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音樂讓人噁心,為什麼還有存在的理由?從《癌》說起

2020-12-04 姚二兒

前段時間,華晨宇的實驗音樂作品《癌》引起網友的巨大爭議,由此帶出一大批華晨 宇的黑粉,作為當下華語樂壇最「紅」的存在,人紅是非多,被黑也是很正常的事情,而且華晨宇本身就不是能夠被大眾普遍接受的歌手,他的音樂有很強的個人風格。

《癌》是華晨宇很早期的作品,2014年,華晨宇和藝術家陸揚在一個藝術展覽中合作,陸揚將癌具象化一個卡通寶寶,創作了癌寶寶之歌。華晨宇對癌症的理解不同,認為不是色彩繽紛,可愛的樣子,就堅持自己的看法,創作了《癌》。

《癌》是一首無字歌,全部由人聲吟唱完成,從痛苦呻吟到歇斯底裡,最後完全崩潰,展示出深深的痛苦感與恐怖感。這首歌的爭議其實一直都存在,當然這也是正常的事情,這是實驗性作品的必然命運,現在之所以會成為一個熱點問題,無非是因為華晨宇名氣的擴大。

說實在的,華晨宇現在能夠如此受大眾的歡迎,多歸功於華晨宇在幾檔綜藝,尤其是《明日之子》《天籟之戰》《歌手》幾檔音樂綜藝中的表現,性格呆萌,又有才華,那首改編的《我的滑板鞋》真的圈粉無數,但其實真正了解華晨宇的歌迷,或者深入了解他的音樂作品之後,我們就能知道,華晨宇其實不是一個大眾型的歌手。他的很多作品都有很明顯的探索性質,無論從編曲上還是演唱上,都很有獨創性。

《癌》以及華晨宇在快男上的第一首《無字歌》,都是他早期音樂探索中的重要作品,在演唱會中,《癌》也幾乎成了固定演出曲目,這足以說明實驗音樂其實一直在華晨宇的音樂世界中佔據重要分量,畢竟是他的初心,當初華晨宇一首《無字歌》站上快男舞臺,如果不是尚雯婕力保,他很可能第一輪就被淘汰了。作為一個職業歌手出道之後,必然要多少媚俗一些,但其實華晨宇對實驗音樂的探索路徑貫穿於他的創作之中,從《無字歌》到《癌》,再到與舞蹈家沈偉合作《聲希》,對這一點,這裡不做展開的討論。

我只想對《癌》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這一次我和尚雯婕一樣站華晨宇

首先在我眼裡,我當然會把對《癌》的理解和華晨宇這個歌手聯繫起來看,《癌》就是當初的《無字歌》,它是華晨宇一直堅持的一個重要音樂方向,當初看快男的時候,我會選擇和尚雯婕一樣站華晨宇。以前會站,現在更會站。如果說以前站還有同情少數者的成分,現在則是尊敬與敬畏。因為時間證明,華晨宇是一個真正有藝術創造力的歌手,而非盲目的標新立異。

其次,我想談談我對《癌》的最直接的感受。有很多人評價說,雖然說是實驗作品,但真不知道實驗在哪裡,認為《癌》的實驗性並沒什麼超前的,音樂性也並不怎麼有創新之處,人聲實驗在國際上也早不是稀奇事。

我當然不敢對這種專業性的評價妄加論斷,但是我還是要挺這首歌。原因是我從來沒聽過誰的歌能給我如此深的恐懼感和痛苦感,發自靈魂深處的恐懼與戰慄,是人性的大善,人只有感受到恐懼和痛苦,才能自知脆弱與渺小,從而更加溫柔地對待這個世界。

我記得第一次看這個作品時,既覺得有點恐怖,不敢看下去,卻又好奇想把它看完,這是我們面對未知事物的正常表現,就像我們小時候聽鬼故事,我們欣賞這種作品會陷入一種詭異的氛圍,很像參與到一場巫術儀式之中,在這種氛圍中,內心最幽暗的一面別喚醒,在徹底癲狂中會有一種釋放的快感。

我認為這首歌曲本身和華晨宇的表演是一體的,是一種立體的藝術呈現。或許在國際上,這個作品實驗性並不算強,但是WHO CARE ? 我只想說在國內,我從沒看見過哪個歌手曾堅持在大舞臺奉獻這樣的演出。我能想到的只有80年代的張國榮。能把這種藝術作品推給大眾,本身就是華晨宇為中國先鋒藝術做的最大貢獻。

最後,我想說的是,單純說實驗音樂或者其他先鋒藝術作品,讓我們聽了不舒服,噁心,為什麼還有存在的理由?當然,這也是我站華晨宇的根本原因。

首先,人都會對自己不習慣,不理解的東西表示抗拒,甚至懷著最深的厭惡與恐懼,這也是動物的本能。面對不理解的陌生的事物,當然也可以是人,我們最輕鬆的做法就是把它作為敵人,然後讓他消滅,這是人獲得安全感的最直接的方式,尤其在一個群體中,人們為了尋找認同,很容易對異類不假思索的進行暴力清洗,人類的歷史上,由此爆發的慘劇比比皆是,但是正是憑藉對陌生事物的不斷理解,人類才獲得了發展與進步。這就是從藝術層面上,我們必須尊重先鋒藝術的探索的原因,我們可以不理解不喜歡,但請不要敵視,請給予他們發展的空間。

另外,從最個人的方面來說,我們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一個異類,一個他者,當你在和大多數人站在一起時,你需要警惕,你反對的可能不是少數者,而是你自己,你所無限擁護的群體法則,很可能有一天就會成為你自己的枷鎖。

藝術不總是美的

其實,《癌》這樣的作品是不適合出現在大型演唱會的舞臺上的,它更適合在固定的小圈子裡流行,甚至都不必讓它面對觀眾,因為這種作品本身就是拒斥觀眾的。它是藝術家向自己內心深入挖掘的結果,是茫茫暗夜中的自我叩問,不需要任何人的理解,或者也可以說是藝術家的一種關於想像力的極限運動,藝術家就從人類想像力的邊際起飛,他試圖拓展的是更大的可能性。

這個過程絕對充滿挑戰,正所謂當你凝視深淵的時候,深淵也在凝視你,他們就是勇敢凝視深淵的人,儘管這個過程會讓人殫精竭慮,甚至崩潰,但他不會退縮,而且事實很可能是,他欲罷不能,擺脫不了這種與生俱來的宿命,我們姑且可以稱其為藝術家的天賦。

藝術家的天賦說是客觀真實的,但並不玄虛,沒有什麼前生轉世的神秘色彩,所謂天賦不過是一種與生俱來的精神氣質,郭沫若在評價古今中外的知識分子和作家時,曾用過一句話,語氣很是輕狂,大意是說,這些作家不過是一些精神官能症患者,雖然郭沫若說這話的語境並不是專門討論作家天賦問題,這種說法也有些偏激,但其實很有道理,很多藝術家的精神疾病病歷都可以拿來作為證明。

藝術並不都是美的,藝術家的生活也不全如我們想像的那樣,總是詩意盎然。

那些整天驚呼封神的粉絲請閉嘴

我們作為一個普通的欣賞者,最習慣做的就是對藝術作品進行誤讀,把藝術家的苦難轉化為愉悅,當然這種誤讀是無可厚非的,正所謂一千個人眼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藝術作品的欣賞本身就是欣賞者再創造的過程,完全應當見仁見智。也正因為這種可解讀性,藝術家的作品才得以流行。

但是流行對於某些有藝術追求的創作者來說並不是一件令人愉悅的事情。

一件作品越流行,被誤讀的可能性就越大。有句話叫。知音不在多,一個勝十個,可對於藝術家來說,他們的知音實在難覓,這也能解釋,為什麼那些被萬千粉絲追捧的巨星,最後還是會感受到深深的孤獨。

拿華晨宇的作品來說,我們大多數人聽華晨宇,都在聽什麼呢,最典型的應該就是,一種感官上的衝擊感與釋放感,華晨宇音樂中的感官愉悅,當然是其音樂內容重要的一部分,但如果你在欣賞華晨宇時單純停留在感官愉悅的層面,或者看他RAP能說多快,高音能飈多高,那麼只能說明你還沒能完全進入華晨宇的藝術世界。

與之相對應的還有毛不易,如果我們在聽毛不易時,僅僅聽到歲月的美好,生命的和諧,那也是對毛不易的最大誤解,毛不易是一個對他歌曲裡的那些溫柔 夢境有很清醒認知的人。毛不易本身對生活的理想性是不抱希望的,他只是用歌來緬懷失卻的天真樂園。

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論述華晨宇和毛不易的藝術觀念:一個是悲壯一個是悲觀,華晨宇vs毛不易:音樂與生命同奏華晨宇vs毛不易:音樂與生命同奏)試圖說明兩人超脫現實困境的不同方式,但不論是悲壯還是悲情,兩人的底色都是很悲觀的,充滿對現實存在的痛苦認知。

所以,我們再聽《癌》的時候,我們不能永遠停留在對它形式上怪異或者離奇的理解,那些整天驚呼封神了封神了粉絲,我們更應該做的是沉默,靜靜聆聽就夠了,我們要珍惜藝術家的真誠,哪怕能夠感受到一絲靈魂深處的恐懼與震顫,都將是對歌手藝術生命最真誠的回應,都是火星家族在這個地球上的最大善舉。

這就是華晨宇,他帶著一首無字歌走上歌壇,一面紅色大旗從此拔地而起,他是桀驁不馴的魂鬥羅勇士,它是向風拔劍的西門少年,他來絕對不是要迎合這個娛樂圈的口味的,他有更重要的使命,他最想要的或許就是,「讓所有人都看到他,但不知道他是誰」。

相關焦點

  • .-.癌.單曲.無損音樂免費下載
    首播 為萎靡音樂時代創新曲風  華晨宇再次打破常規演唱方式,《癌》這首人聲實驗作品是震撼的,90後的華晨宇正用自己的方式給樂壇裂變更多的希望和可能。《癌》也是無字歌,是華晨宇的第三次創作,它是這個音樂萎靡時代的一抹亮光,它給予了音樂圈一條明路。華晨宇用獨有的華氏唱腔唱出一種紛繁複雜,像無字碑一樣,留給時代瑰麗的思考,由寧靜、孤獨、黑暗、壓抑、掙扎,到爆發、分裂、恐懼、死亡、釋放、再回歸寧靜、超脫。這首歌曲也只有華晨宇才這麼寫這麼唱,通過人聲實驗性,自由表達,沒有歌詞,依然令人強烈感受對《癌》的恐懼和壓迫感。
  • 為什麼我們吃肉時沒有噁心感?
    人類為什麼會感到噁心 達爾文在自己的著作中《The Expression of Emotions in Man and Animals》中記錄了自己的一次經歷:當達爾文在南美洲火地島上正在吃醃肉時,一個本地土著不小心用手碰到了醃肉,達爾文瞬間覺得自己正在吃的肉非常噁心。
  • 華晨宇的一首《癌》引起軒然大波
    華晨宇的《癌》其實是一個很特別的存在,它不同於華晨宇的寫過的任何一種音樂風格,但我覺得也不能僅用「人聲實驗」四個簡簡單單的字就這樣把它概括過去。或許沒有太多人願意聽這首歌,但他放在歌裡的表達,我替他說出來好了不是音樂專業的並不懂是什麼唱法。
  • 先鋒音樂介紹 | 就像是一場聲音實驗
    今天要為大家介紹一種可能大多數人都覺得陌生、或者會產生抗拒的音樂類型——實驗音樂。
  • 為什麼這首歌,唱哭了很多人,成為了遊子堅強的理由!
    導語:為什麼這首歌,唱哭了很多人,成為了遊子堅強的理由!大家好,這裡是小鬼聆聽音樂。關注我,每日一首歌,帶你聆聽音樂裡的故事。有許多時候,眼淚就要流,那扇窗是讓我堅強的理由。李健,這個名字大家應該都不陌生,甚是在十個熱愛音樂的人裡,有八個是他的歌迷。
  • 從快男的無字歌到《癌》再到《假行僧》,感慨華晨宇真是個天才!
    是否還記得08042穿著人字拖,背著電子琴,對著鏡頭羞澀的笑著?是否還記得2013年《快樂男聲》長沙唱區十強海選的那首《無字歌》?這是藝術家陸揚做了多年的一個主題,她把癌細胞具化為一個個Kimo Kawa(又噁心又可愛)的卡通寶寶,並且為此創作了一首癌寶寶之歌,走的是洗腦神曲的路線。所以整個合作項目,留給華晨宇的空間並不大,華晨宇很不解,「那樣我對這個合作來說,算什麼呢,只是一個vocal嗎?我對癌症的理解並不是這樣的,我並不覺得癌症是色彩繽紛、很可愛的樣子。」
  • 華晨宇|癌
    華晨宇全新創作無字歌《癌》首播 為萎靡音樂時代創新曲風
  • 【現場】華晨宇的人聲實驗《癌》 震撼演繹地獄裡的吶喊
    這是一場華麗麗的暗黑系人聲實驗。  記得以前麥可·傑克遜說過,自己就是上帝的樂器。注入了靈魂的歌唱,才能真正吸引人,讓聽者走進歌者演繹的情境中。  華晨宇是非常喜歡無字歌的。他能拋開歌詞,用曲就給你展現畫面感。他的原創都是從曲子和貌似日系的發音詞開始的。我們都知道,花花是從2013年的《快樂男聲》開始被大眾認知的。而我也深深相信,有無數人是從海選的那場他自彈自唱的《無字歌》深深入坑的。當然也有完全聽不懂表示嫌棄的。
  • 如何專業地欣賞竇唯等人的實驗音樂?|每日一歌
    閱讀本文前,先點開音樂播放鍵今天要為大家介紹一種可能大多數人都沒有聽過、或者會極度抗拒的音樂類型——實驗音樂。在傳統音樂中,可聽性與悅耳度、技術上的複雜度決定了某種音樂類型的形態和評判標準,如流行音樂、爵士音樂、古典音樂等。
  • 為什麼成年人學音樂,總是被「歧視」?
    成年人在音樂學習領域中,是備受「歧視」的!總有人用各種各樣的理由阻止你學習,說年級大了學什麼學浪費時間,說成年了學習能力降低學不好,說有錢就亂花在沒用的地方……還記得小時候看動畫打遊戲時父母總會說的一句話嗎?
  • 英雄聯盟:無限亂鬥噁心的人英雄,可以噁心你想退出遊戲
    無窮亂鬥非常有趣,因為在開始時,CD的80%和無限的藍色數量都會丟失,技能可以隨意使用,一些英雄在這種模式下是BUG,而一些英雄在這種模式下顯示為其他人,接下來,我將告訴你英雄是無限亂鬥中最噁心的人,他會讓你厭惡退出遊戲!塞恩在不可能遊戲之前,有很多人想和亂鬥一起玩。很多人不想照顧他,塞恩通常是推塔或是要推塔。
  • 學電腦音樂製作,先從音頻基礎說起
    現在的音樂製作已經完全不再是像從前那樣只擺弄MIDI音符了,好的混音和母帶處理起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今天,我就來講講音頻的基礎知識,從最基本的知識說起,詳細談一下「聲音」的概念。聲音,它究竟是什麼?可能大家都知道,聲音是振動產生的。比如你敲一下桌子,它振動發出聲音。撥動吉他的琴弦,吉他就發出聲音。不過,僅僅振動也是產生不了聲音的。
  • 【心理小貼士】巴甫洛夫的狗實驗
    牧羊人首先向狼提供含有少量氯化銼的羊肉(非條件刺激),狼吃了羊肉以後,便感到頭暈、噁心,並開始嘔吐(非條件反應)。待狼痊癒後,人們把這些食肉動物與活羊放入同一圍欄中。狼起初想攻擊羊群(條件刺激),但當它們聞到羊身上的氣味時,便停止了攻擊,並儘可能地遠離羊群。
  • 華晨宇《癌》創樂壇新曲風
    華晨宇《癌》試聽他的音樂有喧囂,卻沒有浮華浸染;他的音樂有孤獨,卻不失溫暖縈繞;他的音樂是用雙手託出的真實,交到每個聽者的手上。 他是粉絲們眼中呆萌的「火星弟弟」,大家親切的稱他花花,他就是華晨宇。是的,花花無字歌《癌》首播啦!再次打破常規演唱方式,《癌》這首人聲實驗作品是震撼的,90後的花花正用自己的方式給樂壇裂變更多的希望和可能。
  • 【音樂研究】實驗音樂究竟是什麼?
    實驗音樂究竟是什麼?    在二十世紀後的現代音樂中,有許多新型態的音樂誕生,例如序列(serialism)、新古典(Neoclassicism)及實驗(Experimental music)等。
  • 我為什麼堅決要讓孩子學音樂?因為有這10個理由!
    都8102年了,本以為這種觀念早已滅亡,誰知還有不少家長認為音樂無用。有次去商場,路過一個鋼琴課體驗區,不少孩子在彈。幾個路人悄悄腹誹,真以為都能成朗朗?學樂器多貴呀,還不如學英語。簡直醉了!學英語當然重要,感受音樂就是瞎折騰?
  • 男子飯後胃不舒服,一查竟癌晚期!癌來臨前身體的求救信號,很多人...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多多少少會碰到反胃、噁心的情況,一般也沒什麼大事,最多是胃炎胃病犯了,自己買點胃藥吃吃也就過去了。 但是56歲的林先生(化姓)只是飯後有點「犯噁心」,卻被查出了癌晚期…… 只是有點「噁心、反胃」,沒想到是癌晚期 @浙大一院公眾號 分享了這樣一個病例: 林先生是浙江台州人,平時胃口一直很好,但有段時間突然時不時地噁心、反胃,尤其是吃完飯後腸胃很不舒服。
  • 人得了癌症,壽命還有多長?醫生:做好三件事,或能實現與癌共存
    很多人在查出癌症以後心裡是絕望的,因為在他們的認知中,癌症基本上等同於死亡,活不長的,其實這種說法並不完全正確,在臨床上有近30%的癌症是可以被治癒的。得了癌症,壽命還有多長?跟三個因素是有關係的。第二、癌症的種類癌症種類不一樣,惡性程度也會有所差別,對人身體傷害也不一樣。比如甲狀腺癌,一般發展得比較慢,治癒效果是不錯的,很多甲狀腺癌患者經過治療以後會活得比較長。而像一些惡性程度高的癌症,比如胰腺癌,發展速度快,患者在確診以後就已經在中晚期,治癒效果差,死亡率較高。
  • 昆蟲類噁心電影,你看過幾部?
    ,其實很萌的,用鹽一撒就化了,但是蛞蝓的作品比較少,我知道的電影就是蛞蝓之災,還有伊藤潤二的漫畫《蛞蝓少女》也不錯。螞蟻  代表作品:《蟻群》、《螞蟻雄兵》、《掠骨者》等  入榜理由:螞蟻是昆蟲裡比較小的蟲子,人一直手指就可以殺死它,但是你可別小看它們,它們的數量非常非常多,而且它們非常的團結猶如一個軍團一樣
  • 癌到了晚期如何「與癌共存」?建議做好3件事,別放棄
    但即使到了癌症晚期,病人們更應懂得如何「與癌共存」,爭取壽命的延續。癌症晚期患者如何做到「與癌共存」?一、科學的治療癌症晚期並不等於「死刑」,仍有方法可治。二、規範飲食癌症越接近晚期,由於癌細胞的侵襲,加上各種治療附帶的副作用,病患容易出現噁心嘔吐、食欲不振、營養不良等不適表現,飲食上更應規範安排。儘量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為主,同時應保證各類營養的均衡攝入。此外,還應嚴禁濫用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