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許多行業都受到了巨大的衝擊,包括許多律師的業務,但是即使在疫情之下,有一部分律師的案件數量及質量不降反升,這是如何做到的呢?
在律師這行,有些律師入行數十年仍然案源緊張、不穩定,而有些律師入行短短幾年就已經是高級合伙人,團隊業務不斷。造成這些差異的原因固然有執業領域、個人選擇、業務能力等等,但有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就是:案源緊張,跟你的市場思維不足密不可分。
今天跟大家分享關於律師市場拓展的五大理論。
1.漏鬥理論—人脈積累
漏鬥裡面裝滿豆子(好比是人脈),要想讓豆子長期不斷地持續留下來(好比是案源),就必須①擴大漏鬥的鬥口,裝入更多豆子(多認識人)②給豆子加壓(多交往)讓其流下去形成案源。
2.鯨群理論
不要關注海多大(市場的體量或投資額,如新基建投資額5萬億),要關注鯨群(客戶)在哪裡,更要關注鯨何時浮出水面呼吸(客戶法律需求),靜候其出水時迎頭趕上(律師服務)。
不要認為新型的投資額高的領域必然是律師的「金礦」。比如:新基建、人工智慧、區塊鏈等行業可能是國家重點投資的行業,投資數額巨大,但並不意味法律服務需求也旺盛。相反地,有些傳統行業甚至小企業,法律需求可能非常旺盛。律師應該關注這些行業或客戶的現實法律需求,而不是這些行業或客戶的自身體量。
3.射擊理論
射手(律師)射擊一鬆手,箭能否射到靶心(客戶),就不由得的射手左右了。所以,為了能射到靶心,射手就要不斷訓練,而不是事後補救或者惋惜。
客戶只給律師一次射擊的機會,律師見到客戶時,要有問必答、答必答對,沒有試試的機會。所以,要提前苦練內功,別等著案子來了再研究,客戶不會把案子交給一位沒有經驗的律師去練手。
4.農場理論
單幹的農戶(多數律師)種地自主決定種地方式和莊稼,自己承受收成。農場主(大咖律師)整合土地、信息、先進器具、種地能手於一體,使農場得到最大效益。
律師業多數律師都是單幹的「農戶」,靠一己之力獨創天下,稍有閃失就會給客戶造成損失。律師只有聯合或成立農場,才能形成集群效應,相互「借力」發揮相對專業的力量,最終保證客戶案件最佳效果,獲得更多的發展機會,所以,別認為自己無所不能,團結協作才能更強大。
5.拼圖理論
拼塊(證據或客戶)太少或沒有有序地排列的時候,很難看出拼圖的全貌(案件事實或法律專業市場)。所以,作為律師,要多積累手中的拼塊,並且積極地組織起來,形成清晰的局部甚至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