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背後的歷史:雲中說「雲」

2021-01-09 雁門文叢

文 / 宋旭

作為一個相對獨立的地理單元,陰山之南,滹沱之北,長城沿線一帶,不論是曰郡、曰州、曰府,還是曰路、曰山、曰河,多以「雲」稱。如雲州(古州名)、雲內(古縣名)、雲中郡(古郡名)、雲中縣(古縣名)、雲中鎮(今鎮名,在懷仁縣)雲中河(河名,在原平市)、雲陽(谷名,在左雲縣)、雲岡(大同西,為名勝地)、雲泉(山名,在張家口西)……「雲」,作名詞時,本意是「雲彩」, 地氣上為雲,借指高空。作形容詞時,有「盛多」(雲集)、「疏遠」(雲孫)之意。作動詞時,有「言說」(不知所云)、「,是」(雖雲匹夫,霸王可也)等意。上述地名中的 「雲」字,該作何解?

從古雲中城說起

沿歷史之河一直上溯,就會發現,上述諸「雲」,均脫胎於戰國時期趙國所建之「雲中城」。

古「雲中城」位於內蒙古託克託縣城東北,現古城鎮所在地。是蒙古高原歷史上所記載的第一座城市,也是當時趙國雲中郡的郡治所在地。關於古雲中城始建年代,大概有兩種意見。一種意見說是戰國時期趙武侯所築(公元前399年——公元前387年)。另一種意見認為是趙武靈王時期(約公元前300年左右)所築。前者見於《山西通志》、《水經注》、《虞氏記》等諸多史冊,後者為近代以來部分學者研究所得之結論。老宋認為,後者更加符合歷史真實。因為在歷史上,並無趙武侯其人,《山西通志》所言之趙武侯,恐為趙武公之訛。根據《史記·趙世家》言,趙武公為趙烈侯之弟,在位十三年而卒。其時,趙國的疆域還沒有探及河套一帶。直到趙武靈王二十六年,才「復攻中山,攘地北至燕、代,西至雲中、九原」(《史記·趙世家》)。在此之前的趙武靈王十九年春,為了推行「胡服騎射」,趙武靈王召大將樓緩謀曰:「我先王因世之變,以長南藩之地,屬阻漳、滏之險,立長城,又取藺、郭狼,敗林人於荏,而功未遂。今中山在我腹心,北有燕,東有胡,西有林胡、樓煩、秦、韓之邊,而無強兵之救,是亡社稷,奈何?夫有高世之名,必有遺俗之累。吾欲胡服。」(《史記·趙世家》)同時,趙武靈王為了「胡服騎射」的順利實施,在與肥義「議天下」之後,還「往之公子成家」,進行遊說,其中趙武靈王的一段話,說明了當時趙國的疆域四至:「吾國東有河、薄洛之水,與齊、中山同之,無舟楫之用。自常山以至代、上黨,東有燕、東胡之境,而西有樓煩、秦、韓之邊,今無騎射之備。故寡人無舟楫之用,夾水居之民,將何以守河、薄洛之水;變服騎射,以備燕、三胡、秦、韓之邊。」(《史記·趙世家》)這裡所說之「三胡」,就是指當時遊牧於陰山之南,西起河套,東漸晉西北、晉北、冀北地區的林胡、婁煩和東胡。說明在趙武靈王之前,趙國的疆土遠未及於河套地區,更不可能在那裡築城。最有可能的是經過「胡服騎射」改革,趙國國富兵強,進攻北部的林胡、樓煩等北方遊牧民族,迫使其北退,佔領了今山西省北部和內蒙古自治區中南部地區,勢力沿大青山、烏拉山南麓北向西推進,疆域到達河套邊沿。於是,設置了雲中、雁門、代郡三郡以管理這塊新開闢的土地,並修築了雲中城作為雲中郡的郡治所在地。

其後,秦滅六國,全國置三十六郡,雲中郡治雲中(今內蒙古託克託東北),東漢末郡廢。北魏雲中郡治盛樂(今內蒙古和林格爾西北土城子)。北周,改太平縣為雲中縣,治所在在今山西省大同市。唐雲中郡即雲州,治定襄(今山西大同)。唐玄宗開元十八年,即公元730年,置雲中縣。唐玄宗天寶元年,即公元742年,置雲中郡,轄境相當於今長城以南,桑乾河以北一帶。乾元元年(758年)雲中郡再改為雲州。五代十國時期後晉開國皇帝石敬瑭起兵造反,後唐軍兵圍太原,石敬瑭向契丹求援,割讓幽雲十六州(現北京、天津至大同、朔州),從此雲州成為遼國國土。後晉天福二年(937)遼進佔雲州。初為大同軍節度,不久,析雲中縣,置懷仁、奉義等縣。重熙十三年(1044)改雲州為西京,設西京道大同府。

戰國形勢圖

狄語語境中的「雲」字

對於河套、晉北乃至冀北一帶地名中的「雲」字,用漢語的諸多義項,均無法釋清。對此,老宋以為,隱藏在上述地名中的「雲」字,應為「借字表音」。

近代學者曾運乾在其《喻母古讀考》中,提出「喻三歸匣」。認為中古的「喻三」(即雲母,曾氏稱於),在上古讀作匣母。也就是說,唐宋時期的「y/j」聲母三等字,在秦漢時期為「h」母。曾氏的這一論述為學界普遍認可。而「雲」字,在中古漢語中,正是「喻母三等字」(簡稱「喻三」)。根據這一論斷,「雲」字的上古音,王力擬構「un」,潘悟雲擬構「iun」,蒲立本擬構「un」, 鄭張尚芳擬構「un」。其讀音大致相當於現代漢語的「hun」。

值得注意的是,「hun」,在蒙語中的意思為「天鵝、人」。蒙語屬於阿爾泰語系。從語言學角度分析,作為阿爾泰語系的三大語族,突厥語、蒙古語和通古斯語(滿語)的詞彙來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有著極近的親源關係。這與歷史上蒙古草原上部族分化融合有相當的吻合性。

歷史上的匈奴,就是一個被稱作「hun」的族群。史學界普遍認為,崛起於秦漢之際的匈奴,其族源就是上古三代遊牧於北方的「北狄」諸族。《逸周書·王會》:「正北 空同 、 大夏 、 莎車 、 姑他 、 旦略 、 豹胡 、 代翟 、 匈奴 、 樓煩 、 月氏 、 孅犁 、 其龍 、 東胡 ,請令以橐駞、白玉、野馬、騊駼、駃騠、良弓為獻。」《汲冢周書》:「正北空同、大夏、莎車、姑他、旦略、貎胡、戎翟、匈奴、婁煩、月氐、孅犁、其龍,東胡之別名也,戎十二者,悉統於空同。」說明在商周時期,東亞北部的諸多遊牧部族尚未形成統一之勢。到楚漢相爭時,「東胡強而月氏盛。……冒頓既立……遂東襲擊東胡。……大破滅東胡王,虜其民眾畜產。既歸,西擊走月氏,南並樓煩、白羊河南王,悉復收秦所使蒙恬所奪匈奴地者」。《漢書·匈奴傳上》載:北亞草原各遊牧部落或部落聯盟,在冒頓的軍事打擊之下,相繼被納入匈奴的政治版圖。這個龐大遊牧帝國的疆域,幾乎覆蓋了整個北亞草原。

根據譚其驤主編的《中國歷史地圖》,趙武靈王時期,遊牧於陰山之南、河套一帶的,主要是林胡和婁煩。這兩個部族均為狄族。其語言當為阿爾泰語系中的一支。在他們的語境中,「hun」,就是「天鵝」(漢字與之對應的是「鵠」,音「hu」,鴻雁),就是「人」。他們是自稱為「hun」的族群,也就是隨著鴻雁北飛南遷的遊牧的民族。

值得一提的是,天鵝,不僅是北方遊牧民族薩滿教的圖騰,更是阿爾泰語諸多民族的始祖神。關於哈薩克族的起源,就有這樣一個傳說:遠古時期,有一位年輕的將領在戰爭受傷,在炎熱乾燥的天氣下,飢餓、口渴、疲憊一齊向他襲來,在以為自己將要撒手人寰的時候,一隻美麗的白天鵝從天而降,並拯救這位將領於危難之中。後來,白天鵝變身成為一位端莊美麗的少女,嫁給這位將領為妻,二人在婚後不久,她便生下第一個兒子。為了紀念兩人的愛情和罕有的婚配,他們給兒子起名叫「Qazaq」,即人們現在所說的哈薩克。後來,哈薩克有了三個兒子,這三個兒子的後代便是現今構成哈薩克族的三個「玉茲」。至今,哈薩克人繼承了先祖的圖騰崇拜和信仰,仍把天鵝視為聖鳥,把天鵝作為美麗和祥瑞的象徵,嚴禁捕殺。一般的哈薩克人也愛把死去的天鵝掛在氈房圓木柵上,把天鵝毛插在小孩胸前以求吉祥和平,顯然這些均是古代崇拜天鵝的遺風。

蒙古乞顏部,是蒙古族最古老的部落之一,源出古東胡族,屬於蒙古族始祖,其後產生了號稱「 黃金家族」的主兒乞氏、泰赤烏氏、孛兒只斤氏。在乞顏部,流傳著一個動人的傳說:在古代,被匈奴族人追擊的一部分東胡族人,催馬奔馳到一個湖邊,當匈奴追兵趕到湖邊,一群天鵝聽到馬蹄聲便鳴叫不止。由於夜幕已降,匈奴追兵以為進入了對方的埋伏圈,立刻撥轉馬頭而回,就這樣,這些東胡族人因此得以生存。這些東胡人後來就定居在額兒古捏(昆後),他們無限崇敬天鵝,視天鵝的叫聲為救命之聲。

裕固族民歌《堯熬爾來自西州哈卓》中亦唱道「牛糞水燃燒在我們心中,天鵝琴哭訴著世代的衷腸。琴聲裡流淌著千年的眼淚,手指間凝固著民族的悲傷。不是因為我喝酒過量,也不是我生來就愛嚷嚷;是因為阿尼尕留下了苦歌,我才有心留給子孫說唱。」「是琴弦帶來故鄉的濃香,酒杯裡你能見到堯熬爾的血浪。」「比瑪瑙還要珍貴的孩子們,把天鵝琴聲當作母親的乳房。」這裡天鵝琴與裕固族的苦難和創傷很自然地聯繫起來了,成為裕固族民族精神生活之源泉。

布裡亞特蒙古人中流傳的天鵝圖騰神話《霍裡土默特與霍裡岱墨爾根》。相傳霍裡土默特是個尚未成家的單身青年。一天,他在貝加爾湖湖畔漫遊時,見從東北方向飛來九隻天鵝落在湖岸,脫下羽衣後變成九位仙女跳入湖中洗浴,他將一隻天鵝的羽衣偷來潛身躲藏。浴畢,八隻天鵝身著羽衣飛去,留下一隻作了他的妻子。生下了十一個兒子,分別是呼布德、嘎拉珠德、霍瓦柴、哈勒賓、巴圖乃、霍岱、呼希德、查幹、莎萊德、包登古德、哈爾嘎那,成為後世十一部的始祖。這裡既反映了蒙古人對主宰神「騰格里」(天)的崇拜,也留有母系社會對女性崇拜的痕跡。也說明在蒙古族裡,是將「天鵝」作為「始祖神」的。他們將「hun」(天鵝)作為自己的始祖母,認為自己是「hun」的後代,所以,蒙語中的「hun」又有「人」的意思。

鴻雁,向南方,對對排成行

歷史還原,「雲中」應為「hun」人之域

現在,我們拋開漢語,從狄語的語境中尋找「雲中」之「雲」的歷史含義。實際上,答案已經顯現:「雲中」,就是「hun」人駐牧的地方。「hun」,即狄族,就是自認為是天鵝後代的人們,就是追隨者鴻雁南北遷徙的遊牧民族。

當年,趙武靈王攻滅林胡、婁煩,將統治勢力延伸至河套地區,在此築城置郡,名曰「雲中」,其義正表明這裡是狄族之地。狄族,中原稱之為「胡」,後世曰「匈奴」。均為「hun」之借音。漢語中皆有貶義。而趙武靈王當時盡收其地,其民亦為趙國之民,故以「雲」(hun)冠之。

同時,關於「雲中城」的建立,還有一個傳說:據《虞氏記》,趙武侯(按,應為趙武靈王,下同)先在黃河西岸上築城,剛築起部分城牆便崩塌了,於是改在黃河東面另選新址,這時,有一群天鵝整天都在同一個地方的上空來回盤旋,而鳥群的下方則放射出耀眼的光芒。趙武侯看到這個景象後,認為是吉祥之兆,便決定在這裡築城,並命名為雲中城。這個傳說的背後,也應證著「雲中」的含義:這裡是鴻雁的子孫繁衍成長的地方,他們世世代代遊牧於斯,生息於斯!

相關焦點

  • 濃縮中國 臺灣地名背後的故事
    ,比如高雄舊名為打狗,嘉義民雄鄉舊名打貓,「打狗打貓都是地名,接下來不會有打老鼠吧?」報導稱有大陸遊客開始深究臺灣地名,「他們會在網上討論恆春、墾丁、鹿港這些地名的由來,甚至有人搭臺鐵火車,細數從北到南各車站名稱。」的確,地名包含著豐富的自然和人文信息,從地名入手,是深入了解臺灣的一條通道。
  • 臺灣地名背後的故事:「打狗」「打貓」有緣由
    報導稱有大陸遊客開始深究臺灣地名,「他們會在網上討論恆春、墾丁、鹿港這些地名的由來,甚至有人搭臺鐵火車,細數從北到南各車站名稱。」的確,地名包含著豐富的自然和人文信息,從地名入手,是深入了解臺灣的一條通道。   臺灣的地名,凝結著荷蘭侵略、鄭成功收復、福建移民、日本人殖民統治、兩蔣敗退臺灣等歷史痕跡,夾雜著臺灣各部落語言、閩南話、客家話、日文等發音,幾乎每一個地名背後都有故事。
  • 從地名了解臺灣歷史
    從地名了解臺灣歷史 時間:2002-12-30 15:37   來源:   臺灣有很多「港」字的地名,你們可以猜一猜臺灣的東港、西港、南港、北港、中港、小港、裡港、新港、伸港、楓港,他們究竟在什麼地方。
  • 英國電信「雲中雲」服務使全球協作成為可能
    英國電信(BT)今日宣布將推出三款最新的雲服務方案,使客戶能夠方便地將不同技術平臺、不同廠商的協作工具和服務整合在一起。自由的選擇、更高的安全性、更佳的用戶體驗,實現了多廠商統一通信協作環境的雲中雲平臺所做的承諾。利用One Cloud視頻技術,BT實現了從會議室到使用辦公室臺式機、家用筆記本電腦或行動裝置等多廠商環境轉換的視頻協作。
  • 《臺灣地名解說集錦·臺中縣各鄉鎮地名之由來》
    (臺中縣鄉土史料——耆老口述歷史,民83,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編印)   2、后里  本鄉舊稱內埔鄉,早期發生聚落處稱「屯子腳」,分屯頂、屯下。後因避免與屏東縣內埔鄉同名而改稱后里鄉。乃因為本地的聚落是創建於平埔族麻薯社之背後,故稱「后里」。
  • 雲中的真相:雲供應商並不會管你的數據
    【IT168 資訊】近日,全球多雲數據管理領域領導廠商Veritas發布了《雲中的真相》調查報告,對全球13個國家/地區的調查結果顯示,有56%在企業在部署新的應用和工作負載時,會優先考慮部署在雲端,雲計算已經接近常態化。同時報告也表明,多數企業正在使用或計劃使用多雲平臺。
  • 預告 || 「校長雲中雲」第二期來啦——全面複課後的教學重構
    首期「校長雲中雲——中小學管理名家直播課」一經推出,受到全國教育同仁的熱烈關注和連連好評,2.36萬人實時參與直播
  • 中廣協副會長、福建省廣告協會會長黃應壽一行蒞臨分宜云中雲考察
    9月2日下午,中國廣告協會副會長、福建省廣告協會終身榮譽會長黃應壽先生,福建省鴻蒙蝴蝶雲項目負責人潘月華女士一行十人蒞臨分宜云中雲公司考察交流。江西省廣告協會秘書長羅衛東先生,鴻蒙雲平臺江西省總顧問徐國興先生、副秘書長範秀生先生、江西雲中雲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周會平先生陪同考察。  分宜云中雲負責人周會軍對黃會長一行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和接待。
  • 北京地名|「胡同」與蒙古語無涉
    北京地名地名是一個地區歷史記憶的承載,具有很高的歷史和文化價值,北京也不例外。如果說北京城是座開放的博物館,「地名」就是各種「陳列品」的說明書。近年來,北京市的地名保護與建設取得了良好效果。「北京地名」欄目旨在向公眾更好地普及與展示地名背後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
  • 揭開《雲中行走》背後的故事
    《雲中行走》雖然是一部傳記劇情片,卻用3D技術展現主角在空中走鋼索時驚心動魄的場面,聽說還有男性觀眾被直接嚇吐……囧瑟夫在攝影棚內吊威亞走鋼絲>>>>在電影背後,更精彩的是故事本身
  • 香港地名考,道盡了百年殖民地滄桑歷史
    對於喜歡旅遊的朋友來說,香港是一個非常值得去的地方,這座著名的世界金融中心,美麗的東方之珠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著人們前往,當我們去香港遊覽或者看港臺電視劇的時候常常會聽到一些奇怪的地名,街名,與大陸的命名方式非常的不同,其實這些很多都與香港長達156年的殖民地歷史有關
  • 荀子思想與地名美學構建-焦子棟
    吸納、借鑑國外特別是發達國家優秀的美學文化成果,既是中國地名美學的氣度與胸懷,也是中國地名美學的必然選擇。三、構建地名美學與發展先進文化《漢書·地理志》:「堯遭洪水,懷山襄陵,天下分絕,為十二州,使禹治之。水土既平,更制九州,列五服,任土作貢。」 《白虎通》云:「地者,元氣所生,萬物之祖也。」
  • 【聚焦2020全國兩會】「脫貧雲中雲」西藏篇:脫貧摘帽絕對不是終點
    2020年全國兩會召開之際,津雲新媒體聯合河北、甘肅、西藏、青海、新疆等天津結對幫扶地區的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共同策劃錄製了《2020全國兩會特別節目——脫貧雲中雲》系列視頻訪談節目。  從緊抓援藏項目資金投向,到牢牢把關援藏幹部選派;從強化產業幫扶,以產業促就業,到著力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的民生問題;從津昌兩地交流交往交融,到文化援藏水平不斷提高,這一系列舉措的背後是津昌兩地人民攜手奔小康的深厚情誼,更是天津把對口援藏作為自身重大政治使命的生動體現。在天津為昌都「量身打造」的對口支援模式下,昌都市提前一年即完成了脫貧摘帽的目標。
  • 歷史謎語100題,包羅萬象含地名、人名,猜一猜,試試自己的智慧
    1、孔雀收屏(猜一歷史人物) 關羽2、紅牆(打古代地名一) 赤壁3、千載太平 歷史地名一) 長安4、持久和平(猜一古代地名) 長安5、秀才當兵(猜一成語) 投筆從戎6、夕陽西下(猜一古代地名) 洛陽>7、厲害的僕人(打一古代少數民族名) 匈奴8、只會打仗的皇帝(猜一皇帝稱號) 光武帝9、漢朝天下(打一古代歷史人物) 劉邦10、男—— (打一近代歷史人物) 田漢11、黑孩——(打一古代歷史人物) 墨子12、村落——(打一古代歷史人物) 莊子13、農夫——(打一近代歷史人物) 田漢14、川幣——(打一近代歷史人物
  • 一個字背後的文化與歷史
    「藁城」這個名字很多人都讀不出來,這並不奇怪,因為「藁」是一個很特殊的字,「藁城」也是一個非常古老的地名。今天,就來說一說「藁」字背後的故事。工人正在製作藁城戰鼓。藁城戰鼓表演及其製作工藝於2016年被評為河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TAKEFOTO 供圖先說讀音。
  • 昨晚上熱搜的「北京雲中閃電」到底是什麼?
    8月2日晚,北京朝陽、房山、延慶、昌平等多區發布了雷電黃色預警,在部分地區上空出現巨大的雲中閃電,閃電在雲中劈刺,驚心動魄,如同魔幻特技,十分壯觀。網友對此紛紛評論:「哪位道友在此渡劫?」 來源:@田心小火爐還有網友神評論:「好像有人在雲裡面搞電焊」,甚至有人說自己看了場「神仙蹦迪」。
  • 澳大利亞現「雲中雲」!科學家不清楚形成原因,不罕見但也不常見
    這是雲中含有雲層(雲中雲),根據NASA科學研究人員稱,該雲層被稱為橫向捲雲帶,這些雲層並不罕見,但也不常見。橫向捲雲帶屬於雲層之中的一小部分,通常與風暴或前方邊緣的強烈天氣有關。獲得這張衛星照片後,科學家們分析發現,強烈的冷鋒從印度洋向內陸移動,所以是氣流「對抗」而引發的。
  • 雲複試、雲答辯、雲中情——記吉林大學考古學院2020年研究生招生...
    中國教育在線 訊 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使「雲模式」成為了時下最為流行的生活和工作模式。截止5月31日,吉林大學考古學院順利完成了本年度碩士研究生線上複試和碩博研究生學位論文的線上答辯,共錄取77名碩士研究生,並有28名碩士研究生、4名博士研究生順利通過論文答辯。
  • 中國天文學家研究發現巨分子雲中首個星團可能起源
    中新網北京4月10日電 (記者 孫自法)記者10日從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獲悉,該臺徐金龍博士等研究人員,利用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13.7米毫米波望遠鏡和國家天文臺「中國天眼」——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的觀測數據,並結合其他波段公開數據,研究揭示出加利福尼亞(California)巨分子雲中第一個深埋星團是被另一個巨分子雲撞擊後肢解形成
  • 從地名看澳大利亞社會的多元文化
    澳大利亞由於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歷史沿革,其地名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反映了澳大利亞文化的多元性。這些地名不僅是國家和地區的象徵,而且還具有重要的紀念意義,為研究這個國家的歷史和文化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史料依據。文章主要從反映土著語言文化的描述性地名、喚起人們情感回憶的地名、反映澳大利亞殖民地歷史的地名以及體現其他國家移民語 言文化特色的地名入手,分析研究上述地名賦予澳大利亞社會的多元文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