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已經是個成年人了」——「可我還沒準備好」

2020-11-22 澎湃新聞

原創 簡單心理APP 簡單心理 收錄於話題#如何才算真正的愛自己?Ta這樣說8#關於成長和家庭的那些事14

你是在什麼時候意識到自己是個「成年人」的?18歲的生日?不再有宵禁?去外地上大學?入職第一份工作?再或者,是壓力很大找人傾訴的時候,收到的那句回應:

「你已經是個成年人了。」

跟長大成人的喜悅相比,這句話更多讓人感到惶恐。你開始聽到越來越多這樣的聲音:

20多歲,最好的時間啊。

有些事情年輕的時候不做,一輩子都不會做了。

30歲之前得完成……,不然你就……

這些話語讓你覺得你正處在一個這麼一個特殊的年紀:它美好,短暫,充滿緊迫感。你必須馬上變得足夠好,足夠優秀和強大,才能配得上它。

但你總是做不到。

你覺得挫敗,無力,開始問自己:這不是「最好的時間」嗎?為什麼我這麼焦慮?是不是我有問題?

你沒有意識到,也許,你跟太多人一樣,正在掉進「成熟陷阱」。

官方宣布「你成年了」,但你的腦子還沒準備好

很多研究表明,當你被官方告知「你已經是個成年人了」的時候,你的腦子很有可能還沒有準備好。

在我們大腦的前半部分,有一個容量接近大腦三分之一的神經組織區域:前額葉。它負責大腦的大部分「理性」工作:管理情緒,舉止得體,進行複雜推理,思考,計劃,做出重要決策,解決問題……

可以說,讓你成功扮演一個「不動聲色的大人」所需要的工作,基本上是要由前額葉完成的。

但讓人難過的是,這個對我們非常重要的前額葉,卻是大腦中發育最晚的部分。哈佛大學腦成像中心的神經學家黛博拉·尤格倫-託德(Deborah Yurgelun-Todd)表示,前額葉一般要在20多歲才能發育成熟。

俄亥俄州立大學醫學中心心理學和神經科學與分子病毒學、免疫學和醫學遺傳學教授加裡·文克博士,幾十年來一直在做神經科學方面的研究,他認為前額葉的成熟時間可能比20歲更晚:

女性大約在25歲,而男性要到30歲。

也就是說,在我們名義上「成年」之後,還要等很久,才能有足夠的腦力去達成真正的「成熟」。

讓人抓狂的是,我們需要在真正成熟之前就做出那些對我們非常重要的人生決定:

讀什麼專業,去哪個城市,考研還是工作,甚至是跟誰結婚……

這也難怪大家會這麼焦慮迷茫了,這就是一個「成熟陷阱」啊。

除了讓我們在面臨人生大事時感到「腦力不足」,前額葉沒有充分發育還會讓我們更容易犯錯。

剛剛那位加裡·文克博士在大學裡教了30多年關於毒品對大腦影響的課程,他發現儘管周圍人不斷在強調毒品的危害,但這並沒有真正改變年輕人的行為。那些毒品成癮的年輕人,在第一次接觸毒品時,根本不會相信會有什麼不好的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

這樣的非理性可不僅僅表現在毒品這種極端案例上。神經學家桑德拉·阿莫特博士就發現,不管是跟比自己小的未成年人比,還是跟那些成年一段時間的老司機比,剛剛成年的年輕人都更容易受到同輩壓力的影響:

如果旁邊有兩個朋友,一個20歲的年輕人做出風險舉動的機率要比他獨處時提高50%。

這是20多歲的尷尬之處:

我們被賦予了這麼多重大的、艱難的任務,但我們的實際能力都還不足以應對這一切,不管是人生閱歷、心理調控能力,還是腦子。

18歲就成年?這個設定可能有點草率

回頭想想,我們好像只是被動地接受了「18歲成年」這個事實,沒人對它提出過異議。但為什麼18歲就是成年了?有什麼研究證明18歲 是一個人成熟的節點?

事實上,答案可能是:並沒有。這個決定很有可能就是,隨便定下來的。

拿美國來說。在很長一段時間,美國都是借用英國習慣法規定的成年年齡:21歲。至於英國為什麼把成年年齡設定成21歲,也沒有很充足的理由。

有一個說法是,英國的鄉紳在21歲就有了成為騎士的資格。但這更像是個推論,歷史上有很多不到21歲就成為騎士的反例。

不僅缺乏足夠嚴謹的設定依據,「成年年齡」還經常變動。2018年,日本《民法修正案》就通過了一個條令,把延續了142年的20歲成年年齡改成了18歲。

美國在抄英國作業之後的幾十年裡,「成年年齡」一直隨著政治運動和各州的不同情況發生變動。在1971年,第 26 條修正案把全國投票年齡從21歲降低到了18歲。

這個變動,很大程度是出於政治上的考慮。當時處於冷戰時期,18歲的青年可能會被強制應徵入伍參加越南戰爭,但因為還沒有投票權,他們對自己的國家要不要加入戰爭並沒有發言權。很多年輕人都強烈反對戰爭,那些同樣反戰的政客就極力希望讓這些年輕人擁有投票權。

後來,這個修正案以壓倒性的優勢通過,18歲成年就延用到現在。這個「成年年齡」更像是基於當時的政治形勢做出的調整,而不是基於真正意義上的身體和心理的成熟。

中國古代對成年年齡的設定還有性別差異:

男子20歲行加冠禮(就是把一直留著的頭髮盤起來,戴上一個代表成年的帽子)表示已成年;女子15歲束髮加笄(戴簪子),表示成年。

為什麼男女成年年齡差了整整5歲?這跟當時社會對男女兩性的角色設定不同有關係:

男性成年是要承擔社會責任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能力門檻很高,需要一個比較漫長的準備期。

而女性的主要任務是繁衍下一代,不需要參與社會公共事務。所以她們的成年年齡跟性成熟年齡是差不多的。

順便說一下,古代人講的「半老徐娘」,指的是30歲。

你會發現,在大多數情況下,「成年年齡」只是為了方便社會管理選定的一個數字。

18歲,20歲,25歲,30歲……這些讓我們倍感焦慮的數字,在統計學上也許是有意義的,但對一個個體的成長而言,它的意義是模糊的。

沒必要把它看得太重。

晚一點成熟,其實挺好的

即便這樣,要打破社會對某個年齡賦予的任務和期待,也是很難的。之前網絡上有一句很火的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時區」,其實就是年輕人對「什麼時候做什麼事」這種標準的抵抗。

這樣的抵抗在歷史上一直存在。就拿「結婚」來說,中世紀曾有法律規定男孩在7歲就可以訂婚,女孩在12歲就可以結婚和擁有性生活。

太早了?但當時的政策制定者覺得,只要到了性成熟的年齡,就可以稱得上成熟了。精神成熟什麼的,沒那麼重要。這樣的設定,其實是出於鼓勵生育的目的。

但根據現在能找到的記載,當時的人們並沒有按這個標準來。美國麻薩諸塞州 1652年至1800年的記錄顯示,女性第一次結婚的平均年齡在19.5歲到22.5歲之間。

英國、法國和德國收集的數據顯示,1750-1799年,女性初婚的平均年齡高達25.1歲,1800-1849年為25.7歲。

到 19 世紀末,美國女性首次結婚的平均年齡在22至24歲之間,這一趨勢一直持續到20世紀40年代。

美國的最低平均初婚年齡出現在嬰兒潮時期——下降到了 20.5歲。有趣的是,在這之後的十幾年時間,美國的離婚率達到頂峰歷史上的頂峰。

縱觀美國歷史,初婚平均年齡推遲之後,離婚率一直大幅下降。這也能說明:

你越成熟,越了解自己,越清楚自己的人生方向,就越能在選擇伴侶上做出正確的決定。

對於科研人員來說,20多歲正是學習和準備的時期。生物學家顏寧在之前接受《人物》採訪的時候,就表達過這樣的觀點:三十而立對現在的人來說太難了,應該改成四十而立。

「如果做科研,30歲好多人都還沒有獨立呢,立什麼立啊,現代人跟過去的壽命不一樣了,接受教育的時間長度也不一樣了,你不能再三十而立了,要求太高了。」

還有人說,越是高級的生物,在真正獨立前就有越長的準備期:小羊羔在出生後的第二天就能站立行走了,人類卻要慢得多。隨著人類壽命的提升,「準備期」變長也是自然而然。

從這個角度說,「晚一點成熟」也許是大勢所趨:我們可以有更充足的準備來面對人生的挑戰,不管是生理還是心理。

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打破對年齡的迷信,充分尊重自己作為個體的獨特性,為自己爭取更多自我成長的自由度,或許是比盲目地參考社會公認的」人生時間表」更重要的事情。

真正重要的日子,是那個終於看到方向、獲得前所未有的篤定的時刻,而不是一個「30歲生日」。

References

[1]todayifoundout.com:How do they decide the age when you become an andult?

[2]Gary L. Wenk Ph.D.:Why Do Teenagers Feel Immortal?-Teenagers without frontal lobes.

[3]Tim Elmore:The Marks of Maturity

結婚焦慮 | 離婚建議 | | | | |

原標題:《「你已經是個成年人了。」「可我還沒準備好。」》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成年人還喜歡看海綿寶寶是什麼體驗?
    不被生活瑣事所困擾,不因別人看法而悲傷,海綿寶寶極富傳染力的笑聲,總能從很遠的地方傳到耳邊,帶給你溫暖和快樂。01海綿寶寶經常把「我準備好了掛在嘴邊。」從不遲到,有時還要提前,凌晨3點去加班。哭到一半,就把自己安慰好了。便又開始興高採烈地開始做漢堡,仿佛剛才的挫折沒發生過。晉升失敗對一個人而言,的確是一種非常大的自我打擊。為了晉升將工作做好,也許你曾廢寢忘食,為了晉升絞盡腦汁,並且動用了一切可以動用的關係,最後晉升的人卻不是你,這實在是令人傷心。
  • 人還沒上天,日清已經給你準備好太空食物了
    9 月 12 日,日清宣布了旗下的幾款新品,並不是今年已經 49 歲的「杯麵」Cup Noodle,而是 4 款太空食品:太空雞汁拉麵、太空炒麵 U.F.O、太空咖喱飯以及太空牛肉飯。雖然在食品上我們看過太多名不副實的宣傳:虎皮卷未必有虎皮、老婆餅也沒老婆,但日清的太空食品是認真能上太空的:這 4 款新品都已經獲得了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的認證,這是真·太空食品。
  • 假如時光倒流,我再也不想做那個悄無聲息崩潰的成年人
    每日都在想著逃離,可卻從來沒有一日可以逃離。也許很多人聽說過一些人辭職送外賣,月入上萬的故事。我想問,如果是你,你會去做嗎?是的,職業沒有貧賤之分,可是如果真的有機會坐在辦公室吹著空調上班,誰又樂意非要騎著一輛電動車忍受著風吹日曬呢?
  • 朱孝天患基因疾病,不敢生子:不亂生孩子,是成年人應有的自覺
    也是,都已經過了好多年了,而我對他的印象竟還停留在《流星花園》時期。歲月在流逝,那些我們曾經喜歡的人也漸漸老了。近日,據臺媒報導,朱孝天出席新節目記者會,聊到夫妻關係時意外透露身體有些狀況,也導致暫時沒有生子的意願。
  • 「我累了」當男人開始說這些話時,他已經準備要離開你了
    我是用文字溫暖你的夕言,點擊上方藍色按鍵關注我哦。沒有一種離開是突如其來的,只是被離開的那個人往往後知後覺而已。這件事其實挺殘忍的,你還在計劃著將來,對方已經在計劃著離開,當分別來臨,他已經釋懷,可你卻還在傻傻的等待。
  • 成年人最崩潰的瞬間,最後一個我哭了!
    11月,蛋殼公寓爆雷,廣州一個年輕人在朋友圈寫下「對不起」三個字後,從18樓跳下。據他的室友說,他剛畢業沒工作,貸款租了蛋殼的公寓,公寓爆雷後,房東貼出告示要求他搬離,他絕望之下,走投無路。在微博曾經有個很火的話題:#2020年十大成年人崩潰瞬間#,越看越扎心。
  • 成年人該有的自覺,不打探別人隱私,不評論別人生活,管好自己事
    剛開始小麗覺得,自己是新人,應該和同事搞好關係,給大家留下個好印象,所以,就有問必答,可後來小麗已經對這些問題已經表現出很反感的時候,那個同事竟然不依不饒,甚至還扯著嗓門大聲詢問。每天打探小莉的隱私已經變成了她生活的一大樂趣,這讓小麗忍無可忍,終於鼓起勇氣怒道:「這個話題到此結束,我不想再討論關於我婚姻的問題,希望你以後也別再問這些問題,這和我工作無關,你這樣讓我很煩!」從那以後,小麗和這個同事的關係算是徹底的決裂了。小麗覺得這樣子很尷尬。
  • 成年人的崩潰,其實就在一瞬間
    視頻裡,一個女孩忍不住跟司機抱怨,自己已經連續加班半個月沒有休息了。可正在聊天時,突然間又接到公司電話說臨時通知讓她回去加班。年輕的女孩瞬間崩潰大哭起來。因為今天是女孩的生日,她的朋友們正在等著給她過生日,但是為了生活,她又不得不趕回去加班。
  • 《小王子》裡的8個生活真相,很多成年人都沒讀懂
    時,收到的回答,全是:「一頂帽子有什麼好怕的?」顯然,大人們都沒看懂他的畫,而且還都建議他,把沒用的畫放在一邊,把興趣放在地理、歷史、算數和語法上。這一幕,似曾相識。小時候我們有多少奇思妙想,被當作異想天開;多少興趣愛好,被當作不務正業。在無數現實的打壓下,我們心甘情願放棄單純和天真,把成熟當作入場券,一步步走進成人世界。
  • 這樣的愛情說實話我羨慕了。你準備好就來和我一起生活
    男孩我希望你帶著夢想過好你的生活。即你想要的生活。你什麼時候準備好了,再和我我們兩個人一起生活。如果你還沒開竅,那麼我會帶著自己的夢想好好過好自己的生活守護你的慢慢成長。等你開竅,做好和愛人一起生活的準備。
  • 我沒想過糾纏,只是想好好跟你說再見
    後來她受不了這段沉默的異地戀了,他連著幾個星期都沒回她消息,她知道他忙,但難道忙到打幾個字都沒時間嗎?就這樣,他沒有儀式,也沒有說一聲再見就消失了。其實,我們經常會責備那些分手後撕心裂肺的人,總有人說不就是分個手嗎,至於天天以淚洗面嗎?
  • 奧運會,倫敦還沒準備好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儘管倫敦奧組委主席塞巴斯蒂安·科一再強調「倫敦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來迎接世界上最偉大的體育盛會」,但現代快報記者通過這兩天的採訪發現,倫敦奧運會無論在場館建設還是安全檢查甚至是志願服務方面,都顯得有些混亂……  場館沒完工 女記者扭傷腳踝  籃球館距主新聞中心只有500米的路程,這條路是由密密麻麻的碎石子鋪成的,這讓很多女記者很痛苦,有一位穿了高跟鞋的同行甚至因此扭傷了腳踝
  • 成年人之間的友誼,太認真你會輸得一敗塗地
    後來自己回公司拿東西,同事們也是各忙各的,看見朋友也跟沒看見一樣,仿佛朋友從來沒有出現過一樣。朋友不免內心一涼,那種感覺比丟了工作還難受,這麼快就人走茶涼了嗎?之前在一起上班的時候,明明相處得都很好,周末一起逛街,同事之間每周都會出來聚餐。中午吃飯的時候,誰帶了好吃的也都會一窩蜂地圍上去一起吃。短短幾天,以前的情誼就煙消雲散了嗎?
  • 還沒出考場,你就已經輸了-虎嗅網
    所謂高中國際班或者國際學校,採用的是不同於普通高中的課程體系,完全是為申請國外的大學做準備。根據「中國教育在線」的統計數據,在2011-2013年間,國內每年新增審批各類高中國際班數量超過50個。截止2015年,全國高中階段的國際班項目已經達到422個。
  • 成年人生存必須懂得的人性真相你知道幾個?
    成年人必須看懂的七個人性真相。第一.永遠要保留一些神秘感,和一般人交談的時候只能說到30%,哪怕和家人交談也留下三分餘地,保密不是因為不信任,而是給自己留下一些騰挪的空間。
  • 我要爆炸了!拿什麼拯救你,我失控的情緒?
    想像下,你真的很想在午休時間踢足球,可當下課鈴聲響起時,你找不到球鞋了;當你終於到了球場,球隊已經組好,你想上場也來不及了。也許你會很生氣,以至於一件小事瞬間變成大問題。在我們控制不了情緒時,用一個詞來說就是「大發雷霆」,有點像一口東西裝得太滿的鍋沸騰了,等過了一會兒你冷靜下來了,又會覺得難過。
  • 故事:明明是契約情侶,他卻貼心給我準備禮物,還直呼我為女朋友
    說來可能沒人相信,她其實也是個深藏不露的功夫愛好者,而且身手不錯,起碼她自己很有信心,結果衝上去才發現,當事人又是陸一野。等學校保安過來,她簡明扼要地說明情況,準備趁著和保安過去做登記的機會,自然又不尷尬地再度從陸一野身邊溜走,不料他卻全程安靜乖巧地亦步亦趨跟在她身後。
  • 成年人「分手」潛規則:不回消息
    成年人的友誼看似堅固,實際上卻很容易破碎。就像網易雲音樂留言區的一段評論:「成年人的告別儀式非常簡單,我沒有回你最後一條信息,你也很默契地沒有再發,就這樣消失在彼此的生活裡,好像從沒認識過一樣。」我們曾是穿一條褲子的兄弟,我替他挨過父母的毒打,他替我打過群架。在他剛出來實習,最困難的時候,我把自己身上所有的錢都借給他交房租,自己靠花唄吃了半個月的泡麵。那筆錢,我一直沒催他還。可隨著工作的逐漸繁忙,我們的交流越來越少。
  • 成年人的愛情,該分就分,別覺得丟臉
    成年人的感情,亦是如此,該分就分,剪不斷,理還亂,最後彼此都痛苦。面對愛情,都應該溫柔以待,時光甚好,何不談一場轟轟烈烈的戀愛,感受這世界最美的事。情感生活中,有很多雞零狗碎,茶米油鹽之類的小事,避免不了,如果這等小事你都受不了,還談什麼戀愛呢?當然,哪天不愛了,該分就分吧,不要覺得丟臉,只要不是玩弄感情,我支持你,遷就的愛,最後傷的只是彼此。成年人的愛情,該分就分,你的愛情需要這點決絕。
  • 成年人的秘密基地
    大家都說成年人的世界裡,沒有「容易」兩個字。 但有時候我覺得做個成年人,挺好的。有錢可以自己支配,有想法不光可以自抒己見,也可以自我實現。擱小時候,要個零花錢買個心儀許久的物件都費勁,想出去玩都得提前打草稿撒謊,根本無人權自由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