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出茅廬的實習律師,離開校園的懷抱,在師傅的羽翼下試探著接觸社會;
四十不惑的中年律師,執業多年,有著豐富的人生閱歷;
青年律師則處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陷入了經驗不足,也無人可依的尷尬境地。
無悔選擇
夢想發電
在與青年律師接觸的過程中,「選擇」與「夢想」是他們經常提及的兩個詞語。
「選擇」——選擇成為律師,選擇獨立執業以及選擇專業方向......
「夢想」——夢想成為大律師,夢想為正義發聲,夢想興趣與事業兼得......
上海鼎辰律師事務所的張龍西律師,因為在學生時期,聆聽過一位很有名的刑辯律師——翟建的講座,後來,受其影響,他選擇成為了一名刑辯律師。今年年初,張龍西又選擇獨立執業,卻遭遇疫情,事業一度停擺。
張龍西很喜歡村上春樹說的:我寫小說只有一個原因,就是給予每個靈魂尊嚴,讓它們得以沐浴在陽光之下。以卵擊石,在高大堅硬的牆和雞蛋之間,我永遠站在雞蛋那方。無論高牆是多么正確,雞蛋是多麼錯誤,我永遠站在雞蛋這邊。「永遠站在雞蛋這邊」是張龍西的座右銘,在他看來刑辯是很典型的「雞蛋」與「高牆」對壘的情形。
讓「弱勢」的刑事案件被告人得到公正的審判,為推動法治進步和實現社會正義做一份貢獻,這是他一直以來夢想。
北京德和衡(上海)律師事務所的李瑤瑤律師是學民商法出身,在她痴迷的領域深耕是她的夢想。因此研究生畢業後,她選擇繼續在民商法領域發光發熱,做民商法的訴訟案件。即便工作過程中遭遇挫折,也不妨礙李瑤瑤熱愛自己目前的工作,因為對於她來說用喜愛的東西謀生即「魚和熊掌兼得」是一件只要想想就會感到開心的事。
律師隊伍生力軍
生存現狀堪憂
2020年6月22日,司法部網站公布了《2019年度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統計分析》。統計顯示,截至2019年底,全國共有執業律師47.3萬多人。其中,30歲以下的律師8.05萬多人,佔17.03%;30歲(含)至49歲的律師 30.27萬多人,佔64%。從上述數據可以估算,我國40歲以下的青年律師佔比過半。
據上海市律師協會提供的數據:上海市40歲以下青年律師16110名,佔全體會員的59.8%。
佔據律師界半壁江山的青年律師們,作為律師行業的中流砥柱,懷揣夢想與熱愛,投身律途,現實回報給他們的又是什麼呢?
2017年,深圳律協對全市40周歲以下專職律師進行了的調查,統計了近3年的平均稅前收入。調查顯示,深圳超過三成青年律師稅前年收入不足10萬元,部分律師的實際收入甚至低於深圳的平均工資標準;超過六成青年律師年收入不足20萬元;僅一成左右的青年律師年收入達到或者超過45萬,達到深圳律師行業平均標準。
今年6月22日,成都市律師協會對全市40周歲以下青年律師進行了充分、廣泛的數據採集,最終共取得了1422份有效樣本,經認真匯總、科學分析:40周歲以下青年律師中,超60%稅前年收入不足10萬。
從薪資結構看,青年律師主要收入來源是創收扣除社保、管理費和稅費後的餘額,以授薪和授薪加業務提成、完全靠業務提成三種收入模式為主。目前,大多數獨立的青年律師主要採取以業務提成為主的分配機制,案件的多少、案件代理費的高低與收入直接相關。
在這種分配製度下,「二八」定律在我國目前的律師行業表現的尤為突出:即20%的律師擁有80%的律師業務,而80%的律師卻在激烈爭奪著20%律師市場份額,箇中艱辛恐怕佔據半壁江山的青年律師體會最為深刻。
數位化轉型
賦能青年律師案源獲取
青年律師是律師行業的「造血幹細胞」,他們的成長關乎整個行業的發展。案源是律師在行業立足的根基,也與律師的收入水平直接掛鈎,想讓青年律師立足成長,就需要解決如何獲得穩定案源這一問題。
站在網際網路的風口,豬都能飛起來。這句話同樣也適用網際網路時代的律師們。
今年年初爆發的疫情,讓法律諮詢線上業務極為火爆。選擇在疫情爆發關口獨立的張龍西律師,得益於線上法律諮詢,獲取了不少案源,生存窘境得以化解。
曾經就有境外客戶,因為看了北京市惠誠律師事務所上海分所合伙人許方錢律師發布在網絡上的評述文章,漂洋過海來委託。
上海正策律師事務所的陳宏偉律師,一直以來都在經營個人微信公眾號「小陳狀師」以及微博帳號「陳宏偉律師」。在他看來,網際網路是幫助律師打造口碑的工具——律師在網站回答問題、在公眾號分享經辦案件、在微博展現個人專業水平,這些都能夠為律師開拓案源。
影響青年律師案源獲取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律所。
老牌律所已經具有一定規模,在當地業已形成一定的品牌和規模,會有穩定的、紮實的案源。
還有一種律所——信息化建設納入日常管理的律所,會間接賦能青年律師案源轉化。
律所的數位化轉型需要通過內外兩個途徑實現:一是實現律所營銷渠道與獲客途徑的數位化,從外部推動收入增長,同步提高律所整體收入和利潤;二是律所內部運營、協作與流程的數位化,尋求現有業務利潤率和淨收益的增長。
律所的業務增長包括營收增長與效率提升。營收增長包括新客戶的獲取、新渠道的開發、新定價的實現與新模式的轉型;效率的提升包括內部協作效率、律所資產運用效率和決策敏捷性提升。律所數位化轉型的落腳點在業務增長,業務增長是判斷律師事務所數位化轉型成功的最終標準。
在整個社會都極度依賴網際網路的大背景下,很多人在選擇律所或者律師前都會通過網際網路做盡調。做好數位化轉型,猶如給律所以及律師個人開了透明櫥窗,讓從窗前經過的每一位潛在客戶,都能充分了解律所、律師,從而促進案源轉化。
見習記者 | 陳友敏
【來源:上海法治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