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讀書的時候班裡總會有這樣的學生:每天最早一個到教室,最晚一個離開教室,學習勤勤懇懇,平時除了埋頭學習沒有其他的愛好,非常用功。總覺得這樣刻苦的學生肯定能取得好成績,但是考試成績一下來,成績平平,還不如平時那些不如他用功的學生。
小光就是這樣的學生,不浪費一分一秒的時間,吃飯的時間都在背單詞,但是每次成績一出來,都會有很多詫異的眼光投向他。
大家在替他惋惜的同時也很疑惑,他平時的努力大家都看在眼裡,全班就找不出一個比他更加努力的人來,但是他的成績一直都不怎麼理想。
老師分析原因後告誡學生們,在學習過程中不但要刻苦,更要注重學習效率,小光的付出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學習成績不理想。
通俗地講就是小光用80%的時間來學習,但是只創造了20%的效果,這就是所謂的二八定律。
01二八定律
1897年,經濟學者巴萊多搜集了大量英國人的財富和收益模式,在分析這些數據的時候他發現了一個現象:即社會上20%的人佔有80%的社會財富。從這個基礎上,他得出了二八定律。
因為這種財富在人口中的分配是不平衡的,所以二八定律又稱為不平衡原則。
這種財富的分配原則和時間的分配原則有著驚人的相似。
在學習中,很多人花費了80% 的時間與精力,卻只得到20% 的效果,而有一些學習好的學生,恰恰與之相反,他們只花費了20% 的時間與精力,就有了80% 的效果。
所以我們經常會見到一些學生,看著沒有他人努力,但是成績永遠都是上遊,這就是學習效率發揮到了極致。
如何高效利用時間成為他們之間的分水嶺。
在學習中,老師經常說要打好基礎,其實也是有原因的,分析歷屆的高考試卷就會發現,考卷中80%的考題都是一些基礎性的知識,剩下的20%才是比較困難的題型,如果能把80%的分數拿到手,考個一本大學是沒問題的。高中三年的時間把80% 的知識點鞏固好,對於善於高效利用時間的學生來說,從來不是一件難事。
高效學習的前提是高效利用時間,能夠用20%的時間學習,達到到80%的學習效果,就能夠在考試中脫穎而出,而把80%的基礎知識學好了,基本就可以完敗大部分人了。
02利用二八效應規劃學習時間
既然已經了解了二八效應,那麼如何利用二八效應呢?這就需要合理的規劃學習時間。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做好學習計劃至關重要。
一、精確到每一天
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每天在開始學習之前先制訂一天的學習計劃,一天中,每個時間段要學習哪些知識,要達到什麼樣的目標,如何分解完成一天的學習任務,這些都需要提前規劃好。制定學習計劃的好處是學習不盲目,有目標感,努力才有方向,不然東一塊西一塊,學習沒有方向,最後自己學得什麼都不知道。這也是那些學習效率低下的人經常犯的有個錯誤。
把最重要的學習任務放在前面醒目的位置,學習的時候有針對性去學習,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這一切前提是你能夠認真落實執行每一天的學習計劃,不然空有計劃而不認真執行,最後也是一場空。
二、每周一小結,所有問題在終結在周末
每天的計劃滿滿當當,一周後學習效果就能顯現出來。這一周在學習中一定會有側重點,那麼周末的時候就要總結自己一周學習的效果,哪些學習任務提前完成了,哪些學習任務還不盡人意,都要找到原因,並逐一解決,自我診斷。這樣做的好處是便於制定未來一周的學習計劃,有助於查漏補缺,幫助自己鞏固薄弱的知識點。
同時要利用周末把一周之中沒有完成的學習任務補上,不要留到下一周,不然越積越多,最後發現完不成的越來越多,容易打擊自信心。
三、月度計劃與總結。
幾乎每個高中都有月考,正好可以檢驗自己的學習成果。每天你的學習計劃,每周的總結,匯總起來就是月度的計劃與總結,這不是簡單的堆積,而是有計劃的分解。
以月度為時間維度,制定學習計劃,需要有前瞻性,對自己要有充分的認識。學習計劃分解到每一天後,還要做好後期的調整,有句話叫計劃不如變化快,所以在制定月度計劃的時候要留有一定的餘地,根據每天的學習情況做適當的調整。
月考的情況,正好可以檢查自己的學習情況,並及時調整後期的學習側重點與月底計劃,實現無縫銜接。平時自己可以做一些針對性的訓練試卷,鞏固自己的學習成果。
四、一定要認真執行學習計劃
學習計劃是基於對自身學習情況的了解而制定,首先是要適合自己,另一方面一定要認真執行學習計劃,只制定了計劃而不去執行,等於沒有。所以制定了學習計劃以後,必須認真執行,不能打折扣,學習來不得半點馬虎。
在執行計劃的同時也會讓自己的學習與生活變得他更加有條理,人也會變得更加有自信,這是一個良性的循環過程,只要認真執行,受益匪淺。
03.那些是我們可以用來利用的時間
既然說提高學習效率首先要學會合理分配時間,那麼哪些時間是我們可以利用的呢?
一、課堂時間。
這個時間非常重要,老師課堂上講解的知識點都是有針對性的,課堂時間一定要把握好。
但是在這之前要做一個動作,就是課前的預習時間。這是利用好課堂時間的前提。課前預習,大體就了解了哪些知識點自己能理解,哪些知識點自己理解起來有困難。這樣課堂上聽老師講課的時候,自己就會有針對性,不懂的問題也可以及時發問,及時解決,更能提高學習效率。
二、早自習時間。
一日之計在於晨,早上的時間既可以用來複習昨天的學習,又可以用來預習今天要學習的內容,一箭雙鵰。
三、晚自習時間。
晚自習一般是針對一天的學習情況做一些鞏固練習,這一個時間段就可以根據自己一天的學習情況做一些專項練習題,鞏固一天的學習成果,知識點背過理解不是目的,最終的目的是能做對題,能拿到分數,這才是重點。
四、碎片化時間。
在放學的路上,可以與同學討論學習;晚上睡覺前可以復盤一點的學習成果;等等,除了在教室裡的時間,其他碎片化的時間都可以利用起來,比如背誦英語單詞或者語文課文、或者理科定理類以及文科知識問答等。
學習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利用好時間,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