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雲中行走》翻拍自曾在2009年獲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的《走鋼絲的人》,沒錯,它是真人真事:一個叫菲利普?帕特的法國瘋子藝術家,瘋狂地想完成在高樓之間走鋼絲這麼一件看似不可能的事兒,並且真的在1974年8月7日清晨,完成了這個史上最令人矚目的表演——在紐約世貿雙子塔之間架起鋼絲,在雲中的這一線間穿行了45分鐘。
女友安妮說雙塔就像為菲利普建造的一樣,6年之前,他就已經做好決定了。1968年,17歲的菲利普在牙醫診所的報紙上看到正在建設中的世貿雙塔,一個夢想就此在心中萌芽。如他所說,沒有任何理由,在那一瞬間,就決定去完成這項他稱之為『the coup』的技藝,要在世貿雙塔頂樓之間架一根鋼絲,高空行走。影片真實再現了菲利普忍著牙疼,借著噴嚏的掩護撕下那頁報紙藏進衣服裡,同時,這個決定也在心裡紮下了根。
電影從他的童年開始,訓練、離家出走、邂逅女友,從產生念頭到完成壯舉,他縝密調查規劃,前後花費六年半的時間。菲利普從法國來到紐約,一路組隊,和他的團隊計劃了數月,突破層層關卡,緊張通宵作業一晚,最終在太陽升起時大功告成。
影片中有一些很有意思的細節:菲利普的同伴想到了用弓箭的主意。他們先把魚線綁在箭上射過去,然後把魚線和粗一點的繩子接起來,最終接上了450磅重、200英尺長的鋼纜。他們搞了個頭腦風暴,想了很多種辦法把鋼絲送到對面塔樓,甚至想過用無線電控制飛機達成,這些都是真人真事的還原。
當鋼索真正穿過雙子塔,高聳的摩天大樓扶搖而上,黑衣的菲利普在400米的高空行走、跪坐、仰躺、舞蹈、致敬。頭頂是淺藍的天,腳下是縮成螞蟻一般大小在張望的人群,他越來越安詳的表情帶著滿足和喜悅,電影鏡頭中的縱深感帶給人不可思議的效果。
《雲中行走》在故事上將菲利普?帕特與世貿雙塔緊密的合二為一,仿若世貿雙塔就是為了迎接菲利普?帕特的挑戰而築一般。電影中17分鐘的走鋼索片段是自從《鐵達尼號》的沉船以來最偉大的對於真實事件的銀幕再現。在最佳老牌導演羅伯特?澤米基斯構建的電影世界裡,逼真的數碼特效顯示了大師功力。澤米基斯努力重現那種頗具年代感的場景,不利不承認,《雲中行走》是痴迷IMAX 3D技術的導演澤米基斯把得心應手的IMAX 3D技術與真實故事相結合的一部力作。除了身臨其境的視效,很讚賞整個影片節奏上的把控,122分鐘的電影廢話很少,劇情緊湊。從夢想萌生到最終實現壯舉,環環相扣,時時刻刻都緊抓人心。魯迪老爹的技術指導,安妮的精神撫慰,內應和朋友們的傾力相助,每次冒險的時刻都讓人提心弔膽又驚險刺激。
菲利普不覺得累,在他左腳站在北塔的那一刻,他很興奮,他知道自己成功了。他不是在克服挑戰的恐懼,而是壓制住完成夢想的喜悅讓自己平靜。不像之前表演的時候,湖水之下那些嬉笑怒罵的遊人令他分心。在電影中,菲利普走在世貿中心的雙塔之間是個頗具美感的儀式,同時也是身體的大膽冒險。在400米高空只有他和他的鋼索,把這件事當成美妙的藝術,他做到了。
看《雲中行走》的那天我剛剛經歷過一段灰色的時光,那晚我默默坐在電影院最靠邊的位置上,讓自己與男主一起回歸平靜。這部真實電影帶給我一碗能量的雞湯,告訴現實中我們的人生與走鋼索有太多的相似,當置身所要完成的事中,卻被周遭繁華紛雜圍繞,必須把自己從雜念中抽離出來,站在鋼索上更是這樣的。當你開始胡思亂想「我現在站的太高了」或者「我要失去平衡了」,那就無法挑戰成功。其實我們都能自己證明,我可以完成任何事,可以做那個我想成為的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