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中行走:夢想還是要有的,並且需要堅持

2021-01-09 提筆雋情書

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這是馬雲最經典的一句心靈雞湯。

看完《雲中行走》,我更加深刻地認同「外星人」的這句話了。

站在400多米高空往下看是什麼樣的感覺?雖然我也喜歡爬高樓,在寬闊的露臺上抬頭遠望,可是別說400多米高的地方,就是在「東方明珠」上,我也感覺到自己還是個「恐高症」患者,仔細想想就覺得腿軟和眩暈。

可是,八歲的法國小孩菲利普·帕特自從在馬戲團見到走鋼絲藝人的表演後,就迷戀上這種危險而刺激的活動,他不顧朋友的反對,不顧警察父親的不理解,利用各種方式向老藝人求教,從雜耍表演開始追逐自己的夢想。

如果一直是這樣,菲利普的故事也泛善可陳。

因為一張在建的紐約雙子大廈,菲利普異想天開地想在這兩棟當時世界最高建築間走鋼絲。

有夢想,並且堅持不懈,是一件多麼難得的事。

當菲利普從家裡出走的時候,當他在廣場上邂逅街頭女藝人的時候,當他摔倒在小村裡的水池裡的時候,當他深夜從巴黎聖母院上穿過的時候,我知道,他離成功不遠了。

「一個真實的故事」「110層高」「140英尺長的鋼索」「沒有回頭路」這些關鍵詞堆砌了一個年輕的,狂妄的,令人咋舌的夢。

當前半段抒情的文藝片結束後,犯罪片開始了,召集人手,到喬裝打扮,踩點策劃,搬運裝備,簡單的劇情和故事在行雲流水裡居然有些跌宕。

精神導師帕帕·魯迪說「一個人往往失敗在最接近成功的時候,你以為你志在必得,其實可能面臨失敗。」儘管這一句是免費送的,我覺得肯定給了菲利普最大的鼓舞。

一番驚心動魄,一番波折之後。

清晨,紐約,雲霧迷濛,腳下是無數的看客和美麗的街景,一根細長的鋼絲連接著南北兩座高樓,也連接著一個年輕人不為理解的夢想此岸和彼岸。

那是1972年,搖滾流行,披頭四是全民偶像,人們還相信魔術,願意冒險。

我不知道真實菲利普在邁出第一步的時候是怎麼想的,但是導演羅伯特·澤米吉斯通過演員湯瑟夫精準地表現了這一刻的欣喜與平靜。

那一刻,影院裡是安靜的。

羅伯特拍出過兩部這樣的電影。往昔《阿甘正傳》,用奔跑搞定一切的傻子,塑造大智若愚的傳奇;今時《雲中行走》,以走鋼索徵服高度的瘋子,彰顯大勇無怯的神話。兩個人物一虛構一真實,一陸地一高空,都在用行動的腳步追逐夢想,表達著對信仰的堅持。

有信仰,是一件多麼美好的事情。

「當我看到一個美麗的地方,我就放下我的繩子去行走,無法抗拒。」

「胡蘿蔔煮熟了。」

「DOWN,我看到了虛無。」

「這一刻,紐約多麼美好。」

當菲利普來回在鋼絲上走了四趟,不時單膝跪在索上,每個危險動作都趨向舞蹈化,鋼索晃晃悠悠,並在鋼絲上做出下跪、仰臥等感謝的動作時,這些驚心動魄鏡頭,讓人為其提心弔膽,手心冒汗,同時又有一種奇妙的刺激感。

鏡頭中,那隻飄逸的小鳥飛過菲利普,「我們都在雲中了」,更是平添了一些浪漫的感覺。

整部影片劇情舒緩,鏡頭刺激,是年末一部難得的全場「無尿點」影片,柔情的人看到了勵志,單純的人看到了驚險。

我,看到了希望。

世界沉寂太久了,缺少瘋子,人有時還是需要停下腳步抬頭仰視,看看不甘平庸的人都在做什麼。人生雖然要不斷尋找支點、維持平衡,但人也是一種潛力無窮的動物,可以把不可能的事情變成可能。

影片中,最終菲利普因「走鋼絲」(man on wire)而被罰在紐約中央公園給小朋友表演走鋼絲,美國司法界最終以一種幽默的方式親近了一位法國藝術家。

現實中,在雙子塔尖是菲利普·帕特一生的高光時刻,此後的一生他都因這個曝光過度的點而黯淡失色,在經歷過一次演出事故後他如今已化身為一個夢想傳道士,出自傳、做講座、拍紀錄片,他的故事被改編成童話、電影。

事實證明,夢想還是要有的,並且需要堅持,「夢想」是可以當「飯」吃的。

相關焦點

  • 《雲中行走》:驚心之作,經典重現
    ■黑王輝如果說「9·11」事件是賓·拉登一場驚天陰謀的話,那麼《雲中行走》便是羅伯特·澤米吉斯獻給雙子大廈的一封情書。在「9·11」事件中,雙子大廈被毀於一旦,而今天,在《雲中行走》中,雙子大廈重新「復活」,並且將上演一場驚心動魄的「牽手之旅」。
  • 《雲中行走》上映 年度口碑視覺盛宴奪鼎而來
    「安利」擋不住 《雲中行走》再掀自來水狂潮    繼被《娛樂周刊》評為:「自從《鐵達尼號》的沉船以來,最偉大的對於真實事件的銀幕再現。」之後,其實已經有很多中國觀眾已經在海外或其他渠道觀看了這部口碑爆棚的巨作,《雲中行走》的第一批「自來水」也正是他們。
  • 《雲中行走》 繁華中央的能量雞湯
    電影《雲中行走》翻拍自曾在2009年獲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的《走鋼絲的人》,沒錯,它是真人真事:一個叫菲利普?帕特的法國瘋子藝術家,瘋狂地想完成在高樓之間走鋼絲這麼一件看似不可能的事兒,並且真的在1974年8月7日清晨,完成了這個史上最令人矚目的表演——在紐約世貿雙子塔之間架起鋼絲,在雲中的這一線間穿行了45分鐘。  女友安妮說雙塔就像為菲利普建造的一樣,6年之前,他就已經做好決定了。1968年,17歲的菲利普在牙醫診所的報紙上看到正在建設中的世貿雙塔,一個夢想就此在心中萌芽。
  • 《雲中行走》重現高空走索奇人 無安保裸走驚心動魄
    《雲中行走》重現高空走索奇人   搜狐娛樂(森月/文)1月22日,中國大銀幕上將上演囧瑟夫主演的《雲中行走》,在1974年紐約的雙子塔之間,曾經有一個法國年輕人架起鋼索,無任何安保措施地行走過雙塔之間,並在鋼索上停留了45
  • 《雲中行走》:視覺奇觀帶來不了走心的震撼
    但事實上,老外們這樣的冒險精神,卻十足是一種對生命熱愛的體現,對於很多人而言,生活並不僅僅是或者,而是要有意義的存在。於是,在對這種存在的追求中,很多人都走上了一種對極致的探索之中。     正在院線上映的《雲中行走》裡的主人公菲利普帕蒂,恰恰就是這樣一種人物。
  • 《雲中行走》|挑戰權威、塑造情感的高空藝術
    在110層412米的雲中,菲利普開始了他的鋼絲行走。本片根據法國雜技藝術家菲利普·帕特的個人自傳改編,翻拍自2009年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走鋼絲的人》。《雲中行走》是一部帶有傳記性質的影片,講述了法國雜技藝術家菲利普·帕特的傳奇雜技生涯,同時,該片亦擁有一定量級的喜劇劇情,營造了一種輕快的影片氛圍,旨在以一種樂觀輕鬆地態度去應對危險,從而讚揚人的無畏,以及對勇敢的謳歌,因此可以說,《雲中行走》是一部經典的好萊塢「夢想」影片,用夢想+傳奇故事的組合,用法國人的行徑去描繪自由主義為上的美國夢,這是一次文化的移植,也是好萊塢慣用的,收集他國素材最終轉換為本國文化內核的改編套路
  • 《雲中行走》:只要你想,世界上沒有不可能!
    而這次他導演的《雲中行走》中,澤米吉斯則將目光對準了法國雜技藝術家菲利普·帕特。並為觀眾重現了法國雜技藝術家菲利普·帕特,這位空中夢想家1974年8月7日的驚世壯舉。 《雲中行走》海報1968年,年僅17歲的法國人菲利普(約瑟夫·高登-萊維特飾)在一家牙醫診所的雜誌上看到正在建設中的世貿雙塔,在那一刻,他看到了自己的夢想。
  • 揭開《雲中行走》背後的故事
    沒錯,這部影片就是《雲中行走》The Walk。先來欣賞一組電影劇照(恐高症患者看到這裡可以閉眼先)>>>>關於這部電影    《雲中行走》改編自菲利普·帕特的個人自傳To Reach the Clouds,以及這段故事的紀錄片《走鋼絲的人》——還曾獲得2009年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
  • 對一個恐高症患者來說 《雲中行走》就是徹徹底底的恐怖片
    雖說「人艱不拆」,但還是有人提醒他:呃,這片子沒有3D的。  這不是段子,是真事。  2011年,正是3D電影席捲全球之時,開啟3D電影元年的《阿凡達》導演詹姆斯·卡梅隆樂觀地認為,3D電影會像當年的彩色電影(取代黑白電影)、有聲電影(取代無聲電影)一樣,找到自己的位置。這一年,克里斯多福·諾蘭開拍《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製片方華納兄弟建議用3D拍,他拒絕了。
  • 《雲中行走》必看經典,不看絕對後悔!
    從傳記的故事主體看,菲利普是一個雜技演員,是什麼促使他去享受在雙子塔中間的行走,我覺得是有所作為的決心和享受鋼索的滿足感。 電影剛開始時我有點忐忑,這麼個相貌平平、身材平平的人要怎麼演一個身輕如燕的雜技藝術家呢?
  • 「靈江源高空玻璃橋」在雲中行走,尋生命之源
    ——《雲中行走》豆瓣五星影評如果你因菲利普·帕特在紐約世貿大樓雙子塔之間踏出第一步而眼眶溼潤,不管是因為感動還是驚嚇!如果你因《雲中行走》的故事和自己血液中的冒險基因產生極大共鳴,卻不能體驗那種視覺衝擊以及勇敢、冒險、瘋狂的生命之音!那麼在這裡,靈江源高空玻璃橋讓你有一份這樣的真實體驗:為你不畏艱難、克服危險、實現夢想,為尋找這樣的勇敢與瘋狂,為你讓生命有滋有味!
  • 《雲中行走》一部關於戶外極限的電影,一個追求理想的瘋子!
    在這個世界上,有這樣一群人,他們總是格格不入,喜歡冒險,喜歡尋求刺激,不斷挑戰人類的極限,敢於直面生死,當然很多人在釋放腎上腺素的同時,也有人在挑戰極限的過程中搭上性命,這是可悲的,畢竟運動都是存在風險的,但即便知道戶外極限是一個死亡率極高的,但依舊吸引著年輕人的熱愛,因近期我們都只能待在家裡,小編也是閒來無事,就看了一部關於戶外極限的電影《雲中行走
  • 河南小夥興義挑戰「雲中行走」
    《雲中行走》,是美國三星影業出品的傳記劇情片,講述雜技人通過鋼索成功穿越兩座大樓的經歷故事。7日上午,來自河南濮陽的小夥胡記恩就在興義市玉皇頂景區,挑戰「雲中行走」。雲中行走激起呼聲「哇,好厲害。」「現在起風了,會不會危險?」
  • 《雲中行走》在雲上用心看
    影片的主人公菲利普是一個從小便希望在繩索上行走,並把它當做自己的夢想,他不斷地去練習。這其實與我們也差不多,因為都明白,夢想是靠堅持不懈的努力以及不斷改正錯誤中實現的。當然,人們還需要自信,這十分重要,我們的主人公十分自信,他用他那對於藝術的詮釋體現了他的性格,自己做的事是要別人的贊同的,但首先是自己贊同。其次,菲利普他也對自己的夢想投入極大,以至讓他的隊友認為他瘋了。但是面對將來的表演還是表現地有點不知所措,心理學上稱為「目的顫抖」。有時我們也會這樣,當目的顯得十分重要時,我們會動搖。
  • 一部豆瓣9.1高分電影告訴你:孩子的夢想需要這樣來守護
    孩子們哄堂大笑,紛紛嘲笑著凱蒂這貌似不切實際的夢想。正當凱蒂糾結於自己是否需要堅持時,克拉拉的奶奶帶著克拉拉來找凱蒂,這位睿智慈祥的奶奶向凱蒂傳達這樣一個概念:其他孩子之所以會嘲笑她,是因為他們的腦子裡只有眼前的生活,沒有見識過遠方,所以無法想像窮苦人也可以依靠知識來改變命運。你如果覺得自己是對的,就不需要聽別人怎麼說,堅持去做就好。
  • 網友:夢想還是可以有的!
    網友表示:夢想還是可以有的!銀河系是太陽系所在的捧旋星系(中間具有恆星聚集而組成的短棒形狀的螺旋星系),其中包括1000-4000億顆恆星以及大量的星團、星雲還有各種星際氣體以及星際塵埃,這也僅是目前所發現的現狀。從地球的角度去看銀河系的話有就像一個環繞天空的銀白色的環帶,那種畫面十分令人嚮往。而太陽系的總質量則是太陽的2100億倍,屬於本星系群的一種。
  • 世界上到底是先有的男人,還是先有的女人?
    大家應該都聽說過那個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蛋是雞生的,雞又是從蛋裡孵出來的,所以人們搞不清楚是先有蛋還是先有雞,一直為這個問題爭論不休,今天說的這個問題也有點類似,大家覺得這個世界是先有的男人,還是先有的女人?
  • 12元/小時的明星夢想,還有多少群演在堅持?
    相比遙不可及的演員夢想,外賣小哥普遍5000起的工資和努努力可以破萬的薪酬,也挺有吸引力。有的送快遞,有的打臨工,有的開始做直播。 每小時12元的明星夢想,還能堅持多久?
  • 《蝸牛與黃鸝鳥》:希望還是要有的,因為總會實現
    一直很喜歡《蝸牛與黃鸝鳥》中的費舍爾,無論是造型還是言談,看似有點狂放不羈,總是不按常理出牌,但認識越久,越覺得親切,作為一名國際知名的華裔指揮家,他的才華,他的人品,真的堪稱一位超級好老師。高考的目標,大多指向了更高的學府——大學,無論是文理類,還是藝術類,正如《蝸牛與黃鸝鳥》中的這所音樂學院——百器音樂學院,夢想與現實,看似只有一步之遙,高考已經成為了一個人生的分水嶺,但是,大學校園,又何嘗不是一個夢想之地呢?我們這一生,總以為下一步就到了璀璨的人生,殊不知,正是一個接一個的夢想,才讓我們不曾停下求知攀援的腳步。
  • 一次人工降雨需要什麼條件?要滿足雲中的微物理條件
    之前在菜葉網上看過相關的資料,人類要想人工降雨就要有充分的條件。一般來講,自然降水不僅需要一定的宏觀天氣條件,還需要滿足雲中的微物理條件,比如:0℃以上的暖雲中要有大水滴;0℃以下的冷雲中要有冰晶,沒有這個條件,天氣形勢再好,雲層條件再好,也不會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