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電影網專稿 近來網上有一段視頻很是流行,大概就是將一些老外們冒險、不顧生死的舉動加以剪輯,組合成一段「外國人不作不死」的集錦視頻。對於大多數國人來說,這樣的冒險方式看上去總是怕怕的,於是就也多了很多指責、批判老外們不尊重生命的言語。但事實上,老外們這樣的冒險精神,卻十足是一種對生命熱愛的體現,對於很多人而言,生活並不僅僅是或者,而是要有意義的存在。於是,在對這種存在的追求中,很多人都走上了一種對極致的探索之中。
正在院線上映的《雲中行走》裡的主人公菲利普帕蒂,恰恰就是這樣一種人物。初入職場做了一名魔術師,不禁讓人想起電影史上那位魔術大師」梅裡愛「,若不是他的天馬行空,當時的電影恐怕也就會是另外一種模樣。菲利普帕蒂魔術師做了不久,就開始對走鋼絲產生了強烈興趣,但這個時候,興趣只是想轉化成一種職業而已,直到他如影片中所呈現的那樣,在牙醫診所裡看到那則關於紐約雙子塔的新聞,他終於決定將徵服雙子塔,作為自己人生的一件藝術品來完成。
《雲中行走》是一部傳記片,對菲利普帕蒂的成長並非濃墨重彩,而是截取過程中重要的片段,串成他人生華美樂章的前期鋪墊。對於菲利普帕蒂來說,他的成功並非是單獨的,而是群策群力的團隊式夢想成真。於是,在影片的前三分之一段落,一個個場景既描繪的是菲利普帕蒂如何在走鋼絲這條路上越來越精煉,同時也引出了對他人生有極大意義的朋友,如女朋友Annie,就是在他初到巴黎時互相吸引,雖然結局略顯悲情,但在影片的呈現中,Annie可謂是菲利普帕蒂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柱。
客觀而講,影片的鋪墊顯得比較平淡和流水帳,用菲利普帕蒂以第一人稱視角的自我敘述作為串場和接連劇情的重要手段,本來就很偷懶。而一個段落拼貼一個段落,直奔主題而去的呈現,乾脆直接但總歸是缺了些什麼,好萊塢式的操作手法讓影片看上去很利索,卻沒什麼韻味。
所以,整部影片的高潮就集中在後面的二十多分鐘的時間裡,跨越雙子塔的過程被細緻甚至頗帶藝術氣質的呈現出來,那種緊張感、過程感看得人酣暢淋漓,尤其高塔走索的場景,所帶來的視覺震撼,由上而下的縱深太適合用3D和寬銀幕來展現了,這個時候,才能深切的感受到技術的力量。技術在此,既帶來電影魅力,同時也是技術所造就的雙子塔,其科技含量讓生硬的建築成為一種藝術,而這種藝術與神聖之感,才讓菲利普帕蒂產生了徵服它的欲望和衝動。
但就影片而言,平淡的敘事並不能有效平衡最後視覺奇觀所帶來的衝擊,但好在,影片的敘事基調輕快活潑,用喜劇的方式敘說了這個充滿了困難和危機的故事,所以這樣一部關乎夢想、宏大敘事的片子,看上去並不累,而若能夠沉浸在影片所塑造的那種積極的情境中,或許也能夠獲得很多積極追尋夢想的激勵。
不過,《雲中行走》最讓人不滿意的,或許並非是故事講述之上,而在於人物塑造。創作者有意地去刻畫了群像,但這些人物卻每個人都模稜兩可,無法讓人留下印象。而最重要的菲利普帕蒂,影片便過於高大全的描繪了這樣一個複雜的英雄人物。《雲中行走》中,菲利普帕蒂是一個充滿了法式浪漫、美式激情的「完美」英雄,但現實生活中的他,卻遠非這麼完美,最為人樂道的就是他鋼索成功之後睡了自己的支持者,這些人格上的「瑕疵」實際上是讓人物鮮活的重要手段,但很可惜在這部影片中,觀眾能感受到的菲利普帕蒂過於「天才」,以至於缺少了真實的貼近感。
的確,此類傳記式影片不好拍,往往在塑造偉人和普通人中失之毫釐便差之千裡。所以一個優秀式偏執的菲利普帕蒂並不能讓觀眾認同,而挑戰極限也在不斷地臺詞和對白中喪失了很多的刺激程度。若要更深入了解菲利普帕蒂,還是去看那部紀錄片《man on wire》吧。
文/達達先生
[1905電影網]獨家原創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