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的主人公菲利普是一個從小便希望在繩索上行走,並把它當做自己的夢想,他不斷地去練習。這其實與我們也差不多,因為都明白,夢想是靠堅持不懈的努力以及不斷改正錯誤中實現的。當然,人們還需要自信,這十分重要,我們的主人公十分自信,他用他那對於藝術的詮釋體現了他的性格,自己做的事是要別人的贊同的,但首先是自己贊同。
其次,菲利普他也對自己的夢想投入極大,以至讓他的隊友認為他瘋了。但是面對將來的表演還是表現地有點不知所措,心理學上稱為「目的顫抖」。有時我們也會這樣,當目的顯得十分重要時,我們會動搖。他能在最後穩住,也在向我表明,當放下心中那不穩的部分,就像平常一樣,冷靜對待。
在高空行走之前,菲利普可謂是拉盡了朋友,雖然有幾個臨陣逃跑。但是,菲利普他處理與朋友之間的關係時十分的輕鬆,因為他明白有時一個團隊的力量比一兩個人的效率和成功率都很高,正如「將軍需要士兵的支持才是將軍,士兵需要將軍的指揮才能作戰。」
不管要克服多大的困難,一個團隊給人的鼓勵比其他都強。無論一個人要多大的成就為目的,他都要克服自己的心魔以及他人的冷眼。想要克服自己的心理困難,必須對自己有一個客觀理性的認識,而這往往是一個團隊所可以給的。
當菲利普在繩索之上無畏地躺下時,那一瞬間,世界在凝望他。而他,也第一次丟下一切的功利,用一種近乎嬰孩般的純粹去用心回望世界。
菲利普是一個很功利主義的人。導演用很直白的手法表達出了他的急躁、不沉穩。當魯迪爸爸讓他先學會向觀眾致意時,他拒絕了,理由很簡單也好笑:「為什麼要向觀眾致意?我是個藝術家!」看,一個急功近利的傢伙。菲利普並非傳統意義上那種完美的故事主角,他的缺點在前期一覽無餘,例如偏執、傲慢和不聽取他人意見。菲利普是一個相當自我的人,而電影的中後期,就是他的自我蛻變,成就自我的故事了。
他的蛻變真正開始於完成壯舉前的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安妮的勸導使菲利普的理智回籠。每一步計劃都縝密地讓人訝異,在電梯前苦等,在高處安慰傑夫,在對講機中冷靜應對他人的臨場退縮。在繩索上時,警察出現了,我覺得在這,警察象徵著世俗的約束,可這人世間最有力量的約束也對他無可奈何。菲利普在繩索上的每一步都在為他加冕,他就是這裡的王。恐懼也來了,鳥血紅的雙眼映出了一兩秒他的慌亂,儘管只是一點點的不平衡,也能讓他墜入深淵。
但菲利普做到了,不是在湖上表演的慌亂,而是一種超凡脫俗的平靜。於是,他成功了。在自白中,菲利普說到:「沒什麼好處,是我內心奢華的夢。」我想幹,於是我去做,我去做,於是我成長,我成長於是我成功,這是我看出的菲利普的一生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