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然界,像鈾那樣的大原子核,很不穩定,會衰變成另一個較小的原子核,並放射出α、β、r粒子或中微子。
原子核的衰變具有不確定性。在一定單位時間內,只能計算原子核發生衰變的振幅,預言單位時間內發生衰變的概率。例如,在一大塊鈾礦中,存在著大量的鈾原子核發生衰變,我們就會觀測到一個穩定的射線強度;但是,如果只有幾個鈾原子核,就不能確切地知道什麼時候會發生一次鈾原子核衰變了。
原子核裂變示意圖
一個可能發生衰變的原子核,它可以處於未衰變和已衰變兩種狀態的疊加態。隨著時間延長,或者說經過足夠長的時間,它必然會發生衰變,量子疊加態隨之消失。
談到不確定性和量子疊加態,薛丁格同愛因斯坦一樣持反對態度。科學的目的,就是要發現事物的運行規律,準確地把握事物的發展趨勢。量子力學卻搞出了一個「不確定性原理」,意味著科學家像牌桌上的賭徒,只能依靠擲骰子猜數字混日子了。受到原子核衰變的啟發,薛丁格設計了一套假想實驗來嘲笑哥本哈根解釋。
這個假想實驗設計如下:
在一個箱子裡,放入少許放射性元素,一個蓋格計數器,一臺接收計數器信號的機器,一個裝滿毒氣的玻璃瓶,一把錘子,一隻可愛的貓咪。箱子關上後,處於密閉狀態。如果放射性元素發生衰變,蓋格計數器就會發出一個電信號,信號接收機接收到信號就會觸發連結錘子的機關,錘子便下落砸碎毒氣瓶子,隨即毒死那只可愛的貓咪。
如果不打開箱子,我們就不能觀察到放射性元素的具體狀態,自然也就不知道貓咪的生死情況了。
非觀測狀態的放射性元素,處於未衰變和已衰變的疊加態;那只可憐的貓咪,隨之也處於既生又死的疊加態。
薛丁格的「貓實驗」,本意是想用貓不可能處於「既死又活」的狀態來否定哥本哈根解釋。誰知道這只可憐的貓咪,卻成了量子力學的絕佳形象代言人。薛丁格的貓,成了物理學的四大神獸之一,赫赫有名,威震八方。
這個假想實驗,在邏輯上沒有什麼破綻,幾乎無法反駁。
說一個微觀粒子的狀態處於疊加態,雖然不好理解,但基本可以接受。可是,一隻貓咪,作為宏觀物體,它竟然可以處於既死又活的疊加態,就難以接受了。
有人提出,在箱子裡面安裝一個攝像頭,記錄箱子裡面放射性元素衰變對貓咪的影響。問題是攝像機一旦開啟,觀測事件就會導致原子核的波函數坍縮。
至於觀測如何導致原子核的波函數坍縮,哥本哈根學派沒有解釋清楚,直到現在也沒有人能夠解釋清楚。波函數坍縮涉及太深的哲學問題,理解起來非常困難。
下面我談一點個人的理解,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
量子力學定義的觀測,是指一個量子系統作用於另外一個量子系統。即使說,觀測者可以是人,也可以不是人。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在非觀測狀態下,處於未衰變與已衰變的疊加態;一旦發生觀測事件,疊加態就會坍縮為已衰變或未衰變的確定狀態。在箱子裡面,貓咪可以作為觀測者,空氣分子可以作為觀測者,計數器、玻璃瓶等也可以作為觀察者,甚至箱子材料釋放的電磁波也可以作為觀察者。
人的觀測,需要操作儀器,儀器又通過操作光子、電子或者其它微觀粒子,作用於想要觀測的量子系統。其間並不涉及到意識活動。人的意識無法直接作用於微觀粒子。意識作為一種抽象的東西,如果可以直接作用於微觀粒子,必然會破壞能量守恆定律。這個問題我在《麥克斯韋妖》裡面詳細論述過,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
其實,在計數器發出電信號的那一瞬間,放射性元素的波函數就已經坍縮了。這時候,接收信號的機器觸發連結錘子的機關,砸碎毒氣瓶,貓咪必死無疑。貓死不能復生,它已處於死亡的確定狀態。
這裡穿插一個笑話:
有一個貪財鬼,被一個富翁揍了一頓,賠得了一些錢。貪財鬼想要更多的錢,要求富翁再揍他一頓。富翁說:我把你打死,然後將我所有的錢財都給你,如何?貪財鬼想了一下回道:那你將我打個半死吧!我只想要你一半的財產。富翁冷笑道:想得倒美,半死也是一個活人,別跟我玩文字遊戲!
貓作為一個宏觀物體,它的生死狀態無法同時共存,要麼死,要麼生,沒有中間狀態。千萬不要像那位貪財鬼,跟我談什么半死不活的貓,半死不活也是活,不是死與活的疊加態。
在科學和哲學的交匯處,量子力學還不夠完善,但並不妨礙它在原子物理、材料科學、半導體等領域取得的巨大成就。你能夠通過手機閱讀到這篇文章,也是量子科技的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