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和「奔跑」是人與動物的本能,這並沒有什麼神奇的地方。但是,你見過會「走路」的樹嗎?
據悉,在河北省承德市下轄的隆化縣山灣鄉扎扒溝村裡,長著一顆神奇的樹,當地人稱之為「雙龍神樹」。它的神奇之處就在於會「走路」。它行走的速度非常慢,每年只走30多釐米,走了兩百多年,也只走出了70多米的距離。
即便如此,這種神奇的特質,仍舊令人嘆為觀止!
據當地的一位老人回憶稱,這棵樹原本生長在南山窯溝門場邊上,後來有一年發大水時,跟著附近的房屋被一起衝走了。不過,巧合的是,這棵樹恰好掛在了溝膛邊上的一堆草蒿上。隨後,被水流衝擊的淤泥接踵而至,又恰好埋住了它的根系,這棵樹就這樣頑強地存活了下來。
又由於溝膛中常年存有積水,於是乎,這棵樹就像是生命力頑強的藤蔓一樣,竟然奇蹟般的一邊爬一邊長。後面的根系爛了之後,前面又會長出新的根系,繼續為樹幹延續生命。
就這樣,這顆生命力頑強的樹,沿著溝南溝北,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不停地爬行生長,已經有了兩百多年的樹齡。並且,這棵樹在爬行生長的過程中,竟然還分出了一根主幹,看上去就像兩棵樹抱在一起一樣。所以,就被當地人戲稱為「雙龍神樹」。
關於這種奇特的現象,當地的林業人員也給出了清晰的解釋。
這棵樹俗稱「旱柳」,具有非常頑強的生命力和適應能力。這顆旱柳在生活環境發生改變後,樹身的前部由於受到自身重力的影響,已經下垂至地面,然後在合適的土壤和水分的作用下形成了新的根系,並在樹的背部長出了新的枝條。新枝條向前生長的同時,後部樹幹由於缺乏養分逐漸腐爛。
這顆旱柳就是在這樣循環往復的成長節奏下,在植物趨向光源和水分本能的驅使下,始終朝著光照充足、水分飽滿的方向,不斷地尋求新的生機。於是,就產生了這種所謂「行走」的特殊現象。
然而,無獨有偶,南美洲也有一種獨特的「行走」樹,俗稱「卷柏」。
這種樹木的生長特點非常有趣,它生存的首要特質就是必須要有充足的水分,一旦它意識到生存環境受到威脅,水分不足時,就會讓自己的根系慢慢從土壤中拔出來。然後,主杆在缺水的狀態下會慢慢蜷曲,最終成為一個圓球。這也是它「卷柏」這個名字的來源。
形成圓球的卷柏,重量非常輕,甚至可以隨著微風來回滾動。一旦它遇到了適合生存的土壤且水分充足的時候,就再度落地生根,展開枝幹暫時待上那麼一段時間。如果這個地方的水分源源不斷,它就會在此地長久居住,不再走動。可是,如果再出現水分缺失的情況,依然會離家出走,尋找新的家園。
不過,卷柏離家出走的行為也充滿了危機,一旦較長時間沒有找到水質充足的土壤,就會受到生命危險。
然而,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卷柏這樣的植物,並不是非走不可。只是在水分不充足的土壤中,它的根系不會扎得很深,時刻都在為行走做準備。但是,如果人為的阻住,將它固定在一個地方,只要這個地方的水分還足夠它存活,經過三五次的行走未遂後,它就會把根系扎得非常深。從此,卷柏也就失去了行走的能力,打消了離家出走的念頭。
總而言之,奇特的自然界中,總會發生一些令人驚奇且嘆為觀止的巧合。
參考書籍:《可怕的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