出現違規收費的情況呢?是真的不知道,還是在無視國家政策頂風作案?
今年的7月份,河南電視臺《百姓315》欄目記者暗訪了一家位於鄭州航海路校區的曉雯音樂分校區,當被記者問到收費問題時,有些閃爍其詞,最後這家機構的老師表示:學費半年一交。可見,有著連鎖品牌支撐的曉雯音樂也沒有例外,一直以來都在違規超額收取學費!這嚴重違背了不得超期收費的政策,侵害了學生和家長的權益。
然而,超額收取培訓費的現象在河南目前的培訓市場上十分普遍,曉雯音樂也並不是個例,大部分機構都會一次性收取半年甚至一年的學費。機構運營良好能夠正常的給孩子們上課還好,那如果不能呢?退費又成了一個難題,甚至可能遇到機構倒閉和跑路的現象,將整個行業的風氣都帶入了一種低靡的狀態。做教育而不育人,首當其衝的是追逐利益,實則內裡虛空。緊接著出現教學水平難以保證、管理水平滯後的情況,隨著管理成本的增加或盲目擴店,最終導致的就可能是資金鍊斷裂而終止辦學,這也是造成超跨度收費和跑路的根本原因。
河南省培訓協會了解到,出現超跨度收費情況實則也並不是每個機構願意做的,甚至機構知道這是違背了政策的。但如果不這麼做,運營成本就會大大增加,沒有流動資金就會造成經營困難的問題。但要從源頭上根除這些頑疾,就必須冒險觸犯底線嗎?實則不然。作為家長,要從管好自己的「錢包」做起,從選擇有資金監管帳戶的培訓機構選起;作為機構,要跟隨國家政策,及時的建立合適的資金監管帳戶,這樣既可以保證機構資金合理管理,也能打消家長們的顧慮從而更有底氣的招生。
日前,杭州、上海等地已陸續推出了一系列資金監管措施,相信在不遠的將來這種」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現狀會受到合理的整治,行業也會往更健康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