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火星上製造溫室效應,融化極地冰川取水?事情沒這麼簡單

2020-12-05 澎湃新聞

火星南極發現地下湖的消息,重新點燃了人類「移民火星」的討論。其實,比起鑽探這些鹽分極高的地下水,科學家們早就計劃了一個更宏大的取水方案:通過釋放溫室氣體改造火星大氣層和溫度,融化極地冰蓋,創造地表水體。

正因如此,就在地球為溫室效應、氣候變暖而發愁之時,「移民火星」最需要的就是溫室氣體。不過,北京時間7月30日23時,發表在《自然-天文學》上的一篇文章潑了冷水:火星上現有的二氧化碳儲量遠遠不夠。

火星「地球化」(terraforming)這個概念最早是由美國著名天文科普作家卡爾·薩根在1971年的《火星上的行星工程》中提出的。NASA行星科學家克裡斯·馬凱等人對其可行性和倫理進行了細化討論。

疑似被水流衝刷而成的河谷、三角洲、湖床等等,都暗示著火星曾經擁有大量流動水。數十億年間,火星的氣候環境經歷滄海桑田的變化,它幾乎沒有磁場,大氣層被太陽風剝落,大氣壓還不到地球的1%。另一方面,火星地表平均溫度只有零下63攝氏度。

因此,現在的火星之水以冰川的形式「撤退」到了極地和地下,如果溫度適宜,它們就能提供豐富的水源。

火星「地球化」提出了兩個主要目標:一個是提高大氣層密度,使人類不用穿太空服,只需要攜帶呼吸輔助器就可在火星上活動;一個是將火星溫度提高到液態水可以穩定存在的區間。在火星上釋放或製造大量溫室氣體可以同時實現這兩個目標。

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的布魯斯·雅各布斯基(Bruce Jakosky)和北亞利桑那大學的克里斯多福·愛德沃茲(Christopher Edwards)通過20年間的探測數據對火星上的唯一一種成規模的溫室氣體——二氧化碳進行了分析。

火星上的二氧化碳儲量主要包括極地的乾冰、近地表吸收的二氧化碳和碳酸鹽。把這些二氧化碳都釋放到火星大氣層中,能提供1巴(接近一個標準大氣壓)的壓強嗎?

首先是極地的季節性乾冰,這是人類最容易釋放的二氧化碳來源。在夏季,火星北極會失去所有的乾冰,南極則僅有不連續的乾冰儲藏。科學家提出,可以通過爆炸物在火星大氣層中揚起大量飛塵,減少地表反射率,提高對太陽能的吸收。另一種方案是直接引爆極地冰蓋,促進乾冰升華。

不過,即使極地乾冰全部升華,也只能提高0.015毫巴的氣壓,約為現在火星大氣壓的兩倍。

其次是碳酸鹽。碳酸鹽礦物加熱到300攝氏度左右可以釋放出二氧化碳,遠非太陽能所能做到的。Nili Fossae平原是火星上最大的碳酸鹽礦物裸露區域,其他地區要麼分布太星星點點,要麼埋藏太深,開採難度很大。兩名科學家估計,通過碳酸鹽開採降解,最多可以提高0.012巴的大氣壓。

最後是火星表層土吸收的二氧化碳。這些二氧化碳在加熱後全部釋放,大概顆提高0.4巴的大氣壓。然而,要將這些面積如此廣大、深度達100米的表層土全部加熱,需要上萬年的時間。因此,這個選項可以被排除了。

另外還需要考慮到在太陽風的影響下,火星大氣層中的二氧化碳會持續外洩。這個問題,未來可能通過在火星上人造磁場來解決。

兩名作者最終得出結論,就在就算在最理想的情況下,火星上現有的二氧化碳也只能將火星上的大氣壓提高三倍,為人類居住要求的五十分之一。相應的火星溫度也只能提高10攝氏度,仍遠遠低於水的凝固點。

作者也提到,隕石撞擊可以給火星帶來額外的二氧化碳,但要達到1巴的要求的話,恐怕得讓火星遍布隕石坑才行。綜合來看,人類現有的技術水平還無法利用火星現有的二氧化碳進行「地球化」改造。

相關焦點

  • 冰川融化 溫室效應背後不能逃避的問題
    事實上,關於冰層、冰川融化的報導這些年並不佔少數,雖然大多數情況會考慮季節性氣候變化的影響,但是通過大量數據的堆砌與分析,許多時候溫室效應確實是與其聯繫密切的原因。   儘管,目前也有不少自媒體打著「專家」「闢謠」的標籤,針對類似的事件進行科普,但是說是無論是站在杞人憂天角度分析的,還是站在確有其事角度評論的,最終都很難擺脫一個話題——溫室效應的治理。
  • 阿爾卑斯山冰川融化,誰應該為溫室效應負責?
    專家警告,阿爾卑斯山最高峰勃朗峰上,一塊約50萬立方米的融冰,可能隨時融化崩落,周邊居民已經被緊急疏散。如果地球上所有的冰川突然融化,人類還能支撐多久?>冰川融化1小時後,大氣熱平衡被完全打破;冰川融化一天後,多達5.9億人口無家可歸,只能被迫遷往內陸生存。
  • 受溫室效應影響,喜馬拉雅山冰川被融化,科學家發現了神秘物體
    受溫室效應影響,喜馬拉雅山冰川被融化,科學家發現了神秘物體!提到喜馬拉雅山,我想國人都耳熟能詳,它不僅是中國也是世界上最高海拔的山脈,在藏語裡,喜馬拉雅是雪的故鄉的意思。它屹立在青藏高原上,常年積雪,代表這一篇聖潔。
  • 溫室效應日益加劇,全球變暖,冰川中的古老病毒正在甦醒
    澳大利亞山火,持續了4個多月,面積相當於2個上海,無數動物喪生在山火之中,給澳大利亞帶來巨大經濟損失的同時也帶來了無數的二氧化碳,更加劇了溫室效應。美國流感,已有2000多萬人感染,死亡人數上萬。非洲蝗蟲,非洲遭遇了70年來最大的蝗災,目前蝗蟲還在遷移中。
  • 科學界:事情可能還沒那麼簡單
    一個反常現象背後必然有其原因,因此科學界認為北極的氣候並不是出現反常高溫這麼簡單,可能會造成很嚴重的後果。就說北極熊吧,它們在海裡捕食,在冰層上落腳。浮冰融化了,它們在海水中遊累了就會淹死。科學界認為事情「沒想像的那麼簡單」。1,分析原因北極圈內在夏至日,太陽是24小時懸掛在空中的;整個夏季,太陽對北極的照射時間遠大於國內地區。雖然太陽高度角不算大,但是時間補上了輸入的熱量。夏季不同於其他季節,海冰融化使得反射回去的陽光減少,大部分都被海水吸收掉,使得溫度更容易高起來。
  • 溫室效應「惡果」來了!南極冰川不斷融化,竟然出現了這個現象
    因為沒有人類的踏足,所以南極終年都是處於寒風呼嘯以及積雪覆蓋當中,這就導致南極會出現大大小小的冰層以及冰山,這些也是南極氣候寒冷的最好證明,但是隨著溫室效應的後果漸漸加大,這些冰層以後可能就會要消失了。
  • 北極古老冰川1.1億平米冰層斷裂:冰川全部融化人類能撐多久?
    極地環保專家梅勒博士警告說:「我們真的需要醒醒,是時候去面對氣候緊急情況了。」南北極的冰川下面蘊藏著大量甲烷,如果釋放將加劇溫室效應。另外南北極冰川下的冰封的古老細菌和病毒可能被帶入全球生態圈,生物進一步面臨病毒的危害,大部分生物因為病毒而滅絕。環海城市遭受毀滅打擊,日本的地形多為山地,平均海拔在440米,但人口主要集中海拔10-20米的沿海平原上,日本淪陷,只剩為數不多的山地高原。孟加拉國、荷蘭、朝鮮、韓國等國家面臨滅國的風險。
  • 火星移民第一步:用溫室效應加熱,建造火星研究站的構想
    科學家現在提出,可以用一種叫做二氧化矽氣凝膠的絕熱材料讓火星的部分表面變得對光合生物(也就是植物)更友好一些。這並不意味著整個火星範圍上的改造工程,但也許一個氣凝膠「毯子」就可以讓火星上的冰帽更易融化,從而讓這顆行星上的一小片區域更適宜人類或植物長期居住。火星極地冰帽的圖像,其中有包裹著較暖二氧化碳的黑色囊狀物「好在我們已經可以想出其他方法來改造行星了。」
  • 火星表面曾持續過萬年溫暖期 融化了厚厚冰川
    最新研究顯示,遠古時期火星大氣層積累溫室氣體促進全球轉暖持續1000多萬年時間,使冰川融化成液態水,塑造形成了火星峽谷和溝壑。
  • 北極冰川的融化有多危險?科學家:北半球的積雪覆蓋率下降了1.3%
    我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地球上的氣候變化吧。更確切地說,就是「全球變暖」這一問題。北極冰層是地球上最脆弱的生態系統之一,也是全球氣候變化的指標之一。大家都知道全球變暖的過程,就是溫度升高,冰層融化。科學家認為,北極冰川和高海拔冰川正在融化,是因為「溫室效應」。而「溫室效應」來源於大量溫室氣體的釋放和積累,其中主要包括二氧化碳、甲烷和臭氧。地球的熱平衡由兩個組成部分:第一是吸收熱量,第二是將熱量反射回太空。溫室氣體在大氣中形成一道屏障,從而阻止從地球表面反射的熱量進入外層空間。於是,溫度逐漸升高,氣候就會朝著變暖的方向轉變。
  • 溫室效應會給我們帶來哪些不良影響
    圖片來自網絡其次,溫室效應將導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今年,我們已經通過相關報導清楚地看到,南北極冰川大面積融化,北極熊和企鵝等極地動物身臨險境;珠穆朗瑪峰的冰川融化,還使海拔6159米的地方出現綠植。冰川被稱為是調節氣候的「冰箱」,如果冰川提前融化,不僅僅會帶來氣候的反常,還會導致海平面上升,引發地震、海嘯等,部分陸地被淹沒,原始病毒被解封,直接或間接危害人類。
  • 溫室效應及其危害
    溫室有兩個特點:溫度較室外高、不散熱。  生活中我們可見的玻璃育花房和蔬菜大棚就是典型的溫室。使用玻璃或透明塑料薄膜來做溫室,是讓陽光直接照射進溫室,加熱室內空氣;而玻璃或透明塑料薄膜又可以不讓市內的熱空氣向外散發,使市內的溫度保持高於外界的狀態,以提供有利於植物快速生長的條件。  由環境汙染引起的溫室效應是指地球表面變熱的現象。
  • 火星上取水難不難?
    火星上取水難不難?人類要想殖民火星,首先要解決用水問題。火星大氣太乾燥了,無法從中提取水蒸氣,而早期被認為是地表水的跡象(如火星運河),現在也被認為是沙塵暴所為。火星地表的確存在著巨大的冰層,但之前探測到的冰層位於不適宜居住的兩極,從那裡取水並運送到適宜居住的地方,成本太高。幸運的是,2018年,美國的火星勘測軌道飛行器在兩極之外的地方發現了地下冰層。這些冰層可能超過130米厚,上面覆蓋著幾米厚的巖石和灰塵。這些地方可能是未來取水的最佳地點。
  • 溫室效應為何會導致氣候冷卻?看美國氣候學家這樣解釋!
    溫室效應氣體在冰芯中的聚集,顯示出氣候失控性的變暖把地球推向冰川時代,而這一直持續了兩個世紀。」科技發展,人類進步,越來越多的人們意識到了保護環境的重要性。今天讓我們來一起看看這部以全球變暖為主題災難片。溫室效應導致全球氣候變暖,北極冰川融化,真的會讓地球回到冰河世紀那樣的劫難嗎?
  • 南北極冰川不斷融化,人類要重新思考了!
    其中,最危險的便是溫室效應,溫室效應所帶來的後果是人類無法預計的,它會使全球變暖,然後冰川開始融化,融化之後水平面就開始上升,但是熱量釋放完之後就會迎來一個小冰川時期,這樣人類有可能經歷再一次的滅絕。其中最開始融化的便是南極的冰川。
  • 你不知道的溫室效應的危害!還不快快行動!
    1、溫室效應的危害 海平面上升地球上出現高溫天氣,並不意味著邁阿密的生活方式將向非洲看齊,但卻的確導致了海平面的上升。高溫天氣怎麼會導致海平面上漲呢?原來氣溫過高會造成冰山消融。海冰和極地冰蓋不斷融化,使海洋裡的水量增多,就造成了海平面升高。
  • 不是有溫室效應嗎,怎麼還這麼冷?專家:冷空氣在老家待不住了
    當這些雲氣到達兩極上空後,被極地的萬有引力吸住,加之冷空氣的存在,凝結成厚重的雲團下沉。這些雲團隨著地球的自轉,會形成圍繞著極地旋轉的環流,學術上稱為「極地渦旋」。極地渦旋不僅北極有,南極也有。渦旋的強度隨著季節發生變化。北極渦旋的力量通常在冬季達到最強。極地渦旋如何影響氣候極地渦旋中存在一個低壓中心,周邊的冷空氣會快速向渦旋的中心流動。
  • 全球變暖不止冰川融化,還會釋放大量細菌病毒,人類災難或將來臨
    全球變暖不止冰川融化,還會釋放大量細菌病毒,人類災難或將來臨全球變暖相信對於這個話題大家也都並不陌生,了解的都知道不僅會導致海平面的上升,其中的極地冰川融化也是全球變暖帶給我們的影響之一,但是千萬不要小看冰川的融化,這對於人類來說卻是一個很大的災難
  • 全球變暖不止冰川融化,還會將封印3萬年的「怪物」釋放出來!
    都在說全球變暖,和溫室氣體的排放或者我們的生活帶來哪些影響,可能很多人第一的直觀反應是會導致海平面的上升,從而淹沒一些地勢比較低的地區
  • 冰川有救了!他們給冰川「蓋被子」,有效減緩了冰川融化
    事實上,冰川對於穩定氣候有著重要的作用,一旦冰川系統遭到破壞,達到臨界值,很可能會引起全球劇變,導致生物大滅絕的產生。比如:古新世-始新世極熱事件,當時全球溫室氣體較多,導致南北極地區都沒有永久性冰川,使得地球溫度極高,造成大量生物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