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說,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付出越多,收穫的回報就一定會越多嗎?實際上,巴菲特有90%的財富,是來自於10項關鍵的投資,很多企業絕大部分的利潤,只來自於其中一小部分的關鍵客戶。在社會生活中存在的這些不平衡現象,我們可以用一條著名的定律來解釋,那就是二八定律。
今天我們來說說什麼是二八定律,以及二八定律對我們的啟示。
19世紀末,義大利一位經濟學家巴萊多,對19世紀英國人的財富和收益模式進行研究,在調查取樣時他發現,大部分的財富流向了少數人手裡,在其他國家的資料中,他發現這種微妙關係一再出現,而且在數學上呈現出一種穩定的關係。從大量的數據中,他發現這樣一個規律,財富在人囗中的分配是極不平衡的,社會上20%的人佔有80%的社會財富。他認為在任何一組東西中,最重要的只佔了其中一小部分,大約是20%,而其餘的80%儘管是多數,卻是次要的。只要能控制具有重要性的少數因子,就能控制全局,這就是如今廣為人知的二八定律。
除了財富分配不平衡現象之外,我們生活中也有很多不平衡現象,可以用二八定律來解釋,當然主要是用二八定律,來描述這種明顯不平衡的關係。
而不是精準的80%和20%之分,世界上80%的財富被20%的人所擁有,全世界有80%的啤酒是被20%的人喝掉的。在一個國家的醫療體系中,20%的人口和20%的疾病,會消耗80%的醫療資源等等。
習慣上,二八定律討論的是頂端的20%,也就是重要的少數因子,而非底部的80%。如今二八定律經過多年的演化,已經變成了管理學界廣為熟知的二八法則,公司80%的利潤來自20%的重要客戶,其餘20%的利潤來自80%的普通客戶。根據二八定律,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要適當運用有所為有所不為的經營方針,把主要精力集中在解決主要問題上面,抓住能給企業帶來80%利潤的那部分20%的關鍵客戶,加強服務,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很多世界知名企業在管理過程中,都非常注重二八法,例如通用電氣公司在團隊內部管理方面,非常注重獎勵制度,對能夠完成高難度工作指標的員工,會給予重點獎勵,從而更好地激發整個團隊的工作積極性。
對於個人來說,二八定律同樣有不小的啟發,它告訴我們,一分耕耘可能未必就是一分收穫,有時候可能只有半分收穫,有時候卻會有十分收穫。所以,要在這有限的時間和精力,做有價值和有意義的事情。
就像投資大師巴菲特,他最核心的投資秘訣就是二八定律,把資金集中投資在少數很了解且有把握的領域,並且長期保持。
《福布斯》的專檔作家馬克赫爾伯特,曾經對巴菲特的投資收益數據進行檢驗,發現如果把巴菲特收益最好的15項股票投資給剔除,那麼他的長期表現就會流於平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